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古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錢學森:美國研製導彈用10年 我們可以更快

(2007-08-17 15:52:34) 下一個
傾聽錢學森:美國研製導彈用10年 我們可以更快

參觀上海書展《錢學森——中國人民的驕傲》展覽

試卷、證書、護照、照片、手稿、書信、著作、沙發……當記者有幸先睹這個展館——《錢學森——中國人民的驕傲》,無言的物品,仿佛件件有聲。傾聽它們,如同讀到了一個人的內心,看到了一個人的豐采。於是,“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別樣又生動地出現在記者眼前,是那樣偉岸,那樣完美,令人尊重,令人敬仰。

“到哈爾濱參觀軍事工程學院,當時院長陳賡大將專程從北京趕回哈爾濱接見我。他問我的第一句話是:中國人搞火箭、導彈行不行?我說:外國人能幹的,中國人為什麽不能幹?誰知,這一句話,決定了我這一生從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生涯。”——錢學森

曆史回到1955年11月25日。在錢學森近一個世紀的生命旅程中,這一天,決定了他與新中國的航天事業聯係在一起。這是他千辛萬苦回國不久,中國科學院安排他去東北參觀訪問。到了哈爾濱,錢學森提出,有2個學生在哈爾濱,想去看看他們。這時候的錢學森,還不知道,他的這兩位學生,都在軍事工程學院工作,係保密部門。陪同人員將錢學森的要求,匯報給黑龍江省委,省委立刻報告中央。當時的國防部部長彭德懷,指示正在北京的軍事工程學院院長陳賡大將,立即回哈爾濱。11月25日,在陪同參觀時,陳賡大將與錢學森有了這段對話。

陳賡向彭德懷匯報了錢學森的這番話。彭德懷非常興奮,急不可待,希望與錢學森立即麵談。會見時,彭德懷直截了當地說道:“錢先生,我是個軍人,今天找你來,想談談打仗的問題。我們不想打人,但是,如果人家打過來,我們也要有還手之力。我們能不能先搞一種短程導彈,需要什麽樣的人力、物力?需要多長時間?”錢學森在回答了有關問題後,說道:“美國從軍方開始支持導彈,到搞出第一枚,用了近10年的時間。我想,我們可以比他們快,有5年的時間我看是可以的。”

1956 年2月,葉劍英帶著錢學森來見周恩來總理。周總理握著錢學森的手,說道:“學森同誌,現在交給你一個任務,趕快把你的想法,寫成一個書麵意見,以便提交中央討論。”總理的這一聲“同誌”,使錢學森激動萬分。幾天後,錢學森《關於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送到了周恩來總理的案頭。意見書提出了我國火箭、導彈事業的組織方案、發展計劃、具體措施等等。1956年3月,中央批準成立航空工業委員會,任命聶榮臻為主任,錢學森為委員。5月中央批準錢學森為航空工業委員會導彈管理局第一副局長兼總工程師、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第五研究院即我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

當今天,我們自豪我國航天事業立於世界之林時,可曾想到錢學森這位拓荒者?!在這個展廳,記者看到了錢學森和聶榮臻元帥在“東風一號”導彈發射場上的照片,看到了1956年毛澤東主席宴請錢學森時的照片等等。


  “我從1935年去美國,1955年回國,在美國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學習,後十幾年是工作。所有這一切都是在做準備,為了回到祖國後能為人民做點事。”

  ——錢學森

  在展廳,有兩張照片,將一段曆史連接起來。一張是1935年8月,錢學森一人在美國郵船公司“傑克遜總統號”上的照片。一張是1955年9月,錢學森一家在美國“克利弗蘭總統號”上的照片。

  1934 年,錢學森以第一名的成績,從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係畢業,考取了清華大學赴美公費生——麻省理工學院飛機設計專業。有一天,一位美國學生當著錢學森的麵,羞辱中國人抽鴉片、裹腳,不講衛生、愚昧無知等等。氣紅臉的錢學森回擊道:“我們中國作為一個國家是比你們美國落後,但是作為個人,你們誰敢和我比?到期末,看看誰的成績好!”

  強烈的民族自尊心,激勵他在美國奮發學習。在麻省理工學院,錢學森成績優秀是出了名的。有些教授,常拿他的成績教育別的學生。有一次,一位教授故意出了一些難題,給學生做。結果,大部分人成績不及格。學生去找老師評理,認為不應該出這樣的怪題。到了教師辦公室門口,學生們發現門上貼著一張試卷,細細一看是錢學森的,所有題目都答對了,而且書寫得工整清潔。學生們立即如泄氣的皮球,乖乖地回教室了。錢學森隻用了一年時間,就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碩士學位。

  加州理工學院教授馮·卡門,是世界著名的力學大師、科技帥才。1936年10月,錢學森有幸在他的門下攻讀博士學位。自尊、勤奮、好思、嚴謹、聰明,3年的苦讀,錢學森給所有的老師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加州,錢學森在主攻航天知識的同時,廣泛學習物理、數學、化學等基礎理論知識。物理係大理論家保羅·S·愛潑斯坦教授曾經告訴馮·卡門:“你的學生在我的班上聽量子力學、相對論等,很出色。”1939年夏季,錢學森博士論文通過答辯。他的第一篇論文是《可壓縮流體邊界層問題》。長期以來,人們以為飛行體周圍的空氣是冷的。錢學森的論文改變了人們的認知。他指出:在高速飛行狀態下,由於摩擦作用,周圍空氣是熱的。這就是後來人們說的“熱障”作用。錢學森為撰寫這篇論文,所記下的筆記就多達450頁。他的第二篇論文《可壓縮流體的二維亞聲速流動》,就是科學界著名的以錢學森和導師名字命名的“卡門-錢公式”。由此,年輕的錢學森即被稱為“世界著名空氣力學家”。他同時取得了航空、數學博士學位。

  錢學森在美國工作十餘年的成就難用幾句話概括。博士尚未畢業時,他就被聘為加州理工學院航空係研究人員。他在空氣動力學、固體力學等方麵的研究成果,為現代噴氣式超聲速飛機、全金屬薄殼飛機的出現,奠定了眾多理論基礎。他加入的加州理工學院業餘火箭小組,後來發展成為著名的噴氣推進實驗室,美國火箭的搖籃。1942年,加州理工學院成立了航空噴氣公司,製造噴氣推進發動機的零部件,出售給軍隊。後來公司成為美國導彈一個主承包商。

  錢學森是加州理工大學火箭和噴氣技術訓練班的教員,是航空噴氣公司顧問。理所當然,他可以擁有公司股份。也曾有許多好友勸他參與公司股權。但是都被他謝絕了。在錢學森的心中,他來美國不是來發洋財的,是來學技術的,他不會在美國呆一輩子,終有一天,他要回國,為祖國服務的。因此,一般在美國工作的人,都會把收入的一部分存入銀行,以便今後養老。錢學森一分錢也沒有存。他在研究風洞原理和風車發電時,所做的試驗高度是從海平麵到海拔8公裏以上。之所以選擇這個高度,錢學森認為這與祖國的自然條件相符。學成後,為祖國效勞的信念,始終在錢學森的心中。

  在展廳,錢學森的博士學位證書、錢學森的風洞研究手稿、錢學森與馮·卡門的照片等等,都在敘述和佐證這段曆史。

  “使我感到憤慨的是,當我學有所成,又獲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並決心回國報效祖國的時候,反動的麥卡錫主義橫行美國,掀起了一股迫害共產黨人、進步人士的歇斯底裏狂潮。他們無端地指責我是‘共產黨人’、‘非法入境’、‘攜帶機密材料’等,不準我回國,對我進行監禁和監視,使我滯留美國5年之久。”——錢學森

  1947年,錢學森回國探親,應邀在清華大學、交通大學、浙江大學演講。其間,國民黨政府通過胡適,邀請錢學森回國,擔任北京大學或交通大學校長。看到國內一派混亂場麵,錢學森說:“目前國內局勢戰亂不止,國民黨政府腐敗無能。在這樣的情況下,我不能回來為國民黨裝點門麵。”於是,他匆匆回到美國。1949年,錢學森退去了美國國防部空軍科谘詢團和美國海軍炮火研究所顧問的職務,準備回國。他對妻子說:“祖國已經解放,我們該回去了。你現在正在懷孕,行動不便。等你生下孩子,我這學期的課也教完了,我們就回去。”

  沒有想到,美國國內政治形勢發生驟變,形成一股反共浪潮,即麥卡錫主義,移民局驅逐錢學森出境。美國國防部海軍部副部長金貝爾知道後,立即打電話給司法部,說:“他太有價值了,在任何情況下抵得上3至5個師的兵力,我寧可斃了他,也不要放他回共產黨中國。”所以,當錢學森率全家準備回國時,海關扣壓了他的全部行李,勒令他不準出境。並且,司法部借莫須有的罪名,逮捕了錢學森。在加州理工學院同事的抗議和多方努力下,15天後錢學森才被保釋出來。

  然而,聯邦調查局的特務日夜監視著他,監聽他的電話,拆檢他的信件,假裝找人,對他家進行騷擾,冒充記者,跟蹤他等等。

  1955 年5月,錢學森夫婦在一張華人報紙上,看到了一張他們的老朋友陳叔通和毛澤東主席及其他國家領導人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的照片,非常興奮。夫婦倆商量,先與陳叔通老先生聯係上,通過老人營救自己回國。一天,錢學森夫婦帶著寫好的書信,來到一家小咖啡店。錢學森在門口和特務周旋,蔣英則迅速地將給陳叔通的信,夾在給妹妹的信中,投進郵筒。陳叔通老人收到信後,立即送到周恩來總理手中。

  1955年8月1日,中美大使級會談在日內瓦舉行。周總理指示王炳南大使,以這封信為依據,與美方進行交涉。王炳南大使當場宣讀了錢學森的信,美方啞口無言,要求休會。隨後,他們請示美國國務院,國務院又請示總統,艾森豪威爾無奈地說道:“讓他回去吧。”這樣,錢學森結束長達5年的迫害,被允許回國。周恩來總理後來說道:“中美大使級會談,雖然長期沒有積極結果,但是要回來一個錢學森,單就這一件事情,會談也是值得的,是有價值的。”

  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率全家踏上回國的路程。陳列在這裏的有錢學森給陳叔通的信、錢學森被美國海關扣壓,並被誣為“機密資料”的行李照片等等。

  “我為新中國科技事業發展所做的工作,是和黨的正確領導、集體的智慧所分不開的,我個人僅僅是滄海之一粟,真正偉大的是黨、人民和我們的國家。” ——錢學森

  1960 年10月的一天,受周恩來總理的委托,陳毅、聶榮臻、陳賡等宴請部分科學家,錢學森在座。氣氛有點嚴肅,更有點悲壯。聶榮臻說道:“逼上梁山,自己幹吧!靠別人靠不住,以後就靠在座的大家了。黨中央寄希望於我們自己的專家。”錢學森站起來說道:“中國科技人員是了不起的,我們不僅有聰明的智慧,還能艱苦奮鬥。隻要國家給下任務,大家便會夜以繼日地去幹,甚至損害健康,直至犧牲。有了這種精神,我們不怕落後,不怕困難,我們一定要趕上去,我們一定能趕上去。”

  回國後的錢學森,在周恩來總理、聶榮臻元帥的直接領導下,長期作為新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技術領導人,奮戰在第一線。1956年,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時,新分配進來的156名大學生,沒有一個懂得導彈知識。錢學森自定計劃、自編教材,舉辦導彈技術訓練班,給他們上空氣動力學、彈體結構、導彈概論等課程。由此,建立起相關的研究室。今天,人們知曉的酒泉發射中心,是錢學森率領工作人員,風餐露宿,勘探後定下來的。1957年10月,中蘇雙方簽訂技術協定。1960年,在我國仿製蘇聯P-2導彈的最後時刻,赫魯曉夫下令撤走全部蘇聯專家。中央決定,要自力更生,發展尖端技術。於是,有了這次“誓師宴”。聶帥動情地說:“我們黨有了一批你們這樣的科學家,就是有天大的困難,也能夠把我們的事業繼續下去。”

  在展廳,有一組沙發,是錢學森家的。不要小瞧了這組顯得很陳舊的沙發。在蘇聯撤走專家以後,P-2導彈研製陷入最困難時期。自力更生,我們自己搞。作為最高技術領導人的錢學森,每周都要把幾位總設計師,請到家中,圍坐一起,商討技術中的難題。大家暢所欲言,最後,錢學森拍板定下。因此,在P-2導彈研製的最後階段,許多技術難點是在這樣的氛圍中解決的。

  1960年11月5日,在酒泉發射基地,P-2導彈發射成功。現場工作人員情不自禁相互擁抱,高聲歡呼。聶榮臻在致辭中興奮地說:“在祖國的地平線上,飛起了我國自己製造的第一枚導彈,這是我國軍事裝備史上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僅僅過了1年零4個月的時間,我國獨立設計、研製的東風-2號導彈,豎立在發射塔上。然而,這次發射失敗了。錢學森受命尋找原因。3個月後,錢學森拿出一份分析報告,全麵而又係統。他提出的“把故障消滅在地麵”的口號,成為我國導彈航天事業的一條重要原則和準繩。1964年6月29日,東風-2號導彈發射成功。東風-2號研製和發射的成功,標誌著我國已經基本上掌握了獨立研製導彈的一套複雜技術,揭開了我國導彈、火箭發展史上新的一頁。隨之,在錢學森的率領下,中近程、中程、中遠程、洲際、地空、岸艦等各種型號的導彈,紛紛研製成功。

  1967年10月27日,我國在導彈核試驗基地,發射的裝有核彈頭的中近程地地導彈,獲得成功:核彈頭在預定地點上空,實現了核爆炸。世界為之震動。毛澤東自豪而又幽默地說:“誰說中國人搞不出導彈核武器?我看要給赫魯曉夫一個一噸重的勳章!”

  而錢學森正是這次兩彈結合飛行爆炸試驗的技術總負責人。

  他還是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研製和發射的重大功臣。1958年中國科學院成立以錢學森為組長的人造衛星研究機構。1961年,在錢學森等人的倡導下,中國科學院舉辦了連續12次的星際航行座談會。1963年,中國科學院成立了由竺可楨、裴麗生、錢學森、趙九章等人領導的星際航行委員會。1965年1月,在經曆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以後,錢學森向國家提出報告,建議早日製訂我國人造衛星的研究計劃,並將其列入國家任務。中央專門委員會經過13次討論,批準了我國研製第一顆人造衛星的規劃方案。研製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議案,因為是錢學森於1965年1月提出的,因此工程的代號為“651工程”。在“651工程” 中,錢學森擔負著星、箭、地麵三大方麵的技術協調和組織實施工作。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載著優美的《東方紅》樂曲,飛向星空。

  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我國在導彈、航天領域的重大成果,從方案論證、技術攻關、組織協調,到發射試驗,幾乎都留有錢學森的智慧和汗水:“尖兵”返回式衛星、固體導彈、核潛艇和潛射導彈、“長征”係列運載火箭、地球同步軌道通信衛星、地麵測控係統、氫氧發動機等等。

  錢學森,這個名字是與中國航空航天事業聯係在一起的,是與祖國的強大聯係在一起的。當人們稱他是中國“導彈之父”、“航天之父”時,他卻搖著頭說:“不可以這樣說。導彈、航天是一項大規模係統,不是哪一個或兩個人能完成的。主要有黨的堅強領導,有成千上萬人參加。”

  “我姓錢,但是我不愛錢。”“我現在的住房條件,比和我同船回來的那些人都好,已經脫離群眾了,我常常為此感到不安,我不能脫離一般科技人員太遠。”

  “黨和國家給我的榮譽已經很高了,不要把榮譽都堆到一個人的頭上,務必將這一榮譽授給別人。” ——錢學森

  96歲高齡的錢學森,生命的燦爛,在於他光焰無比的科學事業,還在於他清純如水的道德文章。展覽有一張北京中關村科學院宿舍的照片。1955年,錢學森回國後,就居住在這裏。1960年,他從這裏搬進航天部大院,至今沒有動過。組織上曾經多次給他安排新居,他都不要。展覽還有一張照片,是錢學森在杭州的舊居“豐穀園”。錢學森回國後,把在杭州、上海的幾處房產,都捐給了國家。

  1958年,錢學森的《工程控製論》出版,獲得了一筆不小的稿費。那時,他看到中國科技大學力學係,從農村考上來的孩子,連買把尺子的錢都沒有。於是,他把這筆錢捐出來,專門買些學生們的學習用品。所以力學係的新生,報到後就能領到一把尺子。1962年,他的《物理力學講義》、《星際航行概論》出版,獲得了3000多元稿費。當時,國家正處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經濟十分困難。他將這筆稿費作為黨費上繳給組織。1978年,他將組織上為父親落實政策補發的一筆錢,也交了黨費。1994年,錢學森先生獲得 “何梁何利基金優秀獎”。這筆獎金高達100萬元港幣。他連支票都沒有看,就寫了一份委托書,捐給了我國西部的治沙事業。

  也許人們不會相信,這位身兼重任的“海歸”派,在回國後的半個多世紀生涯中,隻出過兩次國。一次是1957年,隨聶榮臻訪問蘇聯。一次是80年代率中國科協代表團出訪英國、德國。1991年,中央授予他“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媒體上出現了宣傳他的小高潮。對此,錢學森很不安。有一天,他把秘書叫來說道:“這幾天報紙上天天說我好話,我看了心裏很不是滋味。在今天的科學界,大家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為國家作貢獻。千萬不要因為宣傳錢學森過了頭,影響大家積極性。請你立即通知報刊雜誌,把宣傳錢學森的稿子撤下來。”

  金錢、名譽、地位,在錢學森這裏,都沒有生存的市場。有人奇怪,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初建時,錢學森就是院長了,怎麽以後成了副院長了。人們不知道,這是他主動要求的。他還是全國政協第六七八屆副主席。但是,早在1992年,他就致信當時的政協主席李先念,請求辭去政協的一切職務。還在4年前,他就致信當時的中國科學院院長周光召,請求免去他“學部委員”,即今天的“院士”稱號。1991年,在他退出一線工作後,他給自己定下許多“原則”,誰說情都不能破。比如:不題詞,不為別人的書寫序,不參加任何成果鑒定會,不出席任何應景活動,不出國,不到外地開會,不上名人錄等等。

  這些年來,美國方麵也曾多次邀請錢學森訪美,甚至提出,隻要他來,就授予他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稱號。但是,都被他拒絕了。錢學森說:“如果中國人民說我錢學森為國家、民族做了點事,那就是最高的獎賞。我不稀罕那些外國榮譽頭銜!”

  錢學森——中國人民的驕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