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長白山

喜好詩歌,唱歌,攝影,再湊個趣兒,嚐試寫故事,和散文。
個人資料
正文

漫話漢語(一)——漢語的邊界 

(2007-08-25 16:00:52) 下一個

漫話漢語(一)

——漢語的邊界 
  
       前一陣子看了網上的有關漢語的爭論,近日讀到《漢語,才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送交者: 並瓦 2007年7月14日12:57:54 於http://www.bbsland.com ),很受感觸和啟發,我讚同作者的出發點和結論。我換一個角度,談談漢語之管見。語言和文字應該是統一的體係,可是漢字的應用超出了漢語的體係,所以提出漢語的邊界來開題。國土有邊界,漢語有邊界嗎?盡管中國的國土在近代被帝國主義列強蠶食,盡管有些邊界劃分尚有爭議,但是每一個國家力求準確無誤地界定國家的疆域,而漢語的邊界何以界定呢?
        本人在生命科學領域中的打工,不能在語言的學術層次上討論,更不辨語言優劣先進的論題,在此隻談論幾個故事,表達個人看法。
        日本近代提出脫亞入歐,現代科學引入大量外來語,可是在醫學教科書裏,尤其是人體解剖學(包括大體解剖學,組織學,胚胎學和細胞學)絕大部分用漢字來講述。如果不是因為語法上差別,基本上可以直接認讀。比如,一位從來沒有學過日語的中國醫學生,在人體解剖學所涉及的功課閉卷考試不及格後,給其一本日語人體解剖學教科書作參考,馬上補考,該考生可能答出優等成績。反過來,把中文版的人體解剖學,尤其是人體解剖學圖譜,組織學,胚胎學和細胞學圖譜給日本醫學入門學生用亦是基本上無障礙解讀。然而,日本人從西方引入外來語時,又到了無以複加的程度,比如個人轎車(my car)已有日語的專有詞匯,其名詞讀音即為maika,更令普通國人好奇的是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有對應的日語詞匯,讀音是pasokong。脫亞入歐的國策和無限量的外來語並沒有淹沒日本人對漢字使用和關注,現代日語“科學”的“學”字和“學會”的“會”字還是同大陸的一樣簡體字,隻是發音不同。
  我在日本做訪問學者時,單憑寫漢字也可和普通老百姓進行一定的交流。很多日本人以識寫漢字的多寡來論斷文化修養,能夠背誦漢詩更是推崇之至。古典詩詞隻要不出現冷僻的漢字,給沒有學過漢語的日本人解釋,基本上能合上詩詞原意。
絕大多數日本人都用漢字命其名字。日本皇室承傳了中國古典漢字文化,皇室年號、天皇的名字以及字號通常引經據典。如年號“昭和”以及昭和天皇的禦名“裕仁”禦字號“迪宮”全部自《尚書》。而現今的天皇年號“平成”以及天皇禦名“明仁”則來源於《史記》。皇太子禦名“德仁”禦字號“浩宮”取自《中庸》二太子禦名“文仁”禦字號“禮宮”取自《論語》。皇太長孫女,禦名“愛子”禦稱號“敬宮”出典於孟子:“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可是我個人覺得皇太長孫女的禦名“愛子”起得不完美,因為“愛子”諧音可為“矮子”和“哀子”。我這裏絕對不是貶低日本皇室,隻是中國人起名字更涵有遠淵深奧的文化,你看樂凱膠卷的樂凱的英文是lucky,可口可樂是coca-cola譯名。中國人起名字講究諧音,雙關和犯忌。本人覺得在有日本不錯的朋友不想再解釋下去,否則更加犯忌。盡管中國有男士叫楊偉的,但楊偉絕不是好名字,這樣的名字非改不可。這麽講究認真的日本皇室,起名字都有差疵,那改名字的學問就更大了。 
        韓國人的起名字同樣用漢字(其實還有越南人)。有機會到韓國人主持的教堂,您會看到他們的英韓雙語《聖經》裏仍然要夾帶漢字,因為單一近代本土韓文字符不能準確的翻譯和表達聖經原意,必須加注漢字才中用。韓國人也很有意思,近年來非要把首都漢城改稱首爾。名字漢城承襲古代曆史,可是他們曲解曆史將現在的中國東北,中原和江浙及上海劃入所謂“古代曆史的古朝鮮或高句麗版圖”,漢城不正好是正名嗎?反過來講,將漢城之名字改稱首爾為的是擺脫中國文化烙印,可是就韓國現在的名字“韓國”就是曆史上中國的一個邦國,甚至可以引申為消亡之國。江陵端午祭成了現代韓國的文化遺產。爭文化遺產的韓國改“漢城”為“首爾”,實際上“首爾”也有文化的遺產味道。因為“首爾”字麵上也是地道的漢語。要是地道地講文化遺產論證“韓國”的由來,從古代曆史上看,韓國是被秦嬴政在滅六國統一中國之戰時第一個被吞並的國家。為了不使韓國不再是什麽永垂不朽的名字,現韓國就是古代韓國的遺國。我就不明白齊、楚、燕、韓、趙、魏和秦國這“七雄”為什麽韓國人單挑“韓”為其國名呢?都有了漢城為什麽不要個“秦國”,叫“大秦民國”多過癮哪!另外從珍重、尊重和正視及珍視文化的角度,韓國的漢語諧音為“漢國”,加上中國曆史上有個漢朝;漢城是Han國的首都,多麽般配。“漢城”作為一個城市名字非得改了,那麽這麽好爭名的韓國作為一個國家的稱呼也應該更應該同漢語、漢字乃至中國文化較真兒了呀?如果不提韓國改國名,在其較真兒地改漢城為首爾的時候,真不如讓漢城取其諧音叫“韓城”那才是天作之合。就像有些人為滿足心裏需求變性一樣,做了手術還得打激素,再找異性朋友,得配套。
  本人在去日本之前,差一點去韓國。單位上給了我一個Rockefeller 基金會的the China Medical Board (CMB)進修名額,可以自己聯係進修。當時一個學生去美國,留給我一個韓國實驗室招人的信息,這個實驗室文章水平是Nature ,韓國老板也許願讓我出高水平的文章,當時我正在閱讀一本韓國寫的一本漢詩論文集《唐詩論考》,覺得韓國人挺把中國文化很當回事兒,確實萌生了要去韓國想法,可是當時南韓與北韓正發生武裝衝突,又麵臨亞洲金融風暴,在猶豫之時,日本的一個基金JSPS給我了資助,而且簽證機票都是日方和本單位幫忙辦理,所以我就去日本了。要是我能去韓國,後來漢城改名時,我這大漢的子民,也許會參與大漢遺民的韓國,進行所謂大漢遺國的改名活動。日語把舊的東西和二手貨叫“中古”,比如二手相機叫中古相機,打印了一麵的紙叫中古紙。其實我倒想過一個名字叫“中古漢城”和“中古韓國”,由此更合韓國人總想把中國古代的東西變成他們自己的玩意。另外中古兩字也貼切,以示區別於西洋人命名“New York”,“New England”“New Orleans”。
       韓國為什麽非改名字呢?首先是韓國人自己自傲,要標新立異,而我認為他們自卑。另外韓文字是一種鳥語,文字太偏重發音,越南文字也有同樣問題。日文的假名也是鳥語,可是日本人似乎更聰明和理智一些,保留和繼承了漢字,尤其是日文法律文件,政府公文日語要用更多的漢字。時下韓國和越南看到中國經濟蒸蒸日上,國力強盛,又提倡學習漢語,這正是早知現在何必當初的說法。在某種程度上講,日本文化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活化石。新加坡在中小學裏就普及漢語了,甚至從幼兒園就設立漢語課。這就是為什麽我杜撰一個漢語的邊界這樣一個想法。
再說一下同文同種的台灣。小時候,猜啞語,人先站立,然後直抬大腿和小腿,在保持大腿前伸位時,再自然彎曲。做完動作,打一字,謎底為“台灣”。這個謎語對我來說就有漢字文化更深層的東西。台灣是我們舉手投足時時刻刻掛在心裏的,台灣是祖國美麗的寶島,這是我生來刻就入骨髓的信念,就像我們的身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表達台灣和大陸的關係就像於光中的詩中寫的“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李熬形容台灣是中國的睾丸。時下台灣“正名”也就是台獨分子為其個人利益,興風作浪,可是台灣海峽不是三八線。兩岸已經是和平相處,大陸到台灣如同小時候的謎語講的像一個人一抬腿一落腳一樣自然,而這個人亦稱東方雄獅,更是文化巨龍。
        “胎毒”分子要改國號,可不像韓國人改名字那麽容易。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批準,關鍵的字改一個,你台獨分子敢改試一試嗎?雖然日本人有時玩一些小把戲,比如把中醫改稱東洋醫學,總的來說日本人不像韓國人那麽心虛,日本人不懼漢字,但日本人有一怕,那就是大陸和台灣統一。日本自民黨政策調查會長中川昭一曾說:“如果今後15年台灣出現異動,那20年內日本可能就會變成中國的一個省份了。”。曾幾何時的脫亞入歐口號聲還沒落下,又鼓噪如此有創意的論點。現在有人先講漢語如何的落後,再唱衰中國,可有的日本人偏偏變著法兒地炮製中國威脅論。大陸和台灣統一自然地就是為串親戚和嘮家常更方便一點,沒想讓你們往裏參合呀?
        韓國人,日本人以及台獨分子等死打濫纏地要改這個改哪個,到頭來也離不開脫胎的漢語。無論他們如何折騰,甚至作孽,文化巨龍巋然不動。漢語是華夏文化的精髓,中國人應珍視自己的語言。人們常講凡是有人煙的地方就有中國人,上下五千年,漢語的邊界超越人力所能企及國界。

(可能還有文字和語法錯誤,歡迎讀者討論,爭論和辯論。謝謝!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