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也談在美國教養寶寶

(2009-03-16 17:01:42) 下一個
來美7年了。雖然也在申請綠卡,也考慮過以後是否入籍的問題,但那都隻是為了工作,居住,旅行等實際的便利。在內心深處,從來就沒有把“自己”和“美國人”畫等號。嫁了個老中,跟我一樣飄洋過海的F1。 每天在家煮中國飯,飯後在MSN上和國內的爸媽聊天。交往的朋友,多半還是老中。每每看新聞,總是不自覺地搜索跟“China”沾邊的一切。跟人談話,難免會“他們美國人”如何如何。
年底,我們的第一個寶寶將會來到這個世界。這迫使我重新思考“他們”和“我們”的問題。 隻要我們不海龜(現在看不出任何機會),她將講英語,和美國小孩玩,在美國學校受教育,看美國電視,呼吸美國空氣,吃漢堡,唱“God Bless America”。而我和她爹不得不全力對抗這個大環境, 給她吃中餐,教她學中文, 給她講中國的曆史文化, 盡量帶她回國旅遊,等等。 但是, 我不得不悲觀地承認, 即使這樣, 所有關於中國的一切, 對她而言都將是習得的,secondary 的。美國,這個她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才是她天然的,primary的故鄉。同樣的風景,我看到的是小橋流水人家,她看到的是 “Home, Sweet Home” 。 Gettysburg 之於她,就像秦時明月漢時關之於我。我不能長久地離開鹹菜豆腐幹;她估計少了cheese, butter之類也會覺得胃裏缺點啥。我將盡力教她愛中國,但我不能教她疏離自己生長的地方。對她而言,中國是父母之邦,而美國才是自己的國家。
我該教她怎樣去看美國?一直認為所謂的“融入主流社會”是一個偽命題。確實,在美國總有“mainstream” 一說。我家的多數鄰居們大概就算。白人,中產,一對夫婦倆個孩,信上帝, 開truck or SUV,Shopping去 Walmart, Home Depot, Target, Bestbuy and JC Penny。他們是美國最visible 的一群。但是往細了說,各家之間區別也是明顯的,很難簡單歸類。如果再看人口構成,這樣的“主流”在美國社會未必就是多數:在我們這個州,老墨比例在40% 以上。從06年起,全美由married couple 組成的household 的比例下降到不足50%。 所謂“mainstream”更像一個stereotype, 一個有力的標簽,而不是具相的現實。我們為什麽要罔顧自己的曆史身份,非要貼上一個“主流”的標簽?
美國最吸引人的地方不是她的強大富饒,而在於它是移民的樂土。移民們相信,不管你是什麽種族,背景,宗教信仰,隻要你來到這片土地,你就會有一個全新的開始。在一個自由公平的環境下靠自己的努力創造未來。所謂“美國夢”。無數人說“美國夢”是一個myth。 不錯,這個國家有種族歧視,也有階級鴻溝。奴隸製,種族隔離,排華法案,華爾街的腐敗,職場上的玻璃天花板…… 曆史和現實都不乏醜陋的證明。都是移民,先到者占據優勢資源,訂立遊戲規則,後來者隻能努力“融入”。但是,撇開這些醜陋的浪花,鑽入曆史的主流,我們看到的是民權運動的勝利,是美國社會的寬容和多元,是一代一代的移民源源不斷地湧入,在這個社會取得成功並作出巨大貢獻。這個國家所號召的自由,民主,公正和多元共存至今仍有巨大的感召力。隻要“美國夢”不滅,移民不斷,美國將繼續強大。
我要告訴我的女兒:美國是移民的國家。 這個國家剛剛選出第一位黑人總統。他的爸爸和你的父母一樣,是以外國留學生的身份來到這裏。他不光有Kenya 生父,還有Indonesia 繼父, Chinese 妹夫,等等。他的middle name 在911後似乎是他從政的一大障礙:Houssain。年輕的時候,他曾因identity crisis 而吸食大麻。但當他在47歲就當上美國總統時,他說: I am proud of my rich ethnical heritage. Barrack Hussian Obama, 我希望他能成為你的榜樣。
我會告訴她:你是美國人,是美國華人。你將懷著美國夢長大,在這個社會裏追求自己的成功。你要感謝這個社會所提供的機會,在這個多元的環境中學會了解,尊重,欣賞不同的文化,讓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厚。但不論何時,永遠不要忘記自己的中國根。那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文化之一。能繼承這五千年的血脈是你的幸運。這裏麵有太多的營養供你吸取。根紮得越深,站得越穩。Be proud of it.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