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愛一點點

不愛那麽多,隻愛一點點
正文

讀《十八春》

(2011-05-30 00:28:39) 下一個

我是先看了電影《半生緣》,再來讀小說的。 因此讀的過程中並不寂寞,黎明,吳倩蓮,黃磊,吳辰君的形象不斷的從小說的字裏行間跳出來,在眼前晃動著。

總的來說,電影拍出了小說的精髓,雖然有不少的改動,尤其是解放後的一段。 有人曾說過,電影是減法的藝術,我覺得很是, 這部電影的減法就做得很漂亮。 有關政治的部分都沒有拍。張愛玲寫的三四十年代的上海和香港,是讓人接受的,那真是在講自己家的事情, 及其明白與自然。 解放後張隻待了一年就從香港輾轉去美國了,所以她描寫的解放後的社會,像是舞台上的話劇,中間總隔著什麽。

比較起張愛玲的其它作品,十八春的文字不算好的。 但小說裏處處寫有一些人生感觸的細節,讓我覺得是作者本人親身經曆過的,因此讀來很親切。

小說裏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是張慕槿說的 “政治決定一切,你不管政治,政治也要找上你”。 我相信這是張自己的見識,否則她不會決然離開她的故土而千裏迢迢到美國去。這是在解放後的一年裏,張自己非常冷靜的觀察所得出的結論。 在此不得不佩服她的見識,要知道,在當時應該是多麽熱火朝天的社會氛圍, 能夠如此冷靜的看出這點,並不容易。如果張留在國內,以後不知是什麽命運。她走的太好了。
 
這句話也讓我想起楊絳先生對政治的定義,她說,”凡是號召的事,就是政治運動“。  

隨便寫寫, 算不得影評, 更不算書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