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顧劍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負手看驚濤 之 美國軍事紀念地 (1)

(2007-07-26 13:51:04) 下一個
美國軍事旅遊散記

顧劍


題記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元旦新年適逢雨雪天氣,隻好呆在家裏。上周友人夫婦出發駕車作橫貫北美大陸之旅,想來現在應該已經接近西海岸了吧。神往之。與其臨源羨魚,倒不如乘暇把自己近幾年到處走走的經曆寫些出來,自娛之餘,也好給有興趣的朋友做一參考。

所謂旅遊,大家一開始都是慕名去那些沒有到過的名城古刹、山川形勝之地,等去得多了,“某某到此一遊”式的旅遊開始變得乏味,下一個層次就是專題旅遊,把旅遊結合自己的其他興趣愛好,象什麽探險旅遊,生態旅遊,曆史類題材的歐洲古堡遊,藝術類題材的博物館、音樂聖地遊,很多玩家都是樂此不疲。在下業餘喜歡鑽研軍事,在網上也常寫些外國軍事曆史的長篇帖子。這些年在美國做學生寒暑假出行的時候,獨對軍事類的博物館特別留意,所以現在想把這些年所到之處集成一文,一方麵題材角度可稱獨特,大約可補文筆之不足,希望尚可勉強卒讀;另一方麵,也給同好提供些實用的參考信息,象停車、價格、曆史背景之類。本文題材限於我本人所到過的,與現代軍事有關的開放旅遊點,道聽途說的不寫,美國獨立戰爭和內戰的遺跡不寫,這是因為獨立戰爭和內戰的紀念地太多,個人有點不勝其煩的感覺。

第一部分寫兩艘衣阿華級戰列艦密蘇裏號和新澤西號,馬薩諸塞號艦群,以及夏威夷的珍珠港,第二部分寫兩個尚在使用中的開放陸軍基地:西點軍校和布雷格堡18空降軍駐地暨特種作戰司令部。第三部分寫東海岸中南段,包括北卡號和威斯康辛號戰列艦,麥克阿瑟紀念館,萊特兄弟紀念碑和比利米切爾紀念館,以及卡納維拉爾角肯尼迪航天中心。第四部分是其他,主要是西海岸和華盛頓特區的幾處景點。


第一部分

網上的軍事論壇裏麵,頗有一些戰列艦愛好者。無可否認,戰列艦作為一種海戰兵器已經過時,但是大艦巨炮的擁護者們看重的,是戰列艦優雅的輪廓,威猛的火力,和海戰之王那種不可一世的昔日輝煌。我想,就象欣賞古代騎士的甲胄一般,有種英雄主義浪漫主義的情調在那裏吧。就武備而言,史上最強大的戰列艦,是二戰中日本的“大和”“武藏”兩艦 ,無論6萬4千的噸位還是18英寸口徑的主炮,都遠超任何英美戰列艦(美國最強大的衣阿華級是4萬6千噸16英寸主炮),德國的“俾斯麥”級雖然著名,但是噸位和大炮口徑則更難以望其項背了(4萬2千噸和15英寸主炮)。但是這兩艘超級戰列艦,在戰爭中就被美國海空軍擊沉,現在躺在太平洋的深水中,永不得見天日。現存大家能夠一睹其豐采的,就是美國的衣阿華級四艘戰列艦。這四艦除了衣阿華號還在舊金山整修,沒有開放以外,威斯康辛號在弗吉尼亞州諾福克,新澤西號在新澤西州開姆登(Camden) ,密蘇裏號在珍珠港,都已經是開放的博物館,而我也都登艦參觀過。我本人工軍事史,但是對兵器沒有什麽研究,而且也不願意拿戰艦的具體技術數據讓普通讀者厭煩。衣阿華級戰列艦的資料,網上網下有很多非常詳細的介紹,比如2002年5月“兵器” 上的介紹文章http://210.51.11.207/hc/cgi-bin/topic.cgi?forum=42&topic=26,有興趣的可以參考。在這篇遊記裏,我想告訴大家的是,這麽多看起來相同的戰列艦,作為旅遊者,你重點應該看什麽,一樣的軍艦,有什麽不同的特點呢?





密蘇裏號戰列艦可以說是存世最著名的軍艦了,其曆史價值,在現存的名艦中也許隻有英國的風帆戰列艦“勝利”號可以媲美。勝利號是三百年前特拉法爾加大海戰中,皇家海軍曠世名將納爾遜的旗艦。那一戰中,英國海軍大敗拿破侖法國和西班牙的聯合艦隊,自此百年,無人敢於挑戰英國的海上霸主地位,納爾遜勳爵,可以說是“在最後一戰中被最後一顆子彈擊中” ,陣亡於勝利號上。而密蘇裏號戰列艦,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之地。在軍艦的前甲板上,標明日本投降簽字儀式舉行的地方,這幅照片上,就是密蘇裏號前甲板上一個玻璃罩起來的銘牌,上寫“日本代表在這裏簽署投降書” 。





另外,密蘇裏號還是現存的美國戰列艦裏,唯一遭受日本神風自殺飛機攻擊受傷的。艦上的人會指給你看撞擊的地方,那是在右舷裝甲帶上,不太容易看見的一處凹陷,對於戰列艦這麽厚的裝甲保護來說,挨這一下根本不算什麽,沒有傷亡,隻是嚇了一跳而已。

對於軍事愛好者來說,如果去夏威夷,珍珠港是不能不去的地方。珍珠港在火奴魯魯市西邊,如果住在更靠東的Wakiki旅館區,也就隻需要坐車半個多小時就到了。這裏本身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總部所在地,是正在使用的軍港基地,大部分地方是不開放的。開放參觀的地方是兩處,一是珍珠港事件紀念碑,一是密蘇裏號為中心的軍艦博物館。珍珠港事件亞曆桑那號紀念碑是免費的,那是建在水中央一座純白色馬鞍形建築,橫跨在沉沒於水底的亞曆桑那號戰列艦殘骸上。你可以從岸上的曆史陳列館坐免費渡船上去。大家即使不是軍事愛好者,也都看過電影“虎虎虎”或者“珍珠港” ,有關曆史就不贅述了。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在港內遭受攻擊的8艘戰列艦,除了爆炸沉沒或傾覆的亞曆桑那號和俄克拉荷馬號以外,其他6艘不是受傷就是下沉坐底,坐底的軍艦可以打撈,所以後來6艘軍艦都修複了,戰爭末期還參加了太平洋的海戰。亞曆桑那號最慘,是彈藥庫大爆炸徹底無法救藥,連同戰列艦分艦隊司令基德少將在內的大部分官兵隨艦同沉(當時太平洋艦隊戰列艦隊司令派伊中將不在港內的艦上,航空母艦艦隊司令哈爾西中將是後來的五星上將,當時率艦隊出海了,太平洋艦隊總司令金梅爾和陸軍的軍區司令肖特後來被解職)。基德少將死後被授予國會榮譽勳章,亞曆桑那號也成了千餘官兵永遠的水下墓地。紀念碑就橫跨在軍艦鏽跡斑斑的殘骸上,紀念建築裏麵基本沒有太多的東西,主要是刻有全部遇難者名字的大理石碑和花環,上去的人都很肅穆,氣氛比較壓抑。照片上是從紀念碑拍的亞曆桑那號水下的艦體。





參觀珍珠港,總讓人有一種“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感覺:見證二戰勝利的密蘇裏號停泊在岸邊,和見證珍珠港事件的紀念碑遙遙相對,照片就是從密蘇裏號的艦橋上拍的亞曆桑那號紀念碑。





除了密蘇裏號以外,附近停泊的是二戰中的潛艇“弓鰭魚”號(Bowfin),雖然形體上比高大威猛的戰列艦小得不成比例,但是這艘潛艇的戰功比密蘇裏號可是大得太多了:她的司令塔上驕傲地塗裝著數不清的小日本旗,代表她在戰爭中一共擊沉39艘日本貨船和4艘日本軍艦,順帶還敲掉了一艘維希法國的貨船,其擊沉總噸位大約7萬噸,在二戰美軍所有潛艇中排名第17。我是1999年住在夏威夷的時候去珍珠港的,當時是我第一次登上戰列艦和潛艇參觀,感覺在狹小逼仄的潛艇空間裏,似乎比戰列艦上更能感受到當年的戰鬥氣氛。在係泊Bowfin號的岸上,有圍成一圈的52個石樁,紀念在二戰中沉沒的52艘美軍作戰潛艇,上麵刻著沉沒的日期。

去珍珠港停車免費,亞曆桑那號紀念碑免費,密蘇裏號和弓鰭魚號登艦是要票的,還挺貴,夏威夷的東西就沒有便宜的,我記得99年當時是18美元,不知道現在漲價了沒有。另外,除非你對軍艦的曆史和技術細節了如指掌,否則建議買票時另花4、5塊錢租一個語音導遊的錄音機,看起來多花了錢,但實際上這種參觀,沒有人導遊的走馬觀花才是花冤枉錢呢。還有一個不太為人所知的事情:其實珍珠港事件中還有一艘沉沒的戰列艦猶他號,但是不算在8艘主力艦裏麵,因為猶他號是老戰列艦,戰前已經退役,當時被改裝成了靶艦,已經不是作戰艦艇。當時她也傾覆沉沒了,現在也是紀念地,但是她沉沒的地方屬於軍港禁地,在一般的旅遊指南上是看不到的。如果你想闖一闖禁地,按照美國海軍官方規定,是可以的,隻要有美軍現役或退役軍人陪同就行。在密蘇裏號那裏有很多退役老兵誌願服務,隻要請任何一位帶你去猶他號紀念碑,他們會很願意的。這樣你就可以一睹海軍禁地的神秘幕後了。

夏威夷的軍事博物館,不僅在珍珠港一處。就在Wakiki海灘旅館區的西端盡頭,有一處舊炮台,那裏改建成美國陸軍的一個軍事博物館,如果你住在Wakiki海灘的旅館,步行就可以到。我記得博物館是免費的,不知現在改了沒有。這個博物館不大,當然也有美國陸軍整體上的資料,但是它的特點是在於有關夏威夷當地人在一戰、二戰中作出的貢獻,我以前還曾經根據那裏的資料,寫過一個考證二戰美軍中日本後裔組成的部隊的短帖子http://bbs.chinesewwii.net/showthread.php?s=&postid=1845#post1845 。這個博物館的門口擺放著太平洋戰爭中繳獲的日軍野戰炮和輕型坦克。它的建築本身是一個海岸炮台工事體係,看看岸炮防禦工事是什麽樣的,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我去過的另一艘衣阿華級戰列艦是東海岸的新澤西號。與其他軍艦相比,新澤西號主要有兩點可看之處:第一,她是所有軍艦中最容易去的,說起來在新澤西州開姆登市,實際上就在費城市中心的河對過。費城是大城市,也是美國的曆史名城,從市中心的獨立廳紀念館走6條街就到河邊,新澤西號就停泊在河對過。第二,她是哈爾西將軍的旗艦。當然密蘇裏號也作過哈爾西的旗艦,但是哈爾西在新澤西號上的時間更長,而且萊特灣海戰時的旗艦是新澤西號。我去那裏主要就是看看這位海軍名將的艙房、會客室。這裏是照片。二戰時,尼米茲、金、李海這些海軍領導人,主要是負責戰略指導,真正出海帶領艦隊馳騁的最高級指揮官,還是哈爾西和斯普魯恩斯。哈爾西是個很有個性的人物,我也很喜歡他的回憶錄,主要是寫得比較幽默風趣,讓人不會有枯燥之感。不知道現在有沒有中譯本出版,沒有的話,我還真是有翻譯的興趣。

這就是哈爾西當年的臥室和會議室,艦上為了防火,所有門都是金屬製成,這扇臥室門其實是在鐵門上貼了一層板假裝木製,為了顯得高檔。









這是新澤西號經過現代化改裝以後的密集陣近程防禦係統,因為炮管向外,所以被擋住了沒有拍下來。第二張是戰斧巡航導彈。










(未完待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