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澤東臨終前讀《容齋隨筆》7分鍾 (圖)

(2007-10-23 13:32:17) 下一個


毛澤東是位讀書家 臨終前讀《容齋隨筆》7分鍾
2007-08-28 10:06:33 大眾日報

“七一”前夕,由中央文獻研究室原主任逄先知和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滕文生同誌共同擔任總編纂的《毛澤東讀書集成》將出版,為此,筆者專門訪問了著名的黨史和毛澤東思想研究專家逄先知。

6月6日,筆者如約見到逄先知,當時他正忙著準備第二天的行程:應邀赴歐洲講學,到法國宣講毛澤東思想,宣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功實踐。

今年78歲高齡的逄先知是山東膠州人。由於是山東老鄉的緣故,見麵之後倍感親切。眼前的逄老身高1.85米左右,儒雅偉岸。逄老作風嚴謹,談鋒甚健,帶有敏銳洞察力的目光中透出一團和諧之氣,讓人既生敬畏,又如坐春風。

早在采訪逄老之前,就了解到《毛澤東讀書集成》原定名是《毛澤東藏書》,因此話題便由此而起。

毛澤東是一位讀書家

即將麵世的《毛澤東讀書集成》共238卷,達3億字,是迄今為止公開出版的規模最大、內容最全,並且是有次序、有重點地反映毛澤東讀書生活和讀書方法的叢書。

逄老介紹說,編纂出版毛澤東藏書的願望由來已久,九年前就開始著手了。1998年開始編纂這套巨著時,擬用書名為《毛澤東藏書》。但後來我與滕文生同誌認為《毛澤東藏書》這個書名並不能體現主席藏書的獨特內涵。但由於編輯工作任務繁重,大家也沒有找到更合適的書名,這個問題就被擱置下來了。

逄先知說,主席並非出生於書香門第,對書的熱愛完全是出於對社會、對人生、對真理的思考的需要,所以,他不同於書齋式的學究,而是把自己的讀書生活緊緊地同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建設事業結合在一起。

  對毛澤東來說,讀書是生活的重要部分,伴隨他的一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毛澤東藏書》這個名字就不能體現出主席是一位讀書家,而是單純意義的藏書家。於是,在2007年4月召開的編務工作會議上,我與滕文生同誌向大家提出了一致的看法:把《毛澤東藏書》的名字改為《毛澤東讀書集成》。

逄先知說,說毛澤東是一位讀書家,是因為他讀書的目的是救國、治國,讀書治天下。毛澤東讀馬克思主義著作,是認定馬克思主義是唯一能夠救中國的革命真理,他便終生堅定不移地信仰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的實際相結合,從而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逄先知回憶說,全國解放後,在黨的工作重心轉到大規模經濟建設的時候,毛澤東也開始有針對性地閱讀經濟學著作,尤其是馬克思的《資本論》。主席在1954年再次閱讀《資本論》時,還在目錄上寫了批語,以後又多次閱讀《政治經濟學批判》、《列寧有關政治經濟學論文十三篇》等經濟學經典著作。

用什麽樣的態度對待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著作,毛澤東在1959年至1960年初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說過一段很重要的話。“馬克思這些老祖宗的書,必須讀,他們的基本原理必須遵守,這是第一。但是,任何國家的共產黨,任何國家的思想界,都要創造新的理論,寫出新的著作,產生自己的理論家,來為當前的政治服務,單靠老祖宗是不行的。”逄先知說,這段精辟的論述,對於當前黨的理論工作仍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除了馬列著作外,毛澤東尤愛好讀史。逄先知說,毛澤東讀史的目的是古為今用。在史書裏麵,主席最喜歡的古籍是《二十四史》,1952年,逄先知和其他工作人員專門為主席添置了一部大字本的《二十四史》,這就是主席經常反複閱讀,並大量圈閱、批注的那部。

  逄先知說,在唐詩、宋詞裏麵,主席最喜歡的唐詩是浪漫主義詩人“三李”即李白、李賀、李商隱的詩;最喜歡的宋詞是豪放派詞作家蘇東坡、辛棄疾的詞。這都跟他的心情、性格和愛好有關。

  在明清小說中,毛澤東最喜歡《紅樓夢》,他是把《紅樓夢》當做曆史來讀,他不但自己反複讀,也勸別人反複讀。在現代作家中,毛澤東最推崇魯迅的作品,將讀魯迅的著作作為終身的愛好。

逄先知說,主席最後閱讀的一部書是《容齋隨筆》,時間是1976年9月8日,也就是臨終前的那一天的5時50分,在醫生搶救的情況下共讀了7分鍾。

提倡讀無字之書

逄老說,毛澤東一生博覽群書,但他並不唯書,他重視書本知識,也重視實際知識;既提倡讀有字之書,也提倡讀無字之書,曆來反對死讀書,讀死書。

1938年3月15日,毛澤東在抗大三大隊畢業典禮上,對抗大的同學們說:“社會是學校,一切在工作中學習。學習的書有兩種:有字的講義是書,社會上的一切也是書-——‘無字天書’。”

為了讀好“無字天書”,毛澤東一生中作了大量社會調查。這對於他了解中國的曆史和現狀,對於他將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解決中國革命問題,起了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

  在大革命時期,他通過調查研究,對中國社會各階級的曆史和現狀作出了科學分析。

  在井岡山時期,通過農村調查,製定了井岡山土地法。

  1930年5月,他通過對江西尋烏縣的調查,寫出了8萬字的《尋烏調查》,比較係統地了解了城鎮商業、地主、富農的情況,提出一些解決富農問題的政策。

  1930年10月,他在江西的“興國調查”,則得出了關於中國農村土地占有情況的基本概念,解決了貧農、雇農的問題。通過一係列農村調查,逐步形成了一套解決農村土地問題的正確政策。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為了尋找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

  1956年初,毛澤東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聽取了中央34個部門的工作匯報,作了一次係統的經濟問題調查,寫出《論十大關係》。

  六十年代初,為了糾正工作中的錯誤,解決經濟困難問題,他組織調查組,分赴浙江、湖南、廣東作農村調查。在這個基礎上,於1961年3月主持製定農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為繼續扭轉困難局麵,恢複和發展農業生產,起了重大作用。

一次受益終生的批評

1929年10月,逄先知生於山東省膠縣(今膠州市),1950年3月,他從華北人民革命大學走進了中國政治的中心——令人向往的中南海,到中共中央書記處政治秘書室工作。同年11月,被安排負責為毛澤東同誌管理圖書,直到1966年5月,這中間近十七年的時間,逄先知始終伴隨著毛澤東的讀書生活。

逄老說,這十七年也是他由一名青年學生,在毛主席的教導和影響下成長為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的十七年。

回憶起在主席身邊的日子,逄老說,孜孜不倦的讀書生活始終伴隨著主席的一生,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身邊的每一個人。

在主席身邊工作期間,有一件事情對逄先知影響很大。毛澤東不僅酷愛讀書,而且還有堅持每天讀報的習慣。他的讀書觀是: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書不可以一日不讀。讀報觀則是:一天不讀報是缺點,三天不讀報是錯誤。

  逄先知說,剛到主席身邊的時候,他並不是十分了解主席對讀報的重視。那是1951年,有幾次他沒能把當天的報紙及時送閱,開始主席沒有說什麽,後來主席不高興了,很尖銳地批評他說:“我是要看新聞,不是要看舊聞。”

  受到主席的批評,逄先知很慚愧,從此之後,送閱主席的書報,他每次都是及時送達。這件事情對逄先知震動很大,逄老說,正是這個尖銳的批評,才使他在日後的工作和學習中養成了嚴謹認真的工作作風,使他受益終生。

在中南海工作期間,逄先知經常按毛澤東的要求為他買書、借書。

  1958年,北京圖書館(現在的國家圖書館)專門給毛澤東辦了一個“1號”借書證,那段時日,北京圖書館、琉璃廠等地的古舊書店都是他常去的地方,目的是為主席借書和買書。

  期間,逄先知還參加了由毛澤東同誌直接領導的幾件大事:

  一是《毛澤東選集》的編纂工作。逄老說:“在編纂《毛選》的過程中,我隻是做了些校對和抄寫工作,卻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使我更深刻地感知和了解了一代偉人的思想境界。”

二是參與編輯了《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該書共90萬字,由毛澤東同誌親自編輯,田家英和逄先知協助主席做編纂工作。毛澤東同誌對這部書非常重視,他親自修改文字、定標題,並為每篇材料都寫批語。雖然這部書中的有些觀點不是十分正確,但主席嚴謹認真、一絲不苟的作風,著實令逄先知敬佩。

三是1956年到1962年間,他遵照毛主席的指示跟隨田家英同誌參加了四次調查活動,這四次調查足跡遍布山西、四川、湖北、河北、浙江、湖南等省。四次調查,使逄先知真正認識到了調查研究的重要性。

  在這四次調查活動中,他與小組的同誌真實地了解了當時農村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如:有些地方合作化規模過大,有的農民希望包產到戶等。這些情況反映給主席後,有的意見被采納了,有的則沒有被采納。

  逄先知說,晚年的毛澤東脫離了他創立和倡導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這也是導致他犯錯誤的一個主要原因。

關於讀書和做學問,毛澤東曾有一句精彩的論斷:“有了學問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遠很多的東西。沒有學問如在暗溝裏走路,摸索不著,那會苦煞人。”

這句話也成了逄先知人生道路中讀書治學的指路明燈。幾十年來,他堅持不懈地從事毛澤東生平、思想的研究和編輯工作。成為了著名的黨史專家和毛澤東思想研究專家。

如今,已耄耋之年的逄先知依然勤於讀書,勤於思考,仍在為毛澤東思想研究和黨史研究不遺餘力。逄先知說,毛澤東是一代偉人,他不僅影響中國,也影響世界。筆者了解到,在他這次去法國宣講毛澤東思想之前,還曾多次受邀到美國哈佛大學講過毛澤東思想。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