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骨柔情

浪跡天涯,追月尋夢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國經濟問題的症結(ZT)

(2008-09-22 00:56:51) 下一個
美元已經陷入危機是確定無疑的,而美元危機到底有多深?恐怕是見仁見智,一時之間難有定論。要回答這一問題必須對1991年以來美國經濟有一個全麵客觀的評判。

好的經濟學家不是好的經濟顧問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當事人的說法。最近,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林頓首席經濟顧問,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出版了《喧囂的九十年代》一書,對美國九十年代以來的經濟作了係統性回顧,指出美國九十年代經濟不是什麽奇跡,而是經濟泡沫。這也是斯蒂格利茨本人對當前美國所麵臨問題的懺悔。雖然筆者沒有看到這本書,但僅從目錄來看作者仍有很多未盡言之處。筆者試言之。
 
斯氏遲到的懺悔也說明了"好的經濟學家往往不是好的經濟顧問",他們善於總結過去,卻不善於預見未來。曾經有很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都表示過:經濟學家無法預測未來。但有人能預測未來,譬如索羅斯、謝國忠等人。嚴格地說這些人不是經濟學家,而是經濟觀察家、戰略家。因為他們離市場很近,所以能覺察到財富的流動、形成,以及毀滅的過程,如果他們一錯再錯,隻能毀滅自我。

美國經濟問題症結之一:財富的盛衰循環

1980年的伊朗革命導致了第二次石油危機,石油價格從每桶10美元跳升到40美元,給發達國家帶來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發達國家通過聯合升息來抑製通貨膨脹,1980-1982美國短期利率達到14%,當時對應的SP500指數市盈率為7 倍。經過八十年代的拉美危機,美國實現了對拉美國家經濟的控製,獲益巨大。1991年海灣戰爭導致了石油美元向美國長達十年的持續流入,支撐起股市的長期繁榮,在2000年股市最繁榮的時期,SP500市盈率一度達到50倍。在1982-2000的18年裏,SP500還權上漲了24倍,其中業績上漲了4 倍,年平均複合增長率8%,但市盈率上漲了6倍。市盈率的大幅度上漲在當時被認為是合理的,主要是源於對美國高科技的信心。

而事實呢?在本國居民持續的財富積累(二戰以來的六十年)、石油美元流入、外國銀行儲備資產流入的強大資金供給下;在通訊技術、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民用化的背景下;在跨國公司源源不斷的贏利預期下;在不斷創造的他國金融危機的利益輸送下;美國經濟、股市、美元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事實上,1921-1996全球資本市場真實年收益率,最高為美國4.32%,其次是瑞士4.29%,英國2.35%,而日本為-0.81%,但日本 1949-1996資本市場真實年收益率為5.52%。很顯然,美國、瑞士是沒有受到二戰的影響,而日本是戰敗國。同時,也說明了1921年日本已經很強大,其中應該是"中日馬關"條約的3億兩白銀的原因。

美國經濟問題症結之二:技術擴散快於技術創新

很多學者談到後發優勢.。技術創新麵臨三大問題,一是成果的不確定性;二是代價太高;三是市場的不確定性。美國是原創技術最多的國家,但並不是獲益最大的國家。相反地,日本是全球技術擴散的最大贏家。

美國經濟問題症結之三:服務業的不穩定性

服務業的確可以最大程度吸納就業,但服務中可以貿易部分的比例很小,即使可以貿易,也會帶來技術擴散問題。在美國所推行的全球經濟一體化下,美國服務業占GDP達到80%,其中金融業占GDP20%。麵對國內源源不斷對原油、製成品方麵的需求,美國可以用來換匯的產品太少。譬如軍事技術,美國限製對我國出口。結果是美國不是表現為對於我國的貿易逆差,就是對於其他國家的貿易逆差,總之美國的貿易逆差是由產業結構決定的。當前,美國每年60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短期根本無法消除。相反地,日本卻能維持每年10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美國經濟陷入了兩難處境:美元強勢,則美國經濟高增長,導致高需求性貿易逆差擴大,美元強勢難以維持;美元弱勢,則美國經濟衰退,導致低供給性貿易逆差擴大,美元仍然弱勢。

美國經濟問題症結之四:金融是天使,也是魔鬼

大量的美國公司轉到金融服務領域,美國常青藤公司通用電氣,其最大的業務與贏利就是金融業,實際上不過是另外一個安然而已(筆者認為,係統性風險爆發之下,幾乎沒有金融機構可以幸免)。為什麽美國在九十年代可以維持經濟的強勢呢?筆者的觀點是,美國麵對的是拉美、東南亞這樣的小國,美國可以動用政治、軍事、金融等手段,搞垮這些國家,通過金融大獲其利。

但現在美國麵對的是具有民族自主權的中國崛起,美國沒有能力左右中國的事務,那麽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那套就行不通,於是就演變為樹倒猴猻散了。這也是為什麽美國民主、共和兩黨都將我國調整為戰略競爭關係的原因。

美國經濟問題症結之五:誰在調控

2000 年美國股市泡沫破滅,但美聯儲選擇了軟著陸。2001年以來13次連續降息讓美國股市維持在較高的點位。其實質是代表了金融大亨們的利益,希望能夠誘騙外國投資者繼續將資金流入美國。因此,與其說是格林斯潘在調控還不如說是利益集團在調控。讓我們重溫一下華爾街的名言:"誰當總統無關緊要,隻要阿倫當美聯儲主席就行"。我們隻能說陰謀總有一天不會得逞。

美國的危機本質上是"央格魯――撒克遜"文化的危機,也就是"精英文化"的危機。社會精英們不顧民眾的利益、國家的長遠利益,把自己的利益強加於他人,既表現在國際社會關係中,也表現在內部事務中。"央格魯――撒克遜"文化導致了公司董事長與總經理合二為一的集權,以及以權謀私,譬如,最近美紐交所前董事長兼總經理以權謀私問題的暴露就是集權的必然結果。相反地,歐洲文化在各利益群體相互製衡中實現了社會和諧。

美國經濟問題症結之六:全球化贏了,也輸了

美國推行全球經濟一體化與金融一體化比較完整的理論可以說是1990年的"華盛頓共識"。美國在最初推動全球一體化過程中,大獲其利,而現在又倒下在全球一體化的門前。唉!世事如此難料。

相反地,我國三代領導人成功把握了這千載難逢的時機,推動了我國的改革、開放,並加入了WTO,使我國經濟獲得了很大的發展。同時,我國贏來了最好的戰略機遇。我國目前處於中、美、歐、日四大戰略據點的最高點,美、歐、日無論哪家,隻要與我國聯合就會在與其他國家的競爭中取得優勢。當前,美國放不下架子,而日本總是懷著某種惡意,隻有歐洲的文化最接近我國傳統儒家文化。

美元要跌到哪裏?

美元要跌到哪裏,主要取決於其他國家,而不取決於美國。即使美元再大幅度下跌,美國的貿易逆差問題也不能得到根本的改善。因為,在技術擴散的今天,美國製造業不可能具有競爭優勢。產業向低成本國家轉移,並從中獲利是唯一的手段。在這種產業轉移中,發達國家獲得了大部分利潤,以及很低的進口價格,但失去了製造業的勞動力收入。筆者認為失大於得,這也是我國得益於經濟全球化的原因。所以,美國隻有通過金融自由化來獲得更多利益,這也是我國現在沒有輕易讓步的原因。於是,美國隻有尋求軍事手段一途了,通過對全球原材料資源的爭奪,培植新的低成本區域,以及控製全球原材料來繼續尋求美國輝煌是美國戰略的必然選擇。

從國際社會對於美元下跌態度來看,歐洲、加拿大、英國等都可以容忍美元貶值,日本也開始默認美元的繼續貶值。實際上,對於國際收支平衡的發達國家而言,美元下跌對他們的影響並不大。一方麵,美元貶值帶來了製造業方麵的競爭力下降問題,另一方麵,美元貶值緩解了原材料價格大幅度上漲的壓力。而且,在中國成了世界工廠的前提下,發達國家製造業的競爭力下降是必然的,這些國家通過產業與我國的融合很大程度上可以解決製造業競爭力下降的問題。

所以,在沒有發達國家共同幹預的前提下,美元下跌是無可挽回的。而所謂美國迫人民幣升值隻是美國的一個幌子,隻是希望以空城計要脅我國,短期內如果人民幣真的升值,將是美國的惡夢。但我們應該看到另一個危險,也就是如果我國如美國所期望的過早地放開資本項目的可兌換,我國將很難避免1997亞洲金融危機在我國重演。所以,美國對人民幣匯率的目標是資本項目可兌換,而非貨幣升值。 因此,美元下跌並不取決於下跌的幅度,而是取決於下跌的時間,以及其他國家銀行的態度。

美國的未來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美國過去二十多年的戰略建立在三大力量上:美元、政治、軍事。美國首先借助與政治力量把全球自由化強加於別的國家。如果不能奏效就動用航空母艦,驗證了克勞塞維茨的名言:"軍事是政治的延續"。然後再利用美國的金融力量對其他國家進行毀滅性打擊,一舉掌握其他國家經濟命脈。實際上,這是二戰以後的新殖民主義。

經過伊拉克一戰,美國在政治上已經大大虛弱了,美國拋棄聯合國的舉動最終導致了領導權的逐步喪失,現在美元已經陷入危機,但美國的軍事力量仍然強大,三大力量已失其二,對於許多事情美國已經力不從心。

未來美國將麵臨兩種選擇,一種改變原來的價值觀,向歐洲的價值觀靠攏。另外一種就是繼續運用軍事力量,赤裸裸地搶奪全球資源。五角大樓有一個報告,報告的結論是:"未來30年全球衝突不是意識形態的衝突,也是不宗教的衝突,而是資源衝突"。因此,筆者相信未來美國的國家戰略將會走第二條路線。美國將會把一個個目標鎖定在資源性國家,通過軍事力量直接幹預來重現昔日的輝煌。匹夫之罪,懷璧其罪,信然。 (作者沈思瑋為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ManonGreen 回複 悄悄話 開眼界。
謝飄俠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