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丹麥生活-飲食

(2005-02-06 09:40:32) 下一個
看過一篇文章,說一個留學生三個月沒吃過中餐,當時就在想:這老兄怎麽不自己做啊,有手有腳的,不會做可以學嗎,不學怎麽能會做呢,學了不可能不會做的,不學肯定不會做了,哎喲,誰扔的臭雞蛋......怎麽可以亂扔東西,砸到小朋友怎麽辦,砸不到小朋友砸到花花草草...哎喲,誰扔的西紅柿.....不說了,不說了,不就是多看了兩遍‘大話西遊’嘛。 坦白地說,出國前我最拿手的就是-----炒雞蛋,別的不會了:-( 是啊,在家裏有父母做飯,到了學校有食堂,我想鍛煉一下都沒機會。現在機會有的是,每天都得自己做,一個星期中天天不重樣,吃的有滋有味。這其中的秘訣就是---我帶了一本菜譜書!忠告:作為飲食行業的‘葵花寶典’,菜譜書一定要隨身攜帶,如果你已經是做飯高手了,就當我的話是廢話!另外,菜刀最好從國內帶一把,這裏的刀用起來很不爽的。當然你不能隨身攜帶菜刀了,本來最近飛機上就鬧的很緊張,放在托運行李中是沒問題。還有炒鍋啊,電飯鍋啊,看自己的喜好了,我是全帶來了:-) 工具齊了,來說說調味品。這裏超市有很多,但遺憾的是上麵寫的都是丹麥語,很難從瓶子外邊分辨出來是什麽。而且這裏中東人很多,我懷疑那些調味品有強烈的中東風格。什麽風格?這樣說吧,如果廚房裏有中東人或巴基斯坦,孟加拉的人在做飯,我是繞行之,否則容易窒息。所以,還是從國內帶些過來好。花椒粉,胡椒粉,孜然粉(烤雞腿的必備).......你能想到的。這些東西消耗起來很慢,又不占份量,但做出來的菜很象那麽一回事。 該說菜了。我真是覺得老外在吃方麵很可憐,他們吃的是什麽???他們什麽都講文化,就是沒有飲食文化。超市裏菜的品種少的可憐,白菜,生菜,土豆,洋蔥,茄子,胡蘿卜,西紅柿,蘑菇,黃瓜,芹菜(今天剛發現);但貴得驚人。蔥,薑,蒜還是有的,但那個蔥......我第一次買蔥時,捧著一捆蔥聞了足有5分鍾,好像是聞到蔥味了(沒誇張,要不就是我的鼻子不太好)。肉嘛,就不用多說了,比菜還貴。當然你可以在哥本哈根中心火車站旁的中國人商店買到這些,但那個醋比起我們山西陳醋來,.......嗨,那也能叫醋? 再說說飲料。這裏果汁真的不貴,我就快拿它當水喝了。水果貴,咱吃不起,還不能喝喝果汁嗎?這些果汁大都很濃,喝的時候必須兌水。很多包裝外麵就寫著兌水的比例,比如1:11,就是說一桶果汁可以兌十一桶水。想想,買這樣一桶果汁,不是相當於買了十二桶?還不夠你一個星期喝的?一般蘋果汁是不需要兌水的(兌了水,味道就太淡了)。葡萄汁一定要兌水,否則甜的難以下咽。澄汁看個人喜好了,兌不兌都可以。 可以開始動手做了。我不是烹飪高手,沒什麽經驗可說。但我感覺做飯也好像解數學題,也是有公式的。比如說炒肉片,先熱油,放肉,調料,再放菜,這就是公式啊。你可以用不用的肉和不同的菜,就可以得出不同的結果。這是最基本的了,至少還有中國菜的味道(也不用再說什麽‘三個月沒吃過中國菜了’),唬一唬老外是夠用了。如果還想進一步,那就得看‘葵花寶典’了。 我是比較愛吃的,所以可能關注多一點。現在也能做幾個菜了,當然不會都是炒肉片了。PPMM說,我和她的談話大部份都是關於吃的。不會吧,我也沒覺著呀,難道是天性所致?:-P 忠告:在國外,虧什麽也不能虧了肚子,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吃好喝好比學習好還要重要(不要罵我頹廢啊,我還是很用功的)。明天還要請一個西班牙哥們吃中餐,當然是我做的了。他說我是正宗的中國人,做出來的肯定比他家附近的中餐館正宗。我也隻有盡力而為,反正他沒吃過中國菜:-)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