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回複:nowness請教"天方地圓"的出處——"天圓地方"

(2008-08-14 23:26:16) 下一個
百度首頁 | 登錄


新聞 網頁 貼吧 知道 MP3 圖片 視頻 百科 幫助


百度百科 > 瀏覽詞條
編輯詞條 發表評論 曆史版本 打印 添加到搜藏 完善相關詞條

天圓地方
開放分類: 天文、建築、工藝

  天圓地方是陰陽學說的一種體現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陰陽學說乃其核心和精髓。陰陽學說,具有樸素的辯證法色彩,是我國先哲們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幾千年的社會實踐證明了它的正確性,“天圓地方”是這種學說的一種具體體現。

  古人把天地未分、渾沌初起之狀稱為太極,太極生兩儀,就劃出了陰陽,分出了天地。古人把由眾多星體組成的茫茫宇宙稱為“天”,把立足其間賴以生存的田土稱為“地”,由於日月等天體都是在周而複始、永無休止地運動,好似一個閉合的圓周無始無終;而大地卻靜悄悄地在那裏承載著我們,恰如一個方形的物體靜止穩定,於是“天圓地方”的概念便由此產生。

  縱觀自然界,凡是圓形的物體,都具有好動和不穩定的特點,就象圓圓的日月一般;凡是方形的物體,都具有靜止和穩定的特點,就象靜靜的大地一樣。動為陽、靜為陰,故而“天圓”就成了陽的象征,代表一切積極、主動的事物,如日、晝、剛、健、男、君、夫、大、多、上、進、動、正等;“地方”就成了陰的象征,代表一切消極、被動的事物如月、夜、柔、順、女、臣、妻、小、少、下、退、靜、負等。天圓地方是 “天人合一”的一種注解 中國傳統文化提倡“天人合一”,講究效法自然,風水術中推崇的“天圓地方”原則,就是對這種宇宙觀的一種特殊注解。 “圓則杌棿(wunie,音烏捏,意為不安),方為吝嗇”是西漢揚雄的哲學命題(語出《太玄·玄摛》)。“圓”,指天;杌棿,指動蕩不定;“方”,指地,“吝嗇”,指收斂。“圓則杌棿,方為吝嗇”,就是說:天圓則產生運動變化,地方則收斂靜止。 追求發展變化,我們才會事業的成就,人類才會不斷進步;希望靜止穩定,我們才會有安逸的生活,世界才會和平共處。建築是人修造的,它必然體現出人們的追求和希望,故而“天圓地方”就成了各類建築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中國傳統的建築,更是講究天圓地方。明清時期在北京修建的天壇和地壇就是遵循天圓地方原則修建的。 天壇是圓形,圓丘的層數、台麵的直徑、四周的欄板,都是單數,即陽數,以象征天為陽。地壇是方形,四麵台階各八級,都是偶數,即陰數,以象征地為陰。 普通百姓,常常在方形小院中修一個圓形水池,或者在兩院之間修一個圓形的月亮門,這些都是天圓地方的體現。而北方的“四合院”民宅,則是天圓地方學說的典型代表。

  《尚書·虞書·堯典》一開頭就講堯待天下太平後: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隨後命羲和羲仲\'和仲\'和叔分赴四方,具體實施文明推廣的工作(即明教的內容),這就是最早的天圓地方的理論和實踐。其中可以從河圖洛書中得以佐證,天圓故然沒有今天的精確認識,但已經蘊育了樸素的宇宙觀,地方則是指地平坐標係,方指方位或方位角,即子代表北方,午代表南方,酉代表西方,卯代表東方,並用十二個地支,八個天幹,四個卦象表示二十四個方向並構在整個周天(360度圓),這才是天圓地方的真相。


一、天圓地方是陰陽學說的一種體現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陰陽學說乃其核心和精髓。陰陽學說,具有樸素的辯證法色彩,是我國先哲們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幾千年的社會實踐證明了它的正確性,“天圓地方”是這種學說的一種具體體現。

  古人把天地未分、渾沌初起之狀稱為太極,太極生兩儀,就劃出了陰陽,分出了天地。古人把由眾多星體組成的茫茫宇宙稱為“天”,把立足其間賴以生存的田土稱為“地”,由於日月等天體都是在周而複始、永無休止地運動,好似一個閉合的圓周無始無終;而大地卻靜悄悄地在那裏承載著我們,恰如一個方形的物體靜止穩定,於是“天圓地方”的概念便由此產生。

  縱觀自然界,凡是圓形的物體,都具有好動和不穩定的特點,就象圓圓的日月一般;凡是方形的物體,都具有靜止和穩定的特點,就象靜靜的大地一樣。動為陽、靜為陰,故而“天圓”就成了陽的象征,代表一切積極、主動的事物,如日、晝、剛、健、男、君、夫、大、多、上、進、動、正等;“地方”就成了陰的象征,代表一切消極、被動的事物如月、夜、柔、順、女、臣、妻、小、少、下、退、靜、負等。

二、天圓地方是 “天人合一”的一種注解

  中國傳統文化提倡“天人合一”,講究效法自然,風水術中推崇的“天圓地方”原則,就是對這種宇宙觀的一種特殊注解。 “圓則杌棿(wunie,音烏捏,意為不安),方為吝嗇”是西漢楊雄的哲學命題(語出《太玄·玄摛》)。“圓”,指天;杌棿,指動蕩不定;“方”,指地,“吝嗇”,指收斂。“圓則杌棿,方為吝嗇”,就是說:天圓則產生運動變化,地方則收斂靜止。

  追求發展變化,我們才會事業的成就,人類才會不斷進步;希望靜止穩定,我們才會有安逸的生活,世界才會和平共處。建築是人修造的,它必然體現出人們的追求和希望,故而“天圓地方”就成了各類建築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中國傳統的建築,更是講究天圓地方。明清時期在北京修建的天壇和地壇就是遵循天圓地方原則修建的。

  天壇是圓形,圓丘的層數、台麵的直徑、四周的欄板,都是單數,即陽數,以象征天為陽。地壇是方形,四麵台階各八級,都是偶數,即陰數,以象征地為陰。

  普通百姓,常常在方形小院中修一個圓形水池,或者在兩院之間修一個圓形的月亮門,這些都是天圓地方的體現。而北方的“四合院”民宅,則是天圓地方學說的典型代表。

三、天圓地方在四合院中的體現

  中國的北方,特別是北京,民宅以四合院居多,那麽這種民宅到底是怎樣體現“天圓地方”的呢?

1、名稱本身的體現

  古人雲:“有其名必有其實”,就是說事物的名稱是其實質的一種特殊體現,也可說是其內在實質的一部分。四合院,其中四為四方,象征“地方”;其中的“合”為閉合,象征天圓,有方有圓、有陰有陽,真乃進可取、退可守之絕唱,令當代命名大師們望塵莫及。

2、院落結構的體現

  四合院的大小不一,大則占地數畝,居住十幾戶一百多人。小則獨家獨戶,占地不過數丈,然其結構卻大同小異。

  四合院為院落式住宅,四邊布置堂屋、住房和廚房,中間有院子。門窗皆開向院子,對外不開窗。北京的四合院,一般分前後兩院,兩院之間設垂花門。後院(內院)是居住區。四合院大多是南北向,在中軸線上,北邊的大房為正房,坐北朝南。兩則是廂房,北向(南房)為倒座房。四合院四麵對稱建房,其結構成方形,體現的是“地方”;院落成閉合狀,門窗皆開向院內,體現的是“天圓”。

  四合院結構精巧,建築別致。院子與院子之間呈封閉狀態,互不幹擾,如分塊耕種的農田,象征著“地方”;院子內的居民聯係密切(多為一個大家族的不同分支),象一個大家庭,體現著團圓的氣氛,象征著“天圓”。

  四合院的大門一般開在東南方,按八宅派的風水理論,這個部位屬“生氣”方位,主生氣勃勃、蒸蒸日上,象征“天圓”;大門為方形,象征“地方”。走進四合院大門,有一個屏牆令人產生神秘感,屏牆設計為方形,它的作用除了不讓宅外的人直接窺視院子之外,更主要的是不讓宅外之氣直衝院內,實現曲則有情。由此可見,屏牆的形狀和作用也是“天圓地方”的一種特殊體現。另外,屏牆上的圖畫(包括圖案和色彩)還另有風水意義,在此暫不贅述。

3、三合院的利與弊

  由於地麵限製,民間常常將院落建造成三合院的形狀。北邊的主房向南,陽光充沛,宅主居住。兩邊的相仿晚輩或傭人居住,或堆放雜物。大門一般開在正南方,對稱整齊,院子寬敞,進出方便。這種結構的三合院,實際是四合院的改造,與四合院相比,其弊端主要表現在對“天圓地方”體現不足。另外,大門開在正南也不太妥,雖然按“八宅派”風水理論,這個部位屬“延年”方位,但俗話說“衙門口兒朝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正南門為“午門”,陽氣太重,非一般百姓所能享用。故而在正南開門的三合院,都要在門口立一屏牆,以避免門外煞氣的直接衝射,形成“曲則有情”的格局。

四、現代樓房建築應多提倡天圓地方

  現代住宅往往使人關閉在一個單元房內,人與人之間不相往來,互相很陌生,淡漠而疏遠。英國德斯蒙德·莫裏斯曾在《人類動物園》一書中闡述過這樣一個觀點:現代人類社會實際是一所龐大的人類動物園,筆者以為他的描述雖然有些誇張,但卻不無道理。物質文明越現代化,人類便感到距自己的棲息地越遠,找回原有棲息地、生活方式和生存夥伴的渴望就越強烈。四合院能使大家經常在一起交流信息,互相幫助,這種充滿凝聚力和安全感以及和諧氣氛的院落住宅,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人們對原有棲息地生活方式的渴望,因此我們應多提倡。

  傳統的四合院,占地麵積太多,在寸土如金的現代都市很難推廣。筆者以為,隻要加以改進,在現代的高層樓房中實現“四合院”式的住宅結構,還是可以做到的,其原則還是在“天圓地方”上大做文章。筆者相信,一旦這種真正體現四合院的樓房住宅投放市場,一定會有許多人願意搬進去,充分享受“天圓地方”帶給他們的樂趣。


  古代大戶家庭廳堂上的掛屏,每條上嵌圓形大理石,下嵌方形大理石,俗稱“天圓地方”。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 編輯詞條
參考資料:
1.http://z.baidu.com/question/12675911.html?fr=qrl
2.http://www.tianyuanwq.cn/


貢獻者(共5名):
AegeanBlue、QQ334297092、 高樓居士、A千秋霸祖、雲夢嶧
本詞條在以下詞條中被提及:
古琴譜、天壇、地壇、馬可·波羅遊記、圜丘壇、虞喜、遊天壇、四神規矩鏡
關於本詞條的評論(共1條):查看評論 >>


返回頁首

©2008 Baidu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