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玩笑

這是我在新浪博客的備份,歡迎您到那轉轉:http://blog.sina.com.cn/liuilp
正文

巴黎的蒙馬特 (2009-10-29 23:51:02)

(2017-04-07 13:34:35) 下一個

 去巴黎呆了五天,該去的,能去的都看了.印象最深的居然是巴黎的蒙馬特.

  巴黎名勝大都聚集在塞納河兩岸,盧浮宮,巴黎聖母院,奧塞博物館,艾菲爾鐵塔,香榭麗舍大街,大小皇宮,甚至凱旋門和巴黎歌劇院也都在步行距離之內. 因此,買張塞納河水上巴士票,玩轉巴黎就不成問題了.

    但是,塞納河兩岸的名勝隻能說是巴黎的正史,它見證了法蘭西的興衰和巴黎的輝煌,歐洲曆史在這裏匆匆而過,留給後人們鄭重其事地去反思沉澱的厚重,從這些人類遺產中去探尋創造的初衷.

  巴黎的野史則在蒙馬特高地.這裏不僅有可俯瞰巴黎市區的蒙馬特山,有聞名遐爾的聖心教堂,還有著名的紅磨坊夜總會.曆史上的諸多名人都曾在這裏開始了他們的波西米亞式的生活.達利,莫奈,畢加索,凡高成名前都整日裏盤桓在蒙馬特的街頭酒館裏,拿著他們日後價值連城的畫作換酒喝.

  我們是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去的蒙馬特.從地鐵站上來,抬頭就看到了著名的紅磨坊夜總會和它屋頂上那標誌性的大風車.據說它和曾在附近如今已不複存在的黑貓夜總會開創了如今仍風靡世界各大賭場的歌舞表演,上空秀等,已及類似單口相聲的笑話秀.據說,如今在美女如雲的巴黎,在這裏跳上空秀的居然大都是來在澳大利亞的藝術院校的科班生,不知是巴黎的美女缺乏舞蹈的資質,還是夜總會的老板願意雇用帶點野性的澳洲女孩來幹這名聲不佳卻來錢快的行當?

  沿著曲曲彎彎的石板路上山,不時看到普通的民居門前掛著一塊古跡提示牌,說十七,十八或十九世紀的某年,某位大藝術家,大畫家曾蟄伏於此,於是我們忙不迭地感歎一番,以表達對白駒過隙和蕭瑟秋風的敬畏.

  在一所小學門口,竟然也有類似的一塊牌子.我用那早已荒疏的法語磕磕巴巴讀著那被歲月衝淡了的字跡 - 納粹德國占領法國其間,法國維希傀儡政權要所有學校把猶太孩子交給德國人.這所小學曾將它的七百名小學生交給了納粹.這段曆史成了法國人的禁忌,絕少見諸於法國的媒體和文學作品中.學校門口掛上這塊恥辱牌,對後來在這所學校教書和學習的老師和孩子們的心理影響難以想象!

  終於登上了還不及艾非爾鐵塔一半高的蒙馬特山!從這裏俯瞰巴黎與從艾非爾鐵塔的感覺完全不一樣:在324米高的艾非爾鐵塔,看到的是巴黎的靜止的美,是一種居高臨下,置身事外的遊客感覺;而從這裏可以感受巴黎的脈動,巴黎的人氣,和巴黎的熙熙攘攘.

  據說當年巴黎公社起義,就是始於斯又終於斯的.早年學馬列,對巴黎公社這個世界上第一個工人階級的政權充滿向往.也對那戰死在拉雪滋公墓前的147名公社戰士滿懷崇敬.來到蒙馬特山才知道,巴黎公社當年把大炮就架在這山上,本意是抵禦來犯的德國人.那個屠殺巴黎公社的法國首相梯也爾,曾在蒙馬特山指揮軍隊圍剿巴黎公社,把最後幾百名公社戰士趕進了這裏的石膏礦,然後用炸藥炸毀了礦井,這幾百人至今仍埋在蒙馬特山下.

  與巴黎聖母院齊名的聖心大教堂矗立於蒙馬特山頂.修建它的初衷是乞求上帝寬恕巴黎公社在對巴黎專政的短短兩個月中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其實曆史上任何一次革命,都是以大開殺戒為標誌的,尤其是無產階級的革命 - 俄國的十月革命,中國的文化大革命,連古巴的革命都把原來巴蒂斯塔政權的人趕盡殺決.

  隻不過巴黎公社幹得更絕,連下榻的巴黎威斯汀酒店旁邊的凡度廣場雕塑都給砸了,害得我們隻能欣賞後來又豎起的一根柱子,想象著當年那尊拿破倫的雕像多麽威武雄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