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風情布拉格

(2012-08-24 02:14:59) 下一個

 

布拉格,一直藏在內心深處某個地方,時不時地誘惑著我。是因為傳說中浪漫而神秘的色彩,還是因為布拉格之春曾經凋敝的花蕾;是因為沃爾塔瓦河流動的音詩和新世界與舊大陸的交響,還是因為那生命不能承受的奇詭和輕飄?總而言之,朋友一攛掇,我們就成行了。

初春之時,我們降落在布拉格。從機場到市內,路上的景色,加上初來乍到的新鮮感,讓我們興奮不已。初步的印象,不是很發達:道路屋宇顯出歲月的塵跡,車輛中間或能看到很舊的拉達牌轎車,時不時出現的報春花掩蓋不了略有的蕭瑟:確然是東歐了。


1

但是造就了這座曆史名城的也正是歲月。到了布拉格的中心地帶,我們就徜徉在曆史中了。

遊覽布拉格最好的方法是步行。即使時間有限,一天也能走遍曆史中心。由於住在距國家博物館2分鍾的距離,我們的遊覽就從這裏開始了。

新古典風格的國家博物館主建築矗立在新城的瓦茨拉夫廣場頂端,在科技和曆史方麵,收藏頗豐。它曾經曆過二戰的炮火,當年希特勒東侵,第一站就是捷克。幸好藏品已經轉移,未受破壞。後來在被稱為“布拉格之春”的政治民主化運動中遭受蘇軍鎮壓的槍彈,彈眼雖經修複,痕跡依然可見。

瓦茨拉夫廣場,與其說是廣場,不如說是大道,長寬之比超過10倍;沿廣場下行,可以看到瓦茨拉夫的銅像,和各色的酒店,商店,寫字樓,餐館;到廣場下端,更有眾多小木房商攤,展售各種紀念品和特色小吃,很是熱鬧;兩邊建築都很有曆史感;它們風格多樣,色彩明晰。

縱行穿過廣場,便來到了老城。老城有著迷宮一樣的砌石小街,中心的老城廣場是遊客必至之處。布拉格濃縮在這裏,故也叫布拉格廣場。這裏集中了多種風格的華麗建築,包括哥特式的泰恩教堂和巴洛克風格的聖尼古拉教堂。老市政廳外牆上掛著世上最老的仍在運行的布拉格天文鍾,其上有多種時間刻度和隨著每天每時運行的太陽、月球、黃道環,每到整點報時,鍾上方的兩個木門都會打開,12使徒循序走過,向人們致意;這座天文鍾的最古老部分,始建於1410年,日後又不斷有新的增建;登上天文鍾塔頂,老城全景便盡收眼底了。廣場的中央豎立著·胡斯雕像,這位捷克宗教改革先驅因為反對羅馬教宗販賣贖罪券於1415年被教廷處以火刑。雕像底座上刻的銘文“以真對己,以真對人”讓我肅然起敬。

我們到訪時,正值複活節前,廣場上搭建起節日市場,畫蛋豎立,彩帶飛舞,目不暇接的各種小食品勾著遊客的饞蟲。我們在那裏嚐了當地麵點“Trdelnik”:它的形狀呈螺旋形,卷在一個粗大的擀麵杖上,架在火爐上烤熟,再撒上糖,吃起來外脆內軟、糖甜麵香。

穿過彎彎曲曲的街道,來到查理大橋:這座大橋由查理四世始建於1357年,完成於15世紀,它橫臥在沃爾塔瓦河上,連接著東西兩岸,是河上最古老的大橋, 見證著這座城市和它自身的跌宕命運。哥特式的橋塔,和橋兩側豎立的30座雕塑,是它獨立於眾橋的顯著標誌,也使它成為布拉格的象征;查理橋還是作家卡夫卡的心靈家園,當年他曾無數次地在查裏橋和周圍的教堂邊留連,並寫道:

   在昏暗的橋上走過去的人們
  
經過聖人身邊
  
和他們微弱的小燈。
  
在灰暗的空中飄過去的雲層
  
經過教堂旁邊
  
和它們那朦朧的塔影。
  
在方形的攔杆旁依立著的那人
  
望著黃昏的水流
  
雙手憑著古老的石頭。 卡夫卡《今天這日子…… 》)

走在古老的黑石橋上,望著沃爾塔瓦的河水,聽著藝人們的演奏,就是跨越時代,跨越文明,就是沐浴著波希米亞的風,心靈便消融其中了。

過橋向西,穿過小城繁華的查理街,拾級來到布拉格最為重要、最為醒目的地標,聖維特主教座堂。它坐落在西岸小城山坡上布拉格城堡之內,雄視著整個城市。有意思的是,這座教堂的建設花了近600年時間,其間未能完成的哥特式的主塔到後來完成時卻變成了巴洛克式的,所以今天我們看到的就是兩個哥特式尖塔,配一個巴洛克式的主塔,倒也和諧美滿。

時間充裕的話,還有數不清的東西可看可做:新文藝複興風格的國家劇院,捷克民族主義結晶的市民會館,魯道夫宮音樂廳,中歐、北歐和東歐第一所大學查理大學,十三座舊城門中僅存的火藥塔,布拉格的發祥地高堡遺址,城中公園射手島,猶太區,聖尼古拉大教堂,列儂牆,各色博物館,沃爾塔瓦遊船,等等。

 

2

如果說每一座城市都有一種氣質,那麽布拉格有的應該是陰柔典雅的藝術氣質。

你看它,雖然也曾兩度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卻不像倫敦、莫斯科、或維也納有那樣張揚的氣勢;它那狹窄彎曲的街道,富有品位的建築,和踏實生活的人們,散發出的是一種生活的藝趣,宜人的莊嚴,和一絲淡淡的憂鬱。

布拉格占主導地位的是哥特式和巴洛克式建築。從高處望去,各種尖塔和圓頂高低錯落,連成一片塔林,給她贏得千塔之城的美譽。城市突出的主題色是黑色加金飾,作為城市地標的聖維特主教座堂、國家劇院、火藥塔以及查理大橋,都是采用的這種色調,古樸、莊嚴、神秘,甚至透露出一絲陰鬱;較常規的建築則屋頂多為朱紅色,牆麵多為黃色,成為城市的主導背景,渲染著亮麗和古雅。在清晨第一縷陽光的照耀下,整座城市顯得金碧輝煌,因而又有金色布拉格之稱。

幾乎每座建築都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大多數的樓宇都有著幾百年的曆史,它們色彩絢麗,雕飾繁複,主題多樣,賞心悅目;每一個樓角都透露著一種古樸的浪漫,就連每一座門的把手,都能千變萬化,各具匠心,讓人驚訝當時的人們何以如此閑雅,如此鍾情於精心裝點他們的樓宇。

布拉格有一種仁厚包容的性情:音樂神童莫紮特和他的《費加羅的婚禮》正是在這裏被接受,從此他便開始蜚聲樂壇;說到音樂和文學,它還孕育出了德沃夏克和斯美塔那,弗蘭茨·卡夫卡米蘭·昆德拉這樣享譽全球的大師;布拉格的性情可能還表現在它的曆史抉擇:在二戰時德國納粹入侵,麵臨寧為玉碎,還是隱忍保全的時刻,布拉格選擇了後者,這才使它成為二戰中受戰火破壞最少的城市,為今天留下了它中世紀的模樣。

要體驗布拉格的氣質,不能錯過它的雨天。雨天的布拉格,另是一番嫵媚;柔柔的春雨,直滋潤到人的心底。雨中的女人,踏著砌石的人行道,仿佛是從曆史中走來,從雕塑中走來,從音樂中走來,帶著平和柔潤的心境。初春的雨,淋在樹枝和花骨朵上,襯著灰蒙蒙的水麵,是陰柔也是期待。

最記得清的是那路邊募捐的女子,劇院門口的劇中姑娘,咖啡館的女服務生:她們不僅長得美麗,而且都帶著柔和的語調,那樣善解人意,毫無浮躁勢利的眼神;在小餐館碰到的年輕工程師,聊起工作和生活:捷克人的月收入合一千歐左右,就業者除了工資,還會得到公司發的餐票,可在市場上流通,僅用於購買食品,如用於餐館,超市等,越年作廢;我們的房東小夥子更是十分熱心,哪兒吃飯,哪兒換幣,哪兒遊覽,提供了多的用不完的信息。

從市場上賣熏魚的大姐,到清晨溜狗的大媽,到街上的環衛工人,都展現出一種誠肯樸實,踏實勤奮,平易樂觀的風貌,既沒有居高臨下的傲慢,又沒有趨利附勢的卑微。在布拉格,你可以到任何場所,而感到自在無拘。當然,大鍋飯的遺味偶爾也依稀可辨。

 

 3

 沃爾塔瓦河,流貫捷克,是該國最大最長的河流,堪稱捷克民族的搖籃。它發源於波希米亞森林,向北流經南波希米亞州、中波希米亞州和首都布拉格,在Mělník注入易北河。斯美塔那的同名交響詩,描繪了河兩岸的景色和風情;那是一曲自強不息的樸實人民的頌歌,直逼得人熱淚盈眶,也把這條河流的名字傳遍四方。

回顧布拉格,平添一份感動:那可是沃爾塔瓦河養育的文明風貌?



(請參閱照片:
Prague / 布拉格之戀 - 中歐駕車遊之一 Prague / 沃爾塔瓦河 - 中歐駕車遊之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