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61年周恩來河北調研:農民除了樹葉鹹菜野菜,那有什麽存糧

(2008-01-15 01:34:34) 下一個
誠實守信篇
來源:《周恩來踐榮立德故事選》
作者:中共淮安市委宣傳部 周恩來紀念地管理局編寫

人之相知,貴相知心。

作朋友一定要做畏友,在大的關鍵問題上要互相提醒。

                ——— 周恩來

鼓勵敢說真話的張二廷

1961年4至5月,周恩來到河北武安縣伯延村進行調研,其中公共食堂問題是重點。周恩來初到農村看到的情況,令人震驚:農民“除了樹葉、鹹菜、野菜以外,就沒有什麽東西了,那有什麽存糧。”

關於食堂問題的調研,開始人們不願講話,更不敢講真話。周恩來指著牆上的領袖畫像平易又風趣地說:“我叫周恩來,就是牆上畫的,你們看像不像?這次來就是要聽聽你們的心裏話。你們有什麽話隻管說,有問題隻管提,說錯了也不要緊。”

經過反複啟發開導,一個叫張二廷的農民猛地站起來問:“總理,你叫說真話,還是說假話?”

周恩來答道:“當然要說真話。”

二廷說:“要說真話,那剛才說食堂好的,都是假話。食堂好,食堂吃不飽。”

周恩來緊接著問:“為什麽吃不飽?”

二廷說:“一共幾兩糧食指標?司務長、炊事員多吃一點,他們的孩子老婆爹娘再多吃一點,幹部再多吃一點,還剩幾兩,最多三四兩,這還能吃飽?要是自己做,糠糠菜菜湯湯水水,也還能糊飽肚子。別看我死了老婆,孩子多,但我還是願意自己做著吃。”

張二廷越說膽越大,竟然冒出這樣的話:“總理,再這樣下去,過兩年連你也會沒有吃的。”

在場的人都驚呆了。周恩來卻感動地說:“二廷,你的話我願聽,繼續往下說。”

二廷接著說:“我們吃不飽,幹活沒有勁,地裏不打糧食,長的那糧食不夠俺在地裏生啃著吃,哪有糧交國家?一二年不交,國庫有,三年不交國庫就沒有了。國庫裏沒有了糧食,你能不挨餓?”

周恩來聽後動情地說:“二廷,你是我下來遇到的第一個敢說真話的人。你們批評得對,我很難過,上邊不了解情況,下邊亂指揮,搞得你們生活困難,我這個當總理的怎麽不難過?”

他站起來拉著二廷的手說:“我周恩來走南闖北,很少有人說住我,今天你算說住我了。二廷,咱們交個朋友吧!”

第二天早飯後,張二廷正為昨天的發言後怕,周恩來又來看他了。張二廷把怕挨報複的想法告訴了周恩來。當著在場的公社書記的麵,周恩來鄭重地說:“我以後每年要派人來,看不到二廷,就找你要人。”

周恩來看張二廷一人帶四個孩子,困難一定很多,便真誠地同二廷商量道:“如果你願意,我幫你撫養兩個,長大了再讓他們回來,你看行不行?”張二廷打心眼裏感激,但想到總理日夜為國家操勞,怎能忍心再給總理添麻煩。周恩來沒有食言,從此以後,一直到 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他的辦公室每年都有人來伯延村看張二廷。

這次調研不久,在中央的一次工作會議上,周恩來說:“張二廷的話對我教育很大,我很受感動。當時在場的地委幹部聽了以後,說這個人是落後分子,我跟他們解釋,這樣看不對,這個社員說的是真理,一個農民把我們看作他自己人才會說這樣的話,這是一針見血的話。”

根據周恩來等調查研究的結果和廣大幹部、社員的願望,中央取消了分配上的部分供給製,農村裏辦的食堂都不再辦了。

————————————

艱苦奮鬥篇
2007-04-13 09:58:51 來源:《周恩來踐榮立德故事選》
作者:中共淮安市委宣傳部 周恩來紀念地管理局編寫

要使艱苦樸素成為我們的美德。

我們在生活方麵應該知足,但是,在革命事業上,我們總是不應該滿足的,總是要不斷地前進。

               ——— 周恩來

一條紅鯉魚


重慶談判期間,以周恩來為代表的中共代表在為抗日救國奔走呼號的同時,卻過著艱苦的生活,這與國民黨達官顯貴們的紙醉金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周恩來終日四處奔波,同包括國民黨在內的各種社會力量談判、周旋,有時甚至是通宵達旦,工作非常辛苦。有一天,南方局的同誌們看周副主席太勞累了,就想方設法為他增加兩道菜。吃飯的時候,細心的周恩來看到自己的餐桌上比其他同誌多出了兩個菜,立即知道是怎麽回事,他皺起了濃眉,批評具體操辦的同誌不應該為他搞特殊,並指出,今後再也不允許這樣做。最後,他將特意為他做的兩個菜,端到大夥的餐桌上與同誌們一起分享。

不久,周恩來患病住院做手術。黨組織安排何謙和周恩來的警衛副官顏太龍兩位同誌陪護,飯菜由他們自己做。周恩來住院期間,鄧穎超經常抽出時間去醫院看望,將自己當參政員的工資節省下來留下,並再三叮囑何謙、顏太龍說:“恩來手術後身體很虛弱,你們要辛苦點,給他增加營養,特別是蛋白質要增加。讓他盡早痊愈。”大夫和前來探視的《新華日報》總編輯吳克堅,南開大學校長、周恩來的恩師張伯苓等人也都建議他改善夥食,多吃魚和雞蛋。周恩來在友人麵前總是回應說:“你們放心,我吃得很好!”

然而,周恩來在生活上仍是對自己近於苛刻的節儉。電影明星吳茵當時也在中央醫院,她從心底裏萌生了深深的敬意,周恩來儉樸的生活作風與她所見的國民黨高官的生活作風迥然不同。但是,她深知手術後的營養與調理對於身體康複的重要性。她想讓何謙他們燒魚吃,這樣,既有營養,又不奢華。於是,她悄悄地教給何謙、顏太龍做魚的廚藝。學會了手藝,何謙他們趕緊得表現一番。一天開飯時,何謙、顏太龍興高采烈地端上一條味美異常、鮮香可口的紅燒魚。周恩來津津有味地嚐了一口,然後笑著說:“嗯,挺好吃的嘛,你們倆人的廚藝大有長進啊!”何、顏二人一聽喜出望外,連忙說:“太好了,那以後我們經常給周副主席做!”周恩來聽完,很認真地說:“魚很貴,以後就不要再買了,還是吃普通的飯菜嘛!”“但是,醫生說手術後是需要增加營養的啊!”何謙搶著說。“青菜也是有營養的嘛!”周恩來不容分辯地說。何謙、顏太龍鼓著嘴,不再吱聲了。

擔心何謙、顏太龍思想上的疙瘩解不開,一天,閑暇下來的周恩來躺在病床上,語重心長地對他們說:“你們應該知道,延安現在的生活很艱苦,主要吃小米和土豆,連吃鹽都很困難。晉西北更艱苦,賀龍同誌那裏有時連吃黑豆都很困難,相比之下,我們的生活好多了。”周副主席一番情真意切、入情入理的話語,深深感動了何、顏二人,他們明白了周副主席像海一樣寬廣的胸懷,病中的周副主席絲毫也沒有把自己看作一個病員,更不用說生活上的特殊待遇了。

這樣,住院期間何謙他們再也沒有為周恩來做紅燒魚了。

拒修西花廳

西花廳位於中南海西北角,是中南海最簡陋、最破舊的地方。 1949年開國大典前夕,周恩來住進了西花廳,從此在這裏生活了整整二十六個春秋。西花廳後院的幾間舊式平房,便成了開國總理周恩來的辦公室。這幾間老式平房由於年久失修,油漆早已斑駁脫落,牆壁發黑,牆柱因風吹日曬已經開裂,屋內地麵潮濕。每當嚴冬來臨時,肆掠的寒風就會鑽過窗戶的縫隙,長驅直入,工作人員隻得用舊報紙裱糊以擋風禦寒。

1958年夏天,《人民日報》記者金鳳同誌應約來到西花廳,將一條重要新聞送給周恩來審閱。就在金鳳靜心等候時,天空烏雲密布,雷聲隆隆,緊接著就下起了滂沱大雨。她看見一位秘書拿著隻舊臉盆飛快地向總理辦公室跑去,不一會兒,就聽見辦公室裏傳來清脆的“滴滴嗒嗒”聲音。金鳳頓時明白了,總理的辦公室已經破“漏”的不經風雨。淚水模糊了金鳳的雙眼,是啊,如果不是耳聞目濡,有誰會相信一個泱泱大國總理的辦公室竟會如此破漏?

西花廳工作人員曾多次提出對房屋進行修繕的請求,都遭到了周恩來的拒絕。 1959年底,周恩來到外地調查研究,將離京一段時間。工作人員認為時機難得,經過西花廳黨支部會議研究,決定“先斬後奏”,乘機對西花廳總理辦公室進行簡單的修繕。所謂修繕,隻不過是修了屋頂、鋪了水泥地、粉刷了牆壁、換上了新吊燈、掛上窗簾而已。兩個月後,周恩來回到了北京,當他看到了煥然一新的西花廳時,感覺非常意外,同時也很生氣,立即找來相關工作人員,嚴厲地批評了一番,然後說:“這樣搞,造成浪費,影響多不好。我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卻沒有做到。我不回來住吧,大家不安心,回來住吧,我又不安心!”鄧穎超趕忙分擔責任說:“這件事我知道。”停了一會兒,周恩來又問秘書何謙:“我在銀行裏有多少存款?”“你那麽一點工資,什麽費用都在裏麵開支,能有多少存款!”何謙苦笑著說。周恩來無可奈何地說:“房子已經修了,不好再動。但必須把新加的吊燈和白窗簾拿下去,將原來的舊木床換回來。”工作人員知道自己惹下了麻煩,他們深知總理的秉性,怎麽辦?工作人員隻好撤下了吊燈、窗簾,停止了沒有完工的修葺。

修房引起的風波雖然暫時平息了,但事情卻遠沒有結束。周恩來先後三次在國務院會議上自我批評,批評自己律己不嚴。他說:“我住的房子修了,你們去看看,我要求大家勤儉節約,自己卻沒有做到。你們千萬不要重複我的錯誤。”在西花廳黨支部的會議上,周恩來在自我批評的同時,又語重心長地說:“修繕房屋是一件小事,我作為一國總理,吃得好點、穿得好點、住得好點,沒有人會說什麽。但是,我不能那麽做,因為領導的示範作用會影響一大片。如果領導幹部一層一級都講求享受、排場,那麽奢靡之風就會蔓延開來。同誌們,我們國家還很窮,我們應將有限的資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打那以後以後,周恩來對房屋修繕的控製更加嚴格了,從那時起直到 1976年周恩來逝世,西花廳再也沒有維修過。

西服巧變中山裝

1957年,周恩來在北京人民服裝廠定做了一件藍色呢料中山裝,這件衣服他一直穿了六七年,因為穿的太頻繁,洗滌的頻率也非常高,因此,時間久了,衣服的底色近乎發白,袖口也被磨破了。可就是這樣破舊的衣服,周恩來還是舍不得丟掉它。他讓警衛員拿出去,請服裝廠的師傅將衣服袖口等處織補,然後再打翻改新(就是指仍然用這件舊衣服,將舊衣服的反麵翻過來作為正麵)。改過後的衣服,他又穿了四五年,袖子上的補丁越補越大,最後竟然占了整個袖子的三分之一,實在不好再補了,服裝廠的師傅感覺非常為難。為此,他們挑選了幾種衣料送到西花廳,請周恩來親自選定。

一個月後,警衛人員又原封不動的將衣料退回,同時,又捎來了一件周恩來二十年前穿過的舊式西服,要求把它改成中山裝。工人師傅感動了,淚水模糊了他們的視線,心裏默默地念叨著:這麽大一個國家的總理,穿的衣服竟然這麽簡樸,甚至連平常人的標準都不如,多麽簡樸的總理啊!工人師傅們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精心改製這件西服,結果一共拚接了 20多處,僅一個衣兜就拚了4小塊,最終才將這件衣服改做好。為了彌補明顯的拚接痕跡,工人師傅又請普蘭德洗染店的師傅精工織補。周恩來看到這件衣服後,非常高興,象欣賞一件藝術品一樣左看右看,嘖嘖稱讚,誇獎師傅們的手藝巧奪天工。以後,周恩來經常穿著這件衣服外出視察和接見外賓。

幾年過去了,有一次,周恩來穿著這件衣服在沈陽接待外賓。賓館一位細心的工作人員看見衣服的後腰處有處織補的痕跡,他感動地說:“總理,您這套‘禮服’應該換了,這樣穿太難看了!”周恩來聽後,微笑著說:“這蠻好嘛,穿著補丁的衣服照樣可以接待外賓。織補的那塊有點痕跡不要緊,別人看了也沒關係,丟掉艱苦奮鬥的傳統,那才難看了!”

————————————

遵紀守法篇
來源:《周恩來踐榮立德故事選》
作者:中共淮安市委宣傳部 周恩來紀念地管理局編寫

改革不合理的規章製度,合理的還是要保留。……有人要把一切製度砸爛,這是極左思潮。

革命黨員守紀律,比在任何政黨中還要緊要。假使沒有這個要素,一定不能把反革命的陳炯明、假革命的楊希閔、劉震寰打倒。
———周恩來

三付餐費

黨章規定所有黨員不得謀求任何私利和特權。周恩來是自覺遵守這一紀律的模範。每次在外用餐後,他和隨行人員都要付餐費和糧票。

1973年9月16日,在西湖旁的植物園參觀結束後,周總理送別了客人。在返回的路上,他對隨行人員說:“去‘樓外樓’看看,請你們在那裏吃飯。”於是,車子往樓外樓飯莊開去。

到了門口,已過了營業的時間,總理叫衛士高振普先去看看還賣不賣飯。高振普走進飯店,問一位服務員,還有沒有飯吃。這位服務員端詳著眼前身著整齊的客人,一時沒有答話。邊上一位年紀大點的師傅問道:“有幾位?先進來坐下。”

  高振普正要請周總理,就聽有人喊:“總理來了,總理來了!”認出了總理的人都搶著和進了飯店的周總理拉拉手,隨後,他們請周總理上樓。

  周總理一邊上樓一邊說:“很久沒有到你們這裏來了,今天我帶幾個人來吃頓飯。他們是北京來的,有的沒到過這個飯莊。”

  飯店負責人說:“歡迎,歡迎。大家坐下等一等,我們馬上備飯。”

  總理問:“有什麽菜?”

  這位負責人知道總理的意思是上點特色菜,就答道:“還有西湖醋魚,不過叫花雞沒有了,現做也來不及。”

  “有醋魚就可以了,這是你們的名菜,再配兩個菜,不要搞多了。我們就這幾個人,多了吃不了浪費。”周總理招呼說。

飯菜很快上來了,大家一邊讚美西湖醋魚的鮮美,一邊進餐。

  吃完飯,高振普照例去結賬。從櫃台回來,周總理問高振普付了多少錢,高振普拿著發票對總理說:“十元一毛。”

  總理搖搖頭,“太少了,這樣他們會賠光的,再去加錢。”

  那位負責人推托不再收錢。周總理說:“你不收錢,我就不走了。”

  於是,飯店又加收了十元錢。周總理看到高振普拿到了第二次的付款發票,才起身下樓。高振普轉身輕聲問一位服務員,如果是別的什麽顧客吃這頓飯,要花多少錢。那位服務員答道:“大概要三十元吧。”

大家上了車,閑談中周總理知道了飯店第二次收費收的是二十元,比正常的價格還是少收了十元。他很嚴肅地對隨行人員說:“他們這種做法不好,應該按實際價格收費。看上去他們那是對我們好,實際是幫倒忙,這種風氣什麽時候才能改呀!”

  隨即他囑咐衛士,要將那十元錢補交給飯店。同時他還讓衛士告訴“樓外樓”,以後不準這樣做。因為當天下午有事,衛士們沒空去。於是,他們便把補交的十元錢給了浙江省接待處的同誌,請他們轉交。

不久,周總理辦公室收到了那家飯店寄來的信,信中敘述了他們接待周總理時的愉快心情,特別是周總理嚴於律己、不謀一點私利的做法使他們深受教育。在隨寄的一張飯菜加工用料清單上,各種價格清清楚楚,全部費用19元多一點。加上加工費,30元足夠了。衛士們把這信的事向總理說了。周總理笑著說:“這就對了,不能搞特殊。”

退茶饊

1962年初,北京召開七千人大會。淮安縣委書記邵鳳翥、副書記王純高準備赴京之前,有人提到他們去北京應該順便看望一直惦記著故鄉的周總理。

看望周總理,總得帶點家鄉土產給他嚐嚐吧。可是這一想法剛由一名同誌提出,隨即遭到了另一名同誌的反對。他認為,這次就不要送了。因為上次僅是送了點蓮子、藕粉等土產去,總理、鄧大姐雖是勉強收下了,卻付了100元錢,還回贈了一箱名酒,大大超過了所送實物的價值。

最後兩種意見折衷下來,大家認為,少帶一點最有特色、最廉價、又是他童年最愛吃的東西去。而茶饊是最適宜的物品。

過了幾天,淮安同誌到了北京。會議空閑時間,邵、王兩位經過聯係,親自把茶饊送到西花廳總理辦公室。

  秘書們都知道周恩來的脾氣,當即勸他們把原物帶走,說總理是從來不收禮品的。而兩人堅持著,說這不是什麽禮品,隻是家鄉人民一點心意,如果總理連這點都不收下,怎麽好回去跟家鄉人說呢。這樣,秘書們隻好暫時代收下來。兩人完成了任務,輕鬆地回到了會議住地。

過了幾天,大會秘書處打電話通知邵、王到江蘇代表團秘書處。他們到了秘書處,一進門,就看見桌上放著一包東西,那不是他倆送給總理的茶饊吧!

  總理的一位秘書微笑著坐在椅子上。傻了眼的兩個人趕忙商量了一下。對秘書說,已經帶來了,總不好再帶回去,千裏鵝毛一片心啊,我們就照收糧票、照收錢,請你給總理帶去吧!

秘書笑開了。他說:“你們的這個主意,我早給總理說過了,得不通。”

  停了停,他接著說:“你們過去不送了一次蓮子、藕粉嗎,總理付了錢,你們這次又來了。要是再收下來,以後還會再來送的。總理再三囑咐茶饊一定不能收。他老人家還讓我帶給你們一份中央關於不準請客送禮的文件,請你們好好學習……”邊說邊遞給兩人一份文件。

  在這份文件上,周總理親自用鉛筆寫著這樣的指示:“請江蘇省委、淮陰地委、淮安縣委負責同誌認真閱讀一下,堅決照中央文件精神辦!”

邵鳳翥、王純高仔細讀了總理的批示,深受感動。他們噙著熱淚請秘書轉告周總理:“感謝他老人家對故鄉幹部的諄諄教誨,我們一定要以周總理為榜樣,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嚴守黨的紀律,照中央文件精神辦!”

兩位同誌回家鄉後,把這件事對很多同誌進行講述,家鄉人不僅不埋怨周總理,卻更加敬仰周總理,因為從這件小事,看出周總理嚴守黨紀,大公無私的高風亮節。

嚴守保密製度

1964年6月的一天晚上,我國準備進行一次核彈試爆。周恩來辦公室的燈光又亮了整整一夜。隨著電話鈴聲一陣陣地響起,秘書們手拿文件進進出出,來去勿勿。天剛亮,鄧穎超一覺醒來見周恩來仍未休息,趕忙穿衣下床,躡手躡腳來到周恩來辦公室門外。她看見台燈下周恩來正在全神貫注地批閱著麵前的文件。

作為妻子的鄧穎超,雖然非常關心丈夫的身體,但看他正聚精會神地思考國家大事,就打消了問他的念頭。正在衛士值班室值班的喬金旺將鄧大姐迎進了門。鄧穎超朝總理辦公室看了看,隨即轉過頭小聲對喬金旺說:“總理怎麽到現在還不睡覺啊?”“聽說這次好象是風向不對。”喬金旺悄悄回答。鄧穎超雖不明究裏,但感覺到總理一夜未休息肯定與這風向不對有關。走回自己臥室時,妻子疼愛丈夫的本能使她在周恩來辦公室門口停下了腳步。“恩來,休息一會吧,聽說是風向不對?”周恩來一聽火了,一下子從椅子上起身,站在離辦公桌不遠的地方,目光盯住鄧穎超,認真地問:“什麽‘風向不對’,是誰告訴你的?”鄧大姐知道出了岔子,但又不能將事情瞞他,隻好實話實說:“聽老喬說了一句風向不對麽。”

“老喬?”周恩來立即毫不客氣地對鄧大姐說:“你把老喬叫進來。”喬金旺被叫進了總理辦公室。周恩來嚴肅地問:“你怎麽知道是風向不對?是誰告訴你的?”喬金旺心裏想,總理啊,你讓我交人,我交誰啊,我是偶而聽到的一句。他隻好站在那裏,不吱聲。周恩來心裏自己清楚,這些在他身邊工作多年的秘書、警衛們既不是瞎子,也不是聾子。就拿這次核彈試爆來說,軍事秘書來來去去,商量工作時,聲音大了一點,無意中被值班衛士聽到一句兩句也是不足為怪的。但是,保密工作是不能有一絲一毫馬虎的,更何況象核彈這樣的國家重大機密。作為警衛,就不應該知道這件事,如果知道了,就更不能再向別人傳播,這別人當然也包括自己妻子、中央委員鄧穎超在內。所以忙得不可開交的周恩來不再追問已知錯的喬金旺,而是對鄧穎超說:“你跟老喬談一談,怎麽能隨便和人談這類事呢!”

鄧穎超叫走了喬金旺,說:“總理是嚴格要求,挨點兒批評就挨點批評吧。以後,不該我知道的事就不要對我講,什麽事不該我知道的我也不問,大家一起把保密工作做好。”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