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芙貓的牢騷

瞎蹭蹭優雅高貴,胡掰掰文化藝術
正文

故意抄襲還是純屬巧合—質疑王力宏的“創意”

(2007-07-24 10:39:54) 下一個

王力宏的新專輯麵世啦,光預購的訂單就超過一百萬。不談他的外形,唱功,舞蹈,樂器演奏,強勢後台,謙和的處事態度,和努力的學習精神,就“創意”一項,足已在華語樂壇獨領風騷。

接踵而來的是對其原創音樂的質疑。會寫歌的多的是呢,憑什麽就你王力宏拔頭籌?好!我尋章琢據,非得給你灌個“抄襲”罪名,並大肆宣揚,看你還風光體麵!於是,《星座》,《大城小愛》,《心中的日月》,甚至新專輯的主打歌《落葉歸根》,都被貼上“抄襲”的標簽。

仔細聆聽比較後,本人認為,這些歌曲都不是故意抄襲。如果說節奏旋律大致相同的歌曲就是相互抄襲,那麽雷同的歌曲也浩如煙海,不勝枚舉了。比如前幾天,當我聽到林俊傑演唱的《翅膀》的前奏時,那種旋律勾起了我對90年代港台情歌的回憶,覺得太熟悉,卻也記不清是哪一首,或哪幾首。

我不是專業音樂人士,也許從非常嚴格的譜曲過程來看,專業人士有對抄襲的嚴格規定。比如在美國寫專業論文的規定是:如果有三個或三個以上的“word”一樣,就必須用引號標識,並注明出處。

作為一個對流行音樂的愛好者,我隻是發現流行歌曲的配樂,旋律,節奏的選擇其實很有限,可以把他們大致分為幾類。如果用鋼琴伴奏的話,隻要對這幾類歌曲能熟練把握幾首,就能把類似歌曲的伴奏輕鬆自如的彈奏出來。而且同一首歌可以根據不同氛圍的需要,選擇不同的節奏和旋律進行編排演奏,同樣會很好聽。比如《城裏的月光》,許美靜表達的是哀怨無奈,而魏晨表達的卻很輕鬆活潑。

從大眾欣賞的角度說,流行音樂隻是在滿足下裏巴人(我也是其中一員)的視聽需要,不需要陽春白雪般的複雜深奧。因而,大眾能接受的東西範圍也有限,超出了一個約定俗成的框架,就隻是曲高和寡了。

至於說王力宏的歌曲都是一個調調。我同意。但是也可以理解為,那是王力宏式的音樂風格。一個歌手隻出道短短十年,就已經形成了屬於自己的音樂風格,並被大眾接受傳唱,相對先輩來說,頗為少有的。

奉勸那些攻擊王力宏的人,與其挖空心思去貶低別人,不如認真做好自己。有本領就創作出更膾炙人口的歌曲,讓大眾評判。

 

 

P.S. 由於本人是王力宏的粉絲,不排除本文有愛烏及烏的偏頗之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