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華人推爸推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做醫生或者律師,其中重要原因是這兩個職業不怕失業還能賺大錢;仿佛還沒有聽到哪個推爸推媽希望孩子去賣基金做經紀的。其實金融顧問這個職業,做好的話比醫生律師要賺得多。專科醫生算是賺錢多的,50幾萬一年吧,在我工作的那個分行裏起碼有三個人賺到這個數字,李約翰就是其中最高的那個。律師就更不用說了,除非是partner,普通的也就十幾二十萬一年吧,加拿大的律師還沒有這個數呢。但是做醫生和律師要花多少精力和金錢?而一個金融顧問,隨便讀個本科專科什麽的也就夠了。金融顧問做的好,一輩子不用擔心失業,甭管多老,走到哪裏都有公司請,而且賺錢的潛力是無窮的。
不過,不是人人都適合做這一行,銷售是需要天份的。首先必須喜歡與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其次要有耐心,好的顧問至少表麵上不會急吼吼;第三要精明,懂得抓時機。
有推爸推媽肯定要問“做了金融顧問再往上能升到什麽位子”,我告訴你,成功的金融顧問通常不願意升官的,因為到了行政位子上就不能再有自己的客戶,至少不能全力發展客戶,錢就會少賺很多,所以他們對當官都沒有興趣。李約翰曾經到另外一個分行做過一年的分行經理,結果他自己要求下來,按照他自己的話說“管一個分行50多個人,我少賺了很多錢”。
幹這一行的人壓力是很大的,好的公司在頭一年半載的可能還發點工資,但是之後就全靠自己了,剛入行前一兩年的人會很難,因為年輕很難得到客人信服,所以拉不到投資。我曾經看到一位剛入行半年的年輕男顧問座在廚房裏哭,因為他一個月都沒有做成一單生意,我問他有沒有從朋友中試試運氣,他說很多朋友在他入行前滿口答應要投資,現在都不吭氣了。
一般來講,如果能堅持過頭三年,積累起足夠的客戶群,後麵的日子就好過了。這前幾年好像是一個篩子,個頭不夠大的都篩下去了。
優先的銷售人員自律性都比較強,不需要別人催,自己會去找生意,而且他們多數有強迫症,給自己定的指標越來越高,要求自己做更多的生意賺更多的傭金。這樣的人其實都是不快樂的,他們的不快樂不能象客人發泄,隻能拿周圍的人撒火,比如秘書和助理,或者家人。李約翰就是這樣一個人。
見到客人的時候老李總是滿麵春風,隔八丈遠已經伸出雙手去握,如果做成一筆生意,這一天他都如笑口常開的;但是如果連著一兩天沒有什麽生意,他就著急,臉拉得老長了,開始挑我的毛病,比如“昨天交代的那件事怎麽還沒做好?”“某某文件怎麽找不著了”“你說過幫我找顧客怎麽還沒有找到”
對後麵這個問題我不好回答,不知道為什麽我就是不願意向我的朋友推銷基金,我懷疑自己天生不是銷售人才,老是抹不下臉皮來。我有個朋友賣房子,隻要朋友們聚會,他就有本事將聚會變成一個房產發布會,搞得我們大家下次都不想請他。我不想變成他那樣。
李約翰繼續嘮叨說“你和我應該是一個團隊,每次我叫你發展客人,你總是說好,但是你總是不做”。
由於他不會普通話,我當時也不會廣東話,我們兩交流靠英文,他心情不好地時候就會挑我的英文“這句話語法不對,那個詞不應該這麽用”,剛開始我還挺耐心地聽他批評,後來我煩了,就回“那麽你聽懂了沒有”“我當然明白你的意思”“那不就OK啦”,把他氣得要死。
象他賺那麽多錢,蠻好放鬆一些,大家都輕鬆,但是他一定不肯,有時他又來可憐兮兮地說“我有三個孩子在念私校,還要養房子,所以必須要努力賺錢啊”。
那時我常想,以後堅決不做什麽顧問的助理,你不僅得幹活,還得給他當垃圾筒。
不過,就算他前一分鍾還在暴跳如雷,下一分鍾隻要有客人走進來,他立刻就能滿麵笑容如沐春風,大聲叫著“密斯特XX”“密蘇斯YY”迎上去,好像見到前世情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