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古典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田家英 主席秘書講真話

(2007-07-10 15:10:07) 下一個
京兆一書生

    總係百姓心

    田家英在世,酷愛刻印章。

    崇拜林則徐,錄詩有兩行:

    苟利國家生死以,

    敢因禍福避趨之。

    憶昔廬山歸來日,

    自吟《京兆書生》詩:

    十年京兆一書生,

    愛書愛字不愛名。

    一飯膏粱頗不薄,

    慚愧萬家百姓心。

    在毛澤東先後幾個秘書中,田家英是一個既有突出才華又有深邃見解的人。他長期努力宣傳毛澤東思想,在“左”的錯誤滋長時又不顧個人得失奮起抗爭。他的誠實、正直、剛強贏得了人們格外的尊重與懷念,他對真理的探索更為後人留下了重要啟迪。

    生平

    ■14歲便與老教授在報上論戰並獲勝,被川中許多人稱為有“過目不忘”之才的“神童”

    ■刪去毛澤東關於《海瑞罷官》的談話,被江青等人扣以“篡改毛主席著作”的罪名。被“停職反省”的第二天,他便以死抗爭,年僅44歲

    ■毛澤東去世前不久懷念起這位跟隨了自己18年的秘書,歎息著說了句:“田家英其實也沒有什麽問題”

    田家英,本名曾正昌,1922年出生於四川成都一個藥店小老板之家。3歲喪父後,家境開始衰落,他讀到初中一年級時,因母亡被迫離開學堂到藥鋪當學徒,以“走遍天下路,讀盡世上書”的誓言走上半工半讀之路。他13歲便向報刊投稿並連連被采用,“田家英”成了他最常用的筆名。14歲時,他在報上與一個姓劉的教授論戰並大獲全勝,被川中許多人稱為有“過目不忘”之才的“神童”。同年,他加入了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救亡組織“海燕社”。

    1937年,15歲的田家英奔赴延安。他首先入陝北公學,1938年加入了共產黨,同年畢業留校成為最年輕的近代史教員。他當時給《解放日報》寫了許多雜文,其中《從侯方域說起》一文,毛澤東讀後非常欣賞。1946年,毛岸英從蘇聯回國時,中文基礎較差,毛澤東想到與自己長子同歲的田家英,便讓他在工作之餘來當兒子的文史教員。

    1948年,老秘書胡喬木推薦田家英做新秘書。毛澤東便把這名26歲的“家教”召來,口授一段意思讓他寫篇電文。田家英一揮而就,毛澤東很滿意地結束了麵試。此後,田家英深得毛澤東信任,在同代人中提升很快。他除一直任主席秘書,還兼任中央辦公廳秘書室主任、中央政治研究室副主任、中央辦公廳副主任。

    當時在毛澤東身邊,田家英是管事最多的一人。他不僅掌管著毛澤東的個人存款、印章和親友的往來信件,還用十多年的心血為毛澤東建立起一個圖書館,由剛進城時的十個書架發展到上萬冊書籍。毛澤東寫文章和詩詞經常引據古籍,一般都要田家英查找和核對。在難得的閑暇中,他到榮寶齋等舊店鋪購買和搜集字畫,往往買回來先送到毛澤東那裏,兩人共同欣賞切磋。

    1959年,田家英到成都郊區蹲點後,發現過“左”錯誤並試圖糾正。同年夏,他在廬山會議上讚同彭德懷的觀點。他被人揭發批判後,毛澤東認為屬於認識問題,還是對他加以保護。1961年,田家英到浙江調查後,在毛澤東支持下起草了著名的《六十條》,糾正了此前的許多錯誤政策。不過,在“包產到戶”的問題上,他們的分歧未能彌合。田家英自廬山會議後一再想到基層工作,一些省委書記也表示歡迎,毛澤東卻總舍不得放他走。1965年末,毛澤東在談話中提到了《海瑞罷官》的一些事,唯恐天下不亂的江青等人便要借題發揮。田家英整理記錄時,卻將這段話刪去。他完全懂得這樣做可能引起的後果,但為維護黨的事業和毛澤東本人的長遠威望,還是義無反顧。隨後,江青等人把“篡改毛主席著作”這一嚇人的罪名加在他頭上。1966年5月22日,田家英被通知“停職反省”。他沉思了一夜,第二天便以死抗爭,此時僅44歲。他的意外之死震驚了黨中央的領導人。毛澤東在去世前不久懷念起這位跟隨了自己18年的秘書,曾帶著沉重歎息說了一句———“田家英其實也沒有什麽問題”。

    1980年,中共中央為田家英舉行追悼會,評價他:“是一個誠實的人,正派的人,有革命骨氣的人。他言行一致,表裏如一。他很少隨聲附和,很少講違心話……”

    背景

    ■為人處世隻遵循毛澤東倡導的兩條:“實事求是”和“為人民服務”

    ■“大躍進”後,田家英曾說過令人吃驚的話:“如果可能從頭再來,我會嚐試另外一種社會主義。”當我們建設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時,會更加欽佩他的遠見和膽識

    田家英自認為在近代中國隻崇拜兩個大學問家———毛澤東和魯迅。田家英不僅在文史愛好方麵與他深愛的領袖結成忘年交,而且從多年耳濡目染中學到了兩項最基本的為人處世原則:“實事求是”和“為人民服務”。他終生也隻對這兩條原則負責。

    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是一項全新的事業,無論是毛澤東、彭德懷還是田家英,其實都是在苦苦探索一條盡快使國家騰飛之路,其間出現曲折和分歧也完全正常。麵對“大躍進”欲速則不達的惡果,田家英曾說過令那時的人們吃驚的一番話:“如果可能從頭再來,我會嚐試另外一種社會主義。”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開創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道路時,再回想這番話,人們會更加欽佩田家英的遠見和膽識。

    對於田家英的最後結局,許多同誌都感到痛惜。深知這位才子的人卻分析說,田家英以其特殊身份,是黨內最早能預見“文革”會帶來浩劫的人,他不願看到也不能容忍這場災難。他最後采取的方式雖不可取,但其愛黨愛國愛民的赤子之心永遠值得懷念。

    故事

    ■毛澤東發言從不願找人代筆,“八大”前卻破例讓田家英代寫了2000

    多字的開幕詞,宣讀時竟34次被掌聲打斷。毛澤東帶著欣賞的口吻說:“這不是我寫的,是一個少壯派”

    ■1961年初,田家英受毛澤東委派去

    了浙江農村,調查時看到了饑荒,難

    過得竟泣不成聲

    田家英在毛澤東身邊,深受其清廉作風的熏陶。50年代初,他和妻子還隻有一塊手表,有一點錢除育兒外便用於買書。

    熟悉的人說,他的文風酷似毛澤東。毛主席發言從不願找人代筆,在黨的“八大”前,卻破例讓田家英代寫了2000多字的開幕詞,大會上宣讀時,竟有34次被掌聲打斷。會下,代表們稱頌這篇有典型主席風格的講話,毛澤東卻帶著欣賞的口吻說:“這不是我寫的,是一個少壯派,叫田家英。”在組織編輯《毛澤東選集》和《毛主席詩詞》時,田家英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逐字逐句推敲核對,並征詢毛澤東本人的意見。作為集體智慧結晶的毛澤東思想,其中也凝聚著田家英的一份貢獻。

    田家英因在文史方麵有深厚的造詣,盡管連中學都未讀完,卻擔任了《紅旗》雜誌常務編輯、中共黨史編委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可以說,他是自學成才的典範。

    在成都郊區的大豐鎮,群眾曾自發捐錢請雕塑家,按田家英的照片為他塑像———因為人們感念他的蹲點使當地少挨了餓。1959年春,田家英到這裏時,“浮誇風”之下竟有幹部說大話“畝產3萬斤”。田家英走家串戶認真調查後,和藹地鼓勵幹部講老實話,頂住造假的壓力,並要求不能按吹牛的指標征購,保證老百姓的口糧。樸實的農民把他稱為“田青天”,他卻滿腔憂鬱地走上了廬山,直言了對辦“人民公社”持基本否定的意見。

    1961年初,田家英受毛澤東委派去了浙江農村。在那裏,他看到了饑荒。在各界人士會上,他開口便以中央工作人員的身份道歉說:“我們的工作沒有做好,使大家挨餓了,對不起各位父老。共產黨員看到這種情況,是很痛心的……”講到此,他竟泣不成聲。有人勸他不要說違反原有政策的話,他卻滿腔激憤地強調,隻能按毛澤東所說的,“每句話,每個行動,每項政策,都要符合人民的利益”,不能囿於現行政策和領導人說過的話,對不符合人民利益的事情視而不見!

    盡管廬山會議的餘悸還在,田家英仍冒著風險上書,要求取消公共食堂。毛澤東作為一個偉人,冷靜下來之後還是接受了這一意見,並同意田家英起草了人民公社的《六十條》。這一文件對扭轉農村形勢起到重大的作用。不過,田家英所讚同的“包產到戶”沒有被接受,這也是時代和曆史造成的局限。


《北京青年報》 2001年6月18日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