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孔子談飲食——《論語·鄉黨》:肉雖多,不使勝食氣。

(2007-09-17 22:57:46) 下一個
論語講要·鄉黨(7):孔子飲食之節

2006-09-04 12:52, 雪廬老人, 2863 字, 2/702, 原創 | 引用

齊,必有明衣,布。齊必變食,居必遷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惟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不撤薑食,不多食。祭於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不語,寢不言。雖蔬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席不正,不坐。

【雪公講要】

齊,即是齋。祭祀前,必須齋戒沐浴,祭祀時始有感應。「明衣,布」,依古注,是用布做的親身衣,即浴後所穿的明潔之衣。

齊必變食二句,是說齋戒時變更平常的食物與居處。古注變食,或謂不飲酒、不吃肉,或謂下文有「肉雖多」,以及「惟酒無量」等語,則非不飲酒,不食肉。主張前一說者,則將下文另分一節,亦可。遷坐,皇疏引範寧雲:「遷居齊室」,即是不與妻同房。

食不厭精,膾(kuài)不厭細。兩厭字說文作猒,讀平聲,是飽的意思。不厭就是說不求其精細而飽,意為聖人食無精粗皆可以飽。

食饐(yì)而餲(ài),魚餒而肉敗。食指穀類的食物,饐是氣變,餲是味變,皆不新鮮。魚肉餒敗,即是腐爛。陳腐的食物容易中毒,所以不食。

色惡是食物的顏色惡劣。臭惡不是腐臭,而是烹調的臭氣惡劣。食物未熟,或過熟,皆是失飪。不時,有不同的講法,一是烹個不到火候的食物,一是不合春夏秋冬四時所宜的食物,一是一日三餐不在朝夕日中的時候。這都有害於健康,所以不食。

割不正的割字,是宰割,即是殺的意思,如割雞解牛等,與切肉之切不同。割不正,非指切肉不方正,而是用殘忍的方法宰殺。皇疏引江熙雲:「殺不以道,為不正也。」殺得慘無人道,不忍心吃,所以不食。

不得其醬不食,醬有酰醢等多種,竹添光鴻以為,不得其醬,是不得其所宜之醬。醬各有宜,如藥味然。不得其醬,恐或有敵物。得其醬,則增其美,而去其害,故君子重之。

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劉寶楠正義說:「氣猶性也,周官醫瘍,以五氣養之。五氣即五穀之氣。人食肉多,則食氣為肉所勝,而或以傷人。」按照本草,不論動植物,皆有性氣味色之類別,然以性為主,正義引用周官之說應從。肉雖多,不能多吃,必須以飯為主。不使肉氣勝過飯氣,以免傷胃。惟酒無量,飲多飲少,沒有定量,但以不醉為度,不醉則不亂。

沽酒市脯不食。沽市二字都是買的意思,脯是幹肉。酒從外麵買來,未必清潔,脯自外麵買來,不知是何物之肉,所以都不食。

不撤薑食,不多食。撤是撤去,薑能去邪味,發正氣,所以不撤去,但不多食薑食。

祭於公,是陪君祭祀,祭畢,君賜祭肉,不待經宿,即須分享,表示不留神惠。自家祭祀,其祭肉不能超過三天,免褻鬼神之餘。公祭或家祭之肉超過三天,已經陳腐,便不能食,隻好敬而埋之。

食不語,寢不言。吃飯睡眠皆不是說話的時候。吃飯時,口中嚼物,睡眠時,安靜休息,故不宜言語。但在宴會時,敬酒敬菜,也不能不說話,朋友也有連床夜話的情形,然而亦須少說。

雖蔬食菜羹瓜,祭,必齊如也。瓜字或作必字,與祭字連讀,但鄭康成仍從古文論語作瓜字。古有祭食之禮,即在飲食之前,將每種食物取出少許,放在食器之間,以祭祀古時發明以火作熟食之人,表示不忘本。但非美食可以不祭。而孔子日常所食的,雖是粗疏之食,以及菜羹瓜果之類,也要祭之,不敢以菲薄廢禮。祭時必然肅敬。此說詳見劉氏正義。

席不正不坐。史記孔子世家將此句記在「割不正不食」下。古時未用桌椅,以席鋪地而坐。鋪席必須端正,不正則不坐。

這一節綜記孔子飲食之節。

文章評論

1. 評:論語講要·鄉黨(7):孔子飲食之節, 2006-09-16 10:29, 清風

一是要合與禮,二是要注意養生,三是要注意飲食衛生,四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夫子一言一行都在給我們樹立榜樣.看似為己,實為實踐孝道.唯酒無量,不及亂,沽酒市脯不食以及不為酒困的教導對現實具有身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各位應好好思量思量!

2. 評:論語講要·鄉黨(7):孔子飲食之節, 2006-10-13 17:42, 馮逸群

平時,齊、居、食、寢、立、坐,亦尊禮得法而不敢怠慢造次。

現在我們大力倡導新倫理,尊重大自然的權利。其實夫子在這章裏,就已告誡我們要善待動物而“仁民愛物”。“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割不正不食”,我們要回歸傳統,我們要善待資源!

食品,食之有品,從一個人的食相即知此人品德。

————————————

鄉黨第十
  這一篇在《論語》中非常特殊,不是記錄語言,而是記錄孔 子的日常生活情況,是一篇孔子的生活素描。全篇原文沒有分章, 後世研究者根據各自的理解分為若幹節。本書根據劉寶楠《論語 正義》25節的劃分選出6節,以見孔子生活情況之一斑,同時有 助於讀者從做人的角度來了解孔子,加深印象,從而更加深入而 立體地理解孔子的思想和精神。
到哪個坡唱哪個歌
【原文】

  孔子於鄉黨①,恂恂②如也,似不能言者。
  其在宗廟朝廷,便便③言,唯謹爾。
  朝,與下大夫④言,侃侃如⑤也;與上大夫言,圁圁(6)如也。君 在,踧踖(7)如也,與與(8)如也。

【注釋】

  ①鄉黨即鄰裏鄉黨,古代地方居民單位名稱,五家為鄰,二十五家為 裏,一萬二千五百家為鄉,五百家為黨。這裏的鄉黨相當於今天說家鄉。 ②恂恂(xun):恭順的樣子。③便便:明辯。④下大夫:大夫是 諸侯下麵的一個等級,又分下大夫和上大夫。⑤佩侃:和樂的樣子。 ⑤圁圁(yin):和顏悅色而正直的樣子。(7)踧(cu)踖(ji):恭敬的 樣子。(8)與與:鄭重而自然的樣子。

【譯文】

  孔子在父老鄉親麵前非常恭敬,極像不能講話的樣子。
  他在宗廟和朝廷之上,講話明辯但也很謹慎。
  上朝的時候,與下大夫說話,侃侃而談;與上大夫說話,和 顏悅色而正直。在君主麵的恭恭敬敬,但威儀鄭重而自然。

【讀解】   

   俗話說:“到哪個坡唱哪個歌。”在不同的場合,對待不同的 人應該用適合那個場合、那種人的不同語言方式和儀態。這不是 庸俗,而是詩人處世恰如其分的問題。
  孔子在父老鄉親麵前恭敬而近乎羞澀.很少說話,而在廟堂 和朝廷上卻明辯且侃侃而談,顯出雄辯的樣子。與作為政府高級 官員的上大夫說話,與作為一般幹部的下大夫說話,以及與作為 國家元首的君主說話,都有不同的語言方式和儀態。
  其實,不僅孔子如此,我們今天的每個人也都應該是如此。否 則,在兒女們麵前說話像跟你的上司說話一樣;或者反過來,當 你向上司匯報工作時,用教訓你的兒女一樣的口氣和態度,那會 有什麽樣的後果?當然是不堪設想的了。
  所以,到哪個坡唱哪個歌,在什麽人麵前說什麽話,這本是 人之常情,隻不過要把它與那種專門陽奉陰違,當麵一套,背後 一套,張三麵前一套,李四麵前一套的兩麵派行為區別開來罷了。

聖人未能免俗
【原文】

  入公門①,鞠躬②如也,如不容。 立不中門③,行不履閾④”。 過位⑤,色勃(6)如也,足躩(7)如也,其有似不足者。 攝齊(8)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出,降一等(9),逞(10)顏色,恰恰如也。 沒(11)階,趨進,翼如(12)也。 複其位,踧踖如也。

【注釋】

  ①公門:君門,即朝廷的門、②鞠躬:謹慎恭敬的樣子。③立 不中門:不正當門中間而立。因為門中間是尊貴的人才能立的。④履閾 (YU):閾,門坎。履閾即踩門坎。⑤過位位指君位。(6)色勃:臉 色莊重。色,臉色;勃,矜待莊重的樣子。(7)躩(jue):盤旋、逡巡的 樣子。(8)攝齊:攝,提起;齊(zi),縫了邊的衣服下擺。攝齊是為了避 免讓腳踩著而失態。(9)等:階梯的一級。(10)逞:放鬆。(11)沒:盡, 完。(12)翼如:鳥展翅的樣子。

【譯文】

  孔子進入朝廷的門,恭恭敬敬,好像沒有容身之地一樣。
  站立時,不正當門的中間;行走時.不踩門坎。
  經過君位時,臉色莊重嚴肅,舉步小心翼翼,說話就像氣不 足的樣子。
  提著衣襟走上堂去,恭恭敬敬,屏住氣好像不敢呼吸一樣。
  出來時下了一級堂階,臉色才放鬆起來,顯出恰然自得的 樣子。
  下完堂階快步前行,動作像鳥兒展翅一樣輕快。
  再次經過君位時,照樣又恭恭敬敬。

【讀解】   

  如果你把聖人想象得很神聖高大,像個英雄人物似的,那就 一定會失望了。
  讀罷這段文字,我們看到的聖人是個小心翼翼,在宮廷之中 不敢昂首挺胸,在君王麵前大氣不敢出的普通人形象,普通得近 乎畏縮。隻有當出了宮廷,下得台階以後,臉色才放鬆,動作也 才輕快起來。而一旦再次經過君位,馬上又會拘謹恭敬,大氣不 敢出。
  聖人怎麽會這樣呢?
  其實,這也沒有什麽奇怪。孔子之所以成為人們崇敬的聖人, 並不是因為他的舉止行為有什麽特行獨立、與眾不同的地方,而 是因為他的思想,他的學說閃耀著智慧和仁愛的光芒。所以,在 日常生活中,他完全可能和我們一樣的是個普通人,當他走到菜 市上去買東西時,你不可能憑外表和姿態就認出他是與眾不同的 聖人,而很可能把他看作是一個退休的老頭兒,或許把他看成是 一個退休的教書先生罷。因此,當他進入那禁衛森嚴的宮廷時感 到不自然,感到緊張,甚至感到有幾分戰戰兢兢是一點也不足為 奇的。不信,你進去試試看!
  這就叫聖人也未能免俗罷。

公務活動與私交有別
【原文】

  執圭①,鞠躬如也,如不勝②。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戰色③, 足宿宿④如有循。 享禮⑤,有容色。 私覿(6),愉愉如也。

【注釋】

  ①執圭:圭,一種玉器,上麵圓形或劍頭形,下麵方形。國君派使臣訪 問外國,執國君之圭為信物,所以,執圭代指出使外國。②不勝 怕回購):不能勝任其重。這裏指執輕若重,表示敬慎。③戰色:戰戰兢兢 的麵色。④宿宿:腳步很小的樣子。⑤享禮:獻禮。 ④私覿:以私禮相見,也就是以個人身分相交往。

【譯文】

  孔子捧著國君的圭出使外國非常恭敬,就像手上的圭重得來 擇不起一樣。上捧時到作揖的位置,下執時到以手授物的位置。臉 色在重而戰戰兢兢,腳步很小好像始終沿著什麽在走一樣。
  獻禮的時候滿臉盛情。
  私下以個人身分交往,則是非常輕鬆愉快。

【讀解】   

  孔子做外交官時與在本國進入宮廷時差不多,都是一副恭敬 而莊重的樣子。麵部表情,一舉一動都非常注意合於劄節,使人 感到無可挑剔。這是一個人在公務活動中應有的形象,就像我們 今天的外交官一定要西裝革履,領帶打得一絲不苟一樣。
  但他在完成公務活動後進行私交時就完全不一樣了,輕鬆愉 快,無拘無束,再也不用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小心翼翼。
  這就叫公私有別,公務活動和私下交往不一樣,因為公務活 動代表的是你的元首,你的國家的形象,而私下交往則隻代表你 自己。
  不一樣就是不一樣啊!難道我們不應該這樣嗎?

聖人穿不穿時裝?
【原文】

  君子①不以紺掫飾②,紅紫不以為褻服③。
  當暑,袗絺綌④,必表(5)而出之。    
  緇衣(6)羔裘(7),素衣麑裘(8),黃衣狐裘。
  褻裘長,短右袂(9)。
  必有寢衣(10),長一身有半。
  狐貉之厚以居(11). 去喪,無所不佩。
  非帷裳(12),必殺之(13)。
  傑裘玄冠不以吊。
  吉月(14),必朝服而朝。
  齊(15),必有明衣(16),布(17)。

【注釋】

  ①君子;指孔子。②紺(gan)掫(zhou)飾:用紺色和掫色鑲邊。紺, 稍微帶紅的黑色,即天青、紅青。掫,近似於紺色,顏色更暗。因為紺色 近於做禮服用的黑色,所以不用來鑲邊(以褻瀆)。③褻服:平常家居的 衣服,與朝服相對。因為紅紫色都是貴重的正服之色,所以不用來做家居的 休閑服。④袗(zhen)絺(chi)綌(xi):袗,單衣;絺,細葛布;綌, 粗葛布。(5)表:外加一件上衣。(6)緇衣:黑色衣服。這裏指罩在翻 毛裘衣外的上衣,下麵素(白)衣、黃衣同。(7)羔裘:古代羔裘一律指 黑羊羔皮裘。(8)麑(ni)裘:小鹿子皮裘,毛為白色。③袂(mei) 袖子。短右袂是為了便於做事。(10)寢衣:睡衣。(11)居:坐。(12) 帷裳:上朝、家祀用的禮服,用正幅布做,不剪裁,多餘的布打成褶子。 (12)殺(Shai)之:對正幅布進行剪裁縫製,使它有一定的樣式。(14)吉月: 每月初一。(15)齊:同“齋”,齋戒。(16)明衣:浴衣。(17)布:指麻 布、葛布,不是棉布。

【譯文】

  君子不用紺色和掫色做衣服的鑲邊,不用紅色和紫色做休閑服。
  夏天穿粗的或細的葛布單衣,但出門時一定要加上一件外套。
  黑色外衣套黑色羊皮衣;白色外衣套白色鹿皮衣;黃色外衣 套黃色狐皮衣。
  休閑的皮衣比較長,但把右邊的衣袖做得短一截。
  睡覺一定要有睡衣,睡衣有一個半人那麽長。
  狐貉皮毛厚,用來做坐墊。
  服喪期滿以後,什麽飾物都可以佩帶。
  不是上朝和祭掃用的禮服,就一定要剪裁成一定的樣式。
  不穿黑色的羊皮衣,不戴黑色的禮帽去吊喪。
  每月初一都一定要穿著上朝的衣服去上朝。 齋戒一定有浴衣,用布做的。

【讀解】   

  聖人穿不穿時裝?
  聖人不僅穿時裝,而且還很有講究。
  什麽顏色做什麽衣服,什麽顏色不能做什麽衣服,什麽顏色 套什麽顏色的衣服(比如說黑套黑,白套白,黃套黃,講究的是 和諧配色而不是反差配色),那可真是一套一套的,從理論到實踐, 毫不含糊,正經八百就是一個時裝專家了。
  休閑服和睡衣要做得寬鬆長大,長大得來有點超過我們今天 的想象,尤其是睡衣,一個半人長,分明就是一床被子了(我們 今天的被子也沒一個半人長吧),還叫什麽睡衣呢?更加別出心裁 的是休閑服的設計,右邊的袖子短上一截以便於做事,真是想得 出來啊!讓我們今天的時裝模特兒穿來表演一番,那才別有風味 哩。
  禮服就不用說了,就像我們今天的西裝一樣,樣式變化不大, 不能隨便剪裁,但其它衣服就一定要剪裁出一番樣式來。什麽樣 式呢?怎麽時髦怎麽剪裁。為了方便,不是連衣袖都可以一長一 短嗎?這種奇裝異服難道還不時髦嗎?
  可見,不但要講究顏色的選擇和搭配,還要追求樣式的新穎 別致和穿著的方便實用:休閑服是休閑服,禮服是禮服,工作服 是工作服,喪服是喪服,浴衣是浴衣,睡衣是睡衣,單衣是單衣, 外套是外套,皮大衣是皮大衣,還要佩帶各種各樣的裝飾品。聖 人那可真是講究得很啊!
  我們今天的俊男靚女們能夠追風攀比而上嗎?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原文】

  齊必變食①,居必遷坐②。
  食不厭精,膾③不厭細。
  食噎而啈④,魚餒而內敗⑤,不食。色惡,不食。息(6)惡,不食. 失飪(7),不食。不時(8),不食。割不正(9),不食。不得其醬,不食。
  肉雖多,不使勝食氣(10)。
  唯酒無量,不及亂(11)。
  沽酒市脯(12),不食。
  不撤(13)薑食,不多食。

【注釋】

  ①變食:指齋戒時改變日常的飲食,不飲酒,不吃葷(指有濃厚氣味的 蔬菜,如蒜、韭、蔥等,不指魚肉等 腥膻食物,與我們今天“葷”的概念不一樣)。

  ②遷坐:指齋戒時改變平常的住處,不與妻妾住在一起,而遷到 “外寢”(或叫“正寢”)獨住。

  ③膾(kuai):切得很細的魚和肉。

  ④ 噎而啈:噎與啈同義,都指食物腐敗變味,褐的程度更重。

  ⑤餒(nei)、敗:魚腐爛叫餒,肉腐爛叫敗。

  (6)臭:氣味。

  (7) 失飪:飪指生熟的火候,失飪即指火候不當。

  (8)不時:不是該吃的時候。

  (9)割不正;指切割不得法。刀法不好。
  
  (10)食氣;氣同“餼”,食 氣指食料,主食。

  (11)亂:指神誌昏亂,即酒醉。
  
  (12)市脯:買來的肉 幹。

  (13)撤:去。

【譯文】

  齋戒時一定要改變平常的飲食,住處也要變動,不要和妻妾 住在一起。

  食物不嫌做得精,魚肉不嫌切得細。

  食物變質餿臭,魚肉腐爛,不吃。顏色難看,不吃。氣味難 聞,不吃.火候不當,不吃。不是時候,不吃。切得不合刀法,不 吃. 沒有合適的調味醬,不吃。

  肉雖然吃得多,但不超過主食。

  酒不限量,但不要喝醉。

  買來的酒和肉幹,不吃。

  可以吃薑,但也不宜多吃。

【讀解】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好一個美食家的追求!

  食物變質餿臭,魚肉腐爛,不吃。這不奇怪,與我們今天的習慣一樣,講究衛生,減少疾病。

  顏色難看,不吃;氣味難聞,不吃;沒有合適的調味醬,不吃。色、香、味都有講究,這已超出了我們一般人的要求,進入 美食家的行列了。因為在我們看來,起碼在沒有合適調味醬時還 是要湊合湊合吃下去的,不會有那麽大的講究。

  火候不當,不吃;不是時候,不吃;切得不合刀法,不吃;買來的酒和肉幹,不吃。這簡直有些過分了,分明是一個超級美食家,起碼也超過了陸文夫筆下那位吃頭湯陽春麵的美食家了罷。

  我們不知道聖人是否吃過集體食堂,想來是沒有,不然非餓 肚子不可啊!

吃飯睡覺不說話

【原文】

  食不語,寢不言。

【譯文】

  吃飯不交談,睡覺不說話。

【讀解】   

  吃飯不交談符合衛生習慣,這是沒有說的。可是吃國宴呢?如 果大家都不說話,隻是埋頭苦幹--吃!那像什麽話呢?起碼,祝 酒辭還是要的吧。莫說國宴,就是你一家子在一起吃飯,不說話 試試看,不被誤認為在賭氣才怪哩。更何況,有人曾幽上一默說: “現在革命,就是請客吃飯。”市場經濟時代,談生意,做買賣,簽 合同,搞交易,大都是在飯局中“搞定”,所謂“邊吃邊談”已成 為人們的口頭禪。讓大家吃飯時不說話,怎麽“勾兌”?怎麽“搞 定”?那林立的飯店酒樓豈不也要統統倒閉,關門了事?

  這就是衛生要求與人文習俗的矛盾,正如明知抽煙有損健康 但大家仍要照抽不誤一樣。事實上,人不可能完全在科學的規範 下生活,隻有機器人才能做到。當然,我們並不敢褻讀聖人是機 器人,隻不過聖人既不用去跟人“搞定”什麽,又不用去“勾 兌”,當然還是符合衛生習慣,吃飯不說話的好,至少是少說為妙, 以免魚刺卡住喉嚨。這是可以理解的。

  不可理解的是睡覺不說話。

  誰睡覺說話來著了除非是說夢話!那麽,聖人睡覺不說夢話。 這還用得著說嗎?難道其他人都要說夢話?豈不成了笑話!

  唯一合理的理解是,睡覺不說話不是指睡著了不說話,而是 指睡覺前不說話。就像兩個朋友出差,對床夜語,結果是一宿未合眼,第二天精神很不好。這是聖人反對的。又比如夫妻睡覺前枕邊耳語,說些親熱話或吹些枕頭風什麽的。這也是聖人反對的嗎?那可要作一分為二的分析了,因為據說枕前悄悄話是有利於夫妻感情和諧,婚姻生活美滿的。但枕頭風卻是廉潔政治的大敵,所謂“枕頭勝過槍頭”,很多關節都是靠枕頭風一吹而打通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聖人反對睡覺前說話不是很有點道理嗎?   

  所以,坐下來就吃飯,上床去就睡覺,這是聖人的習慣,是不是一種嚴肅認真的生活態度所致呢?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