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蟲語冰

讀書影視,詩書畫,生活見聞雜感隨筆,胡言亂語之類吧。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最近看的幾本書

(2007-06-10 11:27:47) 下一個

海外看中文書, 除了家裏有的, 來源主要是圖書館。抓到什麽就看什麽。不好看就放下。電子版篇幅長了看起來就累。 不久前看到餘華的《兄弟》上了紐約時報, 慕名到網上看了個開頭: 小流氓廁所裏偷看女人屁股,餘華就做足文章, 說得津津有味,俺就犯膩, 不看了。感想是,現在的文學就是對從前的反動, 從前習慣了正襟危坐, 現在就流行漫畫加耍貧嘴。時代使然。

正經說看過的書吧。 看了汪精衛傳的下冊,因為隻借到下冊。看著我就捉摸, 原來那時候中國有四個政權同時存在。滿洲國一個, 蔣氏國民政府一個, 汪氏偽政權一個,另外就是共產黨的邊區政府。四個政權當然以國民政府為正統, 但是,這個正統的國民政府, 首都卻遷到重慶, 稱陪都。聽著像二奶似的, 頗有點委屈的意味。 而堂堂南京政府卻在另一個國民黨元老汪先生手裏。汪政權和溥儀的滿洲國都吃日本人的奶。日本人一投降這兩個偽政權也就灰飛煙滅。於是國民政府和邊區政府真槍實彈, 一決雌雄。三年內戰, 老蔣敗北, 去了台灣。主客大小攻防易勢,政權還是兩個。 所以,
 不承認兩個中國, 不承認一中一台, 但是得承認兩個政權吧? 因為這是現實。北京稱呼台灣政府為台灣當局, 自己當然就是北京當局了。 兩個當局。中國曆史上多個政權並存的時期比比皆是,好像並不怕分裂。羅貫中先生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豁達得很。

再有就是看了胡適的書信集, 三冊中的一冊。來往書信集, 包括別人寫給他的信。說來慚愧, 對信的內容沒什麽深刻印象, 讓我注意的是形式。原來從前人寫信從來不開頭先問好的。 大多直接說事。 這一點其實早年讀魯迅書簡就該注意到,但是沒有。 我輩現在這種開頭問好結尾祝好的書信八股我懷疑是歐風美雨帶進來的。肯定是近代才有的。古人寫信就更灑脫了。比如白居易寫信, 就寫:樂天白, 曹植寫信, 就寫植白。同理可證, 阿Q 就是Q 白,小D D 白。  真是酷斃了。

讀了印象比較深的是一本《我的父親母親》的父親分冊, 又是半本書。 書是台灣出的, 收集了名人回憶父母或回憶名人父母的文章。大家一定明白, 父母是次要的, 賣點是名人。看了這本書, 我說句公道話, 名人到底是名人。 名人寫的好過寫名人的。被寫到的名人有林語堂,鬱達夫, 柏楊,朱西寧。。。 寫的人則有張學良,茅盾, 林海音, 阿城, 廖輝英等等。 印象最深的是陳映真寫的《父親》。聽說陳是台灣很有爭議的作家。俺孤陋寡聞, 這是頭一回讀他的書。頭一回就感動了我。陳說他的父親以教育家終其一生, 但是他的父親隻有高小的學曆。後來以自學考到高小正教員的資曆。現在人很講究正教授,說扶正很難。誰知道若幹年前小學老師還窮講究高小正教員啊。陳父不以學曆低自卑, 也不以自學成才自傲。實幹於底層, 令人敬仰。陳於六七年因政治罪入獄, 他的父親擔心的不是他的入獄,而是怕他屈服於國民黨的迫害而"反正"。他的父親是個基督徒,探監時對他說: 你先是上帝的兒子, 再是中國的兒子, 然後才是我的兒子。陳說, 父親為他在心中守住了一個祖國,覺得自己一輩子怎麽也達不到父親那樣的風範。雖說是山野草民, 我覺得這就是所謂的民族脊梁了。

以前網上看過《往事並不如煙》的片段, 這回見到紙版, 人民文學出版社的, 據說有刪節,未知確否。這本書寫的人是說來話長, 要俺說感想也說來話長。這裏隻能說一點小節。一是章伯鈞作為頭號右派,反右後官職降了兩級, 還算高幹, 住房汽車服務員都保留。以致民主黨派開會,散會了羅龍基看著章登車絕塵而去,不由感歎早認錯幾天還是不一樣啊。羅就隻好安步當車了。二是文革高潮中,本書作者即章伯鈞的女兒借住到康有為女兒家, 康家熱情收留。章有本個人詩集,舍不得燒了, 也想藏到康家, 人家就不收了。可見個人文字之貴重, 之麻煩。文字成為禍胎在中國是有傳統的, 希望這種傳統早點終結。三是書中寫到聶紺弩夫妻, 作者耳聞目睹聶家夫婦的不和諧, 也如實寫了。作為後輩這樣寫有欠厚道。吳祖光說:“老聶是模範夫妻”。作者說:“我見到的好像不是這樣。”吳祖光又重複說:“老聶是模範夫妻”。這一段很有內涵。世事洞明皆學問啊。四是儲安平死不見屍,也是一段疑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群思 回複 悄悄話 據我耳聞(家父是聶和吳的老右),聶的周夫人對聶的著實不錯!從沒棄聶而去。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