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愛若塵人生

親情,愛情,友情,鄉情,師生情
個人資料
正文

走近美國之海歸不易

(2010-02-21 21:31:26) 下一個

我說海歸不易不是指回不去,而是在有一定限定條件的不容易:第一個限定是這種海歸是自私有目的,是綜合出國前的期望,出國後的付出和積累,回國後得到的酬報之間的平衡,而不是那種不計較個人利益的無私奉獻;第二個限定是歸國後主要是想繼續自己的科研事業,不排除同時還享受當教授的尊榮。我是做生物科研的,懷著做科研的夢想出了國(參見《走近美國之出國初衷》),因此我以生物口歸國為例說明為什麽現在想找個合適的位置海歸不容易。

國內科研的迅速發展:我是2005年出國,而就我個人感覺那一年是國內生物研究的分水嶺。就在那一年我們國內取得了發表《Cell》的突破,而且一發就是三篇,神經所,生化所,複旦大學各一篇。再以我們做植物生理的而言,我2000年到所裏讀研究生的時候,發表一篇影響因子在3分以上的文章就很難得,而2005年我們所發了六篇十分的,接下來的一年裏,中國農業大學又取得了植物領域發表《Cell》的突破。此後,個別的頂尖實驗室幾近把高檔期刊當成了自家的後院:上海生化所的裴鋼在《Cell》《Nature Immunology》《Nature Medicine》等期刊上發表了約有十篇,上海植物生理所的林鴻宣發表了三篇《Nature Genetics》及一篇《Nature Cell Biology》,當然他們兩個可能是中國本土基礎研究領域裏做動物和植物的代表。水漲船高,國內的研究水平已經發展到這個程度了,那種靠著個洋博士學位或者喝過兩天洋水就回國混並被捧為天神的日子是一去不複返了。2000年那一片回去可能有個十分的文章就能當上百人計劃或者長江學者,我知道個別人甚至連個三分的文章都沒有,而現在如果沒有《Nature》《Science》《Cell》(好的子刊也可以)的文章再上百人估計是很難了。也就是說,國內的發現可能已經超過了我們的積累,出國幾年再回去可能還沒有當時不出國直接找個位置混的快些。

科研位置的迅速飽和:我說科研位置迅速飽和的原因不是因為中國科研人才已經多到用不了的程度了,而是人才的數量相對於有限的適合搞科研的位置很快就滿了,加以美國的經濟危機導致有些人不得不回去更加速了這種飽和。

第一:國內真正能搞科研的位置十分有限:好的地方基本上就是北京上海外帶南京等個別發達城市,好的單位基本就是中科院的研究所外帶個別名校。很多地方不適合搞科研不是因為硬件不行,他們的儀器設備可能比科學院的還要好,隻是那些儀器是用紅布蓋著,等有人來參觀時掀開來作秀而已。說他們不行最主要的是指軟環境不行,他們沒有集體的研究氣氛,隻是在那兒閉門造車,閉門抄襲甚至是閉門造假,諸如某大學老師因一年造出七十多篇論文而成名,成功被《Nature》重點報道。當然我不排除很多好的地方也有造假造到頂尖期刊上的;這些適合做科研的地方無論從生活上講還是科研上講肯定是海歸的首選目標,可是競爭也十分激烈,有一次上海某所來招人時講如果沒有兩篇十分以上的文章基本上是免談。

第二,有些高校需要海歸需要的是用他們來提高名聲而不是用他們來搞科研,科研在這些學校裏可能天天講,但從來就沒有真正被重視過。君不見很多學校動不動就宣傳自己老師裏有多少博士,如果再能宣傳一下博士裏還有海歸的,聲音可能會更響亮。一旦被作為宣傳標語,這個人多會“學而優則仕”,集官研教學於一身,如此以來,他想要的是一枝獨秀,而不是萬芳爭豔。他可不想別人從他的頭頂光環中分去一杯羹。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讓在國外有位置的人虛占這個坑,這樣以來兩全其美,學校得到吹牛的資本,而國外的那個人得利可以回國斂財,但不影響學校原有人士的關係結構及光環.

第三,更有甚者,有些學校根本是不需要也不歡迎有些真才實學的的海歸加入。試想他們自己沒有什麽本事,怎麽容得下把科研上比他還能的你引進回去呢。即使引進你,估計條件也得是你發表的文章他需要當並列通訊作者才行。記得我出國不久看某一地方高校招賢納士,啟動經費五十萬,其條件是有三篇十分以上的第一作者的文章,要知道這個水平當時在科學院也肯定能拿到百人計劃,而那個學校的主頁上把一篇《科學通報》放了多長時間。可以想象能發出這種招人廣告的學校要麽不知道什麽是人才或者他們能引進什麽水平的人才,要麽就是根本就不想招人。

裙帶關係及地方保護:目前要想海歸,可能不僅是科研水平的較量,更多的是人際關係的較量。

一:我知道很多的單位可能都在招人,相比而言,科研院所招人比較實在,畢竟這裏邊真正的牛人比較多,一人操作的可能性相對較低,相比之下他們的包容性更大,用人也更公平些。他們可能不會多麽的捧你,可也不會多麽的拿捏你,答應你的條件聽上去沒有那麽好,但肯定會兌現的。進入這種單位的前提就是拿本事來說話。

第二:如果進不了這種單位,退而求其次的話,你麵臨的競爭不僅是自身實力的競爭,還是人際關係的競爭,而且後者所占的比例可能更大。因為他們完全可以因人定崗而不是因崗引人,隻要根據和他們有裙帶關係的人附加一條給大學生上過課,帶學生暑假下過鄉,或者獲得過學校裏的什麽獎,即使你的科研能力高些,在這些附加條件麵前你的競爭力立即降低到零。在很多的機會麵前,有人有關係可能比你發篇十分以上的文章還要有用。

第三:有些單位開出的條件十分的誘人,但你真正報到的時候你會發現那根本就是個空頭支票,無法兌現。我知道一人被一地方高校引進,談好的條件從職稱到待遇到設備都好的不行,回去之後發現全是幌子,好在此人精明,技高一籌,在回國前聯係好了另一個博士後單位得以全身而退,也許他自己也感覺到了條件是“Too good to be true”。我還有一朋友回南方某高校,開出的條件也不錯,可從開始報到的手續問題上就開始對其刁難,來了一個下馬威,讓海龜在土鱉麵前低頭,最後朋友選擇重新歸海。

綜上所述,如果你真的有實力能在適合搞科研的地方找到位置海歸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你的實力不是很高但是國內有人給你量身定崗海歸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因為你是某小地方的畢業生你回去當個雞頭能一枝獨秀海歸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上麵的條件都不具備,那麽基本就是海歸好,但海歸不易!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7)
評論
若塵li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蔚藍的海麵的評論:
逃跑不就是跑路嗎?你是指從水路或者空中逃跑呀.
我這兒基本要一周才能更新一次,但希望你能天天來看.我還是希望寫的少點兒但精致一點兒.
蔚藍的海麵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若塵liu的評論:
這樓主,太黑了,居然把俺的跑路的跑,理解成逃跑的跑,真是的!

再說了,這博客多久更新啊?檢查了好幾次也沒有新文章啊!
若塵li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蔚藍的海麵的評論:
"我一個女流之輩,就別讓我"跑"了"?你什麽意思?我能讓你跑不了?嗬嗬.嗬嗬.嗬嗬.嗬嗬
好吧,那天我過去請你也行.
若塵li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Larazhi的評論:
你呀,自己明白就行了,但別那麽直白呀,我內心就那麽點兒秘密,這下豈不是讓我海歸找小三的路更長更遠了嗎?.....哈哈.
蔚藍的海麵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若塵liu的評論:我查了下,從我這裏到你那裏,駕車要17個小時。我一個女流之輩,就別讓我跑了,你到我這裏請我吃飯得了唄。
Larazhi 回複 悄悄話 如此熱門的話題,大夥都心有戚戚焉。海歸不易,不海歸又不易出軌。難呐。哈哈哈。
若塵li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風中承諾的評論:
目標是盡量寫的好點兒,不要硬湊合,把這個狗窩經營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關於長見識是抬舉我之辭,其實這些東西是我們身在其中的人天天講的一些,我隻是把自己的觀點係統的整理了一下罷了.
若塵li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蔚藍的海麵的評論:
這個名字不是我所創,但在讀大學時聽到有人用,我就喜歡上它而複製為已有了.
至於耽擱你幹正事了是我所喜歡聽到的,可那是你上司不喜歡聽到的.那天來休斯頓我請你吃飯吧.作為補償.
若塵li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蔚藍的海麵的評論:
我也在高校工作過三年,真是往事不堪回首.其中的人事複雜惡心讓人讓人不齒.可那是培養自己的母校,因此有些東西隻是體提一下.點到為止.
若塵li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baixianwan的評論:
謝謝,身在其中,盡量把自己的所見所想所聽比較客觀的整理出來.
風中承諾 回複 悄悄話 若塵:我看你寫的文章都要上導讀了,恭喜!恭喜!
看你這篇文章,我有大長見識的感覺,你很行家的樣子。
謝謝分享呀!
沙發都不隻誰拿去坐了!
蔚藍的海麵 回複 悄悄話 樓主的名字很詩意哈!

另外,讀你的博文耽誤了我幹正事了,你得道歉。弄得俺又是哭又是笑的,沒心思寫那個論證報告了。
蔚藍的海麵 回複 悄悄話 說的很實在。一般的高校,都是用你的成果時你是老大,過了那一段,誰都不知道你還活著呢。
baixianwan 回複 悄悄話 很實在的文章。頂一個!
若塵li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anniesky的評論:
你寫的很簡單但很到位.其實這就是我最近經常思考的一個命題:如何活著及過怎麽樣的生活.
anniesky 回複 悄悄話 搞不懂回去幹啥?是為愛國?別開玩笑了。純粹浪費時間和精力。
中國的事改變不了什麽。人的生命有限。
在哪裏都有機會。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