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雅青(上)

(2008-01-17 17:58:20) 下一個
雅青知道自己的命不好。

6個月大的時候,父母就吵吵鬧鬧地離了婚。據姑姑說,法庭上誰都不願意要孩子,推推搡搡了半天,是爺爺氣不過,站出來說:“誰都不要,我要!”,雅青才給判給了父親。打那以後,雅青再也沒見過母親,父親也隻有在每次來看爺爺的時候,捎帶見上一麵。

雅青後來陸陸續續地聽說過一些母親的情況,結了又離了,離了又結了。雅青從來沒有去找過她,甚至連見一麵的念頭都沒有。母親對她來說隻是個名詞,這個名詞就象桌子,椅子,大衣櫃一樣代表了一樣東西,別的沒有任何意義。她完全不記得母親長什麽樣子,也不想去記得。父親後來也結了婚,並很快有了孩子。因為後來的妻子不喜歡雅青的存在,他來看爺爺的次數也更少了。

雅青並不恨父母,他們離婚時都還年輕,帶個孩子開始新的生活不容易。她隻是不明白,兩個人都鬧到這份上了,為什麽還要把她生下來。既然生下來也沒打算養活的,為什麽不幹脆早點扼殺掉。不過慢慢的,雅青有了結論,誰也怪不得,一切是自己的命不好。這結論是隔壁的婆婆幫雅青下的,她說雅青是個苦娃兒。雅青想,一定是這樣的。

雅青和爺爺一起住在一間小小的屋子裏。白天爺爺把她托給隔壁的婆婆,自己去幫附近的學校打掃衛生。雅青很懂事,兩歲多就知道疼人了。每天下午爺爺回到家,她就會給爺爺捶背捏肩膀,每次爺爺都樂得合不攏嘴。到了周六周日,爺爺就會把雅青扛在肩膀上,去公園裏找老頭們下象棋。在爺爺的肩膀上,雅青總是笑的特別燦爛,她覺得自己很高很特別。

那段時光是最快樂的,雅青常這麽想。可惜到了她八歲的時候,爺爺一病不起,雅青父親的後妻為了怕爺爺把雅青交給他們,哭鬧著不讓雅青父親過來。爺爺知道兒子窩囊,臨終前把雅青托付給了兩個女兒。“終歸是我們家的子孫”,爺爺說,“替我照顧好她”。兩個姑姑不敢違背,也都覺得雅青可憐,於是商量定了讓雅青在兩家輪流住著,每個月月底換地方。

八歲的孩子已經能明白很多事情了,就象雅青明白自己在兩個姑姑家都不受歡迎。姑姑們都已經結婚,房子住得本來就小,現在多了個雅青,自然不會很方便。雅青走路很輕,說話很輕,吃飯很輕,做什麽事都很輕,輕得象空氣。她也真的很希望自己能變成空氣,可是不行。無論雅青多努力地占用最小的生活空間,她總能感覺到自己和整個生活環境的格格不入。她是一個多餘得讓人討厭的人,雅青從姑父們的臉色裏,從姑姑們的無奈裏,都能清楚地看到這點。

雅青的大姑姑有個兒子,比她小一歲。雅青開始很喜歡和他一起玩。直到有一天,玩的時候,男孩摔了一跤,坐在地上大哭起來。姑姑急急地從廚房跑出來,抱著兒子又摟又親,那一幕有些什麽東西讓雅青覺得不舒服。姑姑並沒有責怪雅青,但是從那以後,雅青再也不和男孩一起玩了。

雅青隨身有個破舊的旅行包,是爺爺留給她的,裏麵裝著她所有的東西。她就和這個包一起,在兩個姑姑家遊蕩。每到月底,雅青就提著這個包,走出一家,去敲另一家的門。走出的那家,門總是在她身後急急地關上;敲開的那家,開門的也總是帶著滿臉的不悅。

在學校裏,雅青也是個不受歡迎的人,她的功課永遠是班裏的最後一名,她的個頭永遠是班裏最矮的一個。老師讓她叫家長來學校,她不知道該叫誰來,誰也沒空來,誰也覺得沒必要來。有一天數學老師在課上問雅青一個很簡單的問題,雅青木木地站著,一句話也不說。老師一氣之下說:“沒父母教養的孩子就是學不好的。”下課後,本來就常欺負她的幾個孩子更起勁了。他們抓她的頭發,扯她的胳膊,嘴裏還嚷嚷著,笨蛋,沒教養,野孩子。雅青的頭皮被拉的很痛,痛得讓她有點想哭。周圍站了很多人,但是她從他們的眼光裏看不到一絲同情。雅青的眼淚流不下來,反正她的眼淚對他們也沒有任何意義。

幸好時間是公平的,命好的人命不好的人,時間一樣的從他們身上流過。一天天,一年年,雅青終於長到了16歲,接受完國家的義務教育,姑姑姑父們覺得他們的義務也已經走到了盡頭。姑姑說,我們也算對的起老爺子了。於是理所當然的,雅青開始了她打工的生涯,於是理所當然的,雅青帶著她的旅行包離開了姑姑們的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