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愛若塵人生

親情,愛情,友情,鄉情,師生情
個人資料
正文

也說隔代親

(2010-01-19 21:18:10) 下一個
        隔代親就是指祖輩對孫輩要比對自己的兒女有更多的耐心,寬容和疼愛。我的孩子是有媽媽幫著帶大的,我就我的觀察與思考寫下我對隔代親的感觸和理解:
        說起媽媽對我兒子的疼愛,用那些 “體貼入微” “無微不至”等詞來描述基本算是恰到好處。一頓飯可以喂一兩個小時,一天三頓飯下來六個小時過去了,去除睡覺時間,連起來看基本上就是一天一頓飯。吃飯沒有固定的點兒,也沒有固定的時間,當然更沒有固定的方式。小的愛吃不吃,老的就在拿個碗在邊上伺候著。冷了,熱熱,熱了,再吹吹,到嘴裏的時候肯定是不冷不熱的。隻要肯吃,玩著吃也行,看著電視吃也行,邊唱邊跳吃也行。為了逗她孫子吃飯,我媽媽也是施出渾身解數,把她那一生都沒有施展過的才藝潛力全給挖掘出來了。要是小時候得以類似的發揮,那也說不定就是當今的彭麗媛,宋丹丹。有一次兒子咬著我愛人的胳膊,我媽媽在旁邊趕緊說:“別動,別把那兩個小牙給帶下來了。”看著我愛人那痛苦的神情,媽媽又來一句:“別那麽誇張,我又不是沒有被咬過。”對於媽媽對我兒子的過度疼愛或者溺愛,我開始很看不慣,隨著時間的延長,我慢慢的從內心裏開始理解甚至接受這種隔代親存在的普遍性和合理性。
        普遍性:一年春節我去看望曾經幫過我的一個中學校長,我看到他孫子在校長爺爺的頭上騎來騎去,奶奶就在邊上拿個碗小心侍候著。那樣子和我媽媽是一模一樣,你要說我媽媽農村人沒有文化不懂教育之道,可這個中學校長教了一輩子書,育了一輩子人他不會不懂吧。他懂,怎麽能不懂呢,但是到了自己頭上就不懂了。這個事情讓我看到了隔代親的普遍性,而且這種普遍性不依教育程度的變化而產生差異。當然身份地位特別高的也許例外,因為我沒有見過。作為對這一普遍性作一補充,再加一個朋友講到的他們家的隔代親故事:外孫女睡到半夜醒來要看雞,外公外婆就把雞捉來放到床上哄她開心;外孫女要看豬,他們就從鄰居家買了一隻豬養在圈裏,後來跑出來時被狗咬死了……
        合理性:隔代親存在的原因有幾個,一是祖輩有的是時間,是全天候服務,他們不關心時間和效率問題;二是自己有兒女的時候多是奮鬥的年齡,他們沒有時間精力及物質條件來關心自己的孩子,這種隔代親也是對兒女的愛的補償和延伸。三是在父母眼裏看上去很重要的東西,在爺爺奶奶眼裏已經不重要了。他們更看重孩子本身的快樂和健康。這一點兒是我的家庭醫生跟我聊天時講到的。我當時聽了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確實是的,孩子小的時候,我們這些當父母的多是處於在社會上打拚的年齡,主導思想是一種競爭意識,我們最希望的是自己的兒女在將來的類似競爭中能夠脫穎而出。我們唯恐把孩子慣成那種依賴性強不能獨立在社會上沒有競爭力的那種。所以對孩子身上釋放出來的不利於競爭的信號會放大。而祖輩已經競爭了一輩子了,他們競爭來競爭去發現有些東西在生命的長河裏並沒有想象的那麽重要,或者根本就不重要。其實依然年輕的我們回頭看少年時曾經看得很重要的東西(獎學金,三好生,優秀班幹部……),現在也會覺得很沒有那麽重要或者不重要。還有就是在人年齡大些的時候有第一個孩子也多會更加的寬容有耐心,我覺得這也是人生經曆使然。 
        對隔代親存在的普遍性和合理性的認識並不代表我支持我媽媽的做法,但這種認識會讓自己易於接受這種看似極不合理但又“合乎其理”的存在。同時也反襯出在兒子成長過程中我自己所顯示出來的急躁與不平和,也就是說我和媽媽在對待孩子上分別走向了兩個極端。至於隔代親的好處和壞處我覺得是一個長期效應或者綜合效應,不同性格的孩子在同樣的隔代親環境下其結果也大不相同,筆者在此很難做出評價,但歡迎讀者補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7)
評論
風中承諾 回複 悄悄話 恭喜呀,兩篇文章上導讀真的很牛!
若塵li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larazhi的評論:
哈哈,老土了我,原來導讀是在那個地方,我本以為是個什麽置頂之類的.那倒是我從來沒有達到的高度.而且兩個文章在一起在那兒呆著,自己也感覺很牛的.今天好高興.
教育孩子就是如你所言的鬥智半勇,我們最大的任務是因勢利導,因材施教.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盡量吧.
Larazhi 回複 悄悄話 回複若塵liu的評論:誰叫你半夜偷偷上菜呢?嚴重影響我工作得找你補償損失。
點擊率高當然是好事,那個作者不希望有讀者呢?說不希望那不是葡萄酸嗎?哈,不刻意追求點擊率就是了。

我們都是和孩子一起在“鬥智鬥勇”中成長,其樂無窮。
若塵li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風中承諾的評論:
哈哈,謝謝你能喜歡.其實有時也煩,也矛盾.可有個老人在身邊總好好的時候多.天倫之樂的日子我看了也高興.
若塵liu 回複 悄悄話 回複larazhi的評論:
你不好好上班來上網呀.哈哈.多數文章上過導讀,寫我愛人和妹妹的兩篇承蒙愛是有緣板主厚愛曾經放過文學城首頁,火了一把.
點擊隻是點擊,但如你所言,能交你這樣的朋友是更重要的.
其實我媽媽的做法我並不支持,但到後期我能夠理解.現在想來我和媽媽其實是走向了兩個極端.因此我並不想說媽媽不好,至少沒有壞的出發點.我做的也沒有多好,太急躁.其中媽媽有一點兒是對的,就是孩子有的陣發性的壞毛病你不用多管自己就好了,隻是與時間段有關的偶然產物.養孩子不是一加一等於二.我現在已經比五年前甚至兩年前比不知道寬容了多少倍.
用你的話總結陳詞:"隻要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行得通,走得好的就是好辦法。"
larazhi 回複 悄悄話 恭喜你的兩篇文章上了導讀。這樣更多的讀者會發現你的好文章。
這個隔代親的問題,我可能跟你有一些不同的感觸和理解。
不過教養孩子的方式千萬條,條條道路通羅馬。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隻要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行得通,走得好的就是好辦法。
風中承諾 回複 悄悄話 若塵:你的文章總給人濃濃的親情感,看了讓人覺的每個人其實都有個家,有家裏人濃濃的愛,我喜歡這個隔代親,感覺好溫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