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哲學是什麽之重要性

(2018-06-19 14:32:44) 下一個

對於一般的哲學愛好者來說,“哲學是什麽”這個問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對於中學教育者來說,由於需要向學生們有個交代,這個問題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對於那些並不接觸任何哲學書籍和理論,但是知道哲學這個領域自古以來在人類文明中的重要地位的芸芸眾生來說,這也同樣是一個具有重要性的問題。但是,對於那些從事高等教育或與之具有相等的所謂學術地位工作的專業哲學工作者,也就是被稱為專業哲學家的一群人來說,這早已不是什麽重要的問題。這一點從他們在不同場合對這個問題的回應的口吻中可以體會得出。

而他們之所以不認為這個問題重要不是因為他們能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因為他們不認為他們能對這個問題給出很好的回答。他們可以給出一大堆曆史上對於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然後告訴你目前對這個問題沒有明確的答案,而且也很難給出關於這個問題的令人滿意的答案。

很顯然,在那些專業哲學界人士的心目中,這個問題已經變得不那麽重要了。原因很簡單,即便不知道對這個問題的答案,他們還不一樣穩穩地吃著哲學飯,還不一樣穩穩地被世人們認為是最了解哲學的一群人,更何況他們確實比一般人更了解曆史上圍繞著這個問題的不同答案---盡管那都是別人給出的答案。既然那麽多人都試過了,都沒給出滿意的答案,而給不出滿意的答案並不影響被稱為哲學家,就不必麻煩去為那個問題而煩惱了。

那麽,哲學是什麽這個問題到底是否重要呢?答案是肯定的。

哲學是什麽這個問題的重要性表現在過去幾個世紀裏主流哲學所出現的所有重大偏差都和對這個問題的錯誤回答有關;相應地,今天主流專業哲學界的衰弱沉淪與過去這幾個世紀裏也就與對這個問題所作的錯誤回答有關!

古希臘人賦予了“哲學”一個基本涵義,即對於智慧的熱愛。但是,隨著哲學作為一門學問的不斷發展,尤其是隨著越來越多的所謂專業人員的利益與之捆綁在一起,“對於智慧的熱愛”這樣一個抽象的概念顯然不能滿足那些專業哲學人員的需要了,因此人們便開始努力對這個抽象朦朧的定義基於個人自己對哲學的理解而加以修改,而這種對哲學基本涵義進行重新定義的努力本身便成為導致哲學發展偏離應有的方向的一個基本原因,而哲學發展的方向的偏離又成為導致哲學最終被哲學界的所謂權威人物宣布終止了,又被科學哲學界的明星人物一再宣告死亡,而專業哲學界的主流卻無力對此做出有力回應的一個基本原因。

那些宣告哲學終止或死亡的權威人士聲稱是現代科學的興起導致了專業哲學的衰敗,而那又是所謂的哲學的曆史使命的終結,或者美其名曰哲學將接力棒交給了科學。但是,那都是非常膚淺的認識。雖然從表麵上看,似乎確實是科學的興起使得哲學不再擁有往日的輝煌,但是實際上導致哲學衰弱的真正原因在於主流專業哲學界內部,而那些宣告哲學終止的人聲稱科學導致哲學終止這一點本身以及這些人居然仍被主流專業哲學界捧為權威這一點本身,也都表明了主流哲學衰敗的原因在於主流專業哲學界內部,是因為主流專業哲學界背上了過重的包袱之後在科學興起的形勢下未能及時正確地找到新的發展方向,而對於“什麽是哲學”的錯誤回答顯然就是造成主流專業哲學界在過去幾個世紀以來遲遲未能正確地找到新的發展方向的一個主要原因。

這裏簡單舉幾個有關“哲學是什麽”的錯誤回答及其影響的例子。

首先,康德在他的《純粹理性批判》[1]表明了在他心目中哲學的任務是對人們由於誤解而產生的虛幻的認識進行挑戰[2]。這其實是非常籠統的一個原則性的看法,而正是由於它的籠統性和原則性,這一看法與古希臘的“對智慧的熱愛”基本上一致的,因為人們可以將智慧定義為對謬誤的糾正。但他隨後又在關於倫理的形而上學的討論[3]中指出,哲學包含了物理,倫理,邏輯,以及它們所基於的原理。當然,如該篇文章的題目所示,他這裏所說的原理指的就是形而上學。而他幾年前就已經在《純粹理性批判》中指出所謂的形而上學其實就是人類理性思考所基於的一些原理,隻不過他在關於倫理的形而上學的討論中認為有關倫理的形而上學遵循著一些特殊的原理而已。

雖然泛泛地說,康德的理論似乎對“哲學是什麽”的回答沒有什麽差錯,因而不應該對哲學發展方向有什麽負麵的影響,但實際上,他的理論的一些細節卻對包含了對“哲學是什麽”的片麵回答,或至少是會誤導他人對這個問題產生片麵認識的回答。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一方麵是,他在《純粹理性批判》中聲稱形而上學的發展到他那裏基本結束了,後人的主要任務就是教導他的理論;另一方麵是他那個時代的曆史局限使得他那對於哲學內容的雖然比較含糊卻又過於具體的劃分本身所帶來的負麵影響。

很顯然,形而上學的發展並沒有終止於康德(他自己在不久之後又給出了關於倫理的形而上學的討論本身也說明這一點),但是作為權威的康德的相關說法對於崇拜權威的專業學術界以及一般大眾來說的負麵影響是無法否認的。

康德所說的物理是泛指物質性的世界,因此泛泛說來他對於哲學內容所做的物理,倫理,邏輯,理性思維及經驗的劃分似乎涵蓋了人們所能想象一切範圍,但是他的這個劃分其實也反映出他所處的時代的曆史局限。盡管如果願意的話,少數學者可以勉強將各種社會政治經濟現象劃入他所說的倫理及其形而上學,或將複雜的心理劃入他對純粹理性及經驗的討論範圍,但是,顯然之後的人們並沒有那樣做,而相應地,他所列舉的哲學的對象就顯得過於狹隘。更重要地,也是很不幸地,他之後的哲學界的一大過失根源便是將哲學的對象進行狹隘化,因此最終導致哲學發展方向的迷失。

黑格爾在他的名著《邏輯學》[4]中基本上來說將哲學等價於他的新邏輯。雖然我們現在可以看出他的邏輯其實是將所謂客觀邏輯與主觀邏輯組合後的整體再加上整體的一些現在被稱為辯證邏輯的部分,公平地說,他在《邏輯學》中並沒有將這一點表達清楚,再加上胡塞爾用作為黑格爾的核心哲學之一的“現象學”名字來作為另一種理論的名字,因而黑格爾哲學對主流哲學所起到的窄化作用甚至超過了康德,因為對於後人來說,不論是哲學專業人士還是普通大眾,把黑格爾的哲學基本上等同於所謂的辯證法,至於他的曆史哲學等不過是補充點綴而已。因此,從社會效果來看,黑格爾對於“什麽是哲學”的回答是先將哲學等同於邏輯,然後由於他自己的表達和後來的社會因素是得他的邏輯等同於辯證法,因而對社會來說的最後的有效答案就成為了“哲學就是辯證法”。這一將哲學窄化為辯證法的結果顯然對哲學發展是不利的。

黑格爾之後辯證唯物主義哲學顯然就是將黑格爾哲學基本上等同於所謂的辯證法的一個典型例子。而辯證唯物主義者們對“哲學是什麽”又做了非常功利的回答。他們的回答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顯性的功利回答,他們認為哲學就是世界觀和方法論。這樣的回答對於他們所追求的社會革命是非常實用的,可以幫助他們組織包括最底層的人民在內的民眾。但是,這個回答顯然不利於哲學本身的發展,因為世界觀和方法論連審美觀,是非觀都沒包括,更遑論邏輯和形而上學這兩個屬於哲學的核心部分,以及其它的應屬於哲學範疇的內容了。

辯證唯物主義者們對於“哲學是什麽”的另一類功利性回答比較不太容易被看出有什麽問題,那個回答是“對真理的熱愛”[5]。這一回答看似與古希臘的“對智慧的熱愛”非常相似,但是“對真理的熱愛”因其功利性而產生與“對智慧的熱愛”的偏差,從主張辯證唯物主義的人們對待哲學發展的態度中可以明顯地感受到這種功利的心態,其中一個表現便是加重了哲學專業化了之後人們對權威的崇拜。這一方麵與包括專業哲學家在內的人們對自己認識真理的能力普遍缺乏信心有關,另一方麵也是因為追求真理本身容易引起關於什麽是真理的爭論,而爭論的結果往往需要權威來平衡。

懷特海,羅素,與維根斯坦這一門三人對於“哲學是什麽”這個問題有各自不同的回答。在海特海看來,哲學就是為解釋人們的一切經驗知識提供一個自洽的邏輯框架[6]。其實,從亞裏士多德對形而上學的討論開始,這樣一種想要找到一個解釋一切的框架的思路始終若隱若現地存在於哲學家的思維中,在懷特海那個時期進行的不成功的希爾伯特計劃[7]也反映出了這樣的一種思維方式。但是,提供或尋找知識的基礎框架顯然無法涵蓋哲學的全部,因而也是一種對“哲學是什麽”的窄化了的回答。

羅素的回答是[8],“哲學就是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的領域。”很顯然他所指的是哲學在文明中的邏輯地位。如他所說,他的回答的涵蓋麵極廣,但他的回答的最大缺陷是沒有把哲學與神學及科學的相互交融表達進去,這一點對於哲學實踐的負麵影響,或者說對於神學與科學發展的影響,要大於對於哲學自身發展的影響。

維根斯坦對於“哲學是什麽”的回答可能是對於今天的主流哲學界的發展影響最大的,遺憾的是,他的回答也是片麵性極大的一個例子[9],[10]。基本上,他認為哲學的任務就是對於人們的所有的知識的語言表達進行分析以避免誤解,而知識的獲得本身與哲學無關。今天的所謂分析哲學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對維根斯坦的這一回答所付諸的實踐,因而,雖然維根斯坦的語言分析因其帶動了人類對於語言的認識及運用上的革命性的突破而在後現代文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卻因其對於“哲學是什麽”這個問題的回答的片麵性而對主流專業哲學界的發展形成了極大的阻礙。

與他大概同時期的存在主義對於哲學的發展基本沒有起到任何積極的作用。存在主義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基督徒存在主義,另一類是所謂的世俗存在主義。基督徒存在主義對於“哲學是什麽”的回答似乎並不明確,他們的主要興趣在於打破教會中的一些傳統的形式上的框架,這對神學發展的積極影響要大於對哲學本身的發展的影響。

而世俗存在主義對於哲學發展卻起到了很大的負麵作用。其主要代表為海德格爾與薩特爾。海德格爾對“哲學是什麽”的回答被他的追隨者們稱為是把哲學又重新帶回了現實。但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當論及他的哲學時,他的追隨者們最為樂道的就是“太難懂了”,這顯然與所謂的把哲學帶回了現實的說法是自相矛盾的。可以說,除了一些與前人說過的話大同小異的所謂的警句之外,真看不出海德格爾留下什麽了可以幫助主流哲學發展的理論來。實際上海德格爾對“哲學是什麽”的回答是所有回答中最不現實的,他把哲學的任務說成對所謂“存在”的研究,而他的那個所謂的“存在”除了創造了一個文字遊戲之外沒有任何現實的價值,以至於最後他竟然以哲學專家兼名校校長的身份宣告哲學終止[11]了。

薩特爾對“哲學是什麽”的回答也很偏頗,在他看來哲學是為人類行為提供一個在宗教與傳統之外的基礎。但是,他的那個努力顯然是失敗的,因為他本人的行為就做了一個最不好的示範:與多個女學生發生不負責任的性關係後導致其中有人因此而要自殺。但是,根據薩特爾的理論,如果那個女生自殺了,薩特爾沒有半點責任,因為他的存在主義的核心思想[12]就是每個人決定自己下一步的存在是什麽樣的。顯然,薩特爾對“哲學是什麽”的回答是非常失敗的,對於哲學的發展沒有什麽積極的作用。

。。。。。。

“哲學是什麽”這個問題不但對於哲學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而且對文明整體的狀況也有著重大的影響。從上麵列舉的這些例子也反映了這一點。

那麽,“哲學是什麽”的正確答案到底是什麽呢?是否真如現今的專業哲學界的人們給我們的印象那樣,這是一個無法解答的問題呢?

簡單地說,“哲學是什麽”的正確答案不但存在而且是可以得到的。或許人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會受到各自的曆史條件的限製,但是那隻能說隨著曆史的發展人們應該不斷地更新對那個問題的符合曆史條件的最佳答案,而不是如我們目前從主流專業哲學界得到的印象那樣可以把它當作一個無法給出正確答案的問題,或不可能給出比曆史上的人物更好的答案來的問題。

那麽正確的答案是什麽呢?或者說目前來說的正確答案是什麽呢?

當然,我們總是可以用古希臘的“對智慧的熱愛”來作為“哲學是什麽”的標準答案。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本文其實也已經給出了對“哲學是什麽”的正確答案,因為本文告訴讀者過去幾個世紀裏人們由於不滿足這個答案而尋找其它的答案時都出了對哲學發展不利的偏差,也就是說本文是肯定這個答案的。但是,我相信由於這個答案過於抽象簡單,社會大眾們一定不會滿意,因為人們不易從中找到對哲學發展方向的指導,因此會問有沒有不那麽抽象的,更具體的,但又不會如上述那些例子那樣因為窄化了哲學而出偏差的答案呢?

當然是有的!

不過雖然這個答案是存在的,但也不是簡單的一句話就能讓讀者們完全清楚的。本文的主題是要討論“哲學是什麽”這個問題的重要性,順便提一下它的正確而又不那麽抽象的,可以幫助人們認識哲學發展方向的答案是存在的。至於它的正確答案是什麽那將是日後另文討論的話題。讀者朋友們也不妨自己去找找答案!

 

 

[1] Critique of Pure Reason, by I. Kant, 1781, trans.

[2] “philosophy’s job is to confront and challenge the hocus-pocus arising from misunderstandings, however many prized and beloved delusions are annihilated in the process.”---見【1】

[3]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THE METAPHYSIC OF MORALS, by I. Kant, 1785, trans. T.K. Abbott,

[4] Science of Logic, by G.W.F. Hegel, 1812

[5] Fundamentals of Philosophy, by A. Spirkin, 1988, trans. by Sergei Syrovatkin, Moscow: Progress Publishers, 1990

[6] Process and Reality -- An Essay in Cosmology, by AN Whitehead, 1927,URL: https://archive.org/stream/AlfredNorthWhiteheadProcessAndReality/Alfred%20North%20Whitehead%20-%20Process%20and%20Reality_djvu.txt

[8] 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 by Bertrand Russell, 1945,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Inc. URL: http://s-f-walker.org.uk/pubsebooks/pdfs/History_of_Western_Philosophy_Bertrand_Russell.pdf

[9] 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by Ludwig Wittgenstein (1921), original language: German, Project Gutenberg’s release 2010, contributor, Bertrand Russell, Transl. C. K. Ogden, Produced by Jana Srna, Norbert H. Langkau, url: https://www.gutenberg.org/files/5740/5740-pdf.pdf

[10] Philosophical Invesigations, by Ludwig Wittgenstein (1953), original language: German, Transl. G. E. M. Anscombe, pub. Basic Blackwell Ltd, 1958, 108 Cowley Road, Oxford, OX4 1JF, UK

[11] The End of Philosophy and the Task of Thinking, by M Heidegger, 1969, in Martin Heidegger Basic Writings, Ed by David Farrell Krell, Harper San Francisco, pp373-392, URL: http://projectlamar.com/media/Heidegger.pdf

[12]  Existentialism Is a Humanism, by Jean-Paul Sartre, Lecture given in 1946, example URL: https://www.marxists.org/reference/archive/sartre/works/exist/sartre.htm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