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慕容青草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經濟相對論導論---第四章 自私的經濟和無私的公德

(2013-07-19 11:45:07) 下一個
依照著名的個人主義哲學家安冉德[1]的觀點,我們很難從心理動機上來劃分人們的自私和無私,因為人們的很多無私的表現也都會包含有深層的自私的動機。但是,從社會文化的角度來說,我們確實可以分出以自私為依據的文化與以無私為依據的文化(其實這也是安冉德之所以要宣傳自私的個人主義的原因)。在社會意識形態的層次上,這兩者之間的區別的一個重要表現是對於如何調動社會的潛力或大眾的積極性的不同回答。盡管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下會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大眾的創造和市場參與積極性對於發展社會經濟的重要性卻是普世公認的。不過,在不同的文化環境或意識形態背景下,人們對於如何調動大眾的積極性以利於經濟的發展卻可以有非常不同的答案。
過去一個世紀裏的各種以無私為依據的政治經濟理論所帶來的經濟上的失敗以及本世紀初因人們在經濟中的極端自私的行為而帶來的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從兩個方麵反映了上述兩種不同的意識形態可能各自帶來的消極的結果。但另一方麵,從社會文化的層次上正確地認識和處理人類的自私與無私卻可以為社會經濟的興旺發展帶來積極的效果。

第一節自私的經濟
 
在來北美之前,我一直生長在以共產意識形態為主導的公有製社會環境中,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社會的主流文化都一直宣稱培養大公無私的胸懷才是調動社會積極性的根本動力。當然,曆史發展的結果是那種思想意識隨著它所帶來的經濟的失敗而退出了包括中國在內的曾實行公有製的各國的主流意識。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亞當斯密的那隻無形的手所依賴的人們對於自身利益的追求,或者說是自私的動機驅動下的經濟過程。
除了以建立在統一控製下的按勞分配或按需分配的經濟體係為目標的馬克思主義之外,自亞當斯密以來的西方政治經濟學,不論是強調宏觀調控還是市場自動調節的,所依據的都是人們對於私有利益的追逐。現實的市場經濟中的各企業家們煞費苦心地籌謀的也主要是兩個問題:1)如何讓別人感覺自己的商品服務能滿足他們的利益,2)如何能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滿足。這種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默契的原因也是我們的經濟相對論的基本依據:經濟的核心是交易,而交易的基礎是利益的交換,這種為了自身利益的交換構成了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也就是說,經濟的基本動力學特性決定了經濟的所依據的是人類的自私心而不是無私的品德,如果從意識形態出發硬要把大公無私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那麽隻能依靠一波接著一波的群眾熱情的高漲來帶動經濟的高潮,而這種群眾熱情的高漲並非人性的基本特性,所以很難在大範圍內長期地維持,因此在熱情到來之時容易伴有很多虛假的成分,而熱情過去之後則會出現普遍的低效低質的現象。
 
實際上,由於利益問題對於經濟過程的重要性,不論是從宏觀的角度還是從微觀的角度,如何在經濟過程中調動人們對於自身利益的關心和追逐以利於局部和整體的經濟的興旺和發展,換句話說,如何利用人們的自私心來維持經濟的興旺和發展,是有關經濟的一個核心問題。我們甚至可以不誇張地說,經濟的問題就是如何調動自私的問題,而對如何調動自私的研究本身就是一個大學問。
以股市或更一般的證券交易為例,對於生活在現代商品社會的人們來說,不論是否親自參與了股票和證券的交易都知道股市和證券交易的存在是現代經濟一個重要的支柱。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一方麵是因為股票買賣可以給自己或周圍的人帶來經濟上的收益(或損失),另一方麵更是由於在媒體和政客們的言談中股市的旺衰被作為了經濟的指標。但是,股市對於經濟到底起了什麽樣的作用呢?它的最原始的也是最基本的功能是幫助企業進行融資,以利於擴大再生產。但是,如果一支股票能存在於某個股市上幾十年的話,相對來說這個直接融資的過程就顯得非常地短暫,它隻是一次性或有限的幾次的活動,在更多的時間裏,這支股票是以一種類似賭博的形式在不同的買家和賣家之間轉手,當然轉手的過程伴隨著金錢的易手。由於這種買賣,一支股票的麵值可以是當初融資時所集得的金錢的幾百倍甚至更多。也就是說,股市上的以盈利為目的的金錢交易數額遠超過融資過程中所轉手的金錢數額,因此股市的以盈利為目標的類似賭博性的交易規模遠超過作為它的最原始的目的---幫助融資的規模。
從簡單的功利角度來看,以這樣的方式來進行社會融資顯然是非常低效,而且其效率已經低到了不具備存在的資格的地步。可是,如果我們隻允許直接的融資而不允許融資過程中所發行的股票在市場上進行交易的話,那麽進行融資的企業的未來的業績就基本上成為了投資方唯一可壓的寶,這樣一來由於投資的風險過大而盈利的機會過小可使得投資者的熱情大減,而投資者的熱情大減就意味著社會資金的利用率大減。從調動社會積極性的角度來說,這樣做顯然是不成功的。如果我們允許融資過程中所發行的股票可以在市場上自由交易,那麽一方麵投資方由於掌握了具有交易優勢的原始股而使其投資的熱情隨著投資盈利的機會大大增加而增加,另一方麵,由於股票本身的不封頂的增值可能,也吸引了大量的無力在企業融資中直接投資的小戶或散戶進行投資,而且融資方在企業業績之外的個人的金融收益的潛力也使得更多的企業更努力地進行正規化包裝爭取融資,這樣便從多方麵調動了社會的積極性而促進了市場的資金的有效利用。從前麵的第一章的討論中我們可以看出,社會資金利用率的提高可以促進社會經濟的興旺和發展。在後麵一章的討論中,我們還將看到對社會資金利用率的重要性的進一步討論。
在整個這個從融資到股票交易升值(或降值)的過程中,調動各方積極性的基本要素就是通過提供獲取私有利益的機會來吸引人們追求利益的欲望,或者說是用提供可以滿足自私心的機會來調動社會的積極性。這其實就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的要點,也是任何一個經濟學應該努力研究的一個核心問題。
 
對於能夠影響或左右市場走向的政客,經濟專家,以及大企業家來說,他們的一個核心的任務就應該是如何能夠創造更多更有效的機會來調動人們的自私心。上麵所提到的股市隻是一個例子而已,經濟的內涵遠遠超出股市的交易,而對於經濟的任何一個方麵,不論是製造業還是服務業,如何調動包括投資方,經營方,基層管理,銷售方,以及消費方在內的各方的自私心來營造一個高效的經濟環境,是對於能夠在經濟的相關方麵產生重大影響的人們的一個重要的任務。
但是,營造一個有效的環境來調動人的自私心本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這需要有業績上效率,否則不會引起人們的興趣,但是同時又要對社會經濟有正麵的健康的影響。很多局部業績有效的事情,諸如賭毒黃黑坑蒙拐騙或高汙染高能耗高風險可能對經營者或從事者來說的局部盈利業績很好,但是對社會對大眾對環境有極大的危害。
另外,人的利益本身不是簡單一個點,而是具有複雜的多維結構,因而人的自私心本是就具有複雜的內涵。比如,由於包括投資在內的市場活動一般都帶有風險,因此如何減少風險就成為了一個可以滿足人的自私心從而帶來更大的市場積極性的題目。與借貸相比,前麵提到的通過股票融資對融資方來說的風險就要小得多。除了上市股票之外,人們還可以將生活中的更廣泛的可以帶來潛在金錢收入的東西,如汽車貸款,房屋貸款,甚至明星演唱會門票的預期收入等等進行包裝成為金融產品進行融資,人們也可以通過發行證券來減少實物交易中的風險等,而且這些包括股票在內的金融產品本身又可按照各種數學上的邏輯來產生衍生品。這一切都一方麵可以用來減低投資者的風險另一方麵為相應的市場帶來更多的可以調動人的自私心的項目。
但是,社會經濟活動的參與者的數目之大本身在社會經濟問題中形成了比任何自然科學問題都更複雜的數學關係,這個關係複雜到如果讓市場完全不加管製地開放,則無人可以預料其發展結果。始於本世紀初的由高風險的次貸產生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實際上,上述那些由數學公式計算出來的金融衍生品能夠為投資者減少風險的前題是每個參與者在必要時都有能力履行金融合約,而現實生活中由於每個人都不是一台無止境的印錢機器,所以其償付能力都是有限的,而且在一個複雜的金融關係鏈中的不同環節上的不同的人的償付能力可能有很大的不同,一旦有某個環節由於某種原因無力或故意不履行合約的話,那麽就可能給投資者帶來重大損失。因此,原來是減少風險的金融活動本身其實也可以是一個極大的風險源。比如,在最底層的借貸者人群中,連基本的汽車貸款或房屋貸款的償還都可以是一個相當的壓力,而大量的這種底層人群的基本壓力積聚起來可能造成將這些汽車或房屋貸款進行包裝所產生的金融產品的持有者的壓力,一旦某個環節上無法承受這個壓力,與之相關的整個金融鏈就可能會象一個高壓倉的某個局部漏氣而發生爆炸一樣地垮掉。
這種由商業活動的複雜的邏輯所帶來的風險在數學抽象性較高的金融活動中最為明顯,但是由於金融活動本身涉及到經濟的各個細微的角落,因此,一個沒有任何管製的開放性的市場僅其數學邏輯上的複雜性就可以帶來極大的風險。所以,為了有效地調動人們的自私心以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不但需要找到象上麵提到的能夠解決人們的自私需要的金融產品那樣的產品和渠道,而且還要對與這些產品或渠道有足夠的了解並對之進行規範約束。
還有,市場的機會並不都是象上麵提到的金融衍生品那麽簡單,根據已有的產品用數學計算一下就可以得出來的。為了要找到有效的市場機會,人們往往需要對市場的內部邏輯有深刻的了解。對個人來說,這不但可能會涉及到相應的專業知識或市場經驗,而且可能需要一定的生活曆練,銳利眼光,足夠的膽識,一定的機遇,以及睿智的哲理思維能力;而對社會環境來說,需要有活躍的市場和資金源,先進的科技,寬鬆和諧透明的政治文化環境,以及先進的社會哲學思想。上世紀末以來的高科技的產業尤其是以網絡為依托的產業的興起在很多方麵演繹了人們對於潛在的市場邏輯的認識和開發的各種模式。

 
第二節無私的公德
 
在人類的社會經濟活動中,從宏觀文化的角度來看,我們需要承認經濟的自私性;但是,從微觀個體角度來說,我們又需要每個人能夠表現出一定的公德。也就是說,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別人不但應該尊重他的私有權利,而且還需要調動他的自私心來為社會經濟提供正能量,但是在他自己來說,他需要尊重社會的公德,而不能讓自私心無限膨脹。始於本世紀初的世界性的經濟危機本身就是人類自私心的膨脹可以給這個世界帶來的危害的一個很好的例證。
 
人們的思維往往喜歡走極端。當我們否定了上個世紀曾流行於很多國家的以人們的大公無私為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的做法之後,很多人的思維就會走向另一個極端,會把人們的自私心提高到不應有的地步,進而完全否認無私的價值,其結果一定是社會公德的敗壞。雖然在具體的事件上每個人遵守社會公德的動機不相同,並不一定都是出於無私的心懷,但是,一方麵社會公德一定在形式上會表現出無私的境界,一方麵大眾普遍擁有的無私心懷會有助於實現高水準的社會公德,而且社會性的鼓勵自私貶低無私的文化一定會有損社會公德的建立,最後將遺禍於社會的整體。
 
那些強調自私的美德的人常把公平作為一個擋風牆,認為隻要有健全的法製係統,隻要社會公平了,每個人怎麽自私都不要緊了。這顯然是錯誤的。這種錯誤是多層次的。首先,在個體的層次上,一個人人極端自私的社會是無法實現真正的公平的。人類是一個在數學和邏輯能力上都有限的種群,人們連前麵提到的用來減少投資者風險的金融產品都無法在數學上完全保證其本身不帶來新的風險,更不可能設計出一個把每個人的行為都規範好了的公平的法製體係。試想如果每個人都想著如何去損人利己,那麽即便有再嚴格的法製係統,也不可能有那個資源來處理每個人在私暗處的不道德或不規範的行為。另外,在社會層次上,人類所謂的公平邏輯本身就不是完美的,而是存在著悖論的[2],[3]。因此要通過社會法製和公平來取代社會公德是不可能的。應該說,缺乏社會公平是導致社會公德敗壞的重要原因,但是人們卻無法用公平來取代社會公德。這就好比說饑餓是導致身體衰弱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人們卻不可用食品來取代其它的包括合適的作息時間在內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一樣。

 
第三節討論
 
從社會整體來說人類社會的經濟是由人們的自私心所驅動的,如果我們忽視這一基本特性而把對社會經濟的哲學思維建立在大眾的大公無私心懷之上,那麽正如上世紀曾流行於許多國家的公有製經濟的教訓所顯示的,人們將因為無法有效地在社會的各個層次和各個方麵調動人們的積極性而導致經濟的失敗。但是,我們這裏也要注意不要走向另外兩個極端:我們一方麵不要因混淆社會整體與個例的區別而否認無私的貢獻在具體的經濟活動中的積極作用,隻是要認識到不要對於人們的無私貢獻報有過高的期望,尤其是不要對沒有社會上層的帶頭作用的情況下通過鼓動讓社會底層的人去無私而能產生的效果報有過高的期望。另一方麵,我們也不應該在社會上過於鼓吹宣揚自私的力量,恰恰相反,在社會文化的層次上我們應該多多地鼓勵表彰人們的無私的表現和境界。
自私的經濟與無私的公德構成了一對相互依托的陰陽關係,在這對關係中自私的經濟為陰,而無私的公德為陽。一方麵,完全無視人類的自私本性可能會導致經濟的蕭條,而當社會經濟極度蕭條的時候,人們會看到社會公德普遍敗壞的情況;也正是這種情況下,人們主動提升社會公德的社會性活動,可以幫助抗衡社會腐敗和恢複社會經濟。另一方麵,社會公德的敗壞本身也可以把原本興旺的社會經濟帶向蕭條,或使得原本蕭條的經濟更加糟糕。所以,我們需要有自私的經濟與無私的公德這兩者之間的一個平衡。
但是,也正是由於自私是人類的一種本能,人們需要一定的努力才能提升社會的無私的公德。這種努力可以是多方麵的,發自內心的充滿愛心的宗教信仰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途徑;另外,社會整體的包括對於人們共生意識在內的哲學文化水準的提高,以及許多其它傳統的和現代的促進社會公德的社會活動都可以有助於社會公德的提升。。。。。。
 
相關鏈接:

經濟相對論導論---第三章 經濟中的對立麵

[1] The
Virtue of Selfishness, Ayn Rand, Published by Signet, a division of Penguin
Group (USA) Inc.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