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無尾◎還我尾巴◎

【瓦解共產極權從破除謊言開始 】共產政體有兩大支柱,一個是暴力,一個是謊言,就是槍杆子和筆杆子,謊言的作用遠比暴力要大數倍
個人資料
正文

【座談會文字稿】用曆史來說話:回顧台灣發展史,還蔣公一個公道

(2007-08-10 02:33:17) 下一個

【座談會文字稿】

用曆史來說話:回顧台灣發展史,還蔣公一個公道

人民如果愛蔣介石就不可能愛毛澤東
 

台灣人如果敬仰蔣介石就不容易選擇台獨

所以........................
 

還給他一個公道-從大曆史看老蔣總統座談會

【摘錄部分內容】刊登於台灣聯合報2007/3/27

本內容詳實介紹台灣發展的軌跡,非常簡單易懂,他們的親曆故事也很感人。

發言人都是曾經參與各項建設發展台灣的技術官員或是親身曆史見證人。
他們都是沒背景無權無勢的農家子弟與工人階級家庭出身的本省籍閩南人
透過公平的教育、公平的社會競爭環境再加上個人的努力,成為官員、學者與社會精英。

其實你現在看到的絕大多數台灣精英與大老板都是出身農家與工人階級的家庭
因為當時台灣就隻有人數極少的地主,扣除逃難來的外省人,
百分之7,80以上都是赤貧的佃農與做粗工粗活的工人

他們的後代本著良知與厚道,以自己的成長過程來告訴你真實的台灣
透過由他們的娓娓道來,更能深入了解-被刻意掩蓋遺忘-過去的台灣
台灣奇跡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每一個奮鬥的曆程,都留下鮮明足跡與令人動容的故事。

現在民進黨把建設台灣的功績先鎖定歸功在蔣經國身上,藉以能夠肆無忌憚批判老蔣總統,其實這是惡意的遺忘與忽略,老蔣總統的政績為台灣打下非常穩固堅實的基礎,蔣經國繼承下來讓它開花結果,整個發展過程,本文會大概清楚明白的告訴你!

------------------------------------------------------------------------------

主持人:江丙坤-前經濟部部長、經建會主委、國民黨副主席
 

發言人:

薛香川-前國科會副主委
董智森-金門籍資深媒體人
李鹹林-前成功高中校長
葉萬安-前經建會副主委
陳庚金-東海大學教授、台灣省台中縣第九、十屆縣長、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美國林肯大學博士

主持人江丙坤:

今年開春以來,民進黨就展開一連串的『去蔣化』運動,先是指先總統蔣公是二二八的『元凶』;並聲稱將處理慈湖『蔣公陵寢』、『中正紀念堂』的存廢等,高雄市政府甚至粗暴的拆卸蔣公銅像,其囂張的行徑已經被國外媒體喻為『文化大革命』,連民進黨的支持者都看不下去,陳菊因此被迫道歉。

我們有幸生在這個台灣從威權走向民主的大時代裏,親身經曆台灣史上最重要的一頁的發展,不管是好的、壞的,我們都是這段曆史的見證者。而作為一個理性的見證者,我們無意在此為老蔣總統神格化,更不願見到政治人物為了私利而墮落到昧於良知、扭曲曆史,而是要用客觀、中立的立場和態度,給這位在中國近代史上占有舉足輕重地位的曆史人物,作一個公正的曆史評價。

前言:

老蔣總統去世已經32年,在民進黨仇恨宣傳與族群挑動下,老蔣總統變成威權、專製、獨裁的象征,銅像被推倒,紀念館要更名。然而,大曆史並不以個人評價為轉移。一如黃仁宇所說的:
『從遠距離看大曆史,自能看見他的合理性與真正的曆史價值,從而了解一個人在大曆史中的位置。』

如今回顧老蔣總統,他在大陸領導抗戰有功、光複台灣有功,但爆發二二八事件可能有過;他領導反共戰爭,安定金馬戰局,使台灣從風雨飄搖中安定下來,有曆史大功;但白色恐怖造成人權危害則有過。他進行土地改革,危害地主階級的利益,但造福貧苦佃農,讓窮人得以翻身,則為經濟發展奠定基石。

他長期戒嚴,國會未改選,總統未改選,於民主有害;但他推動地方自治,讓民主製度從地方生根,為後來的民主化奠定基礎,則功不可沒;他推動9年國民義務教育,讓窮人子弟有平等機會受教育(三級貧戶佃農出身的陳水扁即是最好的例子),為台灣培育人才;他推動加工出口區,讓台灣經濟從進口替代出口導向,讓台灣成為世界貿易之島,直到今天………………….。

這一切功過,既有中國大曆史,更與台灣的成長、轉變、奠基有關。不論如何,他是中華民國曆史的維係者,也是最重要的建構者。老蔣總統去世已經32年了,我們如果還不能揚棄個人偏見,而一眛以威權批判或個人崇拜來看待,都無法還原客觀的曆史真相。我們唯有從大曆史視野,才能看清楚曆史,照見未來,還給他一個公道。

一、老蔣總統與國家安全 

發言人:董智森

老蔣總統對台灣最大的貢獻之一就是穩定局勢,讓金門台澎穩定下來,尤其是金門的古寧頭大捷與八二三炮戰的勝利,讓台灣可以免受戰爭的洗禮,而能穩定的發展。 

金門對抗中共 軍民一條心 

炮戰期間,局勢還非常嚴峻,當時我家就住了好幾個阿兵哥,那些阿兵哥拿了門板就睡在地上,百姓也沒話說,因為大家都知道,如果中共來了,大家就沒了,小時候軍醫還幫我治過病,彼此都互相照顧,軍民一條心。

民國43年的93炮戰,年底時外交部長葉公超與美國國務卿杜勒斯簽了『中美共同防禦條約』,這是讓台灣保平安的條約,不僅讓台灣戰力提升,對以後的經濟發展更有助益,因為沒有國家安全,沒有政治的穩定,就沒有人來投資,台灣就站不起來。

老蔣總統堅持防衛金馬奠定兩岸穩定基礎 

原本美國認為:『中美共同防禦條約』隻協防台灣、澎湖,不包括金門、馬祖,希望我們從金、馬撤軍,但老蔣總統堅決不同意,因為金、馬是保衛台灣最重要的兩顆眼睛。在八二三炮戰時,軍隊中有不利的傳聞,認為就讓中共統一也無不可,但是老蔣總統堅決不肯,還派他的兒子蔣經國到金門,穩定了軍心,中共打不下來,兩岸局勢從此就穩定下來了。

『勿忘在莒』以寡擊眾 

老蔣總統從民國39年到民國60年期間,總共到過金門30次,住了152天,可以說是對金門的感情深厚。他在金城鎮古崗村的古城樓召集軍事將領開會,獲知鄭成功當時在金門大舉砍伐樹木,建造戰艦,討伐在台灣的荷蘭人,使得金門變成一片黃沙,他立即要求在金門種樹。民國40年,他登上太武山,寫了『勿忘在莒』四個字,期勉軍民效法齊國田單以寡擊眾的精神,要大家不要忘記,雖然是小小的金門與台灣,隻要有田單複國的精神和臥薪嚐膽的決心,也是能得到勝利的。

不知感恩 隻會讓國際瞧不起 

大家都知道八二三戰役中金門當地人死傷很少,這是因為老蔣總統不但要求建造中央公路以因應戰事需要,這條公路是當時大家徒手建成的,相當不容易。另外,他還要求每家都要建地下室,當防空洞,我小的時候就曾經在防空洞裏麵寫功課。

對我這個金門人來講,聽到有人要將老總統的銅像怎麽樣時,我會認為這是忘恩負義的行為,如果台灣人連感恩、公道的道理都不懂,會讓全世界人瞧不起!

二、台灣土改的成功經驗 舉世聞名 

發言人:薛香川

土地改革從曆史來看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是台灣300多年來的『租佃製度』的變革,可以說是台灣發展重要裏程碑,在世界上是非常成功的例子。去年三月我到東南亞進行訪問,見到越南的國會議長,他說他來過台灣很多次,看到台灣的土地改革與工業發展,才發現他們以前走錯路了,因為他們學大陸的土地改革,造成許多人流血,不像台灣的土改是理性、和平的。

我在當新竹科學園區的局長時,有菲律賓的電視台來采訪,他們也知道台灣的土地改革很成功,可見台灣的土地改革世界有名,被拿來當樣板,而土地改革紀念館經常有外賓來參訪,顯示土地改革是我們的成功經驗。

老蔣總統推動土地改革 窮人翻身 

老蔣總統在還沒有撤退到台灣前,就要陳誠先來台灣推動土地改革,從『三七五減租』、『公地放領』、到『耕者有其田』,讓地主與國家的土地轉移到佃農的手上,讓佃農變成『自耕農』,我家就因為公地放領而領到一塊地,可惜10年後因為我要念大學繳學費不得不賣掉,這顯示出這是一項好的政策。

土地改革的另一項成就就是對台灣經濟轉型的幫助,將地主的資金變成工業資本,地主成了台泥等四大公司的大股東,公司獲得了工業發展所需要的資金,這對台灣的經濟發展很重要,如果沒有老蔣總統的這些作為,台灣早就被中共拿走了。

發言人:葉萬安:

土地改革讓50、60年代台灣的農業生產每年增加5﹪,可見土改使農業生產快速,當時政府有一項政策『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發展農業』,農工相輔相成,農業剩餘補助工業,而公地放領的價格是實務價格的2.5倍,分10年償還,一年才25﹪,比三七五減租的比率還低,因此許多佃農成了自耕農,土改可以說是台灣經濟發展的基礎。

三、老蔣總統與地方自治 

發言人:陳庚金

沒有老蔣總統 台灣不可能主權獨立
兩蔣時期完成了曆史的階段任務,這種曆史事實怎麽能否定?國父紀念館也好,中正紀念堂也好,都是曆史性建築物,怎能說拆就拆,說改就改,要拆要改,也應該先從象征日本帝國主義殖民統治的的總統府開始吧!

民國34年台灣光複,政府成立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接管政務。是年11月開始接收地方行政,重劃全省為8縣9省轄市,並恢複縣市區鄉鎮製,自民國35年2月起,成立村裏民大會、區鄉鎮民代表會、縣市參議會、省參議會、逐步落實地方自治的基礎。

最初,省參議會是台灣唯一的最高民意機關,民國40年配合憲法之精神成立『台灣省臨時省議會』,直到48年改為『省議會』,省議員由人民直接投票選出,幾十年來為民喉舌,監督省政,發揮民意政治的最大功能。

國家環境艱困 老蔣仍堅持推動地方自治 

後來大陸淪陷,在當時艱困的環境下,實施了戒嚴,在政治上,相對的限製了部分基本人權與參政權,但蔣中正仍在台灣省實施中華民國有史以來第一次的『縣市地方自治』。

依照憲法規定必先完成『省縣自治通則』的立法工作,才能實施省縣地方自治,但國家突遭重大變故,難以完成立法工作,蔣中正仍堅持將台灣建設為三民主義的模範省,必須先在各個縣市落實地方自治,乃於民國38年交待時任省主席的陳誠聘請學者專家29人成立『台灣省地方自治研究會』,民國39年草擬『台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

40年前台灣首次辦理縣市長選舉,我正好是小學6年級,已經有點懂事,那時的選舉就很熱鬧,尤其在選後,贏的人就會敲鑼打鼓,我就讀的國小在大馬路邊,宣傳車從學校旁邊經過時,大家都興高采烈的,即使落選的人也會在各地謝票,那時我開始對選舉產生興趣,覺得選舉很好玩,也希望將來有機會參加選舉。

我是一個農家子弟,
就是在老蔣總統奉行三民主義的政策下,才有機會藉由公平的教育管道以公費就讀師範學院,後來也才有機會參加縣長選舉,當選父母官,不管是民選首長或民意代表,跟我同樣情況出身的比比皆是,地方自治透過選舉選拔人才,提供民主生活方式,訓練地方人管理地方事,穩定社會的基層,向上開花結果。 

人民在豐富政治經驗,提升政治意識,深化民主的需求後,即進一步的發展地方自治法製化,這些都是建立在老蔣總統落實地方自治與地方選舉上。

四、老蔣總統與9年國民義務教育 

發言人:李鹹林

推動9年國教,遏止惡補歪風 

9年國教實施前,當時媒體報導小學生為了升學,書包裏塞滿課本、參考書、惡性補習風氣盛,老蔣總統看到後深惡痛絕,認為一定要好好改善教育風氣。民國55年,金門的9年國民教育先推行實驗一年後,民國56年6月20日,老蔣總統就宣布實行9年國民義務教育,老蔣總統在宣示中表示:『9年國教目的是要提升人力水準,並培養現代化的國民,有現代化的國民才能邁進現代化的國家。』

9年國教提升人力素質 

9年國教造就許多人才,尤其是經由公平機會,促使社會階級流動,農工子弟或是三級貧戶,都能經基本教育發揮潛能,現在52歲以下的人,大多受過9年國教,很多人現在已成為社會精英了。

那時候的學生都能根據他們的興趣、稟賦接受普通國中教育、職業教育或就業,教育廳當時做過調查,好多工廠在民國55年、56年時想技術提升,但因為員工水準不夠,而不敢升級,三、四年後,9年國教讓人力素質提高,工廠就可以提升技術,以至今天台灣有高級工業、信息產業等輝煌的成就。

9年國教成效最顯著是展現在國防建設上,民國60幾年時,陸軍總司令蔣仲苓邀請民眾參觀湖口營區,當時我在參觀時,許多部隊裏的長官都提及國軍之所可以迅速的學會操作新式武器和教育素質提高有關,蔣仲苓也認為在9年國教實施後,部隊的訓練變得更有效率了。

老蔣總統造福台灣 後人不應忘恩 

說到這裏,我很感慨,老蔣總統幫助了台灣社會的階級流動,我們也都能了解體會,他讓我們免於共產黨的控製,免於文革、三反五反…………,我也記得他過世時,移靈至國父紀念館時,我去了好幾次,每天有數萬人來瞻仰遺容
,那時民眾不會忘恩,懂得飲水思源,現在老蔣總統卻被當成元凶,台灣好象一下子失去了過去的敦厚善良,很多人不問是非,實在不長進,一直在製造衝突,這不是在愛台灣,而是害台灣。

五、老蔣總統與台灣經濟發展 

發言人:葉萬安

拚經濟,老蔣總統知人善用 

創造台灣經濟奇跡的最大功臣有10位:陳誠、蔣夢麟、俞鴻鈞、徐柏園、尹仲容、嚴家淦、蔣經國、李國鼎、孫運璿、俞國華,
純就經濟發展而言,貢獻最卓著的是:尹仲容、嚴家淦、李國鼎、俞國華,他們都有工程師的堅忍辛苦,但這些技術精英若沒有獲得老蔣總統的任用、授權以及支持,他們也沒辦法發揮,台灣也沒辦法創造經濟奇跡。

尹仲容、李國鼎、蔣經國為台灣經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我講三個故事,第一個是尹仲容的故事,我曾陪他去演講,第一堂下課時,我發現地上有血,我跑過去跟尹仲容說,他說:「沒關係,是痔瘡的老毛病!不礙事!」我說:「要不要休息,下一堂課我幫你講。」他直說沒關係,尹仲容61歲就死了,他真的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尹仲容為台灣發覺、培育、提拔許多許多優秀人才,最著名的是:人稱鐵頭部長的前經濟部部長趙耀東即是他發覺延攬的優秀人才之一)

李國鼎的故事,有一次禮拜六他早上打電話給我,要我晚上到他家討論下星期一演講的事情,當天晚上我到他家後,李太太跟我講李國鼎馬上就回來了,要我再等幾分鍾,這時榮總的醫生打電話給李太太,講了一會兒後,李太太哭了起來,我問李太太怎麽回事,李太太說,榮總的醫生跟她講李國鼎的病情很嚴重,她要我待會兒李國鼎回來別跟她說,於是我就沒講。到了禮拜一,我把東西準備好,到李國鼎的辦公室找他,李國鼎問我:「禮拜六的事情,你知道嗎?」我裝作不知道,李國鼎說:「就是榮總醫生的電話。」我說我知道了,
他竟然說:「時間不多了,趕快努力吧!」

第三個故事是蔣經國先生,民國67年開始,我和財政部長、經濟部長、總統府秘書長常一起到他辦公室去向他作有關經濟的報告,我們會先進去再等他進來。最後幾次,他都是坐著輪椅進來。記得最後一次,民國73年11月,我們進去的時候,他站在那兒跟我們握手,會議結束時,他想站起來跟我們道別,但怎麽用力就是站不起來,最後是靠旁人的協助才站起來,他生病到這種程度,還在為國家不眠不休的辛勞,看看現在的情況,實在很令人寒心!

【摘錄部分內容】刊登於台灣聯合報2007/3/2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