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吃在德州——燒雞與扒雞 (圖)

(2008-02-18 11:49:43) 下一個



德州的燒雞與扒雞

人民鄉鎮在線>>人民商城

德州扒雞

2008年01月14日 14時57分 (編輯:全振湘)

德州扒雞產地

德州市位於黃河下遊,山東省的西北部,是山東省的北大門。

  德州在曆史上就是京杭大運河的重要碼頭,素有“九達通衢,神京門戶”之譽。此處人傑地靈,物產富饒,當地所產的德州扒雞更是名噪天下。

德州扒雞來曆

德州扒雞是由燒雞演變而來,其創始人為韓世功老先生。

  據《德州市誌》、《德州文史》記載:韓記為德州五香脫骨扒雞首創之家,產於公元1616年(明萬曆43年),世代相傳至今。

  清乾隆帝下江南,曾在德州逗留,點名要韓家做雞品嚐,後龍顏大悅,讚曰“食中一奇”,此後便為朝廷貢品。

  1911年(宣統3年),韓世功老先生總結韓家世代做雞之經驗,製作出具有獨特風味的“五香脫骨扒雞”,社會上習慣把韓世功先生稱為第一代扒雞製作大師。

二十世紀初,德州經營燒雞者更如雨後春筍,名店眾多,相互競爭,皆在質量上狠下功夫。

  始有“寶蘭齋”店主侯寶慶,悉心研究,在燒雞、鹵雞和醬雞的基礎上,根據扒肘子、扒牛肉的烹調方法,開創了扒雞生產工藝。

  至1911年,德州老字號“德順齋”燒雞鋪掌櫃韓世功等人,對傳統的工藝與配方進行改進,添加了多味健脾開胃的中藥,又結合侯寶慶製作燒雞、扒雞的經驗,揉進了炸、熏、鹵、燒雞的方法,既考慮了當地習俗,又兼顧了南北口味,經多次試製,終於生產出了“五香脫骨扒雞”:因為是加入了多種藥材燒製,故稱“五香”;成熟後提起雞腿一抖,肉骨即行分離,謂之脫骨。他們製作的扒雞炸得勻,燜得爛,香氣足,且能久存不變質,故很快在市場上打開銷路。

  尤其是津浦鐵路通車後,德州扒雞的名聲也隨著旅客的嚐食,遠播南北,成為北方整雞鹵製的特色名吃。

德州扒雞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德州扒雞的生產條件和生產工藝又有了很大的改進。五十年代初,德州市成立了國營食品扒雞公司,集中經營扒雞。該公司汲取百家之長,保持並發展了這一傳統名食的獨特風味,曾被山東省商業廳和國家商業部評為優質產品,1956年在全國食品博覽會上被評為一等名牌產品,1983年被評為中國“十名雞”第一名,還被第一次由國家有關部門組織編寫的《中國名菜譜》第六輯列為145種名菜之首,更加蜚聲海內外。

德州扒雞號稱“扒雞鼻祖”,道口燒雞、溝幫子熏雞、符離集燒雞無不深受其影響。

  尤其是安徽的符離集燒雞,它源於德州扒雞,最早叫“紅雞”,即將雞調味煮熟後,抹上層紅米,當時並無正式的名稱。

  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德州一管姓燒雞師傅遷居符離鎮,帶來了五香脫骨扒雞的製作技術,他對“紅雞”的選擇和製作方法加以改進,使雞色澤金黃,肉酥脫骨,滋味鮮美,逐漸成為著名的“符離集燒雞”,其中以管、魏、韓三家燒雞店的製品最為有名。後來,他們的燒雞曾兩次參加全國食品博覽會,被列為我國名肴之一,與德州扒雞齊名。

德州扒雞自韓世功改良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曆史,許多南來北往的旅客途經德州,皆要慕名購買品嚐,讚語達及南北,故留下了許多趣聞佳話。

  上世紀四十年代,老舍先生購買德州扒雞後,見其貌不驚人,但食後味透肌裏,又見其顏色棕紅,有鐵骨錚錚之狀,戲稱其為“鐵公雞”;

  1995年,中國著名書畫家王超先生途經德州慕名品嚐後,興致勃發,當場題寫了“江北第一家”的牌匾;

  著名笑星侯耀華到德州演出,食後讚不絕口,連呼“名不虛傳,確實好吃”;“我可以給媽媽帶回最正宗的德州扒雞了”,

  一貫不苟言笑的乒乓球世界冠軍張怡寧終於實現了來德州的願望。

德州扒雞特色

德州扒雞之所以能經久不衰,其原因之一是在選料上要求十分嚴格。德州扒雞行業廣泛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原料是基礎,生產加工是保證。”製作扒雞使用的毛雞必須是鮮活健壯的,而運輸過程中擠壓死掉的必須棄之不用。其原因之二是製作工藝十分精細。

德州扒雞製作

一是宰殺:將750克以上的活雞割斷氣管,放淨血,用65攝氏度左右的熱水燙,褪掉雞毛,剝淨腿、嘴、爪的老皮,然後從臀部剖開,摘去內髒,瀝淨血水;
二是整形:將雞雙腿盤起,雙爪插入腹部,兩翅從嘴中交叉而出,形似“鴨浮水麵”;
三是烹炸:將雞全身塗勻糖色,然後入沸油鍋中炸製,至雞身呈金黃色時撈出;
四是配料燜煮:煮前先在鍋底放一鐵箅,以防糊鍋,再將處理好的雞按老嫩排入鍋內,配以料湯,防止雞浮,煮時用旺火煮,微火燜,浮油壓氣,雛雞燜6至8小時,老雞燜8至10小時,扒雞燜煮以原鍋老湯為主,並按比例配製新湯,配料有花椒、大料、桂皮、丁香、白芷、草果、陳皮、三萘、砂仁、生薑、小茴香、醬油、白糖、食鹽等十六種,這樣製出的扒雞,外形完整美觀,色澤金黃透紅,肉質鬆軟適口,並具有開胃、補腎、助消化的作用。

——————

  許多地方吃雞有特別烹調方法,如叫化雞、鹽鋦雞、太爺雞、貴妃雞等等,在中國還有許多吃雞的花樣,將隨著產地陸續陳述。

  山東的德州燒雞(也叫“德州扒雞”),則不但在海內馳名,更獲得國際間的讚賞,美國的炸雞,是望塵莫及的。

  日本在三四十年前就派人專門去德州學扒雞的做法。

  記得我於1957年在東京大阪考察,就曾見到過以德州燒雞為市招的飲食店門庭若市,應接不暇,而鄰近幾家賣“鳥丸燒”(四文中的漢字鳥即是雞,丸是整個的意思,鳥丸燒就是“炸全雞”)的卻門可羅雀,生意蕭條,當時雖然沒有工夫分身去實際品嚐,對比眼前的現象,德州燒雞的號召力,就可想而知了。

  聽說美國炸雞店也有表示要聘請德州師傅來改進燒雞技術的,這種產品受人歡迎,自不待言了。

  德州雞並不是出源於德州,正像金華火腿不出於金華,而出於東陽,良多栗子不出於良多,而出於房山一樣,得地利有很大的關係。

  德州扒雞的真正出處山東禹城縣,距德州南一百裏地,同在津浦鐵路線上(天津至浦口)。

  德州在冀魯交界,是兩省的交通樞紐,同時德州還盛產二白瓜(德州西瓜,瓤白、皮白、子白,所以叫“三白”,商務繁盛。

  禹城的燒雞在德州有大市場,於是本地人也仿效經營起來了,相沿有三因百年的曆史,銷路打開了,名聲出去了,人們也就隻認德州燒雞了。生意擴張,改進的條件多了,加工配料精益求精,真是“錦上添花”,作為一間特產,銷售始終不衰。德州燒雞,在當地經營的有好幾家。

  最早的德順齋,是由禹城縣正式移到德州的老字號,後來有韓記扒雞追上了德順齋。

  市麵的銷售,津浦路德州車站上供應往來旅客,據說每天可賣出於八百隻,真是盛極一時。

  1957年我曾乘津浦車過德州,德順齋、韓記都已收歸公營,材料短缺,烹製馬虎。德州雞簡直成了攤販上的鹵雞,以往的滋味完全沒有了。最近開放了一部份自由市場,漸漸有些私商的出品較前進步了。

  據說德州雞的加工,是很有講窮的。有些內行人歸納為“選料好,用料準,加工細,手藝高”幾點都要做到。

  還有配料中要用中草藥四五種(有人說要十來種),砂仁、豆寇、桂皮等,都算比較珍貴的。至於花椒、茴香等大料用得更多。

  我們去看過他們的做法,生雞選用兩斤左有的,從脖子下開口取出內髒洗淨後,把兩隻翅膀編插進去,稍稍脫水便進油鍋炸一炸,拿出來用藥材熏擱了。

  廚司說這一工序是關鍵,時間、用料都得恰合分寸。這樣熏出的雞,中藥補益的藥性透雞體,而中藥苦辛的藥味卻不能存在。

  然後再加香料上大鍋蒸透,做到肉香四溢,骨鬆肉嫩。

  手藝好的,燒雞提起一抖,雞骨自然脫落,皮肉保持完整,被稱為“脫骨扒雞”,才是上等的。我們回想到過去車子經過德州,或小住時吃德州燒雞肥而不膩,嫩而不散,形色俱佳,無不稱賞。它比京漢線上的河南道口燒雞,品級又高出一等了。

中國食品信息網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