忙叨叨隨想錄

忙忙碌碌無事找事,折騰自己折騰孩子
正文

第三章 無心插柳,發現一個寶藏

(2007-11-05 08:18:42) 下一個
第三章 無心插柳,發現一個寶藏 父母用愛“摧殘”孩子 經過起步和追趕階段的實踐,我對教育著迷了。迷到什麽程度呢?苑乖諳耄?唄吩諳耄???醵莢諳耄?幌氳膠玫姆椒ň吐砩習閹?竅呂礎N宜伎甲乓桓鯰籃愕鬧魈猓涸趺窗蜒?氨涑賞媯吭趺詞寡?氨韌娓?形??Γ懇蛭?⒆幼畎?媯∶康蔽曳⑾至艘桓齪梅椒ǎ?〉貿尚Ш螅?嬤??吹哪鍆吠??薔】彀閹?品??靡恢指?玫姆椒ɡ慈〈?????靶?誓芴岣噝磯啾丁T誆歡係匱懊佟2歡係厥導?2歡係贗品?墓?討校?醫ソサ孛確⒘艘桓瞿鍆罰?瀾縞嫌忻揮凶詈玫姆椒ǎ?br> 命運青睞堅韌不拔的人一本毫不起眼的書改變了我的一生,也使女兒的教育進入了第三個階段——超越。1987年我在上海買了一本極其普通的書,《幼兒才能開發》,僅有6萬字,6角錢,作者是日本護理學家多湖輝。書的第一段話就使我的心靈受到了難以置信的震撼。它寫道:“在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著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潛力,每個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潛能隱藏在每個孩子心中。盡管在他們雙親無限愛。G的摧殘之下,仍然有些孩子成了才。”請注意作者用“摧殘”兩個發人深省的字。聯想到我們現在的家庭教育仿佛是農民在鹽堿地上種莊稼,盡管鹽堿地的條件非常惡劣,但仍然有些莊稼不屈不撓地長出來了。不是鹽堿地好,而是長出來的莊稼生命力強,命硬,就是死不掉!就像電影《白毛女》女主角所說:我不死,我要活!悲劇在於糊塗的家長還愚昧地站在家庭教育的鹽堿地邊,麵對孩子抱怨,別人是人,你也是人,別人都長出來,你為什麽長不出來!家長們因為迫切地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對待孩子的心態扭曲了,各種拔苗助長的措施出籠了。於是孩子嚐到了辱罵、拳頭的滋味,嚐到壓力和恐懼下學習的苦頭。孩子的金色童年黯然失色,亮麗的眼睛變得暗淡無光。多湖輝的開場白寫得太好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迫不及待地往下看。書中寫道:“假如我們拋棄僵化的教育方法,用一種充滿生命力,充滿人情味的方法(好比農民都知道改變土壤,把鹽堿地改良為肥沃的土地,莊稼都能茁壯成長)那麽,所有孩子都能成為棟梁之才。”最後的結論:“所以說,孩子能力的幼芽正是被他們的爸爸媽媽親手掐掉的。”書上的每一句話、每個字撞擊著我的心靈。一股新鮮、清爽的氣息沁入了我的心扉,我不由得精神為之一振。 看來孩子教育出了問題,做家長的上不要怪天,下不要怪地,既不要怪老師,也不要怪孩子,應該眼光向內,想想自己出了什麽問題。 與眾不同的父親 我對這本書產生了強烈的好奇,一口氣讀了十幾遍,全身的感覺像過電。這本書是介紹日本教育家鈴木鎮一的教育思想。鈴木為什麽能成為世界大教育家?因為他小時候有一位與眾不同的父親。鈴木上小學時,日本的升學競爭很激烈,所有家長關心的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但鈴木的爸爸對他的成績要求卻不高,每門功課隻要考60分就行了。‘60分怎麽行?”兒子不解地問。分數像座大山一樣壓得他有點喘不過氣。“60分怎麽不行?”爸爸反問道。“60分就代表及格了,及格了就表示合格。你想想,工廠的產品合格就出廠了。既然你已經合格了,兒子,你沒有必要把全部的精力耗費在爭名奪利上。考第二名非要爭第一名,考九十多分非要爭一百分,一次一百分不夠,非要次次一百分。兒子啊,兒子啊,求知是人世間最大的歡樂,如果你成天想到的隻是考試分數,那麽,求知不就變成一種無盡的苦難嗎?”鈴木父親一語道破了求學的最高目的,是培養孩子的求知欲。兒子陡然覺得身輕如燕,興奮起來了。但轉念一想,不對,忍不住問道:“爸爸,這樣學習就太輕鬆了,空閑時間做什麽?”“你永遠記住爸爸的話,其他時間用來博覽群書,把求知的歡樂還給自己。老爸的話深深地印在鈴木的腦海裏,鈴木使勁地點了點頭。 從此,鈴木就按照老爸的教導,在功課上花的時間不多,學習成績中等。而讀過的課外書是全班同學的十幾倍。從中體驗到學習的愉悅。他在閱讀了大量的課外書籍後,感覺到應該還要讀天理:讀每個生命——這本無字的天書,讀大自然——這本無字的百科全書。 假如沒有生命力,地球早已一片荒涼 大自然激發了他無窮的還想,也給了他無盡的靈性。有一天,他在風景如畫的大自然中,發現一個亙古不變的現象。地球上有那麽多的災難:風災、水災、旱災。地震、火山爆發,為什麽世上萬物總是顯得千姿百態,生機勃勃,這究竟靠的是什麽力量?他在尋根求源,試圖解開這個謎團。人的頓悟於瞬間。大自然生生不息靠的不就是生命的力量!假如沒有生命力,我們的地球將會一片荒涼。從此,鈴木的人生哲學發生了轉變。衡量任何事能不能幹好的關鍵,就是看它有沒有生命力!有生命力的事就是再弱小,也會強大起來,變成滾滾洪流。而缺乏生命力的事必然會逐漸衰弱,走向死亡。接著他到德國學小提琴,結識了當代最偉大的科學家、思想家愛因斯坦,受到愛因斯坦的巨大影響。孩子愛學習,不愛上學 幾年後他回到日本教孩子學小提琴,真是不教不知道,一教嚇一跳。他陷入思索,結果發現日本的學校教育出了大問題。鈴木發現了什麽呢?嬰兒的眼睛總是充滿了靈性,閃閃發亮,透著智慧的光芒。家長逢人便誇自己的孩子可能是天才、神童,“這時家長眼裏的孩子是天使。在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下,孩子經常詢問家長,這是什麽?那是什麽?一口氣能問很多個為什麽,問得許多家長都吃不消了。有位母親說得好:“孩子,你問得太好了,太妙了,問得媽媽都不知道了。但是你不要難過,這個世界有一個叫學校的地方,那裏可是知識的海洋,你所有的問題都能在學校找到答案。”從此,兒子整天在求媽媽:“媽媽,我什麽時候上學?媽媽,我什麽時候上學?”可憐兒子日日盼,月月盼,年年盼。終於長大到能上學了,便歡天喜地,在全家人的祝福中背著書包跨進小學大門。哪知不到兩個月就回家求媽媽:“媽媽,我再也不想上學了,原來學習是這麽痛苦的事,我提出的問題得不到解答,整天讓我對著書抄字。抄啊抄,抄不好就罰啊罰,不是5 0遍,就是100遍,我的手指都磨出老繭了。抄了100遍後,原來認識的字都不認識了。” 鈴木先生感到納悶,學校應是知識的海洋,孩子在學校讀書,眼睛應越來越充滿智慧的光芒,而現實情況是上學後一些孩子亮晶晶的眼睛反而變得暗淡無光了,能問十萬個為什麽的孩子連一個為什麽也提不出來,上學前個個認為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覺,上學後卻往往被壞孩子的感覺所替代了。燦爛的夏之花沒有在靜美的秋天結果。問題出在哪裏?他用生命力的觀念來衡量日本的學校教育,認為症結在於日本當時教育缺少生命力,缺少人情味。求知是人世間最大的歡樂,而日本的孩子感到的是無盡的苦難。要否認這種教育容易,關鍵是能不能找到一種更好的方法取而代之。 一天,他去拜訪一位老同學,剛走到同學家門口,屋內傳出朋友的訓斥聲,夾雜著拍桌子打板凳的響聲,隱約聽見孩子抽泣道:“我也不知道怎麽了,本來會做的題目,一到考試就全忘了。”鈴木的手已伸到門鈴上,聽到孩子的話又縮回來了。心想來的不是時候,他轉身想走,但老同學憤怒的話語一字一句地傳到門外:“你還嘴硬,你還嘴硬,你看你嘴巴能說會道,怎麽一到學習就傻眼了,犯死相了……”這幾句話像一盆水衝洗去鏡子上的灰塵,讓他苦思冥想的問題漸漸清晰地映現在鏡麵上……成年人都知道口語是最難學的,為什麽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口才這麽好呢?鈴木認為這裏麵一定有無窮的奧秘,於是他找到一些學習糟糕但口才很好的孩子,問他們是怎麽學的,孩子回答說:“不知道,好像是爸爸媽媽教的。”他又趕緊把孩子的父母請過來:“你們太偉大了!太了不起了!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口才卻這麽好,你們是怎麽教的,能不能介紹下經驗?”這些家長疑惑地我看看你,你看看我,憋到最後還是三個字“不知道”。鈴木先生眼前一亮,無比高興。看來教孩子學說話的方法太好了,好到家長都不知道了。於是他講了一段充滿哲理的話。 越是真理越明了,越是大道越簡捷 越是真理越明了,越是大道越簡捷,真理往往平凡得像陽光、空氣和水。找不到的時候,覺得真理那麽神秘,那麽奧妙,那麽高不可攀。一旦找到時,就會覺得真理是這麽親切,這麽平凡,時時刻刻就在你的身旁。就像海裏的一條小魚問一條老魚,海在哪裏?老魚笑了,海不就在你的前麵。後麵、上麵、下麵、左麵、右麵,這些都是海啊!對生命來說最寶貴的恰恰是時時刻刻圍繞在我們身邊,看不見、摸不著的空氣。毫不誇張地講:沒有空氣,十分鍾生命就會消亡。鈴木發現教孩子學說話的方法是人世間最好的學習方法,他就是用教孩子學說話的方法,一年培養出七百名達到莫紮特同齡水平的小提琴神童,全世界為之轟動。我就是看到這本書開竅的。我想鈴木能把所有正常的孩子,而不是超常的孩子培養成小提琴神童,我為什麽不能把雙耳全聾的啞女培養成神童呢?前方的道路無比廣闊。此時此刻,婷婷還是原來的婷婷,沒有變;可讀過這本書後我對她的看法完全變了。過去認為雙耳全聾的女兒長大後有飯吃,有衣穿,我這個做父親的臨終也能安然閉目了。現在我堅信宇宙的潛能既蘊藏在每個人的生命中,也一定會蘊藏在女兒的生命中。於是我決定把雙耳全聾的女兒當作我的第一塊試驗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