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爺爺奶奶(1)

(2007-07-19 21:06:36) 下一個
爺爺是南下幹部,膠東人。就這一句,很多這種家庭出身的人都該猜到我爺爺解放後常住哪裏了。二十七軍是膠東人的天下,膠東是二十七軍的根據地。

爺爺的家庭是比較殷實的小地主——我們家鄉沒有大地主,膠東丘陵跟一般的丘陵不一樣,漫山遍野的石頭,隻能種些玉米雜糧,實在沒有產生大地主的土壤。估計奶奶的家庭背景大致相同——家裏過得去,但不是大富大貴,女人是不用下田的,家裏有人在東北做生意。奶奶雖然不是千金小姐,可也裹著小腳,按照小姐的方式進行教養。那個時候膠東與東北關係密切,很多膠東人在東北做生意。不信您去大連聽聽,大連話基本是膠東話的翻版。

爺爺曾經跟我說過:“做生意啊,老板叫東家,掌櫃子是老板聘的經理,叫西家。” 那時的我頭一次聽說“西家”這個名詞。

據說爺爺是奶奶的爸爸看中的。新年其間大家都走親戚串朋友,奶奶的爸爸跟爺爺的爸爸在東北有寫生意來往,因為也互相走動。奶奶的爸爸進了爺爺的村子,看見一個流鼻涕的小男孩在人堆裏竄來竄去地揀鞭炮,頗為靈活,不禁讚道:“介個小孩不賴,虎頭虎腦的。”及至知道是朋友的孩子,立刻就做主,招為東床。

爺爺上過學,頗識幾個字,在當時應該算得上知識分子,抗日救國的道理還是懂的。一群誌同道合的同學隔三岔五,就共商抗日大計。辦法還沒商量好,日本鬼子就開了過來(據說總共也沒有幾個,大部分的力量是偽軍)。幾個熱血青年怕人舉報,也不敢多待,投共產黨的投共產黨,不投共產黨的就投了國民黨。爺爺當時就投了共產黨,爺爺的弟弟就投了國民黨。從此一去若幹年,日本鬼子被打跑後,兩兄弟各為其主,站在不同的陣營拔刀相見。

奶奶比爺爺大三歲,從此在家裏帶著兩個兒子挨生活,等於沒了丈夫,如同孤兒寡母,受盡妯娌白眼。還好爺爺嫁入城裏的長姊(我叫她姑奶奶),早年守寡,好容易熬到兒子成人,又一心鬧革命搞抗日,帶著妹妹投奔了共產黨,於是姑奶奶回到娘家,幫著弟妹拉扯孩子,料理家務。

說起我這個姑奶奶,全家人沒有一個不樹大拇指的。因為少年就守寡,公婆極力相讓,所以姑奶奶說一不二。到了娘家也十分潑辣。我爸爸在外如果給人欺負了,她會堵在人家門口從早罵到晚。日本人投降後,有一陣共產黨也戰略性撤退,國民黨占領了老家。爺爺的弟弟把奶奶和孩子接過去,姑奶奶以為他要加害於嫂子和侄子,竟然一口氣趕到城裏,對著自己的弟弟破口大罵,硬把奶奶和孩子接了回去。

隨著革命勝利的跡象越來越明顯,革命幹部們紛紛起來反抗封建包辦婚姻,爭取自己的幸福。無數留守在家鄉的結發之妻慘遭拋棄。於是謠言四起。姑奶奶遠見卓識,一日對奶奶說:“你去部隊找我兄弟吧,孩子我來給你帶。”

於是奶奶收拾收拾,掂著一雙小腳千裏尋夫。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