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思考(一):稅前401(K)還是稅後 Roth 401(K)?
這是一個困惑我多年、至今仍然困惑我的問題。
對大多在美國生活、工作的華人,特別是像我這樣、在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來美的華人,大多都已退休、或是在考慮退休之列,退休後的家庭財務管理,特別是退休基金(稅前 IRA vs. 稅後 Roth IRA, etc.)的稅務問題,是一個頗費思考的難題,比如是否需要把稅前401(K)轉成稅後的ROTH 401(K)? 如果想轉,怎麽考慮年齡因素?怎樣操作最合適?每年按怎樣的比例去轉?等等。這可是從來就沒有一個定律可尋。其實,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收入程度,多年前在選擇退休基金時,是選擇的稅前還是稅後 IRA,本身就是很難的一個決策,今天也很難說當年的選擇誰好誰壞。
據我所認識華人朋友,包括我自己,均為打工的工薪階層,當年大多都選擇了稅前401(K)。或許這也是大多數人的共識,主要的感覺是退休後的收入肯定不會多於工作時的收入,到時的稅率就會比較低,這樣一來,工作時收入高時可以少交些稅,退休後收入少時稅率也較低,也可以省稅,應該是兩頭都得利的雙贏訣策。但是這個訣策忽略了一個很大的因素,就是沒有考慮如果你把放在IRA裏的錢進行了投資(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這樣做,不說股票,至少也會投入共同基金而得到大約平均10%的可觀年回報率),從而得到豐厚得增值,到退休後而必須取出錢時(RMD – Required Minimum Distribution),稅率可能會是比較高,其結果會與你當初設想的“省錢”計劃呈完全相反的結果。
雖說把錢投入股市有很大的風險,但是從過去30 年股市漲漲跌跌,隻要是投入的行業“龍頭股”,特別是科技行業,回報是非常可觀的,所以無論是稅前還是稅後401(K),一定要投資,至少都應放到相對風險較低的共同基金而一勞永逸,這就是投資界常說的“用錢賺錢”的方法(區別於“用手賺錢”和“用腦賺錢”的方法)。 下麵我們用一個假設的例子來看選擇稅前401(K),是否滿足了當年的選擇的直感。
以美國多年的標準,退休時401(K)有一百萬存款。工作三十年,每年存入一萬元,並假定每年的稅率是30%。三十年總投入是三十萬,淨增長為七十萬,100除以30 等於3.3倍。如果這三十年是以ROTH 401(K)存入,每年交稅後實際隻存入七千(一萬的投入中有三千當年交稅了)。所以ROTH 帳戶三十年投入 30*7 = 21 萬,乘以3.3倍等於~70萬。這70萬是你的淨資產,沒有稅務考慮,立即就可取用,隨意支配。而稅前的一百萬,如果處理得當,幾年內支取完,而且也隻付了30% 稅率,所以也正好得手70萬。從這以後,ROTH的70萬的增漲仍然不受稅務影響,但從稅前401(K)取完的70萬,增漲的每一分錢都得納稅。所以從長遠看,收入較豐者選擇ROTH應該優於稅前IRA。當然,如果每年加大稅前IRA的投入,能夠降低當年的稅率,選稅前401(K)也是無可非議的,無論選誰,投資是必須的。
所以如果你手上有較大的稅前401(K),應該考慮適當的逐步向 ROTH IRA轉化。能夠自由支配、不受IRS管控的財產,對家庭的財務規化利應該是利大於弊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