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顧劍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兩腳書櫥遊羅馬

(2008-08-06 00:08:49) 下一個
 
全文提綱:

第一章 實用信息 (交通,住宿,建議路線,冰激淩,咖啡館)

第二章 古典時代的羅馬:圓形競技場,帕拉亭山皇宮,羅馬Forum,圖拉真柱和皇帝forum,卡皮托博物館,羅馬國家博物館,戴克裏先浴場,卡拉卡拉浴場,萬神殿,尼祿金屋,奧古斯都陵墓

第三章 中世紀朝聖者的羅馬與梵蒂岡:梵蒂岡博物館和聖彼得教堂,聖彼得鎖鏈博物館和摩西像,Santa Maria Maggiori教堂,教皇總部教堂

第四章 文藝複興和貝尼尼的羅馬:鮮花廣場,伯吉斯畫廊,天使堡哈德裏安陵墓,耶穌會教堂,特萊維噴泉,四河噴泉,海神之子噴泉Triton,Santa Maria Victorri教堂,西班牙大台階

第五章 羅馬之外:d’Este別墅,那不勒斯,龐培城

附錄:古羅馬千年史話
 

 
“兩腳書櫥”者,鄙人自嘲之謂也。既然是書櫥,寫遊記自然力求引經據典麵麵俱到,有時候未免囉嗦,所以絕對不能總這樣寫東西。好在歐洲雖大,名城雖多,真正值得“書櫥”一下的,隻有三個城市而已:倫敦去年年初寫過,巴黎去年年中也已經寫完。羅馬,永恒的城市,將是“兩腳書櫥”三部曲的最後一篇。

第一章 實用信息
 
羅馬的主火車站在市中心,車站麵前就是羅馬國家博物館和戴克裏先浴場,Santa Maria della Victtori 教堂,Santa Maria Maggiori教堂也都在步行距離以內。在車站地下有兩條地鐵線的交點,可以在自動售票機上買地鐵票。機場和火車站之間有專線火車,每半小時一班,車程大約30分鍾,也可以在站台上的自動售票機買票,好像是9.5歐元。從火車站每小時的20,50分鍾發車,在火車站最靠外的第25軌道,是專線。從機場每小時的7分和37分鍾發車。
 
在火車站和機場都有旅遊信息中心,可以在這裏買羅馬卡Roma Pass。我去的時候,火車站的旅遊中心正在修,關閉了,可以在煙店和報攤買羅馬卡。羅馬卡是三天的公交通票,各個景點的折扣票價,外加你所訪問的頭兩個景點的免費門票,隨卡附送地圖,總共20歐元。同樣的3天公交通票不包括門票折扣是11歐元,可以在地鐵站的自動售票機上買。既然Roma Pass隻有頭兩個景點免費,那當然要用於門票最貴的兩個景點:一般是圓形競技場(鬥獸場),和伯吉斯畫廊Borghese的門票最劃算。大競技場的門票,還管旁邊的帕拉亭山皇宮Palatine Hill,所以參觀完大競技場之後,馬上去帕拉亭山,進門刷卡是不算第二個景點的。伯吉斯畫廊就有點問題:它必須事先預約,而且離開市中心又遠,很多遊客都沒有去那裏,其實這很可惜。伯吉斯畫廊有很多藝術史上的名作,在羅馬,除了梵蒂岡博物館,最好的藝術博物館就是它了。如果第二個免票的機會不用於伯吉斯畫廊的話,我的選擇,是從帕拉亭山下來,穿過羅馬forum遺跡(那裏免費),到盡頭的卡皮托山博物館Capitol Hill,把票用在那裏。
 
跟倫敦和巴黎四通八達的地鐵網絡相比,羅馬的交通不算方便,地鐵能到的地方少。——這也難怪,羅馬要挖地鐵,恐怕每三步五步就要碰到沉睡地下兩千多年的古跡。所以你必須有“暴走”的心理準備和體力儲備,也因此羅馬不適合在盛夏去玩:天熱走路很辛苦是一個原因,許多教堂穿短裙短褲不能入內是另一個。其他所有教堂你都可以省略,但是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你總不能不去吧?
 
我覺得,羅馬市內大約需要3天時間,4天比較充裕,當然,壓縮在兩天也做得到,隻是必須犧牲一些景點。我建議的路線是這樣的:

第一天, 大競技場,帕拉亭山(不熟悉羅馬史的朋友可以跳過),羅馬forum遺跡,卡皮托山博物館,艾曼紐爾紀念碑,圖拉真凱旋柱,然後從紀念碑/凱旋柱前麵的威尼斯廣場沿維克托•艾曼紐爾大道Corso Vittio Emanuele向西步行,經過路邊的耶穌會教堂,到達鮮花廣場休息吃午飯/下午茶點Campo di Fiori。從鮮花廣場步行到Navara廣場看貝尼尼的四河噴泉,再步行到萬神殿,特萊維噴泉,海神之子噴泉。如果有時間的話,傍晚到西班牙台階吃飯購物。

第二天, 一大早去梵蒂岡博物館,從西斯廷小教堂出來直接進聖彼得大教堂,出來參觀聖彼得廣場。從廣場走到台伯河邊的天使堡。天使堡的地方有點尷尬:梵蒂岡有地鐵,而天使堡沒有,所以你有兩個選擇:一是跳過天使堡,坐地鐵到西班牙台階,去伯吉斯畫廊;二是如果昨天沒有走完鮮花廣場-Navora廣場四河噴泉-萬神殿-特萊維噴泉這條路的話,今天可以從天使堡步行過河,到鮮花廣場,接上昨天後半程路線。

第三天, 城南的各處景點:從火車站可以坐地鐵先去San Giovanni Laterano教堂,再回來,參觀站前的羅馬博物館和戴克裏先浴場,Santa Maria della Victoria 教堂,之後步行或者坐地鐵,一路參觀Santa Maria Maggiore教堂,聖彼得鎖鏈教堂San Pietro in Vincoli,又到達大競技場,去旁邊的尼祿金屋 Domus Aurea(這是考古發掘現場,不熟悉羅馬史的朋友可以直接跳過這處),再坐地鐵去大競技場以南的卡拉卡拉浴場。
 
有一點要注意:很多景點中午會休息,幾乎所有的教堂下午12:30-3:00會關門。那些噴泉,西班牙台階,紀念碑,羅馬forum不收門票,自然中午不會關門。教堂和售票的景點當中,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大競技場,羅馬博物館,Capitol Hill博物館中午不休息。而所有中午關門的教堂,清晨7點鍾就開門。安排行程的時候,這些都要考慮進去,別步行走了好多路,結果撞在門上。
 
主要景點之中,隻有伯吉斯畫廊和尼祿金屋必須預約。www.ticketeria.it 可以預約伯吉斯畫廊,www.pierreci.it 可以預約尼祿金屋。其中伯吉斯畫廊最好提前一周以上預訂,那裏每批參觀人數限製在360人,隻能參觀2小時,進門的時間限定在每天9點,11點,1點,3點,5點。一定要提早到那裏,如果入場前15分鍾還沒到那裏買票,會被視為棄權,為你預留的票會被賣給別人。
 
很多旅館都在羅馬火車站附近。我這次住在火車站邊上的羅馬洪大姐家庭旅館。網址是 romehostel.spaces.live.com/。窮遊歐洲網上最有名的是王大姐家庭旅館,我也問過,那裏當時客滿。洪大姐這裏比較新,就在火車站側麵,地點很方便。洪大姐大約有50歲吧,人非常好,很熱情健談,我在這裏一連住了5天,經常跟洪大姐聊天,在當地的信息方麵得到很多指點。
 
我現在的身份和年齡,已經不是典型的窮遊學生了,在歐洲旅行中,以前從來沒有住過中國的家庭旅館,大多數這樣的家庭旅館以hostel的形式為主,我這個年紀肯定受不了,不過也可以訂單間,我這次5天在洪大姐這裏,就是訂的單獨房間。住中國人開的家庭旅館的好處,是同住的多數都是國人,溝通方便,有說有笑的比較容易交朋友,如果碰到有下一步旅行線路一樣的,還可以搭伴。
 
意大利以軟冰激淩gelato著名。我喜歡甜食,一路上沒有少吃,不過專程去尋找的冰激淩店,在羅馬隻有兩家。羅馬最著名最好吃的一處,是Giolitti’s,在萬神殿以北不遠,地址是via Uffici del Vicario 40號,這是條小街,非常非常短,在萬神殿北麵300米,緊鄰Plaza Montecitorio西邊。無論是Rick Steves還是Frommer,Fordor,三大係列的旅遊指南都把這家列為羅馬第一,我覺得也名副其實。我記得3個球的蛋卷冰激淩,再加一球發泡奶油,好像是4歐元還是4.5歐元,反正比上海的那些不知道正宗不正宗的意大利冰激淩店要便宜多了。第二家也是幾大旅遊指南推薦的,somehow在中文論壇上比Gioliti還有名,多數中國旅館推薦這家,洪大姐和我說的也是這家,可能是因為離開車站和多數旅館比較近,好找的緣故吧,在地鐵共和廣場Republica附近,via Principe Eugenio 65號,名字叫做Palazzo del Freddo Giovani,窮遊歐洲上都叫做1880,其實那不是名字,隻不過門口招牌的大字寫著1880,是那年開張的。那裏比Gioliti便宜,3球加發泡奶油的冰激淩是3歐元。其他的冰激淩,在特萊維噴泉附近Via della Panetteria 54號,是Galato di San Crispino。四河噴泉所在的Navora廣場上,Tre Scalini的巧克力冰激淩最好。
 
咖啡館,洪大姐推薦的是de Greco,地點很好找,在西班牙台階麵前那條名牌店雲集的購物街上,Bulgari對門,Gucci隔壁,它建立於1760年。
 
羅馬城以外當天往返的day trip,我這次去了一個提沃利Tivoli,一個那不勒斯和龐培城。提沃利在羅馬以東36公裏,可以去兩個地方:d’Este主教別墅就在提沃利市中心,而哈德裏安皇帝別墅在城外6公裏,正好是一個整天的行程。注意d’Este別墅周一關閉。從羅馬坐B線地鐵到終點Pont Mamndo站,在站前就有公共汽車總站(注意不能用羅馬的公交通票),坐每10分鍾一班的藍色公共汽車去提沃利。從提沃利城中心,再坐4路或者4X路公共汽車去哈德裏安別墅。
 
從羅馬的火車站每天有很多班火車往返那不勒斯,車程2到3個小時,到達那不勒斯站以後,不用出火車站,就在旁邊坐“環維蘇威”火車Circumvesuviana。它不屬於意大利國家鐵路,但也不是地鐵,是城郊輕軌,站台在火車站地下,需要另外買票。它有幾條線路,去龐培城要坐那不勒斯-蘇蓮托線Napoli-Sorrento,到Pompei Scavi, Villa dei Misteri站下,大概是“神秘別墅”的意思,車程半小時。
 
第二章 古典羅馬

本章提要:圓形競技場,帕拉亭山皇宮,羅馬Forum,圖拉真柱和皇帝forum,卡皮托博物館,羅馬國家博物館,戴克裏先浴場,卡拉卡拉浴場,萬神殿,尼祿金屋,奧古斯都陵墓
 
倫敦的地標是議會大廈和倫敦橋,巴黎的象征是埃菲爾鐵塔和凱旋門,羅馬,毫無疑問就是競技場。小時候最喜歡的書籍是基督山伯爵,現在還記得伯爵在夜裏的羅馬競技場,和強盜頭子神秘接頭的場景。不過現在想要夜裏走進大競技場是不可能了。
 
從外觀上,競技場似乎全是石頭砌成,從下到上三層分別用多裏克(無柱頭裝飾)Doric,愛奧尼亞(卷曲柱頭)Ionic,科林斯Corinthian (花飾柱頭)裝飾,最上層是三種柱式混合。但是從內部看,大競技場其實主要是水泥砌磚的。羅馬人發明了水泥,因為水泥的延展性和強度,他們的建築物體量可以非常非常巨大。所以你看最典型的羅馬建築物,其實不是象古希臘那樣巨石的,而是外牆用紅磚砌一個框架殼子,內部澆築上水泥。外殼上可能再用大理石板或者壁畫裝飾。平心而論,羅馬的建築很宏偉,但是很少象希臘那樣稱得上漂亮。早期的羅馬人可不象今天的意大利人,他們不重視外觀設計上的華麗,隻重視體積和實用性。
 
大競技場在羅馬的曆史不算很早,凱撒和奧古斯都大帝都沒有見過它。它落成於公元80年,能容納5萬觀眾,是韋伯薌皇帝和提圖斯皇帝父子在位時建造的,這是弗拉維安皇朝Flavian,所以又稱弗拉維安競技場Flavium。



內部中央那些區隔,實際上當年是地板以下的儲藏室和走道,頂上鋪木板成為體育場,木板上再灑上沙子,以吸收角鬥表演中人和猛獸流出的鮮血,使地麵不至於濕滑。所謂“體育場”Arena這個詞,就是從拉丁文“沙子”變來。

競技場兩個長邊的正中間,分別是維斯塔Vesta貞女祭司和皇帝的看台。這是皇帝看台,當角鬥士一方失敗垂死的時候,勝利的一方停手詢問皇帝:“大王,殺,還是不殺?”皇帝拇指向下表示殺,拇指向上表示赦。


大競技場側麵的君士坦丁凱旋門。公元312年不列顛總督,大將君士坦丁駐兵羅馬城外,即將與另一位羅馬大將Maxentius打響爭奪帝位的決戰,決戰前夜,君士坦丁看見天空中出現燃燒的十字,於是皈依基督教,果然在第二天的決戰中大獲全勝。這次“米爾萬橋之戰Milvian”後,君士坦丁占領羅馬,並把基督教定為國教。這個凱旋門就是為了紀念米爾萬橋的勝利。


我想,這個事實也可以告訴我們,羅馬經過幾百年的演化,已經墮落到何種地步:在3百年前凱撒的時代,隻有對外征服的勝利才可以樹碑立傳,羅馬人之間的內戰絕對不可能舉行凱旋式,建凱旋門紀念的,不要說米爾萬橋,就是凱撒戰勝龐培的法薩盧斯大戰,奧古斯都戰勝安東尼的阿克提姆海戰,那麽偉大的決定性戰役,事後都無法在羅馬公開慶賀。(奧古斯都後來舉行凱旋式的理由,是戰勝了埃及,而不是戰勝安東尼)。
 
從大競技場越過君士坦丁凱旋門,馬路對麵的山上,就是帕拉亭山Palatine  Hill圖密善皇宮Domitius。圖密善皇帝Domitius是弗拉維安朝最後一帝,死於公元96 年。在他建造皇宮之前,帕拉亭山就是羅馬巨頭門喜歡的聚居之地,當年巨富克拉蘇,陰謀家喀提林,雄辯家西塞羅,帝國開國大將軍阿格裏帕這些大人物,都住在這山上。今天的帕拉亭山,被圖密善皇帝宏偉的皇宮遺跡所覆蓋。
 
這是皇宮一側的賽車場,羅馬人除了熱衷角鬥,還熱衷賽車,皇帝的寢宮就在賽車場一側,有包廂俯瞰賽場。


這裏有帝國開國皇帝奧古斯都-屋大維和皇後利維婭居住的寢宮,從這個遺跡來看,屋大維過著儉樸的生活,絲毫不奢華。在帝後寢宮附近,保留了羅馬城之父,羅慕洛兄弟所居住的小屋遺跡。

 
麵對大圓形劇場,在帕拉亭山下的峽穀中,有最集中最宏偉的羅馬遺跡forum,這裏是古羅馬的神經中樞:元老院,公民大會的講壇rostrum,各大神廟,帝國金庫,全都在這個區域。現在這裏隻有廢墟遺跡,普通的遊客可能隻是感歎一下兩千年前羅馬共和國-帝國的強大和恢宏,匆匆走過這片遺跡。你必須知道這些殘垣斷柱原本是什麽地方,這些地方發生過哪些故事,才能真正看出名堂,看出精彩,看出懷古的情緒來。
 
Forum入口處的提圖斯凱旋門。


羅馬共和國時期,直到凱撒的時代,奧古斯都的時代,羅馬隻有凱旋式,沒有凱旋門。到了羅馬帝國弗拉維安皇朝,這是羅馬第一座凱旋門,紀念韋伯薌Vespatian,提圖斯Titus父子兩皇帝征服耶路撒冷的武功。這場“猶太戰爭”和七十年後的第二次猶太戰爭,使得猶太人被趕出家園,從此流浪全世界,直到1948年建立現代以色列國家。
 
Forum進口右手特別巨大的磚水泥結構建築,有三個大拱門的那個,是君士坦丁Basilica。君士坦丁就是在大競技場旁邊建凱旋門紀念米爾萬橋之戰,皈依基督教並遷都君士坦丁堡的那個皇帝,他比奧古斯都(屋大維)晚3百年。而巴西利卡Basilica,在古羅馬是政府的公共建築,一般是用來處理法律事務,也就是今天的市政廳或者法院辦公樓,後來這個“巴西利卡”建築樣式,因為規模大,能容納的人多,被基督教借鑒去作為教堂的基本樣式,所以後來羅馬的教堂才叫Basilica的。
 
這右邊連起來的幾根石柱,是Vesta 灶神神廟


這是從帕拉亭山的懸崖上,俯瞰灶神Vesta神廟和女祭司住所。


Vesta是羅馬的灶神,灶神女祭司必須保持貞潔直到40歲還俗。如果在此期間失貞,要被處死,如果能夠守節,還俗的時候國家會給一大筆嫁妝。Vesta的女祭司都是出身崇高的貴族婦女,在羅馬社會有相當特殊的地位,大競技場裏她們的專用包廂就在正中間,皇帝包廂對麵。
 
灶神廟對麵的這座廟宇,是Temple of Antonius Pius and Faustina。這是公元2世紀中期(150年前後)羅馬皇帝皮烏斯Pius為紀念死去的妻子而建造的神廟。


從灶神廟再向裏走,左手邊就是凱撒廟Temple of Caesar的遺跡。不是那三根柱子,柱子仍然是Castor  and Pollux神廟。愷撒廟遺跡是是旁邊低矮的遺跡。凱撒的家就在後麵的小路裏,凱撒遇刺之前,曾有預言家警告他“小心3月15日”,3月15日凱撒走到這個路口,碰到那個預言家,諷刺地說“今天不就是3月15日?”,預言家回答“是的,可是尚未過去”。凱撒遇刺以後,遺體在這個地方火化,愷撒派大將,那年和愷撒一道擔任執政官的安東尼,發表了極具煽動力的“在凱撒屍體前的演說”,博得羅馬市民的同情,一舉扭轉羅馬的局勢。這篇演說辭其實沒有流傳下來,現在的演說辭是莎士比亞寫戲的時候編出來的。後來,凱撒的繼子屋大維成為羅馬帝國的開國皇帝,下令在這個地方建造愷撒神廟。

 
在forum將近終點的右手,這座建築就是羅馬的決策中樞,元老院。


羅馬元老院內部


元老院對門是羅馬公民開會,保民官發表演說,公民大會投票通過法律的地方rostrum。在羅馬共和國,國家主權屬於“元老院和羅馬人民”,其中元老院名義上隻是貴族的顧問機構,實際上負責軍國大事,而公民大會可以否決元老院的決議,通過元老院不得不遵守的各種法律。當年羅馬大雄辯家西塞羅,因為發表攻擊安東尼的係列演說,被安東尼所忌恨,安東尼掌權以後,派人殺死西塞羅,並把他的頭顱和雙手割下來,訂在Rostrum的門楣上示眾。

過了元老院和rostrum,就是塞維魯凱旋門。


塞維魯皇帝Severus是在公元200年左右,他率軍打過兩河流域,擊敗了帕提亞人,占領其首都。這是羅馬帝國兩百年全盛時期的尾聲,塞維魯皇帝之後,幾乎整個第3世紀,羅馬被內亂和外敵入侵所困擾,這是所謂“3世紀危機”,直到差不多一百年以後,戴克裏先皇帝Dioclesian和君士坦丁皇帝時期,才穩定下來。
 
過塞維魯凱旋門,forum差不多走到盡頭,開始上山了,這是半山腰上的 Saturn神廟,這個廟裏存放羅馬從各次戰爭中掠奪來的世界各國珍寶和財富,也就是羅馬的國庫。在古羅馬共和國和帝國時期,打了勝仗的將軍舉行凱旋式,走我們剛才走過的路線,一路到元老院門前,他的戰利品,遊行之後就送交這個國庫。


在整個forum東端,是卡皮托山的懸崖capitol Hill,懸崖頂上原本有羅馬最高神袛,朱庇特大神的廟宇。美國的國會山,就從羅馬capitol hill得名。其實美國建國的時候,從理念到儀式和建築,很多是效法的羅馬共和國。


在羅馬建城不久的時候,那是公元前7世紀(比愷撒時代還早500年),曾經有一次羅馬城遭到敵對的薩賓人圍攻(在歐洲各地看到過不少“搶劫薩賓女人”的油畫和雕塑吧?薩賓人是早期羅馬在意大利半島的死敵),有個叫作Tarpeian的羅馬Vesta 女祭司為了黃金向敵人出賣羅馬城,薩賓人破城之後殺死這個女人並扔下這個懸崖。從此以後,這個懸崖傳統上是羅馬人處死賣國賊的地方,叫做Belvedere Tarpeo。
 
再來看整個羅馬中心地區forum的全景

 
走上capitol山之後,路邊左手有座不太起眼的建築,這是古羅馬的監牢,Mamertine。


Mamertine監獄現在隻留存了一個非常小的地牢,可以下去看。這裏在古羅馬可是關押過最重要的國家公敵:“朱古達戰爭”裏的北非國王朱古達,領導高盧人民大起義被愷撒擊敗的維欽格托列克斯,都曾經被關在這裏,最後被處死。基督的大弟子聖彼得,第一任羅馬主教,在被倒釘十字架之前,也關押在這裏。可能就是因為聖彼得的緣故,這裏成了一個朝聖所在,被比較完整地保留下來了。
 
在Mamertine監獄旁邊,卡皮托山頂上的廣場,有卡皮托山博物館,Capitol Hill Museum,這裏有幾件世界藝術史上重量級的傑作,我羅馬pass的第二張free admission就用在這裏。
 
這是博物館裏的馬可•奧利略皇帝騎像Macus Aurelius,博物館裏的是真品原件,外麵廣場上的是複製品。這可能是世界藝術史上最好的英雄騎像。奧利略皇帝是羅馬全盛時期的“五賢帝”最後一個,就是電影“角鬥士”裏開頭的那個老皇帝。他不但是皇帝,還是斯多噶派哲學家,在戎馬倥愡間寫下哲學著作“沉思錄”Meditations。他的兒子,就是“角鬥士”裏麵年輕的壞皇帝的原型,康茂德commodus。不過羅素•克羅演的主角,馬克西姆斯大將軍,曆史上可是沒有這個人。

 
這是奧利略的兒子,康茂德皇帝Commodus。在雕像中,他頭上戴了一個獅子頭,打獵的戰利品。

 
沒有人不認識這尊母狼雕塑吧?傳說母狼哺育了羅慕洛兄弟,羅慕洛兄弟長大以後,建立了羅馬城。所以母狼是羅馬的象征,這尊狼是古羅馬作品,而兩個吃奶的孩子,是文藝複興時代後人加上去的。

 
垂死的高盧人,古希臘的雕塑,羅馬人的拷貝。高盧人入侵希臘城邦,被希臘人擊敗,這個雕塑就是講的這個事情。


除了Capitol Hill博物館,值得一提的還有火車站前的羅馬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Rome。這裏有擲鐵餅者,古希臘原作,羅馬拷貝。據說目前世界上總共發現了四個擲鐵餅者的羅馬拷貝,古希臘米羅的原作已經湮滅。這是最早最好的一個,1938年曾經賣給德國,戰後又收回。這個博物館還有第二個,第三個在羅馬卡皮托山博物館,第四個在倫敦大英博物館。


這裏有很多古羅馬皇帝和名人像。這是羅馬帝國開國皇帝,奧古斯都大帝屋大維像,凱撒的繼子。


Capitol Hill的廣場由米開朗琪羅設計,是教皇為迎接神聖羅馬帝國查理五世皇帝訪問羅馬而做的麵子工程。

其實卡皮托山側麵,就是同樣高大的近代紀念建築,Victor Emmanuele紀念碑,紀念19世紀意大利獨立的,可是不知道為什麽,從卡皮托山到紀念碑沒有直接的路,非得從廣場走下大台階,然後再爬240多級台階,才能上到獨立紀念碑頂。這真是個愚蠢的設計。有些旅遊指南講過以前有從卡皮托廣場到獨立紀念碑背後的捷徑,可是我按照指南試過了,沒有找到。不知道是不是捷徑被封了,還是我沒有找對而已。近一兩年有沒有朋友走通這條路的?

走路爬山我不在乎,可是要我走下一座山,再沿著幾乎是原路爬上來,這麽愚蠢的路線,我說什麽也不會幹,心理不平衡啊。所以我根本沒有再上獨立紀念碑。

從卡皮托山廣場的大台階下來,右手就是艾曼紐爾國王獨立紀念碑的台階,再向右,馬路對麵是圖拉真石柱,和圖拉真,凱撒,奧古斯都所建的大片forum。所謂forum,不是論壇,而是由神廟,圖書館,浴場,市場等公共建築組成的一片市政廣場,在圖拉真石柱背後的那片三角形地塊,現在隻有柱礎遺跡,那是圖拉真forum,再向後連片的,是凱撒forum和奧古斯都forum。
 
圖拉真紀功柱是古羅馬紀念碑藝術的傑作,圖拉真皇帝本人也確實配得起這種跨越兩千年的不朽榮耀:他比奧古斯都皇帝晚將近一百年,大約在公元100年前後在位,是羅馬“五賢帝”中武功最盛的一位,他在位期間戰無不勝,所向無敵,不但征服了達西亞(這塊地方後來羅馬化得如此徹底,以至於直到今天,它還保留了很大一部分羅馬語言,名字就叫做“ 羅馬尼亞”——“羅馬人的地方”),亞美尼亞,而且擊敗帕提亞帝國(中國古書中的“安息”帝國,波斯帝國的繼承者,伊朗人的先祖),占領其西都泰西封(在巴比倫附近)。我在手邊寫的“羅馬英雄傳”係列,正寫到圖拉真皇帝,已經看完了資料,還沒有動筆。圖拉真時代,羅馬帝國的疆界達到最大。

圖拉真記功柱。柱身上浮雕刻畫了圖拉真皇帝對外征服戰爭的場麵,柱頂上的立像,原本是皇帝本人,到1500年代,教皇把它改成了聖彼得立像。


這是記功柱側麵山坡上的圖拉真forum市場。

 
羅馬城裏古羅馬的遺跡,最主要的都集中在從競技場到圖拉真市場這一片,走這條路線的話,如果你不是象我這樣羅馬史的發燒友,隻是想走走看看,那麽我想三四個小時盡夠了,接下來後半天可以去市中心的鮮花廣場,四河噴泉,特萊維噴泉,西班牙台階。
 
古羅馬時代的遺跡,除了這一片,其他散見於城裏各處,大多數其實也可去可不去,隻除了一個地方是必到的,那就是市中心的羅馬萬神殿Pantheon。


羅馬人信奉多神教,除了大神朱庇特,海神波塞冬,美神維納斯,戰神馬爾斯這些著名的神,甚至很多皇帝,死後都能成神。這座萬神殿供奉羅馬人和其他民族所信奉的一切神袛。說實話,我個人認為羅馬人的宗教政策還真是挺開明的,這由他們多神教的性質所決定:被征服的其他民族,隻要你也承認羅馬這些神,那麽你信奉什麽由你去,我不幹涉。
 
之所以有“猶太戰爭”,猶太民族被羅馬剿滅,趕出耶路撒冷流浪全世界,多半是他們自己的問題:猶太教信奉的是一神教,認定隻有上帝是唯一真神,排斥羅馬的宗教,還經常舉行起義,最後當然被滅掉了。這裏,我覺得沒有誰對誰錯,反正我也不信其中的任何一種宗教。公平地講,這是一神教和多神教的不同性質所決定的,沒有辦法的事情。
 
所以,我個人對所有的一神教,包括基督教和伊斯蘭教,都不會成為信徒。教徒朋友也不用指責我,我也朝聖,尊重一切的宗教,也去基督教堂聽布道,去清真寺朝拜。我覺得無論信奉什麽,隻要你有個行為規範,有做人的原則,做好事,心裏敬畏某種東西,這就好。一個社會,最怕的是多數人“無畏”,中國古話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這是個約束。一個人如果心裏沒有什麽東西是敬畏的,他做事就可以不擇手段——反正不怕報應,這個社會就很成問題了。個人覺得國內社會目前的狀況正是如此:傳統上其實中國人並不特別信神,就算是佛教,傳到中國來就變了味道,禪宗幾乎就是無神論。中國的文化傳統是自然主義者,起碼在上層社會和知識分子中間(咱們不說社會底層迷信的愚夫愚婦),無論任何教徒,虔誠的是少數。可是中國傳統文化裏,有儒家的道德和行為規範。網上有比較“憤”的青年,說儒家傳統文化如何使中國貧弱,其實儒家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從來不是要讓一個國家強大去對外征服的,它是一種道德準則,社會秩序,保證這個社會有序運作。
 
後來儒家思想被批倒批臭了,傳統變成了包袱,甚至糟粕,(公平地說,這倒不全是共產黨的功勞,從五四時代就開始了)可是五六十年代大陸的社會風氣還是很好:那時候人們真的信仰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人生觀價值觀。那也行。再後來,經過文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那套烏托邦被看穿了,沒人真的信了,現在大多數國人有真正的信仰嗎?除了拜金主義?
 
一個社會的誠信缺失和腐敗問題,表麵上是一個缺乏法律規範的製度問題,但它不僅僅是一個法律製度問題,更深層次的根源,在於思想體係和價值觀的缺失。
 
所以我自己雖然不信仰宗教,但卻喜歡和尊重一切信仰宗教的人,不管你信什麽,隻要你真的去信,有所畏懼,基本上就不會壞到哪裏去。我所接觸的宗教信徒,絕大多數都是非常好的人。至於有基督徒或者穆斯林朋友說,唯有一位神是真神,其他都是假的。這個,是個人信仰的問題,隻能尊重沒法爭論,正如數學體係裏的“公理”不能爭論是一個道理。

話題扯遠了,回到萬神殿來。
 
萬神殿正麵是典型的希臘神廟式樣,門楣上的名字M  Agripa是馬古斯•阿格裏帕,屋大維建立羅馬帝國時期,打遍天下的手下第一大將。奧古斯都(屋大維)不象他繼父愷撒,愷撒天縱奇才,文武全能,軍事上是西方曆史四大名將之一,政治上縱橫拓捭,亦有神鬼莫測之機。屋大維的政治天才隻在凱撒之上,但是打仗不行,親自領軍的時候沒有打過多少勝仗。他在軍事上依靠好友阿格裏帕。在電影埃及豔後,和最近的電視連續劇“羅馬”裏麵,指揮阿克提姆海戰最終擊潰安東尼和埃及豔後的,正是阿格裏帕。這座萬神殿,就是平定天下建立帝國之初,阿格裏帕主持修建的。一百多年以後,圖拉真皇帝的兒子,哈德裏安皇帝主持重修萬神殿。(屋大維和阿格裏帕的事跡,拙作“羅馬英雄傳”之“了卻君王天下事——奧古斯都與阿格裏帕”有詳述,已經寫完,隻是還沒有公開)。
 
萬神殿的大穹頂是“萬拱之母”,它的圓拱高度和直徑正好相等,越向頂端水泥越薄,天頂開窗透入陽光,顯得輕盈。後世歐洲中世紀上千年再沒有人能複製這樣規模的穹頂,直到文藝複興時期,布魯內萊斯提Bruneleschi和米開朗琪羅通過仔細研究萬神殿穹頂的結構,才各自設計出了佛羅倫薩聖母百花教堂,和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的穹頂。


萬神殿裏麵,左右兩側分別埋葬著近代意大利統一時期的兩位國王,艾曼紐爾和烏博托父子。在正中央神壇左側,是文藝複興三大師之一,拉斐爾的墓。拉斐爾隻活了37歲,隨著拉斐爾的去世,文藝複興的全盛時期宣告結束。

萬神殿北麵的小街上,是全羅馬最老牌,最好吃的冰激淩店,Giolitti’s。這家店不太好找,我開篇介紹實用信息的時候講過它的具體位置。

 
在大競技場側麵,離開地鐵不遠處,有一處Domus Aurea, 是正在發掘過程中的古羅馬遺跡,傳說中暴君尼祿的“金屋”宮殿。這個金屋和中國成語“金屋藏嬌”沒有任何關係,隻是形容其華麗輝煌,尼祿自殺之後,他的“金屋”被廢棄,所以現在隻是廢墟而已。因為這是正在發掘整理過程中的考古現場,隻對少數人開放,必須提前在網上預約,在指定的時間進場,帶團解說的人,不是普通導遊,而是真正的考古工作人員。如果你對羅馬史興趣不大,或者想象力不夠豐富,這裏其實看不出什麽來。隻有象我這樣的人,才會特為跑去那裏。


這是羅馬城門,當年多少異族的大英雄大豪傑,象漢尼拔,斯巴達克,即便能夠橫掃意大利半島,卻還是對著這金城湯池望而卻步,不敢越雷池一步。當然,現在看到的羅馬城門和城牆,多數是中世紀修的。


羅馬的公共浴場很有名,羅馬城裏火車站前的,是“戴克裏先浴場Diocletian”,俗稱小浴場,以三世紀末兩分帝國的皇帝名字命名。另一個大浴場,規模大很多,叫做“卡拉卡拉浴場”,是2世紀羅馬皇帝卡拉卡拉Calacala建造的。


卡拉卡拉浴場發掘的時候,曾經出土了轟動一時的“法尼斯金牛”和“大力神赫克裏斯”兩件雕塑,現在不在羅馬,而在那不勒斯的國家考古博物館。
 
除此之外,羅馬城重要的古羅馬遺跡,還有城北靠近台伯河邊的奧古斯都陵墓。我專程去那裏看過,現在正在整修,隻能從外麵看到一些封土遺跡,暫時沒有什麽可看的。


 

第三章 羅馬:朝聖者的城市


本章提要:中世紀朝聖者的羅馬與梵蒂岡:梵蒂岡博物館和聖彼得教堂,聖彼得鎖鏈博物館和摩西像,Santa Maria Maggiori教堂,教皇總部教堂

梵蒂岡,教廷所在,全世界天主教徒的聖地,也是全世界藝術品愛好者的聖地。在去梵蒂岡之前,我們可以先巡視一遍羅馬舊城裏的朝聖之地,畢竟,羅馬成為基督教的中心垂1千7百年,直到近代意大利統一,教皇才被迫搬到梵蒂岡去。羅馬城裏本身就有數不清的基督教古跡。

我寫這一節,相信對國內去羅馬遊覽的基督徒朋友,特別有價值。

火車站北麵,越過戴克裏先浴場之後再向北,在9月20日大道和Santa Susanna街交口處,有座不起眼的小教堂,Santa Maria della Vittoria,一般的旅遊書上很少介紹,可是這座教堂裏麵,有西方美術史上洛可可雕塑最著名的代表作,貝尼尼的“聖特列薩的神迷”Ecstasy of St. Teresa。特列薩是個中世紀的修女,她夢見在天堂射下的神聖金光照耀下,天使用金箭刺入她的心髒。



從火車站門前向西南的加富爾大道via  Cavour,走向羅馬大競技場方向,步行不到10分鍾的地方,是Santa Maria Maggiore教堂。這裏麵有兩樣東西可看:


這張照片不是讓你看金盒子的,那才叫“買櫝還珠”呢。盒子裏,是聖搖籃的一片木頭。我們知道,耶穌基督沒有搖籃,是誕生在一個馬槽中。這片木頭,據說就是那個馬槽上的。



麵對聖壇,在聖壇右手地麵上,有塊非常不起眼的大理石,平嵌在地麵,如果不是刻意去找,根本找不到。這就是洛可可大師,貝尼尼的墓。


沿著加富爾大道via  Cavour繼續走,快到羅馬大競技場的地方,有聖彼得鎖鏈教堂 San Pietro in Vinvoli。這裏的聖壇上,供奉著一條鎖鏈。



這條鎖鏈,據說是聖彼得在羅馬被捕,關押在卡皮托山上Matertine監獄(上節我提到過)裏時候,鎖住聖彼得的。聖經裏麵有段著名的故事,說聖彼得在耶路撒冷被捕,也是鎖在監牢裏,天使來指引他脫困,彼得身上的鎖鏈,紛紛自動脫落。這條鎖鏈是在羅馬第二次被捕時候的,和那條不是一碼事兒,這畢竟是帝國首都的鎖鏈,質量好得多了,彼得這次沒能逃掉,後來被釘上了十字架。彼得認為自己不配受到和基督一樣的待遇,臨刑時要求大頭朝下釘在十字架上。

不過專程來這個教堂,不是為看鎖鏈,而是為看這尊米來朗琪羅的傑作,世界藝術史上最著名的雕塑之一,摩西像。摩西剛剛從西奈山頂領受了“十誡”回來,手裏還抱著寫有十誡的石板,發現族人在崇拜偶像,頓時怒發衝冠,正在從椅子上站起來。米開朗琪羅為了表現摩西的可怕,甚至在他頭上添上一對角。



坐地鐵到城南的San Giovani站下車,就是San Giovanni Laterano教堂。這座教堂,是教皇在羅馬城裏的總部,而且一度是教廷所在地。教皇不僅僅隻在梵蒂岡裏麵呆著,再怎麽說,教皇的名義是“羅馬大主教”,他至少必須在羅馬城裏有自己的教堂才行,那就是這座教堂了。


我這張照片,不是為了拍教堂內部有多麽宏偉,專門就是為的拍那兩扇黑黝黝的大門。據說,這兩扇青銅大門,是當年羅馬元老院的大門,被教皇搬來自己家用了。


教堂外麵馬路對過,有一棟小建築,裏麵有這座台階。這是“聖台階”,據說耶穌基督當年就是走上羅馬巡撫比拉多Pilate府門前的這28級台階,接受死刑判決的。君士坦丁皇帝皈依基督教以後,他的母親海倫娜皇太後去耶路撒冷朝聖,把這28級台階敲下來帶回羅馬。不過現在這些台階是複製品,真品在梵蒂岡。



盡管是複製品,仍然有嚴格的規矩:沒有一個凡人可以站著走上這些台階,你看照片上這些虔誠的基督徒,都是跪爬上去的朝聖者。

算起來我雖然不是基督徒,可是看過的基督教聖物,很可能比絕大多數基督徒多得多。總結一下,僅這最近一年,我在巴黎聖母院見過荊棘冠和真十字架殘片,在維也納霍夫堡皇宮看過真十字架的另一塊殘片和聖矛,在羅馬看到了聖搖籃上的木頭,聖台階,去過收藏的教堂但是沒有見到的聖物,還有米蘭的聖釘子,比利時布魯日用來擦拭基督屍體的聖抹布和聖血。隻是還沒去都靈看過聖裹屍布,否則這一套大概是看全了。

梵蒂岡我所用的時間比預想的要少,早上7點半左右坐地鐵到大梵蒂岡博物館門前,8:45開始放人,雖然隊伍很長,但這裏放人的速度也很快,9點多一點就進入梵蒂岡博物館裏麵了。這裏周日關閉。西斯廷小教堂內部不準拍照,除此之外,任何其他地方都可以拍照,隻禁止閃光燈。

進梵蒂岡以後,最好先不忙著隨人流去參觀主要的宮殿和藝術品,而先去看Pinacoteca,就是畫廊,這裏集中了教皇搜集的油畫,把這部分看完,將來參觀過整個博物館,就可以徑直進入聖彼得教堂,不必原路返回了。畫廊和將要看到的梵蒂岡的雕塑和壁畫相比,規模相形見絀,可以很快地走過,僅稍作停留,但這裏仍有幾幅值得流連欣賞的傑作。

這是拉斐爾生平最後一幅畫作,“耶穌顯形圖”,畫上耶穌基督向懷疑他的弟子們現出真身。


這是卡拉瓦喬Caravaggio的“下架圖”,人們把耶穌基督的屍體從十字架上解下來,準備安葬。


整個畫廊的參觀路線形成一個回路,出口又回到入口的地方,看完以後,可以開始看梵蒂岡教皇宮裏麵的正式收藏了。梵蒂岡教皇宮的規模雖然龐大,但博物館的參觀路線隻有一條,終點在西斯廷小教堂,不會走錯走迷路的。先經過古埃及和近東收藏,這些木乃伊,古埃及雕塑什麽的,不是梵蒂岡收藏的特色,不要說埃及本土,就是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和波士頓藝術博物館,倫敦大英博物館,都有更好的,所以個人覺得可以忽略過去。

真正的傑作,開始於八角形庭院。這裏陳列了來自古希臘最好的雕塑。這是著名的“拉奧孔”。拉奧孔是特洛伊祭司,他看破了希臘人使用的“木馬計”,雅典娜派來兩條巨蟒,搶在拉奧孔警告特洛伊人之前,纏死拉奧孔和兩個兒子,殺人滅口。這尊雕塑刻畫的是運動,痛苦,和恐懼,極端的情緒呼之欲出。文藝複興時期,當人們從尼祿金屋的遺跡發掘出這尊雕塑的時候,被驚呆了,那時候的人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藝術品,它對當時的米開朗琪羅有振聾發聵般的啟發和影響。



柏修斯殺蛇發女妖墨杜薩



刮汗汙的運動員,藝術史上的名作。



古希臘雕塑太陽神阿波羅



這副巨大的石槨,用紫色的埃及大理石雕刻而成,屬於君士坦丁皇帝的母親,海倫娜皇太後。


走過這些展室之後,又回到埃及房間的入口,從這裏上樓,進入長長的走廊,整個走廊富麗堂皇,兩邊陳列著曆代教皇所搜集的古代藝術品傑作。這是世界上最華麗的走廊了。



在長走廊的盡頭,有一係列的房間,原先是教皇本人的寢宮和書房,這些房間的壁畫和頂畫完全由拉斐爾一手創作。第一個房間占據整麵牆的油畫不是拉斐爾的,它描述了1683年波蘭國王索比斯基Sobieski率領波蘭驃騎兵,在維也納城下擊潰圍城的土耳其大軍的事跡。這次戰役比拉斐爾去世晚了160 多年。



以下幾個房間的所有壁畫和頂畫,都出自拉斐爾之手,最傑出的作品,就是最後教皇書房的這幅“雅典學院”



這絕對不是一幅寫實作品,拉斐爾把各個時代的哲人巨匠繪在同一幅畫中,可是沒說明他畫的是誰,所以畫上的人物身份曆來有爭議。一般來講,這幾個人物是比較公認的:畫麵中心的兩個人,手指向天的是柏拉圖,因為他研究一切形而上的學問,“天之道”,手指向地的是亞裏士多德,因為他研究一切人世間的應用學科,比如物理學,“人之道”。拉斐爾又沒見過柏拉圖,所以拉斐爾所畫的柏拉圖的臉,實際上是達芬奇。左邊穿綠衣服禿頭的那個,是他們的師傅蘇格拉底,前景上畫麵右下角那群人物中心,低頭向下伸手好像提鞋子那個,是幾何學創始人歐幾裏德,正在圖板上給學生講幾何學原理呢,也有人說那是阿基米德。畫麵最右方倒數第二個,戴綠色貝蕾帽的年輕人,是拉斐爾本人。前景最右方背對著觀眾,手裏拿著地球儀的,是托勒密。畫麵左側前排,臉對觀眾,身穿藍衣,戴著帽子正在看書的,是哲學家伊壁鳩魯。

拉斐爾畫這幅傑作的時候,米開朗琪羅正在隔壁西斯廷小教堂屋頂上畫他的創世紀。拉斐爾有一天去隔壁瞄了一眼,結果大為驚歎,回來就把米來朗琪羅加在他的雅典學院裏麵,就是畫麵正中前方,柏拉圖腳底下,坐在地上靠著一張石桌,單臂支頭那個紫衣大胡子。

這個房間是教皇的書房,拉斐爾所畫的雅典學院題材正好應景。

從拉斐爾房間出來,就立刻進入米開朗琪羅不朽的西斯廷教堂。這是教皇私人祈禱的小教堂,也是票選新教皇的地方。米開朗琪羅在這裏的天花板腳手架上不停地工作了四年,連肢體都變了形。

天頂中央連續九幅畫“創世紀”,從混沌初開,上帝造人,失樂園,到諾亞方舟。西斯廷教堂裏麵嚴禁照相,有十來位工作人員不停地來回巡視,可是遊人太多,意大利又不是一個以遵守規則聞名的國家,其他國家的遊客,比如說我,來到這裏也入鄉隨俗了。所以禁不勝禁,一邊有工作人員巡視,甚至大聲嗬斥,同時所有的遊人都在拍照,不但快門聲不絕於耳,連閃光燈都此起彼伏,真是肆無忌憚啊。我還算客氣的,我的相機可以270度旋轉機身,所以偷拍的時候,相機掛在脖子上,隻要把鏡頭垂直向上就好,比較隱蔽,總算沒有放肆到公然亮閃光燈的地步。不過西斯廷教堂裏麵光線太暗,雖然所有的壁畫我都拍了,可是比較模糊,還是從網上引用照片放在遊記裏比較好。



這是創世紀九幅頂畫裏最著名的一幅,上帝創造亞當。



失樂園



在西斯廷聖壇正麵整麵牆上,是米開朗琪羅的“末日審判”。畫麵中央舉著手的是基督,基督手臂下藍色衣服的是聖母瑪利亞。畫麵正中間下方的一群天使吹響號角,召集所有死去的人,從畫麵前景左下角的墳墓裏站起來,聽候審判,好人從左麵升上天堂,壞人都在右邊打入地獄。在基督右邊那隻腳的腳下,禿頭大胡子的聖巴托羅繆手裏拿著一副人皮,那是他自己殉道的時候被剝下來的皮,這副人皮的臉,是變形的米開朗琪羅自己的臉。



正規來說,參觀完西斯廷教堂,應該原路返回,再從正麵走進聖彼得廣場。但是這條路太長了,應該從西斯廷小教堂的右手小門出去,直接可以從後麵進入聖彼得大教堂。

聖彼得大教堂前廣場的全景。這是歐洲最大的教堂,米開朗琪羅設計的大圓頂,貝尼尼設計的廣場和弧形柱廊。



廣場中央的方尖碑由埃及運來,1586年立起來的時候還有個傳說:方尖碑比預期的要沉重,當碑身被很多股繩子緩緩拉起到一半的時候,繩子不堪重負開始斷裂。人們都以為碑身在繃斷部分繩索之後,一定會倒回地上摔得粉碎。全場鴉雀無聲之中,一名水手突然大喝一聲“澆水! ”這聲斷喝救了這塊方尖碑:常年出海跟帆索打交道的人有經驗,麻繩澆水之後堅韌度會大大增加。

早在古羅馬時期,羅馬人就喜歡把埃及的方尖碑運來,到今天,據說整個埃及總共隻有7座方尖碑,而一個羅馬城就有13座,倫敦滑鐵盧橋邊,巴黎協和廣場,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背後,也有古老的埃及方尖碑。


這不是聖彼的大教堂的正門,這個側門被封閉,每25年才開啟一次。上次開啟是從2000年到2001年,下次開門,要等到2025年。



聖彼得大教堂的穹頂內部。米開朗琪羅仔細研究萬神殿之後的傑作。




大穹頂可以上去:電梯到穹頂基部,教堂的屋頂,再走台階到穹頂上麵。從頂上可以俯瞰整個梵蒂岡和羅馬,拍照肯定特別漂亮。不過這次我沒有上去,有點遺憾。

教堂入口處右手第一個浮雕,米開朗琪羅的不朽傑作,“哀悼基督”。米開朗琪羅的作品本來不擅長雕刻女性,可能因為他是同性戀,他的男性人體雕刻得特別誇張,充滿力度和美感,而女性,你去看看佛羅倫薩美第奇小教堂裏麵的“晝夜晨昏”吧,女體好像是男性裸體再加上兩個椰子殼。但是這尊哀悼基督完全不同,米開朗琪羅的聖母,竟然有拉斐爾筆下的聖母那麽嫻靜秀美,清秀的臉龐充滿了平靜而克製的哀傷。如果按照聖經,基督受難時早過了30歲,聖母作為一個30多歲孩子的母親,就算沒有50也差不多了,不可能像這樣年輕漂亮。米開朗琪羅故意用誇張的手法把聖母雕成17歲的妙齡少女,才有如此令人震撼的效果。



這尊哀悼基督和米開朗琪羅其他的作品風格不太一樣,也難怪當時有人以為是他人所做,憤怒的米開朗琪羅在聖母飄帶上刻下自己的名字,這就成了他唯一的一幅簽名作品。

除了米開朗琪羅,聖彼的教堂和廣場,更多地受到巴羅克-洛可可風格大師貝尼尼的影響。教堂裏很多雕塑,陽台,柱子,青銅傘蓋,都出自貝尼尼之手,表現出洛可可華麗的裝飾風格。這是貝尼尼設計的中央聖壇



聖壇上方貝尼尼設計的鴿子窗,這個設計匠心獨運:鴿子在基督教裏象征聖靈(聽過“聖父聖子聖靈三位一體”這個說法吧?),光線從鴿子背後透進教堂,照耀在聖壇上,仿佛教堂沐浴在天堂之光裏一樣。



我這次沒有在梵蒂岡見到教皇。據說想見到教皇最好是星期三或者星期日。星期日中午12點教皇會在窗口出現,祝福人群(夏天除外)。星期三上午10:30在聖彼得廣場上有布道(冬天除外),教皇布道的票可以在周二中午以後從教堂門口免費取得。我對親眼見到教皇沒有什麽興趣,所以就沒有往這方麵動腦筋。如果你和我一樣,那麽最好避開周三或周日的擁擠人群。

 
第四章 文藝複興和貝尼尼的羅馬

本章提要:天使堡哈德裏安陵墓,耶穌會教堂,鮮花廣場,四河噴泉,特萊維噴泉,海神之子噴泉,Santa Maria Victorri教堂,西班牙大台階,伯吉斯畫廊
 
我們走過了古羅馬的恢宏,見識了中世紀羅馬的虔誠,現在將要領略近代羅馬的華麗:
 
那是貝尼尼的羅馬。
 
沒有人象貝尼尼那樣,給近代的羅馬城留下如此深刻的個人印記。
 
從梵蒂岡聖彼得廣場出來,直接走到台伯河邊的天使堡。這個圓形的中世紀堡壘,其實原本是古羅馬皇帝哈德裏安的陵墓Hadrian。哈德裏安是“五賢帝”之一,圖拉真皇帝的繼子,承平之君,在位時期國勢強盛,天下太平,所以他也喜歡到處遊山玩水,一方麵也巡視和鞏固帝國邊疆防務。在雅典市中心的宙斯神廟旁邊,有哈德裏安拱門;在不列顛島上,也有哈德裏安長牆。 從政治上說,他和圖拉真皇帝的關係,有點像康熙和乾隆祖孫的關係。
 
哈德裏安的陵墓非常高大,在西羅馬帝國末期,就已經用作城防工事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查士丁尼再征服的戰爭中,羅馬大將貝利撒留的少量守軍在這裏打退了東哥特蠻族大軍圍攻,圍城戰緊急的時候,守軍甚至抓起陵墓上的雕刻,當作滾木擂石砸下去——真是暴軫天物啊。到中世紀,這裏完全變成了一座堡壘,堡壘頂上雕塑一個擎劍的大天使長加百列形象,所以叫做天使堡。為什麽雕刻天使呢?據說590年教皇聖人格利高裏在這裏祈禱結束黑死病瘟疫,看見了天使。


從天使堡的頂層,可以俯瞰腳下的台伯河,羅馬城,和貝尼尼設計的天使橋。天使橋上兩列天使,各個不同,是巴羅克風格的傑作。


這天使堡頂,還有一個典故:今年1月份去看普契尼的歌劇“托斯卡”Tosca,發現歌劇結尾托斯卡就是從天使堡上縱身跳下來的。

台伯河


從天使堡這裏,可以走回梵蒂岡坐地鐵,也可以直接步行過河,不多遠就是鮮花廣場。


在這個廣場上,1600年宗教裁判所以異端邪說的罪名燒死了布魯諾。今天,鮮花廣場的正中央是布魯諾銅像,整個廣場仍然被很多花店和咖啡館所環繞,這裏吃飯的價錢也不貴,看上去亂亂的,周末白天還有自由市場。我挺喜歡這裏,這個區域是羅馬平民生活和休閑的地方,可以在廣場邊的咖啡館坐下來,喝杯咖啡,曬曬太陽,休息一下走疼了的腳。或者買一個(我要兩個)雙球三球冰激淩,舉在手裏邊走邊吃。
 
看過了布魯諾被燒死的地方,也看看教會“反動勢力”的總部,附近的耶穌會總部教堂。它在埃曼紐爾大道上,鮮花廣場東邊步行10分鍾左右。在宗教改革時期,耶穌會是鐵杆保教皇,反對新教改革的修會。在歐洲的文學作品裏,耶穌會士的形象,經常是詭計多端,不擇手段。不過耶穌會也不是不做好事。明朝的徐光啟,就是耶穌會的人。


這個教堂在建築上有它獨特的地位:現在看來這個教堂既不高大也不宏偉,可是當年這教堂的正麵頂部,那兩條弧線設計,是革命性的,因為它突破了教堂建築正立麵隻有直線的刻板模式,使線條變得豐富而柔和了。我們在羅馬看到很多教堂正麵都是如此,毫不稀奇,那是因為別人在仿效它。這個建築宣告用曲線代替直線作為裝飾的巴羅克風格正在形成中。實際上,巴羅克風格,在政治上就是教會保守勢力自我改革,對抗新教改革的藝術運動。換句話說,馬丁•路德他們攻擊教會腐敗,教會自己也知道是對的,於是一方麵跟新教打宗教戰爭,另一方麵自己也改革,這有個專有名詞,叫counter revolution,不是字麵意思的“反革命”,而有對宗教革命的應對,反擊的意思。巴羅克風格,實際上就是意大利為中心的教會,在反改革運動中在藝術上的體現。
 
從鮮花廣場,走過艾曼紐爾大道,不遠就到了Piazza Navora。Navora廣場也是個休閑的好地方,有很多餐館和咖啡館。廣場中心有埃及方尖碑,還有貝尼尼的傑作,四河噴泉。噴泉四周有四個河神雕塑,象征四條世界著名河流。我去的時候,四河噴泉正在清洗維修,用布圍起來了,沒辦法拍到全貌,隻好從網上找張圖片。


這是四河之中的印度恒河, 代表亞洲,手裏搖個櫓


這是歐洲的多瑙河


蒙著頭的是尼羅河,因為當時尼羅河的源頭還沒有找到。


代表南美洲的拉普拉塔河,手抬起來遮住臉,也是因為不知道河流的源頭

 
羅馬最有名的噴泉,無疑是特萊維噴泉Trevi。特萊維噴泉不是貝尼尼的作品,作者是Salvi,落成於1762年,它的特異之處在於,借助宮殿府邸的後牆做背景。


去羅馬的遊客,還有人沒有看過葛利高裏•派克和奧黛麗•赫本演的“羅馬假日”嗎?有人去羅馬,專門就要沿著“羅馬假日”裏麵拍到的那些景點作“羅馬假日之遊”。我雖然還沒有那麽迷這部電影,可我是奧黛麗•赫本的影迷,好萊塢經典舊片中的女星,我最喜歡兩位:費雯麗,和奧黛麗•赫本。於是在去羅馬之前, 我也特意把羅馬假日找出來複習了一遍,在意大利旅行的路上,到羅馬之前,又複習第二遍。“羅馬假日”裏麵提到的景點,我也都到了,隻除了那裏麵台伯河上的舞會以外。特萊維噴泉是電影裏麵的一處景點,按照當地的傳說,隻要你背對噴泉,把一枚硬幣從肩後仍進水裏,你就能再次回到羅馬。
 
這個傳說如此深入人心,以至於羅馬市政府從這個噴泉每年收獲的硬幣,有12萬歐元。不過你可別想著撈個便宜啊——有法律規定這裏的硬幣屬於政府,平常是有人看守的。

貝尼尼的另一處傑作,海神之子噴泉Triton。它在地鐵Berberini站。

 
羅馬假日裏麵著名的真理之口,並不在市中心這個區域,位置有點偏,離開其它主要景點都有段距離。它在羅馬Forum的背麵(西側),台伯河畔,Palatino橋旁邊的Santa Maria in Cosmedin教堂。從地鐵CircoMassimo站出來,要向西北越過整個Circo Massimo大賽車場走到將近河邊才能到。古羅馬時代,這個雕塑是什麽?一向有很多猜測,沒有定論。最通常的說法是講,這是個井蓋。我自己不相信這說法,因為把神的頭像雕刻在井蓋上讓萬人踩,聽起來很不合理,況且為什麽井蓋上要留這麽大的出水口?我比較相信“噴泉出水口”的說法。

另一處“羅馬假日”的景點,著名的西班牙大台階。這裏人山人海,台階基本都被坐著的遊人覆蓋了。我去的時候,台階頂端有什麽東西在修,搭建了腳手架,影響照片構圖,拍出來不好看。為什麽叫西班牙台階呢?據說西班牙大使館在台階下麵。其實西班牙大台階不是西班牙人,而是法國人出錢修的,隻是那時候西班牙王室和法國王室是近親,都屬於波旁家族,一家人不說兩家話。


西班牙台階側麵,有英國詩人雪萊和濟慈博物館,濟慈死在這所房子裏。西班牙台階正對著一條步行街,那裏集中了許多世界頂級的奢侈品牌,如果有錢的話,是購物的好地方。如果沒錢買名牌,倒不妨和我一樣,去Gucci隔壁的著名咖啡館喝上一杯咖啡,吃些甜點,這個咖啡館雖然1760年就開張,而且坐落在如此繁華的購物區,它的價格倒是一點不貴。

 
西班牙大台階頂上的地鐵口出來,縱貫伯吉斯公園的大片綠地,盡頭的白色建築,就是伯吉斯畫廊Borgheses。


這是羅馬除了梵蒂岡之外最好的藝術博物館。因為這裏遠離市區中心,還需要提前預約,多數旅遊者都沒有去過,其實這非常可惜。預約參觀的時間和具體辦法,我開篇都已經說了。在伯吉斯畫廊,你能看到的傑作有這些:
 
威尼斯雕塑家卡諾瓦Canova的維納斯臥像,真人模特是拿破侖的妹妹Pauline Bonaparte。當時的風氣沒有古希臘那麽開通,法蘭西的公主脫衣裸體,讓藝術家塑像,這在當時幾乎成了一件醜聞。


貝尼尼的大衛。在佛羅倫薩有多納太羅的大衛,有米開朗琪羅的大衛,這裏是洛可可大師貝尼尼的大衛。


貝尼尼的阿波羅搶劫達芙妮Apollo and Daphne。按照希臘傳說,阿波羅愛上了達芙妮,就在快要抓住達芙妮的那一刻,達芙妮變成一顆月桂樹。


貝尼尼的普魯同強奸普洛塞弗涅the rape of Proserpina。普魯同是希臘傳說中的冥王,而普羅塞弗涅卻沒有達芙妮那樣的好運氣,所以她成了冥後。


文藝複興末期,威尼斯畫派大師提香的“人間的愛和天上的愛”,美術史上的傑作。

 

第五章 羅馬之外


本章提要:d’Este別墅,那不勒斯,龐培城


羅馬外圍,本來是要去d’Este別墅和哈德裏安別墅的,這兩個地方都在羅馬以東36公裏的提沃利Tivoli,正好是一個整天的行程。計劃得很好,可是我忘了一樣:那天有體育比賽。環意大利自行車拉力賽那天正好經過提沃利。我那天起得挺早,本來是不堵車的,可是快到提沃利的時候,城中心實行全麵交通管製,路堵得水泄不通,最後兩公裏幾乎花了一個小時時間。而且到城中心才發現,原來的公共汽車站全都變了位置,臨時車站連當地警察都說不清在哪裏,於是決定不去哈德裏安別墅了,就在提沃利中心的d’Este別墅玩,然後早點回羅馬,那天下午5點預訂了參觀伯吉斯畫廊,生怕遲到。

D’Este 別墅屬於紅衣主教d’Este,建於16世紀中期,也是文藝複興時代的作品,現在是聯合國世界遺產,這裏依山勢而建,麵臨山下一望無際的農田原野,風景怡人。最漂亮的是這裏的花園噴泉,那個時代沒有電,噴泉全靠不同海拔的落差造成水壓不同,而噴出地麵。在這個別墅的大花園裏,有好幾百處姿態各異的噴泉,在那個完全依賴自然水壓的時代,不能不說是個奇跡。這是意大利式花園的傑作。在歐洲園藝流派當中,意大利的花園,法國的花園(以凡爾賽宮花園為代表),和英國的花園都自成一派,鼎足而三,各有各的特點。

這是e’Este別墅花園裏麵的“百泉長廊”,上百眼各種姿態的噴泉。




這是依山勢而建的組合噴泉



我在羅馬的另外一天,專程去那不勒斯郊外的龐培城廢墟。從羅馬的火車站清早坐火車到達那不勒斯,轉乘環繞維蘇威輕軌大約半小時,到達龐培城車站,出站走不多遠,就到古城廢墟的入口處。我覺得這裏值得額外花錢租用一個語音導遊機,否則就算我了解龐培城的一般曆史,也仍然看不懂那些街道,民宅,磨坊之間的講究,專程跑這裏一次,猶如入寶山而空回,很不合算。

維蘇威火山在羅馬帝國初期,公元79年突然噴發,火山灰掩埋了2萬人口的龐培城,其實也不是2萬人口全部被消滅了,大約2千居民死在龐培城裏,不是被岩漿燙死的,整個城市是被一層非常厚但非常細密象麵粉一樣的火山灰所掩埋,那些遇難的居民,基本都是被窒息,或者吸入有毒的火山噴發氣體而死。整個城市被掩埋,結果造就了整整一個城市象被時間機器凝固了一樣,停留在2千年前的一個時點上,永遠不再變動。所有羅馬社會生活的場景,都原汁原味地展現在後人眼前。

這是龐培城的市中心,forum,就像羅馬的forum,隻是規模沒有那麽大。這裏也有市場,巴西利卡basilica(市政廳加法院),神廟,店鋪。



這是龐培城的圓形劇場



古羅馬城市的街道是這樣的,石頭鋪砌的路麵,中間高起,兩邊可以排水。古羅馬的市政建設世界領先,他們很早就有公共排水設施了。



遠處威嚴莫測的維蘇威火山,就是它的噴發埋葬了龐培城和附近的Herculaneum城。維蘇威火山直到今天仍然是一座活火山,沒有人知道它下一次噴發是什麽時候。



龐培城裏被火山灰淹埋的死人,還保持著災難降臨時,蹲在地上以手抱頭的姿勢。龐培是一個悲慘的故事,但有一種奇怪的吸引力,讓人想去看看2千年前的羅馬人,日常起居究竟是什麽樣的。



龐培城畢竟是整整一座城市,裏麵挺大的,隨便走走的話,也要3個多小時。不過龐培城裏各個民居所保留的藝術品,壁畫,室內裝飾之類,隻要有價值的,都搬到那不勒斯的國家考古博物館保存陳列了。所以那不勒斯的博物館,也應該去看看。

這是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發掘自龐培遺跡的室內裝飾和柱子。



除了所有龐培遺跡發掘出的藝術品,這裏還有來自其他地方的古物。這是羅馬城卡拉卡拉大浴場當年發掘出來的大力神赫克裏斯像Hercules,古希臘原作,羅馬的複製品。



當年這尊雕像發掘出來時,也引起轟動。這和希臘古典藝術全盛時期的纖細柔美,姿態均衡的雕塑有本質不同,大力神粗礫結實,筋肉虯結,體態誇張。想想梵蒂岡博物館庭院裏的太陽神阿波羅雕像,你就知道有多麽不同了:典型的希臘神袛雕像秀美,就連戰神,太陽神,都幾乎和女性雕像沒有太大區別。有人開玩笑說那是“venus with a penis”,“長了陰莖的維納斯”。這個不同,後世的米開朗琪羅走的就是這個路子:誇張的肢體比例,強調男性肌肉的力度。米開朗琪羅的大衛,麵容仍然秀美,立姿仍然均衡,可是肢體比例已經作了誇張變形。而佛羅倫薩的“晝夜晨昏”,盧浮宮所藏的“垂死的奴隸”,“反抗的奴隸”,羅馬的“摩西像”,都更加突出肌肉形體的力度美感。

那不勒斯本身也值得專門遊覽。象我隻有一天時間從羅馬往返,除了博物館,實在抽不出時間看其他地方,但是那不勒斯的批薩餅是一定要吃的——就是那不勒斯人發明了批薩。當然還有一個說法,講馬可波羅從中國帶回餡餅,可是意大利人苯,不知道怎麽把餡做進餅子裏麵去,於是就隻好頂在麵餅上麵,於是發明了批薩。這個中國發明說,沒法信的,大家隻能當笑話聽聽也就是了。不過我倒是聽到過批薩從中國的蔥油餅演變而來的說法。無論原型是什麽,一定是隻有用西紅柿醬和奶酪,同麵餅一道烤的東西,才能定義為“批薩”,從這個定義出發,一般大家還是公認,那不勒斯人發明了批薩。

倫敦,巴黎,羅馬,三篇“兩腳書櫥”終於寫完了。與其他兩個城市比較,今日的羅馬沒有那麽好的秩序,沒有四通八達的地鐵網絡,但是它有更豐富的曆史和藝術內涵,畢竟,西方現代文明的兩大源頭:希臘羅馬文明和基督教文明,在羅馬交匯。歐洲各大帝國的老祖宗,羅馬帝國的首都在此。羅馬是獨一無二的,“永恒的城市”。

我寫這三篇“兩腳書櫥”之初,立意是要試一試,看能不能寫出百科全書式的遊記和指南。現在看來,這個牛吹得有點大:這種文章再怎麽寫,無論如何也要受製於個人的知識修養,而一個人的知識和修養,是有局限的。我本人的知識結構,比較熟悉曆史,軍事,宗教,經濟,地理,繪畫,雕塑,建築,電影,小說,平時看的雜書,多數都不出這幾個方麵,所以寫起文章來,也偏重這些。可是我不怎麽碰體育,天文,哲學,美食,科技(除了建築),詩歌(除了中國詩詞),這些方麵。再怎麽樣,一個人的知識結構無論如何會有偏門的。這麽寫文章,對自己也是個挑戰:從小自負無書不讀,現在就來看看我到底道行如何,能淵博到什麽程度。看起來,竭盡全力還是有所偏廢呢。何況就是我喜歡的幾個方麵,也經常會有錯漏。所謂“讀書越多越不敢說話”,信夫!

有點感觸:一方麵呢,“學然後知不足”,無論讀萬卷書還是行萬裏路,形式上要做到並不難,我可以說自己已經做到了,可是要做得好,做得全,真是沒有止境的;另一方麵,既然學無止境,人心不足,那還是知足常樂,抱殘守缺的好,否則就算你腰纏萬貫,學富五車,照樣不快樂。

人呢,不在乎多少錢還是多優秀,快樂就好。

旅行,就應該是一件輕鬆快樂的事。其他都在其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雨輕 回複 悄悄話 貝尼尼是巴洛克大師,好像不是洛可可的哦!藝術和文化永遠是意大利最迷人的地方,當然還有美食和帥哥!
黃楊 回複 悄悄話 謝謝訪問我的博克並留言。你的遊記真的很詳細。我在羅馬隻住了三天,很多地方都沒去成,所以,看得僅僅是幾個點兒而已。我寫的遊記,就不以介紹為主,而是信筆由韁,屬於神遊。下次再去的時候,一定會參考你的遊記。我們去西斯廷小教堂的時候,每人敢拍照。可能正好碰上一批遵紀守法的好公民。謝謝交流。
樂山樂水 回複 悄悄話 內容太豐富了。目前為止最好的關於羅馬的遊記。隻是晚了點,才知道錯過了一些好東西。
但是可以把羅馬重新回憶一下,尤其是補習一下殘垣斷壁後的典故也很知足了。
到這些地方如果沒有一定的宗教、曆史背景確實如入寶山空手而歸,遺憾。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