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廖承誌與廣東土改

(2007-10-21 06:05:25) 下一個
廖承誌與廣東土改——求真務實說廖公

——————

  編者按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廖承誌曆來講究實事求是,堅持從實際出發。在工作中他敢於堅持原則、直抒己見,敢於糾正錯誤的做法,維護了黨、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鐵竹偉在《廖承誌傳》(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多視角地詳盡敘述了廖承誌光明磊落、求真務實的作風。

  保護華僑房屋

  新中國成立後,農民轟轟烈烈搞土改。廖承誌組織了幾個工作組到廣東、福建等僑鄉調查土改情況後,代表僑委向中央提出:

  華僑的情況必須有特殊的政策:按土地法規定,留下中農的土地數量外,其餘部分,應該分掉的就分掉;可是華僑自己(包括其中地主、富農成份的)房屋,一律給予保留,凡是已經分掉的華僑房屋一律應該退回。理由也很簡單:

  華僑的房屋大部分是從國外寄錢回來蓋的,並不是他們靠土地剝削而來的。況且,家鄉的房屋在海外華僑的心目中,就是他們的根,沒收華僑地主的房屋,解決不了幾戶貧農的問題,卻如同挖掉了華僑的根,傷害了他們的感情,給海外國民黨留下了造謠惑眾、挑撥離間的可乘之機,從戰略眼光來看也是有百害而無一利。

  中央經過慎重考慮,讚成並下發了文件。

  廣東省華僑最多。土改沒收的華僑房屋也最多,海外華僑的意見當然也就最大。

  廖承誌親自來到廣州,參加廣東省土改會議。會上,爭論十分激烈。

  當時省委一位分管土改工作的書記,明確表示:對這個政策我們不理解,貧下中農不歡迎,我們也不歡迎!再說我們省委已經研究過了,分掉的房子無法收回,請中央修改政策。

  廖承誌據理力爭,分毫不讓:必須堅持中央的政策。正因為我們領導的思想不通,所以下麵謬誤之事愈演愈烈,許多地方不僅不退房,更有甚者,把僑眷扣起來,然後逼他們寫信給海外的親人,要他們趕緊寄錢贖人。

  廖承誌在省委領導層的會議上,堅持原則,寸步不讓:“據我們得到的消息,海外華僑收到這樣的家信,十分寒心,也十分惱火。國民黨乘機煽動華僑反共情緒,還組織了華僑在聯合國控訴共產黨扣留人質,敲詐錢財,不僅口頭聲討,還拿出家信,白紙黑字,鐵證如山,影響壞透了。”

  “不要忘記,東南亞的許多華僑,都是小商小販,都是勞動人民。在抗戰最艱苦的歲月裏,他們曾慷慨捐錢捐物,甚至送親人回國參加抗戰!對於和我們共產黨共過患難的老朋友,我們怎能卸磨殺驢,過河拆橋呢!?”

  然而,廖承誌的觀點並不容易為大家接受,會議上爭吵得很凶。

  官司打到中央。

  當時管這項工作的是鄧小平同誌。

  小平同誌受中央委托,親自給廣東省委打了電話:“中央這個政策是中央常委會討論並製定的政策,一個字也不能改,要堅決執行,無條件地執行!”

  當年的廣東省委的主要負責人明確表態:“對中央的指示堅決執行。暫時退不出來的房屋,先打借條,將來一定還。”

  隻是往後,一個運動接著一個運動,風風雨雨又風風雨雨,直至1978年,廣東省當年占去的華僑房屋仍不曾退回,這曾使廖承誌非常難過。

  他在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還說過:“這個賬必須要還,我們要不還,我們搞好華僑工作是不可能的。而且是我們欠人家的賬,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是有錯誤的,對華僑房子問題,不要從經濟利益上去看,要從戰略上去看,這是牽涉團結國外幾千萬華僑的一個根本問題。”

  辨析“海外關係”

  1962年,毛澤東同誌向全黨、全國發出“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的嚴正警告。

  廖承誌在廣東省、廣州市直屬機關科以上中共黨員幹部大會上,竟然大膽提出:“海外關係”的提法不符合馬克思主義。

  廖承誌站在主席台前,坦率的程度令滿場震驚:

  “談到海外關係,最嚴重的是我。”

  “我向你們交待,我在香港有多少親戚呢?如把我的表姐妹、表兄弟、表姑丈、表姨夫通通算在一起,恐怕有400多個。這就是我的‘海外關係’。”

  “如果真正要根據這個‘海外關係’的話,我這個華僑事務委員會的主任,還要挨審查嘍。但是中央並沒有這樣做。”

  “既然我可以有這個‘海外關係’,那麽別人有‘海外關係’為什麽就解決不了呢?!”

  “現在‘海外關係’流毒不淺。

  第一,隻要他有‘海外關係’,參加黨困難了,參加青年團也困難了,甚至結婚也困難了。在機關工作,一旦發現‘海外關係’,馬上就考慮這個人下放勞動,這是

  第二。第三,如果收到信,收到僑匯,那問題就大了。我看,這種情況不能再繼續下去了!”

  “‘海外關係’這個說法是錯誤的。如果他在海外有國民黨關係的話,那麽,這個關係就不叫做‘海外關係’,而是國民黨關係。

  就是國民黨關係,也要區別清楚是曆史的問題,還是現行的問題?無差別、無分析地把回國的華僑當做‘海外關係’來處理,戴著有色眼鏡,屁股坐在檔案上麵,不看他思想發展,不看他的進步,不看他們覺悟程度,這樣不好。這是對華僑工作的最大損害。”

  “‘海外關係’這個看法,毛主席老早就批駁過。

  在我們保衛工作、肅反領域裏,曾經有這麽個說法:隨著社會主義建設發展,階級鬥爭就越加尖銳,反革命就越多。

  毛主席就駁斥了這個看法。華僑情況怎麽樣?”

  “事實說明在華僑愛國力量壯大之下,華僑裏麵反對革命的不是越來越多,而是逐漸縮小,我們何必擴大化呢?”

  “‘海外關係’反映一個心理,就是毛主席說的兩個字‘怕鬼’。有怕鬼的思想,總感覺到華僑是個‘鬼’,總感覺到港澳是個‘鬼’,接近這麽一個‘關係’,渾身就感覺不舒服,毛骨悚然,總想多方加以限製。這是見鬼思想。”

  “現在我們科學界的尖端人物還不是有‘海外關係’嗎?我們全中國有名的科學家恐怕絕大多數都是從海外回來的。所以對‘海外關係’這麽個提法,現在要重新說一下,參加會議的同誌,拜托,拜托,大家對‘海外關係’這條,應把它幹淨、徹底、全部地消滅掉。即使在國外是國民黨特務,也得作具體的分析,弄清楚他們究竟是怎樣的關係。不然,‘海外關係’滿天飛,我看害人不淺。人事部門的同誌們也要拜托、拜托,對‘海外關係’這個問題,不要關起門來,做文牘主義的文章,得具體去看,要分析。要爭取這些人。這些人都是包括在百分之九十以內的。否則,我們要犯嚴重的錯誤。”

  廖承誌的這番拜托之詞,講得真真實實,坦坦蕩蕩,場內坐著的幹部臉發熱,鼻酸楚,眼含淚,以熱烈的掌聲道出自己震撼、感激、激動、溫暖的心緒和情懷。

  善待友人斯諾

  外國朋友對廖承誌稱讚最多最普遍的,還是他濃濃的人情味。

  說到人情味,在當時一些人眼中,似乎被劃入另冊,成為資產階級的同義詞。在這樣的氛圍下,廖承誌的人情味,對外國人來說,似乎便成為熊貓一樣的稀世珍品。

  1960年,美國老朋友斯諾來中國訪問。因為他與美國國務院關係多,加上他寫過一些文章,批評中國的大躍進,受到有關部門的懷疑,對他的接待規格很低,很冷淡。
  有人向廖承誌報告了這件事,廖承誌非常生氣:

  “斯諾先生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嘛!想當年,有多少外國人就是看他的《西行漫記》,才了解中國有個共產黨,才知道中國西北部有塊不屈不撓的延安抗日根據地嘛!有多少海外華僑青年,就是看了《西行漫記》,才會拋開安逸的生活,不顧父母阻攔,不遠千裏,跨海渡洋,冒著生命危險回國參加八路軍、新四軍抗日隊伍嘛!”

  “我們的老祖宗尚且懂得: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難道我們共產黨人,還沒有這點海量和涵養?!”

  他立即抓起電話,向周恩來作了報告。

  得到批準後,廖承誌連夜撥通了詩人朱子奇的電話,鄭重叮囑說:“大詩人,請你暫時擱下手中如椽大筆,抽出身子,以保衛世界和平委員會代表的名義,出麵陪同斯諾先生活動幾天,他想參觀哪裏,就安排哪裏。”

  突然提高了接待規格,突然又有了老朋友陪同,斯諾以其記者的敏感,追問詩人朋友緣由。一提到廖承誌,斯諾兩眼放出喜悅的光芒,連聲歡呼道:

  “哦,能見到廖,我就放心了!事情就好辦了!我有好多的事要與他談!”

  就是這一次開始,斯諾在中國政府和美國政府之間溝通了信息,為後來打開中美關係的大門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文中小標題係摘編者所加)

作者:鐵竹偉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