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收藏 乙迷:漢殤(四、崖山之後,已無中國) 宋——中國曆史的分水嶺

(2007-09-04 14:15:12) 下一個

漢殤(四、崖山之後,已無中國) 2007-09-03 15:36:16 
 
第一章  宋——中國曆史的分水嶺

第一節  崖山之後,已無中國

公元1279年,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最慘烈的一場海戰在今廣東江門市的崖門爆發了。

宋20萬人,戰船千艘;元2萬人,戰船50艘。

宋人數雖多,卻隻有當落水狗被窮追猛打的命。此前宋已丟失全部陸地,宋的最後力量都囤積在崖門這個海灣裏。宋太傅張世傑命部下用繩索將千餘艘船一字形連成一線,等著元軍進攻。“鐵索連船”堪稱中國曆史上最失敗的發明,水戰講究靈活機動,把船固定成“陸地”,變機動為被動,焉有不敗之理?從三國到明,“鐵索連船”幾乎成為全軍覆沒的代名詞,這一次也不例外。

當然,張世傑比曹操到底還是長進一些,元軍一上來就用火攻,無奈宋船皆塗泥,並有長木阻擋,火攻不奏效,於是元軍封鎖海灣。十餘日後,宋軍水盡糧絕,士兵汲海水解渴,結果臉部浮腫,大量嘔吐,勝負的天平已經無法逆轉地傾向元軍。

二月六日,元軍發動總攻,以布遮蓋的船樓冒著矢雨駛向宋船,元兵背負盾牌俯伏在船內,一旦接近宋船,即撤布交戰。元軍係北方士兵,原本大都暈船,可是宋船被繩索連為一體,極為平穩,登上宋船的元軍如履平地大開殺戒,宋軍大敗。

宋末代皇帝趙昺剛滿八歲,他在船隊的最中央見此情景嚇得哇哇大哭。左丞相陸秀夫見大勢已去,先逼迫自己的妻子投海自盡,然後據傳他對趙昺說了這樣一句話:“皇上,德祐皇帝已受盡侮辱,您不可受辱啊!眼看國家就要滅亡,皇上還是以身殉國吧!”接著含淚將宋室玉璽栓在趙昺身上,背起趙昺跳海而死。

此時文天祥已經被俘,被元將張弘範押至崖山,張弘範屢次讓文天祥給張世傑寫勸降信,文天祥說:“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張弘範不理,依然相逼,文天祥遂作《過零丁洋》為答複,張看後勸降一事不再提起。

崖山海戰,文天祥作為戰俘在元船上目睹全過程。當他看到宋軍大敗,宋室後宮及大臣紛紛跳海自盡時,悲痛欲絕,死誌早定。隨後文天祥在獄中度過四年時間,這期間有各色人物對文勸降,甚至還收到他女兒的信,告訴他她們姐妹二人和母親都在宮中為奴,十分淒慘,文天祥痛哭之後依然不為所動。最終,忽必烈召見文天祥親自勸降。那時候宋朝早亡,這麽大麵子的事要放到今天中國人,早巴巴地改姓了。但那時的中國人顯然不懂什麽叫“曲線救國”,“成王敗寇”也沒多少市場,投降的人雖然有所謂的榮華富貴,依然自覺恥辱。文天祥答道:“天祥受宋恩,為宰相,安事二姓?願賜之一死足矣。”

文天祥上刑場,對獄卒說:“吾事畢矣。”向南方拜後,從容就義。數日後,他妻子前來收屍,在其衣帶中發現遺詩一首:“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崖山海戰,趙昺的母親楊太後在張世傑的護衛下逃出元軍包圍。海戰七日後,十餘萬具屍體浮出海麵,楊太後聽聞自己兒子的死訊後,亦跳海自盡。不久,失去全部希望的張世傑在瓢潑暴雨中溺死於平章山下。

陸秀夫、文天祥、張世傑並稱“宋亡三傑”。

宋的滅亡算來也不意外,兩個多世紀前的北宋易學大師邵雍就已在其著名的《梅花詩》裏預言到趙宋王朝斃於海上的末日:“三百年來終一日,長天碧水歎彌彌。”綜觀宋三百年曆史,真可謂窩囊到極點,但宋死得卻轟轟烈烈,這一點是宋與清最大的區別。宋在亡國的那一刻,才顯出這個王朝姍姍來遲的血性和尊嚴。

那個陸秀夫遺言中提到的德祐皇帝(宋恭帝,宋倒數第三任皇帝),其實算不得受盡侮辱。德祐降元時隻有五歲(三年前被謝太皇太後抱著出臨安城投降),還是個不諳世事的孩子。德祐的一生頗為傳奇,他19歲被忽必烈派去西藏出家成為高僧。當他年長知曉當年榮辱寫詩懷古後,被元賜死。

宋是中國曆史的轉折點,宋的滅亡被後世稱作:“崖山之後,已無中國。”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