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愛若塵人生

親情,愛情,友情,鄉情,師生情
個人資料
正文

大娘一家親

(2009-12-11 14:58:58) 下一個

        人們常說“遠親不如近鄰”,在這兒我要講的就是一個比遠親甚至比近親還親的鄰居家的大娘。

        從我記事起,大娘就一直是現在的樣子:曾經裹過但沒有裹的很小的腳,和善的臉龐,花白的頭發,因為年齡大的緣故,頭不停的左右輕輕擺動著。從那飽經歲月滿是皺紋的臉上依稀可以辨出大娘年輕時沒有趕上時代的漂亮,因為大娘說她們那個年代漂亮不漂亮都是看腳,隻要腳小就好,那怕臉上一臉麻子也是好看,可她的腳太大了。

        大娘家就在我家的後麵,我們兩家的親密交往不知道起於何時,但我聽媽媽跟我講,我的乳名就是大娘給我取的,而且在我咿呀學語吐字不清時,叫大娘叫就直接叫娘。小時候惹媽媽生氣看情況不妙要挨打的時候,大娘家就是我的避風港。等媽媽氣消些去找我的時候,我可能已經成了大娘家飯桌上的“座上賓”。自我外出上學工作後,放假回家時大娘總是第一個趕到我家來看看又長高長胖沒有,問問路上累不累,走了幾天?其實在我到家以前她已經到我家看了幾次,或者隔著牆問“孩子回來了沒有?”幾遍了。每次要返校離家了,大娘又總是懷揣著姐姐們看望她時帶來的雞蛋給我送來,因為老人總是希望這“滾運”雞蛋能夠給我帶來好的運氣,在外麵平安無事。自小在大娘的關懷和嗬護下長大,對大娘的親是那種發自內心的隻有感性不需要理性的親。媽媽的生病讓我在心理上長大了,我覺得我的心已經有足夠的承受力。送媽媽回家時遇到很多的親人朋友我都算堅強不曾流淚,可我一見到大娘,立即抱緊了她,喊了一聲大娘後,便淚如泉湧。那是一種兒女在最無助的時候見了最親最可依賴的父母時才會釋放的情感。

        同樣是中年時就失去了丈夫,同樣是獨自拉扯兩三個未成年的孩子,兩個有著相同際遇的人在內心的精神世界裏相互安慰相互依賴。在家的時候我經常和媽媽到大娘家去聊天兒,聽她們聊自己的兄弟姐妹,聊自己的兒女外甥,聊自己的衣食住行 …… 因為離開的時間太長了,我對家裏的事情知道的很少,多是她們在說,我隻是象小時候一樣靜坐在邊上聽著。在媽媽病重的時候,大娘每天都到我家好幾趟,一是看看媽媽給媽媽以精神上慰藉,二也是擔心我們這些沒有經曆過生死大事的年輕人遇到媽媽有事的時候手足無措。最後媽媽就是在大娘,妹妹,妹夫,六姨和劉美德家大嫂的看護下離開了這個世界。媽媽的離去讓大娘傷心不已,,一見到妹妹甚至她和媽媽合影就淚流不止,因為她失去了一個能說心裏話的人。

        因為大人間的這種親密交往,大娘家哥哥姐姐甚至再下代跟我們家的關係也顯得格外親。我小時候就是大娘家三姐的跟屁蟲,每每見到都要跟著,嚇得三姐從我家屋後走時躡手躡腳不敢出聲不說,還得用個筐戴在頭上,唯恐被我看到。姐姐們出嫁以後隻要回娘家是肯定會來看望媽媽的。哥哥們就更不用說了,因為就在身邊,一有什麽需要幫忙的耕種推抬等事情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大哥二哥。隻要開口了,哥哥們從來沒有說過沒有空或者不行。記得我考取大學的那一年,臨走時大哥跟我說:“走吧,放心的走吧,家裏有我呢。隻要有我吃的,你媽媽就餓不著。” 等村裏人問及親大娘家的哥哥為什麽不幫忙時,他說:“有誌清誌強哥兒倆幹著,輪不到咱。” 這次媽媽病重我回國陪伴媽媽二十多天,可我無法等到媽媽走完最後一步, 喪事是趕不上了 。 到那時我不在家,族裏的有些哥哥又不能指望,妹妹一個人能支撐起來嗎?二哥知道我的難處,他說:“你不用擔心,你媽媽的喪事我就當成是我親媽媽的一樣操辦,保證讓老人入土為安。”後來媽媽去世了,二哥真的把自己當成了親兒子使,出謀劃策跑頭跑後,唯一差的可能就是他沒有穿那個孝服,沒有在送葬的隊伍裏。可親與不親,孝與不孝與那個白大褂子又有什麽關係呢。

        大爺的早逝也讓大娘一生中遭遇了很多的坎坷,不過哥哥姐姐們都孝順,大娘老有所養,間隔而來的四個孫子孫女兒也讓大娘看大了這個,再哄那個,時刻不得閑,真正過著那種“忙,並且快樂著”的天倫之樂的日子。大娘,祝您晚年幸福,我隻要有機會就回家看您。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若塵liu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其實有些話是無法給孩子講的.
Larazhi 回複 悄悄話 "兩個有著相同際遇的人在內心的精神世界裏相互安慰相互依賴...媽媽的離去讓大娘傷心不已,,一見到妹妹甚至她和媽媽合影就淚流不止,因為她失去了一個能說心裏話的人。" 朋友遍天下不如有一個這樣的知己。雖然你母親和大娘沒有太多文化,但她們友誼的境界讓人向往。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