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久經沙場的槍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昨天,175年前的香港

(2016-01-27 07:58:42) 下一個

175年前的香港。

1841年1月26日,175年前,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那一天,英軍正式登上香港島。

19世紀初,英國商人大量往中國販賣毒品鴉片。毒品交易泛濫成災,滿清帝國試圖阻止,從而引發了1839年的軍事衝突。大英帝國派出船堅炮利的海軍開向東亞。

 “周一26日早上8:15,我們登上了這塊土地,我們堅信,我們是島上的第一主人,並為女皇陛下的健康高呼三聲而幹杯。”

1841年1月26日當英軍登上這個小島的時候,船長愛德華如此寫道。

之前,海軍上將查爾斯·埃利奧特接到命令要在遠東開發一個島嶼作為基地。他選擇了香港。隨後,英國國旗在島上飄揚了156年直到1997 香港回歸。

 “一個荒島,幾乎沒有一所房子 ?”,當得知埃利奧特吹噓的赫赫戰功隻是一個“裸露的岩石”時,外交大臣帕默斯頓勳爵怒不可遏大聲訓斥道,並馬上炒了他的魷魚。

鴉片作為支付手段

占領香港是英中鴉片戰爭的結果。戰爭的起因是英國的常年貿易逆差。英國商人付不起昂貴的銀元兒便以鴉片代替。

今天大家知道,鴉片是毒品。毒品交易在國際上是非法交易,不管按哪國的法律,不是死罪就是坐牢。可在當年,這是大英帝國吾皇萬歲的正兒八經的合法生意。

鴉片替代銀元,英國商人把巨量珍貴的中國商品如絲綢,瓷器和茶葉運到英國。穿亞麻布吃土豆用粗陶的英國佬,一下便迷上了柔軟飄逸的絲綢,精致入細的瓷器,和芬香透亮的茶葉。不管是上流的達官貴人們,還是掙到錢的新近土豪們,人人傾囊所有,生怕落後於這種遠東舶來的生活時尚。

大量的毒品,從英屬殖民地印度生產,通過廣東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國。1780年的時候,一年大概幾百箱,50年以後,猛增到一年4萬箱。

"一開始是精神放鬆,然後頭腦變得清晰,眼睛變得明亮"

一個年輕的中國人,當年這樣描述鴉片這種讓人愉悅的氣味以及微甜的口味。

"你的聲音變得慢慢細軟起來,眼瞼不由自主的垂下,頭重腳輕落在枕頭上,所有的念頭都慢慢離你遠去,空空如也如入夢幻。頭腦和靈魂如此的安靜。你不由自主的認為,這不就是傳說的天堂嗎!"

吸毒使經濟敗像百漏

天堂的體驗在經濟,健康以及社會上留下了嚴重後果。

整個滿清帝國,抽鴉片上癮的癮君子們越來越多,男人們體力越來越差,勞動力越來越少。據不完全統計,有些城市,上癮人的比例高達30%。皇帝開始著急了。

滿清皇帝道光一聲領下,全國開始禁煙。1839年,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省從英商手中收繳鴉片2萬箱、從中國民間收繳煙膏煙具,並在廣州虎門集中銷毀。

斷了財道的英國商人反應激烈,強烈請求英國政府幹預。倫敦隨後派出現代戰艦16艘,540門大炮,4000海軍士兵,浩浩蕩蕩開往中國,開始了第一次鴉片戰爭。

武器技術占絕對優勢的英國海軍,毫無懸念地在中國大地長驅直入,在很短的時間內,便掃平了滿清的抵抗。滿清政府舉手投降。

國際大都市香港

1842年八月的城下之盟--南京條約,畫下了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句號。滿清政府必須為外商打開所有的港口,賠賞戰爭款項,割讓香港本島。

香港理所當然地成為了鴉片貿易的集散地,成為鴉片主要生產基地--印度,和鴉片主要消費市場--中國的天然中途港。

大英帝國也一躍崛起,成為遠東的最大帝國勢力。荒涼的小漁村,海盜歇腳地--香港,向摩天大樓遮天車水馬龍鼎沸的遠東經濟中心正式邁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