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蔣高明先生,自己願當奴才,就不要強求別的科學家也和你一樣當奴才

(2007-06-02 15:37:21) 下一個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356


1) 科學家身著便裝去人民大會堂,聽最高領導人的報告,我覺得很正常。大部分在在西方留過學的科學家都覺得很正常。日本人重視會議形象,可能是日本人,我不十分了解。我參加過一些重要國際會議,有些人身著正裝,不少人穿著隨便,即使是演講人。真正的科學家都是不喜歡繁文縟節的。

2)你想這些學子們在做他們的博士論文答辯時肯定是西服革履的,那是你的想象。大部分人都不是這樣。我國內外都參加過幾個博士論文答辯,沒有一個西服革履的。

3)退一步說,開會時演講人可能因為受人矚目要穿戴整齊,因為可能但是這些科學家是去聽講,沒有必要盛裝。而且大部分做科學都不習慣正裝,至於胡溫等領導以及院士,他們總是要出席各種要正裝場合,他們也習慣如此西服革履,而並非特地顯示他們尊重與會的科學家。不過我倒是奉勸中國各級領導應該奉行綠色辦公,夏天不要西服革履,節省些空調耗能。中國供電不是就很緊張麽?

4)穿著隨意與不太認真講話聽領導人,和科學家是否有是否有嚴肅的科學精神根本扯不上什麽關係。如果按照蔣先生的評判標準,著裝很邋遢的愛因斯坦最沒有嚴肅的科學精神了。我敢說中國科學界盛行的形式主義是嚴肅科學精神的大敵人。

5)經過幕僚精心修飾的胡總講話可能會有些對科學家有教益的東西,我敢肯定中國黨領導人講話即使不是黨八股,也基本上是些空洞抽象無用的東西。絕對不會比科學家自己長期探索對科學的認識深刻。我倒是覺得科學家隨意輕鬆聽胡的講話而不是他的講話當聖旨才正真一個科學家具有的正確態度。我從來沒有看到美國科學家把布什的話當回事。

蔣高明先生,我想說得不客氣的點兒,你自己有奴才思想(聆聽啊,人生有幾次在大會堂聆聽聖旨啊..),就不要強求別的科學家也和你一樣原當奴才。奴才思想也是阻礙中國科學不能取得重要突破的重要原因。



--------------------------------

中國科學家缺的是獨立思想,獨立探索精神。說實話,我對胡溫沒有惡感,甚至沒有反感。他們的講話,輕鬆聽聽罷了,用不著當成聖旨來學。
我記得溫總前不久找了一堆國內大學校長懇切詢問,中國怎樣才能辦出一些世界一流水平大學(好像是)。我想溫總可能自己也知道,隻要CCP(思想及其官僚製度)控製著中國的大學,大學缺乏獨立精神,投入再多的錢,中國也不會有一流大學出來。你說你的大部分精力都耗在所謂的“權(力)利(益)”鬥爭,其實很大程度都是與CCP領導相關的官本位體製帶來的。本人不想扯到政治,很抱歉又不得不如是說。


============================================================================

中國科學家缺什麽?
蔣高明

        目前,中國科學家的研究經費和工資待遇大大提高,所使用的設備甚至超過了英美等發達國家,可是,中國的科學還是不能稱雄世界,甚至還衝不出亞洲。
        那麽,中國科學家在走向世界科學殿堂的艱難行程中,到底還欠什麽“東風”呢?我們認為,中國科學家所缺少的是“軟件”而不是“硬件”。這些軟件指的是:認真而嚴肅的科學態度、強烈的民族自信心與獻身科學的精神。
        2005年6月2日,筆者有幸在人民大會堂,旁聽了中國科學院與中國工程院兩院大會,那次大會的經曆更驗證了我對上麵問題的理解。會上所發生的兩件小事略可窺中國科學家風貌於一斑。
        第一件小事是科學家們的著裝。作為一個中國科學家能夠進入人民大會堂,聆聽最高領導人的報告,一生可能不會有幾次機會,因此,著裝應當是相當嚴肅而莊重的事情。可偏偏是如此重大的活動,參加會議的許多科學家卻非常隨意,一些人甚至穿了短袖,女科學家著便裝的也不乏其人;而著正裝的少數個人卻成了“另類”。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政治局眾多常委以及院士們,還有許多老科學家都非常認真,他們都著正裝;大部分年輕和中年科學家,包括許多海外歸來的學子們則非常隨意地進入了人民大會堂。我想這些學子們在做他們的博士論文答辯時肯定是西服革履的,為什麽到了人民大會堂聽總書記的報告就相當隨便了?日本人參加國際會議,手拎著西裝(為了不弄皺),開會前跑到廁所去換上,為著什麽?國家的形象而已,隻有大家共同維護國家形象才能反映強大的民族凝聚力。有了這種凝聚力,我們就能做到以前我們不敢想的事。“兩彈一星”後,為什麽重大科學成果少了?可能是與我們的認真勁和民族凝聚力小了有關。大家可能覺得我小題大作,但往往這些小事,才真實地反映中國科學家的內心世界:一個不能保持嚴肅認真的科學家,你相信他能做成大科學來麽?
         第二件小事是聽總書記的報告。胡錦濤總書記用了大約一個小時的時間闡述科學發展觀,這是對中國科學家非常重要的指示,很多提法是高屋建瓴的。對於這樣重要的報告,同樣的道理,一個中國科學工作者一生不可能聆聽幾回。然而,即使如此,依然有人在下麵翻看報紙。我想時間對於這個科學家可能實在是太重要了,但是你可以選在不來聽麽!既然來了,又去做這種動作(至少是對演講人起碼的尊重都沒有),就大大不應當了。是演講人辛苦,還是聽的人辛苦?聆聽世界上最大國家領袖的演講,應當采取什麽樣的態度還用人教麽?這件小事反映了中國科學家的麻木心理,一個有麻木心理的科學家怎麽能夠與國家強大的對手去競爭?相反,洋人來了,表現出來的許多“媚外”表情,又多少使人感覺到肉麻般的不舒服。
        中國科學家目前應當是不缺少經費的,引進海外人才動輒資金幾百萬元。大部分引進的人才是發揮了較大的作用的,但是否都是成功的呢?不妨做個簡單的回顧與計算一下“投入產出來”比,就可以知道了。中國科學家發表SCI的費用是50-100萬元一篇,而“海歸”的投入還要高。年輕的科學家如果沒有嚴肅的、正直的、拚搏的、向上的科學精神,單憑發表了幾篇象樣的SCI文章,就想躋身科學聖殿,恐怕沒有那麽簡單。正是由於對科學事業的不認真甚至麻木、自信心不足才出現了目前中國科學界的許多怪現象:科學攙假、惟洋是從、申請經費將簡單的問題複雜化、造成研究經費的巨大浪費。有人戲謔地稱中國的科學家不能叫科學家,應當叫“科學工作者”,即以科學為手段謀生的人。真正的科學家是以科學為愛好,為科學而獻身,而不是以科學為手段。對於所調侃的這些“科學家”,在人民大會堂裏,我們不是看到了一些麽?
        所幸我觀察的小事畢竟不代表大多數,或者那些“麻木”的學者也有清醒的時候。大會開幕的場麵就很使人熱血沸騰,一曲國歌唱罷將每個人的神經都調動了起來。試看中國的科學還是大有前途的:一百年前的中國沒有什麽自然科學,一百年後中國具備了所有的自然科學,尤其最近中國科學院實施知識創新工程,取得的科學進步隻舉世矚目的。然而,我們依然感覺到擔子是重大的,甚至我理解的中國科學發展是落後於經濟發展的。個中原因必須引起我們深層次的思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