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鄭國夾縫求存----《簡要東周列國故事》(29)

(2010-01-25 18:27:43) 下一個
    以前說過,鄭國地理位置重要,在武公、莊公時期,鄭國實力很強大,所處的地理就是優勢,以後國力衰落了,重要的位置就變成了一種憂患,就像一塊肥肉,處在兩條大狗(齊國和楚國)之間,就很難幸免了,這一點虎視眈眈的“狗”明白,剛複位的“肥肉”鄭厲公心裏也明白得很。

    鄭厲公複位之初,感激齊桓公的出力,就一邊倒做了齊國的盟國,連登基的信息也不及時通報給楚國的楚文王,楚文王本就是一個梟雄的君王,小心侍候他都會嫌你癢撓錯了地方,何況不把自己看在眼裏的人?所以在鄭厲公複位的第二年,楚文王就想發兵伐鄭,厲公得知後趕緊派出使者請罪,總算態度誠懇得到楚王的原宥,鄭、楚這“狗”和“肉”的關係就暫時恢複了往來。

    兩年後,厲公更加懼怕楚國,怕文王不高興連齊桓公這個恩人也不敢來往了。還好齊桓公比楚文王大度沒有一下子興兵問罪,隻是派人去責問,厲公就派大夫叔詹去齊國解釋,叔詹見到齊桓公後,沒有為鄭國的忘恩負義行為請罪,而是為自己的忘恩負義行為找理由:說楚國地大兵強,鄭國在它的威脅下不得不這樣做,如果齊國能夠製服楚國,鄭國理所當然會追隨齊國。齊桓公聽了就不高興了,把叔詹囚禁在齊,叔詹找機會逃回鄭國,這樣鄭、齊的外交關係也就中斷了。

    叔詹逃回鄭國後,向厲公獻計:鄭國處在楚、齊兩大國中間,稍為不慎就兩麵不是人惹禍上身,要想改變現狀,就要走當年武公、莊公的路擁周王,借周王來自保。  

    厲公同意了叔詹的建議,就派使者上洛邑向周釐王表忠,沒想到剛好碰到周釐王駕崩,周室大亂(以後再細說)了,剛繼位的周惠王被逐逃亡。

   鄭厲公聽到這個消息後,認為機會來了,就做兩件事:一是派人把正在逃亡的周惠王迎到櫟城,他本人在櫟城居住17年,那裏的宮室完好,以後又不時派人去問候、親近惠王;二是上書給篡位的公子頹,勸他退位迎回周惠王。

   鄭厲公的兩步棋,第一步下得很有成效,得到了周惠王歡心,落魄的貴人總比較會領情的;第二件事就失敗了,被公子頹拒絕。

   隔了兩年,鄭厲公做好準備後就會同誌同道合的西虢公從櫟城迎回周惠王,一同發兵攻周城,周的臣民早就不服公子頹,一聽惠王攻城歡聲如雷,城很快就被占領,追兵殺死出逃的公子頹,隨後周惠王繼位,為了感謝鄭國,就再賜給他一些土地,鄭厲公如願以償回國,但樂極生悲,在回國途中得病死了,世子捷繼位,就是鄭文公,這個時侯是公元前673年。

    鄭文公繼位之後,還是未能改變在夾縫裏左右尷尬的局麵,在齊桓公帶領魯國收服了許國和北戎之後,他見勢不妙,怕下一個就輪到自己,趕緊向齊國請罪。

    【簡評】世界就是如此弱肉強食、強者為王,鄭莊公攻戴滅郕、抗擊王師的時候,一定沒有想到自己的兒孫會仰人鼻息,在夾縫中辛苦求生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