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骨柔情

浪跡天涯,追月尋夢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聖母頌》的來源和魅力

(2009-04-08 02:16:52) 下一個
《聖母頌》是舒伯特在1825年根據英國詩人瓦爾特·司各特的敘事長詩《湖上美人》中的《愛倫之歌》譜寫而成。歌曲抒發了敘事詩主人少女愛倫祈求聖母饒恕其父罪行的純真感情。歌曲采用分節歌形式,曲調柔美委婉、純淨樸實,音樂表情細膩豐滿,表現了作者對真善美的向往。由於這首歌曲的藝術魅力,後人將其改編成器樂曲演奏,又以小提琴獨奏及弦樂演奏主旋律、豎琴伴奏的譜本流傳較廣。
歌曲開始的前奏,采用了六連音的分解和弦造成一種感情上的起伏。
歌曲旋律優美、舒展、動人,感情委婉、真摯、感人至深,歌曲裏的臨時變化音、裝飾音和三連音運用得巧妙,恰到好處,使歌曲新穎不俗,獨具魅力。當歌曲唱到第八小節,出現了感情的高潮,然後逐漸平靜下來,輕聲呼喚聖母的名字。
最後,全曲在寧靜的氣氛中結束。

  司各特(1771~1832)英國詩人和小說家,生在蘇格蘭首府愛丁堡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兩歲時因患小兒麻痹症而跛腳,終生殘廢,但他以驚人的毅力戰勝殘疾,學會騎馬、狩獵。1789年人愛丁堡大學攻讀法律,畢業後當了8年律師,1799年被任命為塞爾扣克郡副郡長,7年後被委任為愛丁堡高等民事法庭庭長,直至謝世。

  19世紀初,他開始從事文學創作,最初以搜集整理蘇格蘭邊區歌謠為主要內容。他的創作生涯大致可分為兩個時期:從1805年出版的敘事長詩《最末一個行吟詩人之歌》到1814年出版第一部曆史小說《威弗利》,是他創作生涯的前期,主要寫有長篇敘事詩8部,其中以描寫弗洛登戰役為背景的《瑪密恩》(1808)和敘述中世紀蘇格蘭國王及騎士冒險業績的《湖上美人》(1810)最為著名。從 1814年到逝世,是他創作生涯的後期,相繼寫下長篇曆史小說27部,開創了歐洲曆史小說之先河。較著名的有《清教徒》(1816)、《羅伯·羅伊》(1817)、《羅沁中區的心髒》(1318)、《艾凡赫》(1819)等。此外,還寫有《小說家列傳》、《拿破侖傳》等傳記。在歐洲文學史上,司各特以多產而聞名遐邇,其寫作速度之快,甚至連巴爾紮克也為之驚歎。其主要貢獻在於曆史小說。

  1825年,由於他開辦的出版社合股人破產,為償還債務,他拚命寫作,致使健康受損。1832年於阿伯茨福德去世。


聖母頌
  原指天主教徒對聖母瑪利亞的讚美歌。其歌詞最早是由羅馬教廷於1545年起召開的特洛特會議上確定的。19世紀以來的聖母頌,歌詞已經變得比較自由,除了必須含有的對聖母的讚頌之外,其它戒律均被打破。作曲家借它抒發感情和對未來的希望,故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世俗的成分,而不僅僅限於宗教的範圍。
  《聖母頌》(ave maria)法國浪漫時期的著名音樂家古諾有一首廣為流傳的歌曲的《聖母頌》,其使用的伴奏是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Well-Tempered Clavier 1)第一首《C大調前奏曲與賦格》(BWV846)的前奏曲部分。《聖母頌》作品始終充滿著一種高雅聖潔的氛圍,使我們如同置身於中世紀古樸而肅穆的教堂之中;而《C大調前奏曲與賦格》的前奏曲部分則精美絕倫,集純潔、寧靜、明朗於一身,滿懷美好的期盼,以這樣一首樂曲作為《聖母頌》的伴奏,確實是恰如其分。最難得的是,古諾竟將它與自己歌曲的旋律結合得天衣無縫,渾然一體,可謂巧奪天工。
  作曲家:巴赫,古諾
  古諾,出生在音樂世家,母親是一位優秀的鋼琴師,也是他的啟蒙老師。古諾十八歲進入巴黎音樂院,三年後得羅馬大獎,去羅馬專心研習宗教音樂,回巴黎後在教堂當任管風琴師,當時曾立誌終身服務神職,受訓兩年,學習許多哲學及文學的課業,三十三歲創作一首莊嚴彌撒曲在英國倫敦演出,頗受愛樂者的讚譽。
  意外的他不久就改變了奉獻宗教的初衷,決心與其他的法國作曲家一樣的的寫大眾歡迎的通俗歌劇,即辭去教堂職務在劇院工作,擔任樂團指揮與寫合唱曲的職位,第一出歌劇推出並不成功,古諾卻不氣餒一直寫作不輟,四十四歲1852年第四出歌劇浮士德推出,劇本是人人熟悉的神話傳奇,劇中有動聽的抒情詠歎調,多情的戀愛二重唱,雄壯熱情的軍人大合唱,還安排了非常戲劇化而且氣氛懾人心魄的獄中一幕。推出以後立刻風模巴黎,有口皆碑,統計此後一世紀中,僅僅巴黎一定就演唱了兩千多場,而且場場爆滿,次次轟動;又曾翻譯為24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演出,其聲勢的盛大遠久,可謂是千古不朽之作。
  五十二歲應邀前往倫敦指揮皇家合唱團,並主持很多音樂活動,五年後回到巴黎,以後的十八年,又複專心寫宗教音樂,作品有數百首之多,1893年在巴黎逝世,享年75歲。
  古諾共作了十二出歌劇,最著名的是浮士德、羅密歐與茱麗葉;此外有交響曲與弦樂四重奏;一首管樂交響曲目前軍樂隊中經常演奏的; 還有一首幽默的交響小曲也頗為人知,曲名喪葬進行曲,顧名思義應該是非常悲傷哀悼的樂曲,不想演奏時各種樂器發出奇異詭怪的音樂,反始觀眾忍不住嬉笑起來。
  宗教音樂共數百首,包括許多聖詩合唱取與清唱劇,以莊嚴肅穆著名,其中一首至今家喻戶曉的聖母頌,歌詞是出自虔誠真摯的祈禱文,配合著如泣如訴的旋律,每次演唱時,聽者歌者皆自然的被激起了孺慕之情,其優美純樸百餘年來一向是膾炙人口的,。古諾大膽借用巴哈所作平均律第一首前奏曲為伴奏,在合聲與旋律方麵配合得天衣無縫,尤其藉這巴哈音樂的古雅風格,更陪襯出歌曲的崇高意境,令人感佩。
  今日樂評家曾批評古諾的旋律太感情化,可是再一百多年前卻被認為太嚴肅太德國化;事實上,處於大眾都認為歌喉比劇情更重要的十九世紀中葉,作曲家亦皆是力求歌曲以感人取勝的。古諾遺留下來至今不朽的名曲,的確也非常能感人肺腑,使聆賞者用至不忘。
  《聖母頌》還曾被舒伯特譜成了小提琴曲,這首《聖母頌》是他在1825年根據英國詩人瓦爾特·司各特的敘事長詩《湖上美人》中的《愛倫之歌》譜寫而成。歌曲抒發了敘事詩主人少女愛倫祈求聖母饒恕其父罪行的純真感情。歌曲采用分節歌形式,曲調柔美委婉、純淨樸實,音樂表情細膩豐滿,表現了作者對真善美的向往。由於這首歌曲的藝術魅力,後人將其改編成器樂曲演奏,又以小提琴獨奏及弦樂演奏主旋律、豎琴伴奏的譜本流傳較廣。
  歌曲開始的前奏,采用了六連音的分解和弦造成一種感情上的起伏。
  歌曲旋律優美、舒展、動人,感情委婉、真摯、感人至深,歌曲裏的臨時變化音、裝飾音和三連音運用得特別巧妙,恰到好處,使歌曲新穎不俗,獨具魅力。
  當歌曲唱到第八小節,出現了感情的高潮,然後逐漸平靜下來,輕聲呼喚聖母的名字。




"

"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娓娓 回複 悄悄話 謝謝飄俠的詳細介紹,這些歌唱家唱得太好聽了~~ 正是美麗的分享!問好!

深謝你給與的祝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