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七個月小小豬紀事

(2008-06-23 18:06:43) 下一個

音樂能力:寶貝在媽媽車裏時,媽媽總是給她放一盤兒童歌謠聽。時間久了,寶貝已經記住了很多歌:“拔蘿卜”的過門一響,小家夥就開始叫爸爸,媽媽是過了好一段時間才明白寶貝是在唱“拔蘿卜”但是因為不會發“蘿卜”的音,就變成叫爸爸了;“拔蘿卜”中間一段“老太太快來幫我們拔蘿卜”聲音未落,小家夥就在車後座上“啊呀啊呀”的叫起來了,模仿歌中後麵老太太回答“來了來了我來了”;“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 的過門一響,就能聽到有人開始說再見;另一首不知道歌名,寶貝總是會搶先叫出“嘀嘀嗒”,模仿吹號的聲音;某日坐爸爸的車,聽的是少兒不宜的“讓我一次愛個夠”,隻聽了一遍,但架不住重複的次數多,第二次再聽這首歌時,一聽到“讓我一次”,就開始嚎“愛。。。”。唉,好好的一個孩子就被這麽帶壞了;寶貝有一個電子琴,可以自動按順序放好幾首曲子,按一次按鈕就會跳到下一首曲子的過門。寶貝十分偏愛其中一首,幾下按鈕按下來,準確地選到了她要的曲子開始跳舞。曲子停了,啪啪啪按幾下,邊上的爸爸媽媽還沒聽出所以然,就發現寶貝又已經選到了她的最愛。爸媽不知道她是憑那短短一秒鍾不到的過門選定她的歌,還是記住了每次要按幾下按鈕。無論如何,爸媽都很佩服她。

 

運動能力總結:能很熟練地爬到椅子上,再爬到飯桌上(爬飯桌行為被爸媽視為不雅動作,嚴厲製止);自如地扶著欄杆上下樓梯;有時會象滑滑梯似的肚子朝下滑下樓梯;有時又是坐在台階上,一個屁股墩一個屁股墩的墩下樓梯,也不嫌屁股疼,估計是尿布起到很大的緩衝作用;正麵滑高的滑梯開始有點害怕了,經常喜歡肚子朝下滑,小的時候倒是不怕的;不陡的滑梯能很自如地從底下爬到滑梯頂部;陡的滑梯也敢爬,最後的部分經常需要媽媽推推小屁股,助把力,有時也可以完全自己爬到頂;自如地爬上爬下爸媽的大床;偶爾自己爬上吃飯的高椅子,被爸媽視為危險動作,嚴厲製止;試圖做跳躍動作,卻隻能顛腳尖,雙手擺動的幅度倒是挺大,或是大幅度的高抬左腿,小胸脯前挺;會轉圈跳舞了;能有意識地把椅子或小凳子推到桌子旁,然後爬椅子去抓桌子上的東西;也知道把擋在抽屜前的椅子推開去開抽屜,而不象小時候隻能望“凳”興歎(所以爸爸隻好趕緊裝了child safe的裝置)。

 

舅媽: 十七個月的小小豬能說二十到三十個兩個字的詞了,大部分是疊字的詞,如“叔叔,舅舅,姑姑,婆婆,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機機(飛機),車車”等。不是疊字的會說:“阿姨,再見,愛你(大舌頭,得聽上下文才能明白)”。三個字的有“嘀嘀嗒”,是模仿兒歌裏吹號的聲音。媽媽試圖教寶寶說“舅媽”,先說一個“舅”,寶貝很幹淨利落地跟一聲“舅”。媽媽接著說“媽”,寶貝又很幹淨利落地跟了一聲“媽”。媽媽接著又說“舅媽”,寶貝張了張嘴,卻沒聽到發什麽聲音。媽媽又重複了數遍“舅”, “媽”, “舅媽”的流程。寶貝接“舅”, “媽”都很利落,但是一到“舅媽”就卡殼。後來,媽媽說完“舅媽”之後,寶貝終於開始很幹淨利落地大聲接岔了,接的是“媽媽”,偶爾會接成“舅舅”。所以“舅”+“媽”= 90% “媽媽” + 10%“舅舅”。

 

搭積木:HY阿姨去年聖誕節時送了一包大塑料積木。一直以來,寶貝就隻知道搞破壞,把媽媽搭好的積木三下五除二地給拆了。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自己開始把積木拚起來了。自發地把同樣大小的拚在一起(兩個頭的對兩個頭的,三個頭的對三個頭的等等)搭成長長的一條。寶貝下手很準,每次抓的都是她想要的大小。媽媽很想知道她是憑形狀還是能潛意識裏數數了。同樣頭數的積木形狀並不一定完全相同,因為有高有矮。說她潛意識裏會數數了,媽媽又覺得她太小了點。媽媽試圖讓她分顏色,還沒有成功。

 

走路:以前的小小豬走路象小坦克一樣橫衝直撞,全然不管地上有什麽障礙物。結果不是自己被強大的障礙物拌倒,就是弱小的障礙物被她踢翻或踩扁。和搭積木一樣,不知從什麽時候開始,知道繞開障礙物了。在堆滿了積木的地毯上,會見縫插針地鑽來鑽去,象一條靈活的小泥鰍,不,應該是小胖泥鰍:)。不過坐下來時還不是很上心,經常坐到一堆積木上,然後指著小屁屁很委屈地對媽媽說“痛痛”。

 

羞羞:帶寶貝去動物園,大老虎躺在地上打盹不肯起來活動。媽媽跟寶貝解釋說老虎偷懶,羞羞。寶貝就開始用右手食指刮自己的臉蛋以示羞羞。爸媽都不記得曾經教過她。也許某次嘲笑她某些行為時羞過她,就被她記住了。

 

第一次說愛你:某日,小小豬叫媽媽以後,媽媽跟了一句“寶貝,我愛你”,又一個字一個字地讓寶貝學“我”“ 愛”“ 你”。寶貝學得還挺象的。媽媽又連起來說了句“我愛你”。寶貝看著媽媽,說了聲“愛你”。雖然有些大舌頭,而且沒有“我”字,但也足以讓爸爸吃醋地說寶寶人生的第一句“愛你”就這麽送給媽媽了?無奈之下隻好趕緊搶了寶寶人生的第二句“愛你”,當然還是大舌頭的發音。

 

貼心小棉襖:某日,寶貝在客廳裏看Baby Einstein,媽媽蹲在客廳裏擦地,也算是陪著她。不一會兒,坐在小沙發裏的小人家很溫柔地叫了聲“媽媽”。媽媽還沒來得及問什麽事,寶貝就已經走到了媽媽的背後,雙臂抱住了媽媽,整個臉和上身都貼在媽媽的背上。哇,當時媽媽心裏那個甜啊。送寶貝回到沙發上後媽媽幹勁十足地繼續擦地。寶貝在看完電視前,又如法炮製地獎賞了媽媽一遍,媽媽當即發誓以後有機會就要擦地,當然,要當著寶貝的麵:)。另一日,媽媽鑽在飯桌底下撿寶貝掉在地上的東西,不小心頭撞到了桌邊。媽媽苦著臉,摸著頭對寶貝訴苦說“痛痛”。寶貝用小手輕輕的幫媽媽揉了揉,又輕輕吹了幾口氣,全然平時媽媽幫她緩解痛痛的樣子,就差再接一句“好了,寶貝,不痛了”。

 

痛痛:某日,寶貝抬著音樂桌四處亂逛,放下來時不小心壓到了左腳,叫“痛痛”。媽媽趕緊幫她揉了揉,又吹了幾口氣,拍了拍,跟了一句“好了,寶貝,不痛了”。小人家很受用得不叫痛了。可是隨即把右腳又伸給媽媽說“痛痛”。媽媽很是困惑,沒見到壓到右腳啊。但也許也蹭到了一點吧,就揉揉吹吹安撫一把吧。一套程序剛做完,小人家的右手又上來了,“痛痛”。剛安撫完右手,左手也開始“痛痛”了,不能厚此薄彼隻好繼續安撫。然後施在左腳上的藥效已經過了,又得重新安撫,接著右腳,右手,左手如此循環下去。媽媽也不記得過了多少個回合寶貝終於是哪隻手腳都不痛了,要抱怨也隻能抱怨自己醫術不精吧。

 

講衛生:小小豬已經長大成為一個講衛生的大姑娘了,會抓住任何機會做個人衛生。某日吃完飯,要了水喝。喝夠了就把水吐在高椅子的托盤裏,把雙手弄濕了,雙手搓了搓,就開始洗臉,然後又把水往頭上抹,一付很正兒八經洗頭的架勢,全然忘記了自己滿手是油(用手抓飯菜吃的結果)。

 

第一次造短句:小小豬學說話似乎有些開竅了,心情好的時候會很開心地跟著爸爸媽媽學說話。某日,很正確地跟著爸爸重複了N多的詞類似於“爺爺,奶奶,姐姐,妹妹,舅舅”等。爸爸又說了個“叔叔”,小家夥卻跟了一個“再見”。爸爸愣了愣,覺得寶貝這次跟錯了,就又說了一遍“叔叔”,小家夥還是跟了一個“再見”,而且還作出了再見的手勢。在媽媽的提醒下,爸爸恍然大悟寶貝是造了個短句“叔叔再見”,是兒歌“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的結束語。某日起床,寶貝隻叫了媽媽以示早安打招呼。爸爸在一旁不願意了,叫寶貝叫“爸爸”。話音剛落,寶貝就笑著揚起手做了幾下打屁股狀,想來是想起了“好爸爸,壞爸爸”那首歌。好冤枉的爸爸啊,從來都沒有打過寶貝的小屁股,連鬧著玩的也沒有。但是打屁股已經成了爸爸的招牌動作了。

 

第一次party:爸爸媽媽和寶寶被邀請去媽媽同事家開party,這是寶貝第一次開party(意思是有很多人,場合很熱鬧)。寶貝一歲的時候去爸爸媽媽的一個朋友家吃過一頓飯,就兩家人,沒有印象寶貝有什麽特別不同平常的反應。但這次出外作客寶貝很是怕生,大部分時間都是賴在爸爸懷裏不肯下地。後來即使下地了,也不肯離開爸媽左右。直到party要散場了,小家夥才開始有點活落起來,開始和人打招呼。爸媽總結經驗教訓:第一,以後要多帶寶貝參加社交活動;第二,這次作客,一進門,寶寶就被爸爸強行放到了地上,大哭了一場,估計因此大傷了情緒,下次爸爸媽媽要注意循序漸進。

 

餐前準備:某日晚飯時間,爸爸還在廚房裏炒最後一道菜,媽媽陪著小小豬在客廳讀故事書。讀到一頁某小狗狗吃東西,一直都挺專心地盯著故事書的小小豬張大了嘴,仰起頭衝媽媽“啊啊啊”地叫了好幾聲。媽媽問“寶貝,是不是餓了,想吃飯了?”小人家頓時顯出一副很可憐的樣子重重地點了幾下頭。那就去吃飯吧,寶貝前麵帶路去餐桌。路過儲藏室,一直都是急行軍似的小人家一個急刹車,害得跟在後麵的媽媽一個沒留神,差點把寶貝撞翻。小人家指著儲藏室的門,又“啊啊啊”地叫了好幾聲。哦,給寶貝墊在高椅子下防止地板弄髒的塑料布是放在儲藏室裏的。可她不至於這麽有記性吧。爸爸媽媽經常是寶貝開始吃飯掉了一點東西到地上以後才會想起來沒有鋪墊子。Anyway,媽媽打開儲藏室的門,指著塑料布問寶寶是不是要這個,小人家點點頭,很滿意地繼續前行了。之後媽媽開始鋪塑料布。就見她小人家已經把高椅子推了過來,一路橫掃,把剛鋪了一半的塑料布又給擠到了一起,這不是存心搗亂嗎。終於高椅子安安穩穩地放在塑料布上可以坐了。她小人家又跑開了,停在某桌子旁,指著桌麵“啊啊啊”地叫。哦,是高椅子上的托盤,那就拎過來先放在餐桌上吧。一轉身,小人家已經不耐煩的拍著高椅子準備上去就坐了。媽媽趕緊把她抱起來放到高椅子上,兩條小腿卻是挺得甭直,一點要坐的意思也沒有。媽媽以為她又調皮,好言相勸:“寶寶,坐下來好不好,坐下來才可以吃飯,是不是?”小人家把上身扭了差不多180度,朝著高椅子背麵叫“兜兜,兜兜”。哦,原來如此,媽媽趕緊把掛在高椅子背後的兜兜取下來給寶貝帶上。兜兜剛搭上脖子,原本小腿挺得甭直小人家就蹙溜一下,坐好了!幫著媽媽吧高椅子的安全帶扣好,又開始“啊啊啊”地指著兜兜底部的扣子示意媽媽把兜兜兜起來。我倒,一點給人喘氣的功夫都不給。然後小人家把雙手抬起,等著媽媽架好托盤,雙手很輕鬆的架在托盤上,就等著飯菜上桌了,不是,是飯菜上盤。在一旁的爸爸很是讚賞有加的看著他的寶貝女兒說“這下不怕你媽媽老糊塗,做事沒條理了,有寶貝盯著呢。”事後想起寶寶吃飯前沒有洗手。這不怪媽媽,寶貝自己沒有要求。快一歲半的孩子了,飯前洗手這麽簡單的道理難道還要媽媽提醒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