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29年前的武都文縣8級大地震

(2008-05-30 08:10:42) 下一個

129年前的武都文縣8級大地震

本報首席記者 王文元
來源: 蘭州晨報
編輯: 楊晨雨

  129年前的1879年農曆五月十二,武都、文縣一帶發生8級大地震。這次地震波及大半個中國,2000公裏外的新疆烏魯木齊也有震感。此次地震僅文縣就有1萬多人死亡。

  129年間,武都-文縣和四川汶川相距200公裏左右的地方,竟然都發生了大地震。這兩次大地震間有沒有關聯呢?發生在129年前的那場地震是怎樣發生的?它造成了多大的損失呢?

  5月14日,地震專家劉百篪詳細解說了129年前的武都-文縣大地震。

  災難發生在淩晨

  1879年7月1日(農曆五月十二)淩晨4時左右,“轟隆隆……”的聲音,由遠而近向沉睡中的人們撲了過來。又一陣隆隆聲從地麵上滾過,沉睡中的人們被驚醒了,此刻大地在顫抖,房屋搖晃,水缸傾倒……

  “地震了!”有人驚醒了,但已有些晚了,大地已經開始崩陷了。頃刻之間,房倒屋塌,死傷慘重。

  這是一場空前的災難。“1879年農曆五月十二(公曆7月1日)寅時,發生在甘肅武都-文縣之間的8級大地震是甘肅地震史上為數不多的8級地震之一。”地震專家劉百篪說。

  今年66歲的劉百篪,是我國著名的地震專家,曾任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博士生導師,中國地震學會地震地質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主要從事地質地震、活動構造、曆史地震等研究。

  由於歲月久遠,當年的知情人早已離開了這個世界。劉先生通過大量的資料再現了當時的情形。

  武都地處青藏高原的東側邊緣,這裏山大溝深,地形情況極其複雜,是甘肅唯一的具有河穀亞熱帶氣候及其生物資源的森林景觀區,境內的白龍江是我國地理上南方和北方的天然分界線。這裏也是地震多發區。

  “這場地震的震中在文縣的橋頭、屯寨一帶,地震時山穀中響起了隆隆的聲音,土霧漫天,片刻間已經房倒屋塌了。”

  受製於當時的社會條件,地震消息傳播得非常緩慢。農曆八月《申報》、《字林西報》等報紙才有報道。

  八月初三的《申報》報道:“甘肅至關隴一帶,三十餘廳州縣,同時大震,自五月初十至二十二凡十三日始定。期間傷人口、傷牲畜、壞城郭苑囿,屺衙署民宅不可勝紀。”

  八月初九的《申報》報道:“東至西安以東,南過成都以南,縱橫近2000公裏。”實際上據劉先生查閱的資料,遠在2000公裏以外的烏魯木齊也有震感,因為當地的史料記載了這次地震。

  陝甘總督左宗棠在奏折中說:從6月19日到7月1日期間,甘肅幾乎每天都能感覺到輕微的地震,但僅業如此。然而在7月1日淩晨4時許,階州、文縣和西和發生強烈地震,聲如雷,土開地裂並有水湧出。城牆、政府機關、祠堂和其他廟宇民房,不是倒塌在地,就是四分五裂。”

  文縣萬餘民眾遇難

  這次地震造成的破壞異常巨大,在100多年後人們仍然能看見對當時地震的記錄。

  1985年劉百篪陪同兩位國際地質專家前往文縣進行地理考察。

  他們行走到文縣羊湯寨附近時,發現公路邊上不遠處有一大堆被拆除的古建築木料。

  “那裏好像是一座廟,我當時就覺得可能有點東西,我們幾個人一起走過去看。”劉百篪先生說。

  果然,這一看有了重大發現。他們從一堆木料中找到一個大梁,大梁的題記記載了1879年大地震的情形。

  原來,這座廟名叫天池廟,修建在道光年間(1841年),1869年人們又對這座寺廟進行了維修。1879年地震時,這座廟是新廟,比較抗震。然而在這場浩劫中天池廟“佛殿一並倒塌無形,聖像受難”。可見當時地震的烈度很大,造成的損失極其慘重。

  讀了題記後,劉百篪先生立刻取出相機連拍三張,將這些資料收集了下來。

  這次地震造成的損失超出了人們的想象。

  “這次地震造成的損失極其慘重,各處山石飛走,地裂水出。階州死9881人,文縣山崩水湧,城垣倒塌,死10830人。”劉百篪先生說。當時,武都文縣人口密度很低,這樣的死傷足以給這個地方帶來毀滅性的後果。

  據武都地方史料記載,當時,階州(今武都)城外的萬壽山玉皇宮、龍興寺等眾多寺院被毀。山崩水湧,濱城河渠被迫改道,上下遊各處都被土石堆塞,積水四處流淌。而階州城中被震起周長達兩裏的小山(突起土阜周圍兩裏許)。

  按照地震烈度劃分,受地震影響地區劃分為極震區、重破壞區、輕破壞區。

  劉百篪先生說:“地震中心的武都-文縣是極震區,所遭受的損失最大。其次,重度破壞區。重度破壞區包括了甘肅西固(今舟曲)、禮縣、西和、天水、秦安、徽縣、清水和南坪(今四川九寨溝縣)等地。四川的平武、廣元、昭化、羅江、鬆潘、綿陽、閬中、巴中等地屬於輕度破壞區。”

  川西北房倒屋塌

  1879年地震損失最大的是武都-文縣,四川損失最大的是南坪,其餘地方損失都比較輕。

  南坪在平武縣北麵200餘裏處,與甘肅文縣接壤,也就是今天的九寨溝縣。

  “南坪城中房屋倒塌非常多,湯珠河的河溝被墜落的山石堵塞,後來集聚的河水將山岩衝開形成了洪水,水勢洶湧,河北街民房全部被淹壞,人員死傷眾多。湯珠河以下至柴門關坍塌杉木板房2960間。城鄉附近及其周邊損毀房屋4053間,死傷300多人。”

  劉百篪先生說:“當時的四川總督丁寶楨在匯報中說:四川西北東南各府州縣,在本年的五月十二遭遇地震,房屋坍塌,人畜壓壞。保寧等處城垣傾倒,這次地震一直到農曆五月廿三才結束。”

  距離成都不遠的四川綿陽,地震時間持續40分鍾之久,當時“城郭搖動,房屋倒塌,大樹被拔倒,禾苗掩沒”。

  劉百篪先生給我們展示了他們收集的資料:

  平武:距城120裏的茨灣有石崖坍塌七丈餘,壓壞崖下草屋傷兩人;

  廣元:屋有傾頹者,民房坍塌十餘處,壓傷兩人;

  昭化:城牆垛口微有坍塌及膨裂數丈,成數尺之處。賈家河牆塌壓傷一人;

  羅江、漳臘:城牆垛口微有坍塌或膨數丈數尺者;

  鬆潘:屋瓦皆落;閬中:城牆間有倒塌,東路之青龍,花恒兩場間有牆壁破壞之處;

  巴中:山崖塌陷,河水簸溢,壞民天廬無算;

  鳳縣:城上垛牆傾塌160座,城身無損;

  沔縣:萬壽塔塔頂搖落,壞屋壁。平地忽裂,長短不一,少時皆複合,唯河岸裂處湧出白沙黑水,壓死人;

  略陽:屋瓦全飛,山崩地裂(一說房倒39餘間,河邊有裂縫);

  寧強:屋瓦飛落,牆坍塌或歪斜,不一而足;

  寶雞:壞屋,壓死四人;乾縣:牆宇傾頹,壓死一人;藍田:破窯崩陷,壓傷兩人。

  兩次大地震相互間沒有關聯

  從劉百篪先生的講述中,人們不難發現一個問題:1879年的大地震和今年5月12日的大地震基本上分屬白龍江南北兩側,而震中的距離不超過200公裏。

  一個問題油然而生———這兩次大地震之間有沒有什麽關聯?

  劉百篪先生說:“這兩次大地震都發生在我國南北地震斷裂帶上,不同的是引發1879年的武都-文縣大地震和引發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構造並不相同。兩者之間並沒有關聯。”

  引發1879年7月1日武都-文縣地震的是一條新發現的岷縣-武都構造。而引發汶川大地震的是龍門逆衝構造。

  陝甘川三省交界處是地震多發地帶,也是南北向山脈的集中區,能夠劃分出7個地震活躍帶,一直是中國地震局重點觀測的地區。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