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愛若塵人生

親情,愛情,友情,鄉情,師生情
個人資料
正文

道聽有子不孝,途說欲止又言

(2010-06-09 14:40:29) 下一個

        有一父母來美探親,說白了是幫著看孩子。因為兒子的“體貼”這對老人在這兒過得很“充實”:看孫子,洗衣服,做飯......忙也就忙了,畢竟忙了一輩子了。最關鍵的是做得越多,犯“錯”也就越多。小到床鋪沒有整理好,大到孩子生病,所有的這些都是老人沒有盡職盡責,當兒子的非罵即打。老人不堪受氣要回國,兒子在買機票的事情上一拖再拖。最後不知道兒子腦袋為什麽突然短路,兩位老人才得以回國,脫離這種留洋海外的苦日子。
        我出生長大的農村,在那個山旮旯裏不孝敬父母的兒女我見得多了,可出國在外的人倒是第一次聽說。農村畢竟貧窮,養老也是一大負擔,久病床前無孝子是也。加以兄弟之間常有人相互攀比著誰更不孝,因此很難將孝敬老人進行到底。而來了美國的人,多是國內的精華部隊,受過良好的教育,經濟上也不存在太大的壓力,何況這家的父母仍然為兒子付出著,兒子有什麽理由這樣對待自己的父母?
        是周圍大環境? 周圍大環境很重要。在我小時候生活的環境中,不要說打罵父母,就是頂兩句嘴也得借個膽子才行。記得一次打撲克,一個朋友玩的起勁,對一直喊他回家的媽媽大聲說了句:“你哇哇什麽呀!”話音剛落,他的媽媽就從鄰居家直接拿出燒火棍衝了進去。這不是個例,要是換做我媽媽,她肯定也衝進去了,不同的可能是手裏的燒火棍變成了鞋子。在我的記憶裏打罵父母的念頭從來沒有在腦子裏出現過。與我的環境有所不同,一個朋友講到在他青春期之時,他們的夥伴之間都以能夠頂撞父母為榮,那個能夠把自己的爸爸打倒在地的朋友是他心目中的英雄。在這樣的圈子裏,他也常常能以和父親打架而感到自豪。所幸的是他過了青春期就迷途知返了,現在對父母對家庭都很看重。難道這個打罵媽媽的人是把青春期的“自豪”保留下來了?
        是家庭小環境? 家庭小環境更重要。如果父母對爺爺奶奶本就不孝,天天打來罵去的話,孩子可能學到的隻有這個,無論言語上如何教子女要孝敬老人,都難以逆轉這種家庭的傳承。前兩天兒子打了我愛人一下(也許帶有玩過了的性質),愛人很生氣,我警告兒子說:“你不能這樣做。”他反問說:“為什麽?”我說:“你見我打過你的奶奶沒有?”他回答“沒有”,然後無語。同時,如果父母經常吵架,相互不尊重,孩子可能也不尊重父母。家有家規,雖然我不主張對孩子管得太嚴以至於剝奪了孩子自己發展的空間,但有些事情還是應該有底線的,這種打罵父母之事就不要自由發展了。此外,也不能排除有的父母特別是爺爺奶奶對孩子過於溺愛,對於小孩子這種打罵父母的行為隻覺得好玩可愛甚至鼓勵,形成習慣後長大了也無法收手。難道這個打罵媽媽的人是一個從小備受溺愛而長大後又把打罵父母習慣發展到了國外?
        按說這種家長裏短之事不該出現在我的博客中,也許我對媽媽的概念過於敏感,也許世道孝道已變,我的一些觀念已經落伍,聽說此事之後我內心怒悶難解,不寫出無法平靜,因此也做一次王媽。我衷心希望我聽說的隻是有人說說而已,事實上並沒有發生什麽。願老人家幸福。

評論選萃:
        尊重是需要相互的。父母拿燒火棍或鞋子打罵孩子其實算一種“恃強淩弱”,雖然她們的動機不是。成年孩子打罵父母的行為從動機到行為都是“恃強淩弱”,讓人不恥。中國社會人際關係缺的正是相互尊重。---Larazhi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5)
評論
若塵li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花甲老翁的評論:
是的,是的.感謝你來逛過.
花甲老翁 回複 悄悄話 慈母手中線 , 遊子身上衣 . (佚名)

樹欲靜時風不息 , 子欲養時親不在 . (佚名)
若塵li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故意的評論:
天呀,你把我感動的熱淚盈眶呀.謝謝.
祝你天天快樂.
故意 回複 悄悄話 大哥父親節愉快! :))))))
若塵li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美國有夢嗎的評論:
愛孩子的少有例外,但不愛父母到老的到處都是.
謝謝網友前來點評.
美國有夢嗎 回複 悄悄話 愛孩子的人多於愛父母的人。
若塵li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故意的評論:
哈哈,你太牛太可愛.
看到下麵的對話我想到我們老板跟一個朋友的爭論:
"XX,你別跟我爭""為什麽""這是我的實驗室,我是你老板."XX無語.

媽媽:“你給我閉嘴!”
我: “為什麽我要閉嘴?”
媽媽: “因為我是你媽! 你是我生的!”
若塵li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larazhi的評論:
這一招曾經用過的,我多是選那種我在寫文章時自己不曾思考過的新角度或者新觀點.
故意 回複 悄悄話 從真實或者電視劇裏看到打罵默默承受的父母的人, 我總是希望他們的父母能隨手還他們一巴掌~~~或者我來替他們扇那一巴掌~~~ (我比較暴力傾向哈~~)

我與媽媽也常鬥嘴, 媽媽又常常鬥不過我~~ 於是鬥嘴最後往往成為這樣子:

媽媽:“你給我閉嘴!”
我: “為什麽我要閉嘴?”
媽媽: “因為我是你媽! 你是我生的!”

我就閉嘴了~~ 心不服, 口也不服~~ 可是人家扛了我九個月, 然後又把我生下來,那是事實啊~~~ 吵不過就用這張王牌來鎮壓, 那還有什麽好說的, 毫無公平可言~~~ 嗬嗬嗬嗬~~~ :DDDDDDDD
larazhi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若塵liu的評論: 哈,你又出一新招:“評論選萃”。承蒙錯愛,幸甚。
若塵li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Larazhi的評論:
你呀,總結的真精辟,你的理性和邏輯很強呀.人經常在一種習慣了的環境下便缺乏對這種"不平等不合理"的理性思考.這就是教育及愚民之功.
若塵li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beauty-hua的評論:
說實話,在農村老無所養的太多了.隻是出國的人我倒是不多知道.因此聽說後氣的不行就寫了.但我還是得收斂些.
Larazhi 回複 悄悄話 尊重是需要相互的。父母拿燒火棍或鞋子打罵孩子其實算一種“恃強淩弱”,雖然她們的動機不是。成年孩子打罵父母的行為從動機到行為都是“恃強淩弱”,讓人不恥。中國社會人際關係缺的正是相互尊重。
beauty-hua 回複 悄悄話
這種把老一輩當“奴婢”呼喝使喚、打罵的人真是禽獸不如。老兩口還要從親生兒家裏逃回國,真可怕!
若塵li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閑人Filiz的評論:
謝謝老朋友光臨.真的是,祝福他們.
閑人Filiz 回複 悄悄話 同感!“衷心希望我聽說的隻是有人說說而已,事實上並沒有發生什麽。願老人家幸福。”
若塵li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nightrose的評論:
我讚成你這句推測:對朋友都不敢動嘴動手,唯獨在父母麵前逞能.很多人在外低三下四,在家呼風喚雨.
若塵li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小艾媽媽的評論:
精神虐待?這個詞用的不錯,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忽略了父母親的感受.
若塵li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真真國女兒的評論:
總覺得和父母據理力爭,能放心的討論爭論是好的,但上升到打罵絕對是超過我內心的底線了.
若塵li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讓您賤笑了.的評論:
孩子不孝,和父母有極大關係.但我講到的那個小朋友一家是家法極嚴,但孩子們都是懂事又有出息的那種.打罵孩子有沒有我不知道,但他們絕對不敢打罵他們的父母.我們就是屋前屋後.
若塵li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風中承諾的評論:
和你類似,從小開始,這種打罵父母的想法都被扼殺在搖籃裏了.
若塵li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hairycat的評論:
我覺得到了這個份上,父母已經很無奈了.
若塵li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人生~若隻如初見的評論:
哈哈,好長時間不見你,願心情快樂.
若塵li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woyawoya的評論:

同意你的觀點,父母made who you are.

woyawoya的評論:父母沒教育好這個不孝子,父母made who you are.
nightrose 回複 悄悄話 父母來了是作客的,要好好照顧他們才行。要是他們不見外作一些家務,應該感激,有些問題也忍忍就算了,上升到打罵的程度真是令人吃驚。想來這對留學生夫妻對同事,對鄰居,對朋友都不敢動嘴動手,唯獨在父母麵前逞能,算什麽英雄?狗熊還差不多。
小艾媽媽 回複 悄悄話 你知道我寫過關於中國現代教育偏差的博克,結果被砸的滿頭包,這樣的衣冠禽獸我見過不少,即使沒打罵精神的虐待很普遍。把父母辦來當不付工錢的傭人。天倫人倫教育這塊確實要加強。
真真國女兒 回複 悄悄話 人跟動物有什麽區別?人有人倫綱紀,孝敬父母不是封建束縛,這是做人的底線。頂好文章。
讓您賤笑了. 回複 悄悄話 行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事情沒那麽簡單。孔老父子都說了,父(母)慈子(女)孝,小孩子不孝順的,父母先得自己檢討。正如你自己文章都舉了例子:“記得一次打撲克,一個朋友玩的起勁,對一直喊他回家的媽媽大聲說了句:“你哇哇什麽呀!”話音剛落,他的媽媽就從鄰居家直接拿出燒火棍衝了進去。”,要是做媽的這麽管教孩子的,孩子長大了要用拳頭對她,我一點不覺得奇怪。
風中承諾 回複 悄悄話 孝敬父母是應該從小學起,在我小的時候,父母一直都是非常愛我們,我們也一直覺得他們很威嚴,從來不曾想可以罵的,後來對公婆也一樣,其實,這種對老一輩的人不孝敬真的讓人很看習慣。
hairycat 回複 悄悄話 這種人該拉出去斃了!忤逆子,自作孽!
人生~若隻如初見 回複 悄悄話 先占個座!
woyawoya 回複 悄悄話 父母沒教育好這個不孝子,父母made who you are.

若塵liu 回複 悄悄話 聽說後我雖然表麵平靜,可內心裏一直平靜不下來.氣也.
開屏 回複 悄悄話 先自美一下搶座了劉哥的沙發。
再聲討一下那個打罵媽媽的臭人。用我們家鄉的道德標準,打父母那就是畜生,不是人了。
該學學幾千年的文化中最重要的一個“孝”字了。
[1]
[2]
[尾頁]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