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京城掠影——北京乞丐印象 (圖)

(2007-10-12 00:53:36) 下一個

空間首頁 空間管理 鳳凰博客 站點論壇 添加我的日誌
【轉載】我在北京見到的超級乞丐
2007-07-23 08:48:57

  昨天擠共交車,在十字路口堵車的時候發現了一個超級乞丐,該人行乞隻敲小轎車的車門,在車流中穿梭,完全不顧及紅綠燈,隻要車一停就立即去拍打小轎車的車窗,結果是沒有哪輛小轎車能給他開窗的,富人大約也畏懼這種行乞方式吧,據說現在乞丐都市場話了,很多乞丐隻討一元,倘若你施舍他5元,他還能給你找回4元錢呢,這就是職業道德,律師的職業道德就是無私正義,醫生的職業道德就是救人於危難,教師的職業道德就是為人師表,清潔工的職業道德就是淨化世界,公務員的職業道德就是忠於職守,那麽乞丐的職業道德就是知足。

  北京乞丐印象

  北京對我來說並不陌生,筆者談不上是北京通,起碼可以講,對北京的了解在三十幾年前就開始了,參加工作後受單位委派,在北京辦事處工作了近兩年,貓著沒事兒,也經常去北京街頭溜達兒,遇到老北京人,也能擺龍門陣一番,當時也有老北京人誤認為我是當地的胡同串兒,因為我說了一口流利的北京方言,他們自然把我當成了北京人。北京兩年的工作生活,把我這地道的青島人;半拉子東北人,塑造成了半個北京人。

  很多人來北京,無論是來旅遊的還是在北京工作,在閑暇之餘,更多的是了解北京的風土人情,飽覽北京的名勝古跡,而我卻對北京的乞丐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對北京乞丐的關注,緣自十七年前我在西直門等公交車時,遇到一幫最難纏也最霸道河南乞丐。這幫乞丐一共有五六個,大的看上去不過二十有餘,最小的不過十一二歲,他們估計把我當成當地人了,十幾個髒兮兮的小手兒,齊刷刷地伸到你的眼前,嘴裏不停地喊著師傅啊,給點吧。

  我使勁地攥著手中那幾毛坐公交車的錢,瞄準最後一個顯得蔫兒吧嘰的小女孩,用另一隻手抽出一毛遞到她的手裏,這下子乞丐幫裏就跟炸了廟,有拉著我的褲腳的,也有扯著我的袖口的,或是抱住你的大腿,擺出了一幅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架勢。更有甚者,直接把手伸到我的衣兜裏搜刮。我第一次遇到被乞丐圍攻的場麵,我徹底拉了胯,也真的讓我暈了菜,頃刻間手裏的幾毛坐車錢,和外衣兜裏不多的幾元零花錢,全部被他們一掃而空,留下的是滿衣襟的汙跡和滿臉的苦笑和無奈。麵對這場麵,把他們說成是乞討,倒不如說在對一個外地人實施了一場搶劫。

  經過這次遭遇乞丐的“打劫”之後,我反而對北京乞丐產生了興趣,這就像一個年幼的孩子,當媽媽囑咐他開水壺燙手不要去摸時,而孩子反而對開水壺產生了濃厚的獵奇心理,隨時想去摸摸開水壺,體驗一下被燙的感覺。

  乞丐這個被冷漠的群體,無論什麽樣的社會製度,無論什麽樣的文明國度,都會在都市裏存在著,這是一個生活在城市邊緣的群體,他們中既有小小少年,也不乏古稀老人,他們本應享有普通人平靜安樂的生活,但在現實中他們或乞求、或強要、或賣藝,依靠人們的同情心來維持生存。這是一個你可以漠視,但確實存在的真實的群體。

  很多人把一個國家或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總是與乞丐的多寡聯係在一起,這一觀點筆者實在不敢苟同,因為乞丐也是一個需要社會關注的群體,社會的文明掩蓋不了乞討現象的存在,他們同樣需要生存,他們同樣需要得到社會的救助,這幾年各地也都紛紛建立了窮人救助站,由過去的驅趕與強行遣返,到現在的實施救助,確實發生了質的變化。

  一個國家或者一座城市,永遠杜絕不了乞丐人群,但可以引導人們不要去歧視這一特殊的群體,隻有消除歧視了,他們才能站著乞討,他們才能“理直氣壯”的麵對外國人討要美元。

  這次去北京我有個想法,北京乞丐過去的那種強要、強討,圍攻堵截的討要方式,是否有所收斂?這是本次去北京筆者所要關注的問題,因為北京奧運會在即,在奧運會期間,會有大量的外國運動員及遊客來北京參加和觀看北京奧運會,那時,乞丐們是不是也能“賺賺”外國人的錢呢。

  但是,如果還是那種死纏爛打“撒野” 式的討要法,實在有失大國乞丐人的風度,文明乞討成了北京乞丐們必須思量的事情。

  說起北京乞討者的變化,這次在王府井大街小吃一條街上,遇到一個乞丐,他的乞討方式讓我轉變了對北京乞丐的看法。

  4月13日吃過晚飯,約朋友一起去了趟北京王府井大街,感受一下北京最繁華的步行街的夜景,不過滿街上除了成群結隊的金發碧眼的外國人,就是我們這些黑頭發黃皮膚的外地遊客。正如北京朋友說得那樣,王府井大街是專門掙外國人或外地人的錢的地方,除了王府井大街上的北京百貨大樓還有北京人來光顧之外,其它商業門麵很少有北京當地人來消費。

  當我們來到王府井大街西頭,然後又拐上了北京王府井小吃一條街,在一個小吃攤位前,我們看到了這樣的一幕,一位穿著與遊人沒有任何區別的中年男子,麵帶微笑地來到攤前,朝著攤主說了幾句話,但說的什麽,我沒有聽清。這位攤主就送到這位男子手裏10元錢,然後這位乞討者又來到另一個攤位,采用形同的方式討要錢,而每個攤位的攤主都顯得很局器,給他的錢沒有少於三元兩元的。

  我真不敢相信這是一位乞丐,在旁觀者看來,好像是攤主給客人找零,聽不到任何的嗬斥聲,更沒有聽見乞討者撕心裂肺的哀求聲,倒像是市場管理人員在向攤主收管理費那樣簡單。

當這位乞丐離開攤位的時候,我們緊跟幾步來到他的跟前,我先是和他套近乎,得到他的信任之後問他剛才是買東西還是在跟攤主要錢的時候,這位乞討者幾句話著實讓我感動了一番。

他說他是山東菏澤曹縣人,家裏很窮,老父親多年有病,為了給父親治病沒轍兒來到北京乞討,剛才就是向攤主要錢。在乞討期間,也經常遇到些假雷子,乞討了一天的錢被他們搶走了。他說這些話的時候顯得有些許的無奈,語速很慢,憑我的直覺,聽得出他說的是真實的,沒有撒謊,也聽得出他來北京乞討的時間並不短了,言語中帶上了一些北京方言和北京黑話。

當我問他在北京乞討是否容易;一個月能乞討到多少錢時,他略遲疑了一下說道,在北京乞討不能穿著太破舊,穿著太破舊一般得不到更多施舍,我們也要與當地人和諧相處,才能得到他們的同情與施舍。在說到一個也能討要多少錢時,他隻是伸出三個手指頭,這三個手指頭有可能代表著三百或三千,三萬不大可能,三千的可能性大。可是在成千上萬的乞丐中,又有多少像他這樣幸運的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一位來山東籍的乞丐,在北京討要起來如此的嫻熟,說起話來也如此的前衛和時尚,這樣讓我這位山東老鄉感到驚詫的同時,也暗暗慶幸。也想,將來我一旦走上了乞討之路的時候,我一定拜他為師了。 文/泉韻

————————————

中國散文網 | 首 頁 | 散文書吧 | 桃園論壇

京都掠影
山水行者 帖子發起人: 路來森 發起時間: 2007-07-15 15:40
桃園論壇 » 生活空間 » 山水行者 » 京都掠影

2007-07-15, 15:40
路來森
(路來森 山東省昌樂縣第三中學 郵編:262409 Email:lulaisen@163.com)

北京,太大,太重。

一九七六年敬愛的周總理去世,北京市民“十裏長街送總理”,十裏長街,十裏淚;而今,長安街已是,東西長達百裏。

北京的外圍,也由二環、三環,擴展到六環、七環,範圍廣大,景點處處,你能盡覽其中嗎?

北京,曆史悠久,文化積澱厚重,既有皇家的富麗堂皇,又有百姓的樸素平淡。

阿基米德說: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整個地球。可是,誰能撬動那滄桑的曆史和厚重的文化積澱呢?

所謂“曆史的重現”,隻是一種“驚人的相似”,其實,曆史是永遠不會重現的。

所以,如果你對曆史和文華“鑽探”的越深,你就越能感受到它的厚重,也就越會產生一種不可“撬動”的無奈。北京正是如此的。

因之,一個遊客,北京一遊,所見,隻能是浮光掠影;所得,也隻是一鱗半爪而已。

香食裏餐館

到達北京,就被導遊“裝”進了一座二星級賓館,住宿條件尚可,可飯食太差。早餐,隻是一盆大米,幾個幹饅頭,兩碟無可選擇的小鹹菜,一盆菜湯而已。所謂“湯”,就是水中飄著幾片菜葉或豆腐片,真可謂“齏可照麵”。

於是,我便和幾位同事,找附近的餐館就餐,一則找適合自己口味的吃,“物無定味,適口者珍”;二則,吃點風味小吃,感受一下地方飲食。

最近的就是“香食裏”餐館,“溫州人開發廊,江蘇人賣布料,河南人收破爛,湖北人打短工,四川人開餐館”,這家餐館正是四川人開的。

餐館規模不大,飯食也不過幾樣,但適口。一碗豆腦,一杯豆漿,外加幾個蒸包或蒸餃,左以辣味小菜,吃得滋滋潤潤,舒舒服服。抬頭望時,飯館夥計,總是笑臉相迎,更覺陽光燦爛。

“香食裏”餐館能留下深刻印象,還在於一件小事的發生。

這是達京後的第二個早上,我們幾個人正在“香食裏”就餐,忽然,一個乞丐走進了餐館。

他衣著破爛不堪,渾身髒兮兮的,年齡大約在六十歲左右,一根橫棍擔在肩上,棍的兩端掛滿了盛滿垃圾的塑料袋。他圍著桌子轉來轉去,我抬頭看著他:他似乎是想坐下來,又像是在撿取剩在桌麵上的食物。

這時,一位七十歲左右的老太太,端著一碗豆腦送到了他的手裏,然後,又送給他兩張“油炸餅”,問道:“夠了嗎?不夠我再給你買。”

老乞丐點了點頭,算作回答。老太太走了,她走到馬路邊,推起了一輛自行車,自行車前的籃筐裏臥著一隻小狗,悄然的離去了。

我問夥計“他們認識嗎?”

“不認識,北京人經常這樣。”夥計說。

我驚歎,驚歎北京人這一普遍的愛心。在其他任何一個地方,我都沒有見到過這樣的舉動,見到的大多是對乞丐的嗬斥和厭惡。真是“天子腳下無賤民”,北京人:偉大!向你們敬禮了。

回到賓館,我又聽說了一句話,和跟出的一個故事。

一句話是:北京餓不死乞丐,上海遍地是黃金。“北京餓不死乞丐”是說北京人喜歡施舍,有愛心;“上海遍地是黃金”是說上海發財的機會多多,能掙大錢。

一個故事,講的是:兩個乞丐是好朋友,他們分別到北京和上海討飯,幾年之後,北京的乞丐仍然是乞丐,而上海的乞丐卻成了富翁。這個故事告訴人們:環境可以逼迫一個人去改變自己。

上海的乞丐,變成了富翁,是環境所逼,這個環境是什麽?如果我們推理下去,就會發現,這個環境就是:乞丐在上海討不到飯,上海人不施舍,上海人缺乏愛心。

這個故事,看起來像個笑話,但卻發人深省。北京人雖然不能使乞丐變成富翁,但卻能使乞丐的生命存活下來;上海人能使所有的乞丐變成富翁嗎?變成富翁的恐怕隻是有點本領的個別乞丐,那些大多數病殘老弱的乞丐呢?就隻好去餓死了。

相形之下,我們還是喜歡第一句話:北京餓不死乞丐。因為北京人有愛心。

“成了精”的老外

據相關史料記載,王府井大街,初成於十三世紀六十年代,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的曆史。

元代三大中央衙署中的樞密院和禦史台就分布在這條街上,到了明代,這裏建了十個王府和三個公主府,故稱為王府大街。

清光緒十三年(1905)重新厘定地名,因街上有一眼甘冽甜美的水井,遂定名為王府井大街。

發展至今,它已成為了一條綜合性的商業步行街,故也稱為“金街”,有“中國第一街”的美稱。

我們到達王府井大街時,許多建築正在進行修繕,像同升和、盛錫福、瑞蚨祥、東來順、全聚德、翠花樓等老字號,大多沒有見到,透過建築的布幔,隻隱約看到了“東來順”三個字。見到的隻是湧動的人流。因靠近使館區,熙來攘往的人群中,有眾多的老外。

在賣古董的小攤前,一位老外正在買一把折扇,賣古董的小姑娘在計算器上打出了150元的數字,老外搖搖頭,於是小姑娘又打出了135元的數字,老外還是搖頭。小姑娘一個勁得喊:How much? How much?(王府井的小攤主,都不同程度的懂點英語,這是他們口中常喊得一句)

於是,老外先伸出兩個手指,又伸出表示“八”字的手指,意思是二八折。看到老外的這一舉動,我樂了。我覺得這個老外真是“成精了”。

在我的家鄉,“成精了”是指一個人因多次受騙後,吸取教訓,變得異常精明了。在進入王府井前,導遊就告誡說:到王府井,要隻看不買,因為貨物真假難辨,價格昂貴,這些都是來騙老外的錢的。

眼前正在賣的這把小折扇,恰好印證了導遊的話。一把小折扇,充其量不過一二元人民幣,怎麽賣給老外就成了一百幾十元(或許還是美金)?好一個“騙”字了得!

《史記-貨殖列傳》:“天下熙煕,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做生意,求財,天經地義,但也要“君子求財,取之有道”啊,怎能靠一個“騙”字呢!

如此下去,若幹年後,王府井會不會成了“天下第一假街”或“天下第一騙街”呢?“王府井”是中國的一扇窗口,是民族的一張名片,“丟”了王府井,就是“丟”了國家和民族的臉,老外的“二八折”不正是在“拷打”著我們民族的誠信嗎?

王府井人啊,看好自己的家,潔淨我們民族的臉吧!我們期盼著王府井,變成一條物有所值的、貨真價實的精品街。

最年輕的“好漢”

七月七日淩晨,在葡萄牙的首都裏斯本,世界“新七大奇跡“的評選揭曉了,中國的長城名列第一。

許多人登八達嶺長城,就是為了這個“奇跡”而來,但也有許多人是為了尋找一種感受而來——一種“好漢”的感受。

曾經流傳過這樣一個笑話:一個粗人,遊覽八達嶺長城,登上長城後,看到長城蜿蜒於崇山峻嶺之上,胸中,禁不住激情湧動,於是,他就想抒發一下這種感受,但因胸無點墨,無法選擇恰切的表述語言,便隻好麵向群山,大喊一聲:長城,你真長啊!

我還親見過這樣一個場景:在一個結婚慶典儀式上,婚禮還沒有進行,擴音器裏正播放著迪斯科音樂,一個眾人皆識的智障兒童,竟然隨著音樂舞了起來,我當時即感歎音樂對人的強大的感發力量。

足見,當人麵對某一客觀事物或場景的時候,感受便會隨之而生。正如劉勰所言:“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

人,因感受山水、古跡而豐富;山水、古跡,因人的感受而生輝。

八達嶺長城之上,人流湧動,體力再不支的人,也會努力攀至“好漢碑”處,那上麵鐫刻著毛澤東的一句詩:不到長城非好漢。人們努力攀至於此,正是想做一次“好漢”,即使是女同誌亦可做一次“巾幗好漢”。

“好漢”的感受,其內容自然也會因人而異。

一個胸無點墨的粗人,隻會大喊一聲“長城,你真長”;略有所識者,其“好漢”的感受則會豐富起來:佇立長城,望四野茫茫,峰疊翠擁,看長城起伏蜿蜒,地勢險要,怎不會想到它扼守京畿,護衛京城的“北門鎖鑰”之功績?怎不會心胸豁然,意氣勃發?

心情不佳,站立城頭,麵對巍巍高山,蒼蒼穹天,茫茫大地,你也許會感受到人類的渺小,在大自然的威力之下,人隻是一條蠕動的蟲子。摸一摸退去顏色的牆磚,你會觸摸到它的溫暖和冰冷,感受到曆史跳動的脈搏;俯耳貼於城牆之上,你會聽到長城的呢喃和傳語,聽到曆史深處傳來的鋒鏑鳴聲和隆隆的炮聲。長城,以其蒼涼的容顏,向人們展示著已逝的悲壯。

登上了長城,你就成了“好漢”。在長城上,我見到了最年輕的“好漢”。他隻有二三歲,剛能蹣跚行路。她的母親想牽住他的手,他卻用力甩開了。也許他感受到了周圍人那讚許的目光,努力邁動著他的雙腿,拾級而上。我驚訝,我讚歎,我感謝。驚訝長城上竟然登上了年齡如此小的“好漢”,讚歎小“好漢”驚人的毅力,感謝小“好漢”的母親,是她,讓孩子盡早地感受到了長城,把我們民族的精神注入了孩子的心靈之中。讓一種健康的精神,融入孩子的心靈之中,為孩子奠定了一種立人的根基,這是一位多麽偉大的母親啊!

北京是豐富的,北京更是偉大的。“點水”一記,聊表對北京的敬意。

陝ICP備05005983號 © 2007 版權所有:中國散文研究所 技術支持:四維文化

————————————

北京繁華王府井街 「丐幫」出沒
小兒抱腿討零錢 少年跪地求援手 老人拉胡琴、擺鐵罐待施捨

【worldjournal 報係記者汪莉絹北京報導】周末下午,儘管寒意襲人,北京王府井商業街的人潮比平日多出數倍。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王府井大街口計程車招呼站附近,常常有個年約 10 歲的小男童蹲坐在東方廣場商家櫥窗前,身上穿著髒得看不出原來顏色的灰棉衣,被凍得通紅的小臉蛋又黑又髒,一雙黑眼睛滴溜溜地跟著過往人群轉,像在找尋東西。

 突然間,隻見小男孩衝向一對時髦情侶,死命抱住牽著男友手的年輕女子大腿,嘴裡像誦經般唸著「好心的叔叔、阿姨,給我一點錢吧!好心的叔叔、阿姨,給我一點錢吧!」年輕女子被抱住腿根本無法移動,想抬腿往前邁一步,小乞兒也被拖著往前,小乞兒的身體就像口香糖般黏著女子的腿,怎麼甩也甩不掉,女子有點生氣地直嚷著:「這北京乞丐怎麼變成這樣呀!」

 東方廣場一帶儼然是這小乞丐的地盤,要到錢後,他就高興地坐回原地,等待下一個「獵物」。有時小乞丐策略失誤,時髦女子身旁的男友不但不給錢,還給他一頓拳頭。

 北京街頭幾乎是「乞丐到處走」,尤其是北京最繁榮的步行街王府井大街,幾乎變成丐幫聚集的世界。從東方廣場到世都百貨不到一公裏的一條街,至少有10個以上的乞丐向路人乞討,這些乞丐各有地盤,乞討方式有文有武,各有特色。例如,距王府井大街口專門抱住行人大腿的小乞兒不遠的地方,常常有個年約十三、四歲少年跪在路邊,不管是颳大風或下雪,都靜靜地跪在又髒又泥濘的街麵,麵前一張紙,寫著流落北京和失學遭遇的海報,希望行人伸出援手,幫助他復學。

 王府井東堂廣場,也是乞丐盤據的地區。廣場前常常有一位或兩位老人(有一位老人眼睛瞎了),拉著成調或不成調的胡琴曲子,身邊擺個破鐵罐,裡麵有不少零錢,像街頭藝人一樣,靠琴聲換取行人的零錢。有時候,這瞎眼老人沒來拉胡琴,有個不到10歲的小孩就坐在老人常坐的位置,拿著胡琴亂拉一通,也會賺一些同情費。過了東堂廣場,越過馬路的五星級飯店附近,經常有個麵容黝黑瘦小的中年男子,手抱嬰兒,向從酒店出來、衣著光鮮的人要錢。

 最怕碰上訓練有素的小乞丐,死命拉著過往行人的手或腿,不給錢就不放。有些小乞丐還兼三隻手,一手拉住行人,一手則伸入行人大衣的口袋「拿」東西,讓人防不勝防。

————————————

北京:坐定“金街”成“一景”職業乞丐日進百金

(2003-11-15 19:32:02) 來源:北京晚報

(來源:北京晚報)

在被譽為“金街”的王府井大街上,沿街乞討的乞丐已經成了“街頭一景”:光大銀行門前有兩個拉胡琴的盲人,情訂奇緣影樓前跪著一個家庭困難的“失學少年”,新東安商場門口一個趴在帶滑輪木板上的殘肢男子轉來轉去……然而有關部門調查後發現,這些乞丐、流浪兒幾乎沒有幾人是真正因為生活所迫才淪
為乞丐的,他們實際上都是“職業乞丐”,乞討是他們選擇的一種謀生手段。“職業乞丐”已成為“金街”治安管理的新課題。

記者通過調查得知,在“金街”上這樣的“職業乞丐”每天都有五六十人,其中來自河南、安徽等地的乞丐已經在北京逗留多年,很多人家裏的生活水平在當地屬上等,還有的是整個村子都從事這一行當的。更有人蓄意收斂一些殘疾人和兒童到北京行乞,這些乞丐“穴頭”每天將他們安放在不同的位置,定時收錢,把他們當作賺錢的工具。東城區城管監察大隊王府井分隊張宏春副隊長說,這些“職業乞丐”頗有“策劃”頭腦,他們有的采取賣藝的方式,有的編出一些動人的謊言,有的利用殘疾博得別人同情,有的死纏濫打不放手,不管采取什麽樣的手段,每天都有幾十元到上百元的進項。

據東城區救助管理谘詢站站長馮元建介紹,8月1日《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出台,他們的職責就是救助“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但真正生活無著、需要救助的乞討者實際上非常少,“職業乞丐”們根本不願意離開繁華的地段去接受救助,他們知道新的管理辦法對他們不能采取強製性的收容行為,因此乞討人數急劇增加。記者在街上詢問了幾名乞丐,果真他們一個個都表示不願意到救助站去。

北京市王府井地區建設管理辦公室的李軍告訴記者,由於王府井大街的獨特地理位置,這裏幾乎成了“職業乞丐”的聚居地。然而他們死纏濫打的乞討方式嚴重影響了王府井和首都的形象,也讓商家和顧客極為不滿。王府井大街派出所副所長吉吉吉表示,以往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保證不讓這些乞丐在王府井大街上的停留時間超過24小時,但新的管理辦法對他們的工作有了製約,管理效果微乎其微。目前,王府井各商家抽調了40多人組成自治隊伍,每天在王府井大街上巡邏管理,以維護金街的治安和形象。

到底該如何對待這些“職業乞丐”?執法和管理部門呼籲:應該製定相應政策,對這些拒絕救助的人群進行有效管理。同時有關部門呼籲市民理智支付“同情”和“愛心”,對於那些真正有困難的人,同情和愛心是社會良知的體現,而向“職業乞丐”施以同情與愛心,則是對惡行的一種助長。(記者 王潤)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