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卡拉揚 - 指揮帝王 1 (視頻)

(2007-09-02 15:45:58) 下一個
赫伯特·馮·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1908年4月5日-1989年7月16日),奧地利指揮家,其祖先是希臘移民。卡拉揚是20世紀最重要的指揮家之一,有“指揮帝王”之稱。

Beethoven Symphony No. 5 - Part 1

生平:

1908年4月5日 卡拉揚出生於薩爾斯堡。卡拉揚的家庭並非音樂世家,但家人都熱愛音樂。

1912年 卡拉揚4歲,跟隨弗蘭茲·列德文卡學習鋼琴。但後來由於得了腱鞘炎而放棄。

1916年-1926年 於薩爾斯堡莫紮特音樂學院學習。鋼琴師從弗蘭茲·列德文卡,和聲從弗蘭茲·紹爾,作曲和室內樂則是博爾哈德·包恩伽特勒。正是後者鼓勵卡拉揚成為指揮的。

1917年1月27日,第一次以鋼琴家身份在莫紮特紀念日裏登台演出。

1919年1月26日,在包恩伽特勒的伴奏下,以獨奏家身份演奏協奏曲。

1926年 完成畢業論文《熱力學與內燃機》,於薩爾斯堡莫紮特音樂學院畢業。

1926年-1928年 於維也納工業高校學習,同時也是維也納大學音樂科學係學生。

1926年-1929年 於維也納音樂與表演藝術學院學習。鋼琴師從約瑟夫·霍夫曼,指揮師從亞曆山大·溫德爾和弗朗茲·紹克

1928年12月17日 在學生音樂會上指揮亞曆山大·溫德爾班學生樂隊演奏羅西尼的威廉·退爾序曲。

1929年1月22日 在薩爾斯堡首次作為指揮家公開亮相,指揮莫紮特音樂學院樂團。烏爾姆市立劇院總監邀請他到自己的劇院試奏。

1929年4月19日 於薩爾斯堡節慶劇院裏指揮理查·施特勞斯的歌劇莎樂美。

1929年-1934年 受聘為烏爾姆市立劇院指揮,1929年3月2日製作第一部歌劇費加羅的婚禮。莫紮特音樂學院國際基金會夏季課程指導。維也納交響樂團客席指揮。

1933年 加入納粹黨。後來被定無罪。首次作為指揮在薩爾斯堡音樂節上登台。

1934年8月21日 在私人晚會上首次與維也納愛樂管弦樂團合作,演奏德彪西和拉威爾的作品。

1934年-1943年 受聘為亞琛市立劇院音樂會指揮和歌劇總監。

1935年4月12日 任命為亞琛市立劇院音樂總監(德國最年輕的音樂總監)

1937年6月1日 首次在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指揮瓦格納的特裏士坦與伊索爾德

1938年4月8日 首次和柏林愛樂管弦樂團合作,指揮莫紮特,拉威爾和勃拉姆斯的作品

1938年7月26日 與女歌手艾米·霍格羅夫結婚。

1938年9月30日 在柏林國家歌劇院指揮貝多芬的費德裏奧

1938年10月21日 指揮特裏士坦與伊索爾德引起國際轟動,柏林音樂評論家評卡拉揚為"神奇的卡拉揚"。與德國唱片公司(Deutsche Grammophon Gesellschaft)簽下第一份合約,但直到1943年才生效。第一個錄音,莫紮特的魔笛序曲,樂團是柏林國立樂團。

1939年 同時被任命為柏林國立歌劇院樂隊指揮和普魯士國家樂團音樂會指導。

1940年2月18日 於柏林國家歌劇院,在理查·施特勞斯麵前指揮其歌劇埃萊克特拉。

1942年 與安提拉·居特曼結婚。與亞琛和柏林國家歌劇院的合約過期。

1945年 於意大利的米蘭等城市逗留

1946年1月12日 第一次戰後音樂會,在維也納愛樂之友協會與維也納愛樂樂團合作。而在蘇占區因其納粹身份,禁止演出。與華爾特·李格開始合作。在薩爾斯堡音樂會上作助手。

1947年10月 首次與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歌唱協會合作。禁演令正式消除。

11-12月兩者合作為EMI錄製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1948年 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歌唱協會終身藝術指導。參與薩爾斯堡音樂節(節目:格魯克的奧菲歐與埃雨迪克,莫紮特的費加羅的婚禮,兩場音樂會,節目是海頓,理查·施特勞斯,貝多芬,勃拉姆斯的作品,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和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歌唱協會合唱團)

1948年-1953年 維也納交響樂團首席指揮,同時在倫敦與愛樂樂團緊密合作。同時受到德國,意大利,瑞士,英國和奧地利等地樂團的委任。盧塞恩指揮班指導。

1948年-1968年 米蘭史卡拉歌劇院常任客席指揮和德國演出季指導

1948年-1988年 盧塞恩國際音樂周合作者(1960年除外)

1949年 再度在薩爾斯堡音樂節上指揮威爾第和貝多芬的作品,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和維也納音樂之友協會歌唱協會合唱團。南美之行

1951年-1952年 登台拜魯依特指揮瓦格納作品《紐倫堡的名歌手》以及《尼貝龍根的指環》(部分),並由EMI錄音。

1955年 接替去世的富特文格勒擔任柏林愛樂樂團首席指揮。

1956年被任命為終身首席指揮。與柏林愛樂首次美國之行

1956年-1960年 薩爾斯堡音樂節藝術指導

1957年 與柏林愛樂首次日本之行

1957年-1964年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藝術指導

1958年 與愛利特·毛瑞特結婚英雄生涯的唱片封麵

1959年 柏林愛樂,卡拉揚和德國唱片公司鐵三角開始了長時間的合作,(第一個立體聲錄音:理查德·施特勞斯的英雄生涯)。秋季,與維也納愛樂巡回印度,菲律賓,香港和美國。

1960年6月25日 女兒伊莎貝拉出生。維也納愛樂是其監護人。

1963年10月15日 柏林愛樂大廳開幕音樂會,演奏貝多芬第九交響曲

1964年1月2日 女兒阿拉貝爾出生,柏林愛樂是其監護人。8月,被接納為薩爾斯堡音樂節理事會成員。9月,與米蘭斯卡拉歌劇院樂團首次到蘇聯演出。

1965年 開始在Unitel公司製作歌劇和音樂會錄影,自己擔任導演和指揮。和法國導演亨利·喬治·克裏左合作。

1967年 創建薩爾斯堡複活節音樂會。3月19日開幕節目為瓦格納的女武神。首次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登台,導演指揮 女武神。

1968年 3月4日 獲薩爾斯堡州指環。4月4日,獲薩爾斯堡名譽市民稱號。4月8日,獲德國唱片公司金留聲機。8月14日,成為薩爾斯堡大學榮譽理事。在柏林成立赫伯特·馮·卡拉揚基金,用於促進音樂感覺得科學研究。此基金還會推動一個指揮比賽和柏林愛樂樂隊學院。

1969年 薩爾斯堡大學心理學院成立“赫伯特·馮·卡拉揚基金”實驗音樂心理學學院。春季,與柏林愛樂的歐洲之行。在莫斯科,在肖斯塔柯維奇的麵前指揮其第10交響曲。8月31日,獲盧塞恩藝術獎。

1969年-1971年 獲得巴黎管弦樂團谘詢會內一職。

1973年 成立薩爾斯堡聖靈降臨節音樂會。11月24日,成為柏林榮譽市民。

1976年 在聯合國日與前蘇聯鋼琴家Lazar Berman錄製了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並在電視上轉播了錄製過程。

1977年 在慕尼黑獲恩斯特·馮·西門子音樂獎

1978年 成為慕尼黑大學榮譽博士。5月12日,成為薩爾斯堡大學哲學博士。6月21日,成為牛津大學音樂博士。

1979年10月13日 成為東京早稻田大學博士。同年10月,率領柏林愛樂樂團訪問中國,演出莫紮特的《第三十九交響曲》、勃拉姆斯的《第一交響曲》和德沃夏克的《第八交響曲》等。卡拉揚的到訪,是當時中國文化界一件盛事。

1981年4月15日 成為CD數碼音頻係統的國際主席。12月1日在重新開幕的萊比錫布商大廈(格萬豪斯)指揮柏林愛樂

1982年 成立Telemodial公司,旨在記錄卡拉揚的演出。3月2日,在倫敦因其錄音馬勒第9交響曲和前年的瓦格納帕西法爾獲得留聲機大獎。 8月30日 柏林愛樂建團100周年音樂會(節目:莫紮特和貝多芬的作品)。

1983年3月 獲倫敦愛樂協會金牌提名.

1984年獲獎。 4月5日 75歲大壽,獲得很多獎項(德國唱片獎,金唱片) 10月 獲得UNESCO的國際音樂獎

1984年 首次錄影貝多芬九首交響曲卡拉揚在聖伯多祿大教堂與教宗若望·保祿二世

1985年6月29日 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教堂於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前指揮維也納愛樂演奏莫紮特的加冕大彌撒,由Telemodial錄影,並全世界轉播。

1986年1月25/26日 威爾海姆·富特文格勒誕辰100周年紀念音樂會。6月 在雅典獲奧林匹亞獎。

1987年1月1日 指揮新年音樂會,世界直播。3月1日,柏林建城750年開幕音樂會。10月28日 柏林愛樂廳室內樂館開幕音樂會。

1988年 80大壽,獲得無數獎項。德國唱片公司以其妻愛利特·馮·卡拉揚的畫作為封麵,發行卡拉揚100傑作。4月-5月,最後一次日本之行。10月 與柏林愛樂作歐洲之行。


1989年2月 與維也納愛樂在紐約最後一次演出。同年在排練威爾第歌劇假麵舞會時因心髒病發被迫取消演出。 於七月十一日在薩爾斯堡附近小鎮安尼夫自己家中去世,後安葬於其花園中。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