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你沒商量◆

The Only Way To Catch A Miracle Is To Believe In It
個人資料
正文

ZT:也談孔融讓梨

(2008-06-12 09:50:12) 下一個
(一)孔融讓梨

MIT(麻省理工學院)放映陳凱歌的影片《和你在一起》。講述一個被父母遺棄在火車站的男孩,被一個文化程度不高的鄉下人收養。因男孩身邊有一把小提琴,故養父費盡心血培養孩子,男孩的成功成了收養者的最大的願望。天助人也,男孩有幸得高人相助參加國際比賽,比賽名額隻有一個,男孩優越於比他先學的女孩,因為男孩在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中添加進自己的身世和對養父的感恩,但最後劇情急轉,女孩因為太愛音樂,在失敗中向男孩揭示了“音樂與感情”的秘密,那個口口聲聲要求在音樂中要有感情的教授其實並沒有真正的感情,那把男孩失去的、牽動諸多感情因素的小提琴就躺在教授的抽屜裏。感情似乎隻是技術和手段,結果男孩抱著伴隨自己長大的提琴追隨養父而去,將參賽的機會讓給了女孩。當女孩在豪華的舞台,將聽來的情感故事和從感恩教育中學到的知識拚貼進演奏並走向成功之時,男孩正在那個火車站揮淚拉琴。情感,隻有利用它的人才能獲取輝煌,經受它的人卻常常因此而毀滅。

出了放映廳,一個約有十多歲的孩子這樣問母親:我不懂,為什麽他要放棄比賽呢?母親答:因為他愛他的父親。孩子說:那他就更應該成功而不應該放棄啊,不應該把機會讓給別人,所以我不懂!

回到家,朋友來電話說她幾歲的兒子到中文學校學了篇“孔融讓梨”的故事,她趕緊告訴兒子:千萬不能學這個故事的行為,機會一讓,就再也難尋!朋友說她將這個中國的古老故事問過許多美國人,美國人的回答都很一致:要挑最好的那個“梨”!美國的教育中首先教你對自己公平,對自己公平之後你才能對別人公平,所以在機會麵前沒有禮讓之說。中國傳統教育在美國的情境中遭遇到困難。

但是,誰都不可否認“謙讓”在東西方教育中的價值,有良好的教育品行的基本表征便是懂得謙讓,它是文明的體現。隻是美國人在乘車時決不搶位,進門時總是“go ahead”,但在真正的機會麵前決不錯失。因此,“孔融讓梨”在今天當有語境教育,是在私人空間還是在公共空間“讓”,是“讓”給別人還是“讓”給家人,“讓”的是切身利益,還是無關痛癢之物,這很重要。



(二)分蘋果教出兩種人

美國一個心理學家發出100封調查函,在收回的信件中,有兩封講的同是分蘋果的故事,但不同的是一名回信人是白宮著名人物,一名回信人則是監獄的囚犯。

囚犯講在他小時候,家裏有兩個蘋果,他想對媽媽說要那個最大的,最紅的蘋果,可是弟弟先開口了,和他說的一樣,結果,弟弟被媽媽訓斥了一頓,他怕媽媽罵,於是違心的說自己要小蘋果,把大蘋果給弟弟,結果媽媽誇了他,還把大蘋果獎給了他,從此他學會了撒謊,直到犯罪入獄。

白宮著名人物則在信上講,他們家裏有三個弟兄,誰都想要最大最紅的蘋果,媽媽讓他們剪草坪,看誰剪的最快,最好,誰就能得到最大的蘋果,他通過努力得到了最大的蘋果,從這件小事上孩子們知道,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得做的最好,必須付出自己的努力。

上麵的故事說明,教育是培養孩子的一種習慣,細微的影響可以導致人的一生的變化。

同時也能看出,母親的教育方式對下一代的影響有多麽重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