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風景

走走看看: 走光明的道路, 看美好的風景, 過幸福的生活.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非洲行(8):給你一個真實的肯尼亞,電影《走出非洲》

(2014-01-11 21:57:48) 下一個

非洲行的行程:
非洲行(1):肯尼亞Safari與南非的行程梗概 
非洲行(2):南非種族隔離始末,曼德拉的偉大與失誤 
搶先看:聖誕日上映的傳記片《曼德拉》 
非洲行(3):獅子家族與獵豹母子,動物世界與文明社會
非洲行(4):非洲美女,Flamingo
非洲行(5):非洲美女 -- 秘書鳥,冠鶴,鵜鶘,長頸鹿
非洲行(6):大象家族,獅子與大象對峙
非洲行(7):動物天堂也有美麗風景,納瓦莎湖(有音樂)


非洲行(8):給你一個真實的肯尼亞,電影《走出非洲》


在東非,遊人們一般都是衝著野生動物去的。但是,那裏不僅有動物世界,還有美麗的風景。而那片土地的曆史與現狀,風土人情,同樣吸引人。這一帖會展現一個我所看到的,真實的肯尼亞。既有現代化的一麵,也有很原始的一麵。既有文明世界,也有傳統文化。

在最後,還有獲得奧斯卡大獎,同時也引起非洲旅遊熱潮的電影,《走出非洲》。我們行程中的許多地方是這部電影《走出非洲》的外景地,還有那條鐵路。這部電影1985年底上映,隨後獲得7項奧斯卡獎,包括最佳影片,導演,攝影,音樂等。導演和男女主角都是電影史上的重量級人物,而這部電影一直被廣泛認為是電影史上排名前20位的經典名作。

非洲大陸的北部(撒哈拉沙漠以北),屬於阿拉伯世界,居民多數屬於阿拉伯人。撒哈拉以南才是黑人占多數的黑非洲。傳統上西非和中非的大部分地區屬於法語區,以前曾是法國殖民地;東非和南部非洲是英國和德國的殖民地,屬於英語區。南非是黑非洲地區經濟最發達的的國家,具體情形以後再說。而處於東非的肯尼亞,是黑非洲國家,排在南非之後,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首都內羅畢被稱為“非洲的巴黎”,也是聯合國在非洲的中心,很多聯合國和國際組織住非洲的辦事機構設在內羅畢,也給這個城市帶來很多經濟政治上的地位。另外,內羅畢也是去東非看野生動物最重要的入口。

因為這樣的背景,開始行程之前對肯尼亞和內羅畢還是有相當高的期望值;當然,safari 的條件可能比較艱苦,這個是有心理準備的。但是,當飛機降落在內羅畢機場,看到那破舊的機場候機樓,怎麽也跟非洲的巴黎相距甚遠。飛機根本無法接近候機樓,停在空地上,乘客需要拿著行李上大巴去候機樓。歐美很多機場也是用巴士接送旅客上下飛機,但巴士多是機場專用巴士,底盤低,停車時可以向乘客上下車的一側稍微傾斜,以方便乘客。而內羅畢的機場接送巴士,是那種很老式的旅遊大巴,底盤高,座位高,需要上階梯才能上車。

第一眼觀感,就清楚的提醒我,這是非洲。

 
1. 肯尼亞的門戶,內羅畢機場,很破舊,盡管肯尼亞航空公司的飛機上都印著“Pride of Africa”

 

2. 下了飛機,需要乘這樣的巴士去航站樓,老式的普通大巴士

 

3. 看到它,你就進入了肯尼亞

 

4. 機場到內羅畢市區的高速公路,交通狀況雜亂無章

 

5. 高速公路邊上,這是農貿市場,還是垃圾場?

 

6. 間或也可以看到這樣的摩登建築



在機場的觀感還隻是開始,盡管設施比較破舊,還算井井有條。乘車出了機場,進入通往內羅畢市中心的高速公路,才真正體會到,這裏是非洲。

肯尼亞境內隻有幾條高速公路,其中最重要的是內羅畢與最大港口蒙巴薩之間的高速公路。內羅畢機場到市區這一段,是這條高速公路的一部分,也就是說屬於肯尼亞等級最高的公路了。就在這一段路上,交通雜亂無章,車輛隨意搶道;路旁垃圾遍地,無所事事的人到處都是。很多地段就像垃圾場(也許是平整以後準備建設,但是又停擺的空場地),很多小商販把攤位設在路邊(也是垃圾旁邊)。路邊也有一些很亮眼的建築,多是旅館或商場。

第一觀感,使得我不得不修正對肯尼亞的期望值。進入市區以後,市中心還是有很多現代化的建築,街道還算整潔,但是公共巴士很陳舊。市區路上很多行人,特別是很多衣冠楚楚的白領,也是靠步行去上班,可見汽車的普及水平,社會發展程度還是不夠。在市區的居民區,有一些現代化的建築和居民樓,但是轉過一條馬路,就可以看到低矮簡陋的民居,那簡直是無法住人的地方。還有路邊的商販攤位,就是幾個木條和木板搭建的“開放式”的商鋪。


但是,這還隻是開始。等出了內羅畢市區,到了郊區,到了內陸地區,我們開始看到了肯尼亞更加原始的一麵。

肯尼亞隻有有限的幾條“高速公路”,我加了引號,是因為那實在不能稱之為高速公路。首先是隻有雙向單車道,特別是很多重型卡車占據了雙向的整條車道,後麵的車隻能壓在後邊。而那些貨車很多是超載的,馬力也不夠,好像是小毛驢拉著本該屬於高頭大馬的車,有時真的隻有步行的速度。所以在肯尼亞一定要把行車時間計劃的富裕一些。其次,肯尼亞的“高速公路”是開放式的,任何人或動物都可能隨意跑上“高速公路”,攔住車輛的路線甚至是並行。我們就曾經看到狒狒家族在路上和路邊玩耍,數隻黃牛大搖大擺的過路或行走,更多的牛和羊旁若無人的在路肩吃草,但是隨時有可能上路麵。再有,路上跑的車子有些年代久遠,有些年久失修,許多車輛都有濃黑的尾氣。


路邊的民居,有些新開發區,房子的式樣格局與歐美的住宅小區基本相同,多在內羅畢近郊地區。但是更多的民居是低矮的簡陋房子(如果還能稱為房子的話),城市附近可見很多簡單的鐵皮當做四壁和屋頂的簡易小屋;在更遙遠的地方,連鐵皮都沒有,就是樹枝和茅草搭建的房子。水源也是很大的問題,曾路過一個小水溝,隻有很少的水,看見有居民在那裏洗衣服,還有人用桶從那水溝取水。路邊碰到不少人用自行車或摩托車綁著多個塑料桶運水,也有肩扛手提的,或者是用牲口馱運的。

 

7. 首都內羅畢的公交巴士

 

8. 內羅畢市中心,更多的人們用“11路”,不乘前邊的巴士

 

9. 內羅畢會展中心,背景是正在建的內羅畢最高樓

 

10. 市區一角,可見大通銀行的廣告

 

11. 市中心的現代化建築,還有老教堂

 

12. 市區一瞥

 

13. 印度神廟,這裏有很多印度人

 

14. 俯瞰市中心

 

15. 早晨從旅館的陽台上望出去

 

16. 市中心光鮮的摩登大樓下麵,還有這樣的簡陋房屋

 

17. 商鋪

 

18. 市郊的農貿市場,此處地處肯尼亞的幾條高速公路之一路邊

 

19. 簡陋住房,內羅畢市郊,高速公路路邊

 

20. 簡陋住房

 

21. 行人穿越高速公路隔離牆

 

22. 肯尼亞有數的幾條高速公路,都是雙向單車道,路上很多超重的大卡車,特別是上坡路,速度極慢,壓住連串車輛,

 

23. 大群的牛和羊,就在高速公路旁邊,沒有護欄

 

24. 幾隻牛大搖大擺的走在高速公路上,來往車輛不得不停下來讓牛先走

 

25. 肯尼亞一個“大城市”的集市,不少人的穿著相當時髦,特別是女性

 

26. 高速公路邊上的鐵皮房,居民住在這樣的房子裏

 

27. 高速公路邊上的居民住房,這還是在靠近高速公路的較發達地區

 

28. 高速公路邊上擺攤賣農產品的人們,看那些女性的衣著打扮,相當新潮

 

29. 在高速公路上攔路叫賣的人們

 

30. 農田

 

31. 農田,女性穿著裙子下地勞作

 

32.

 

33. 肯尼亞最大的兩個城市之間的客車

 

34. 馬賽馬拉 safari 營地的馬賽人,他們也會為營地守夜

 

35. 馬賽馬拉公園門外的馬賽村落,這裏應該是馬賽部落最富有的部分

 

36. 馬賽人的房子,外牆是把樹枝綁好,兩麵糊泥,非常簡陋

 

37. 這是馬賽部落裏麵,先富起來的部分人,房子比較現代化,還有汽車;但是外邊都是垃圾,應該是遊客丟的

 

38. 馬賽人以放牧為生,財富在於有多少頭牛;這張照片在馬賽馬拉公園內,放牧的牛群與野生動物共享同一片草場

 

39. 清晨,太陽還沒有升起,馬賽人就開始放牧了,不知道為什麽,那些牛都不夠肥

 

40. 守夜的馬賽人,我們出去看動物,他們可以去休息了

 




在肯尼亞看野生動物,基本上是在馬賽人的領地,馬賽馬拉和安博塞利。肯尼亞有四千四百萬人口,有很多語言,人種和文化不同部落組成,最大的部落也隻占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沒有一個占統治地位的種族部落。馬賽人口總數不到一百萬,屬於較小的部落。馬賽人在組織結構上相當於原始社會,還沒有達到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水準。部落首領與長老共同管理,而人民的主要生活來源在於放牧,財富的標誌是家裏有多少頭牛和羊。這也是主要的食物來源。馬賽人仍在堅持他們的傳統,直到今天。這也是為什麽通往馬賽馬拉和安博塞利的路麵都是搓板路,而通向其他遊客熱點地區都是柏油路麵。


來到馬賽馬拉和安博塞利追尋非洲五大野生動物的遊人,給原本閉塞的馬賽社會帶來文明世界的氣息,還有經濟收入和現代生活方式。但是,隨之而來的還有對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大批的垃圾與環境汙染。曾在遊客來往的營地路邊,看到很多垃圾物,特別是各色的塑料袋,飲料瓶子,包裝紙,非常的醒目。直到目前,馬賽馬拉和安博塞利還基本保持著原始風味,沒有多少商業性的開發,包括路麵仍是搓板路,嚴重的限製了遊客人數,影響了遊客遊覽的舒適程度。如果開放旅遊,當地的交通,經濟發展,人民居住水準,生活水準,收入水平都會有一個大幅度的提高;反過來,原來的風貌也可能會大幅改變,對原本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也有嚴重影響。如何取舍,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肯尼亞的服務業收入占總GDP的61%,其中主要是旅遊業,也是肯尼亞的經濟支柱。其他部分主要是農產品,包括茶,咖啡,花卉,蔬菜等。而這些經濟支柱,不是靠了土著居民和原始部落,而是來自1880年代以後,先是歐洲的移民帶來了種植業,現代工業和農牧業,還有今日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現在的肯尼亞,來自中國的投資和遊客與日俱增,已經達到了舉足輕重的地步。


就像遊客給馬賽人帶來兩方麵的影響,1880年以後來自歐洲的殖民者,也給肯尼亞帶來正麵的和反麵的影響。100多年前,英國人來到了肯尼亞,帶來了現代化的工業交通,修建了從肯尼亞港口蒙巴薩經內羅畢和那庫魯,到烏幹達的鐵路。在修建鐵路的過程中,大批印度人作為熟練工人湧進肯尼亞,並在這裏生活至今。這條單軌鐵路直到今日仍在使用,電影《走出非洲》裏麵有很多這條鐵路的畫麵。在歐洲人到來之前,肯尼亞隻有若幹原始部落,沒有國家的概念,沒有軍隊和警察,沒有學校和醫院,沒有任何現代社會的結構和規範,沒有法律和執法司法機關。英國人把現代的國家管理方式,現代社會結構,帶進了肯尼亞,並開辦學校和醫院,使得肯尼亞人也學到了這一切。等到肯尼亞獨立時,已經不是原始狀態的部落社會,而是直接大步跨進到現代文明社會了。

如果沒有英國人,歐洲人和今天的中國人到肯尼亞,給那裏帶去現代農業和工業,現代的社會結構和基礎設施,修建鐵路公路礦山油田,那麽肯尼亞人民可能還是生活在原始狀態,原始部落的生活方式與社會結構,甚至連吃鹽喝水都成問題。


另外一方麵,站在肯尼亞那些原始部落首領的立場上,來自歐洲的殖民者,占領原本屬於原住民的土地資源,廢掉草場開墾農場,改變了原始部落的飲食生活習慣,汙染和改變了原來的文化傳統,更加打亂了原本的上層建築(權利和管理係統),代之以西化的國家管理模式,極端可惡,罪大惡極。實際上,今天在中國大舉投資非洲的形勢下,一方麵對當地的經濟發展有很大促進效果,對提高人民生活水準有幫助;但是,也有少部分非洲人指責中國是新殖民主義者,到非洲掠奪資源。


任何事情都有兩麵性,哪個更重要,不同人,站在不同的立場上,結論是不一樣的。對人民來說,提高生活水準是很重要的;對於搞政治的人而言,打著民族利益的旗幟來爭取個人的權勢和利益,也是大有人在。



41. 在肯尼亞,人文和自然風情固然有吸引力,但是重點還是那些野生動物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乞力馬紮羅山,赤道雪山

 

51.

 

52. 再見,東非草原

 



謝謝觀看。原創作品,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
不可轉載。文學城看風景博客,
kan.fengjing@yahoo.com 

個人網站: 隨我去看風景 
www.KanFengJing.net 


美國最熱門的25個旅遊景點(ZT)
您最應該去哪些美國旅遊景點?(我的美國景點排名)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0907/29483.html

比較不同信用卡的租車保險 
關於航空公司的裏程獎勵機票 

更新:曆數歐洲著名景點,您最應該去哪裏旅遊?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世界十大城市 

中東自助行(1): 行程, 攻略,
感受 


中東自助行(20): 後記 -- 兩個世界

俄國和中歐兩周行結束篇:航拍歐美英俄,旅途見聞 

環球一圈與兩岸四地:港澳台和深圳 

西班牙與葡萄牙大圓環,世界文化遺產之旅: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1111/20735.html 

春天的歐洲,美麗的風景: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1104/27690.html

十天4500公裏,自駕遊意大利法國瑞士(有音樂):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1205/14517.html


西班牙葡萄牙自駕遊(1):行程梗概與經驗體會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1201/3666.html 

背包獨行希臘與西班牙: 行程和感受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0711/17501.html

意大利的太陽,月亮和群星(13):行程, 攻略, 補遺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7715/200710/15681.html  


電影《走出非洲》,完整版本:
http://viooz.co/movies/5081-out-of-africa-1985.html

《走出非洲》電影,10個片段 youtub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RKtU9FF-8w&list=PL6F1A7337355B468A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eRandom 回複 悄悄話 學習了,多謝分享。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