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台灣將門之後談閱兵:大閱兵就是要耀武揚威

(2009-10-12 07:27:29) 下一個
大陸十一國慶大閱兵已過去整整一個星期了,但天安門前閱兵儀式壯麗雄偉的場麵卻仍盤旋在腦際,節奏鮮明有力的軍樂聲和嘹亮的愛國歌曲也不斷在耳邊震響著,有時一人走在馬路上還不自覺地跟著哼了起來。受閱部隊整齊劃一,雄糾糾,氣昂昂的步伐,走出了中國人的自信,中國人的誌氣,中國人的威風,中國人的驕傲。有人批評大陸不該舉辦這樣的閱兵,不該如此耀武揚威,甚至把它拿來與納粹德國與蘇聯的閱兵相提並論。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你是一個外國人發出這樣的言論,或許尚可理解,但作為一個中國人而出此言論,就顯得太胡塗,太失立場,太不了解國情,也太莫名其妙了。


我出生在軍人世家,不但家父是軍人,外祖父和舅舅也是軍人。我們在偏遠的故居,已被當地政府封為將軍屋,作為文物保護了起來,因為在此屋中誕生了外祖父和舅舅兩名將軍。或許是受家世的影響吧,我自幼便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名職業軍人。但陰差陽錯地在命運安排下,卻沒有作成軍人,反成了一名書生。既無法拿起槍杆子捍衛國家,隻好拿起不夠鋒利的筆杆子捍衛國家,以略盡書生報國的綿薄之力了。


每次看閱兵都令人精神振奮,即使不是在現場,而隻是在電影或電視中,也不稍減興奮之情。這次為著看十月一日,上午十點在天安門前舉行的閱兵,我半夜三點鍾就自動醒了過來。中歐與中國有六小時時差。打開電視機,中央電視台的播音員已開始熱身運動了,正在介紹曆次閱兵的零星鏡頭,以及此次閱兵的準備情況。因此,我就興奮得再也睡不著了。大陸的閱兵我在電視中看過三次,分別是1984年鄧小平,1999年江澤民,和這次胡錦濤主持的閱兵。可說是一次比一次精彩,一次比一次振奮人心。


我在台灣時也看過閱兵,不但在電影中看過,也在現場看過。我曾在台灣國防部服過兵役,而國防部與總統府同在一棟建築物內,因此便有機會近距離地觀看閱兵儀式。更有趣的是,幾次半夜的閱兵排練,我還在現場維持過秩序。因此,對台灣的閱兵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平心而論,台灣的閱兵也顯得步伐整齊,軍容壯盛。但與此次大陸的閱兵相比,雖不能象台灣某評論員所說的那樣,優劣立判,但確實差了一個等次。而這是僅就受閱部隊人的表現而言,若論及雙方展示的武器,則更是連比較的立足點都找不到了,因為此次大陸展示的武器都是國產的,而台灣的則是美製的。尤令國際反華勢力觸目驚心,而令國人大為振奮的,是展示了新發展,專用以對付航空母艦的導彈。據說,此種導彈可以擊中兩千公裏外移動性的目標。如此一來,台海若發生衝突,美國還敢象1996年那次一樣,旁若無人地把航空母艦駛向台灣嗎? 這就難怪美國反華勢力與部分獨派人士,會對大陸此次閱兵表現得憂心忡忡了。


除了兩岸的閱兵儀式外,我也在電影中看過外國的閱兵儀式,其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納粹德國和蘇聯的閱兵儀式。其受閱部隊步伐特別整齊,軍容特別威武,或可與此次大陸的閱兵相比擬。但二者閱兵的出發點,動機與欲達到的目的,卻完全不同。因此,表像或有相似之處,但性質則南轅北轍,根本不能相提並論。請容我略陳淺見於後:


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失敗後,受戰勝國,尤其是法國,通過凡爾賽條約進行嚴酷盤剝,被迫割地賠款,無所不用其極,令德國國民普遍心生不滿,希望掙脫不平等條約束縛的情緒洶湧澎湃,使激進的納粹黨與希特勒有了登上政治舞台,以及此後大力推行民粹主義與以戰爭複仇為導向的全麵軍事化運動的機會。毋庸諱言,德意誌民族具有先天的軍人特質,他們守紀律,一絲不苟,講究效率,和法國人傾向於浪漫的性格適成對比。因此希特勒與納粹於1933年上台後,僅經數年整軍經武,發展國力,即躍居世界第三強國,僅次於美,蘇。恢複國力後的納粹德國,於1938年3月兼並了奧地利,1939年1月侵入波蘭,同年3月又占領捷克,充分暴露了其掠奪擴展的野心,以及帝國主義醜陋的本質。因此,其曆次閱兵,展示武力,無非欲鼓動德國軍民朝著此一侵略擴張的目標邁進。而德國人民在複仇情緒,與民粹主義盲目的導引下,最終為其國家民族帶來了幾至滅頂的災難。這與中國的情況能夠相提並論嗎?


而蘇聯在列寧領導革命之初,雖奉行社會主義,反對帝國主義,並在孫中山先生生前表達過對中國民主革命的同情,聲言願意主動放棄在帝俄時代從中國掠奪的不法利益,包括土地。並促成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幫助興辦了黃埔軍校。但新中國成立後,列寧生前表達,願意主動放棄帝俄時期從中國掠奪的不法利益的聲明,卻不願予以兌現。據說,還因中國人提出此一願望,而種下了日後中蘇交惡的遠因。新中國與前蘇聯交往三十年的曆史中,不知受了多少窩囊氣,許多老一輩的大陸同胞都能娓娓道來。其在中國的情況既如此,而在歐洲的情況則猶有過之。二戰開始後不久,蘇聯即與納粹德國共同瓜分了波蘭,接著又攻打芬蘭,占領東歐部分地區,強行兼並愛沙尼亞等波羅地海三小國。1945年抗戰勝利前夕,還通過雅爾塔密約,在英美支持下,威迫利誘地與國民黨簽定了所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令外蒙脫離中國而獨立。因此,蘇聯變質並非自赫魯曉夫起,而是早在斯大林時期就已蛻變為社會帝國主義了。其曆次舉辦閱兵的性質與目的,與希特勒相比,又會有多少差異呢?


因此,也是不能與大陸的閱兵相提並論的。


閱兵不僅是為著檢閱,展示兵力,也是一種備戰的姿態與手段。大陸自1949年建國至1959年止,幾乎年年閱兵。或因鑒於當時建國不久,國力薄弱,而外部敵人威脅又大,不得不處於長期警戒狀態,故有通過閱兵提振民心士氣,加強備戰的必要。改革開放後三十年中,則僅舉行過三次閱兵,已如前述。大陸舉行閱兵的動機與目的,與納粹德國與蘇聯完全不同。德國與蘇聯的前身沙俄,早分別於十八世紀初,十九世紀後半業躋身於世界主要強國之林了,並均實行了對弱小國家民族攻城略地的帝國主義政策,它們均侵略過中國,強迫中國簽定過不平等條約。而中國則從未侵略過別國,占領過別國半寸土地。大陸雖早已擁有核武器,卻宣布絕不首先使用它。


中國自1840年雅片戰爭以來,即處於被侵略,被宰割的地位,所謂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就是這一百年來中國命運的最好寫照。雖然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逐年富強了起來,現已初具一個現代化強國的規模,甚至其綜合國力已即將超越日本,直追美國。但中國與美國之間卻仍有可觀的距離。要想追趕上去,還需要國人團結一致,艱苦奮鬥,加緊步伐,全力朝著美國衝上去。隻要一天無法超越美國,便絕不能稍事鬆懈。隻有超越了美國,兩岸的和平統一才能最終達成,東海與南海的資源才能獲得保障,世界和平也才能獲得實現,因為無論是兩岸的對峙,鄰國對東海,南海資源的覬覦,以及世界局勢的動蕩不安,背後都有美國因素的影響。超越美國絕不如有人所說的那樣,在可預見的將來都難以實現。事實上近年中國國力的增長,有漸呈幾何級數攀升的趨勢,即使金融海嘯爆發後,也沒有影響到大陸經濟迅猛攀升的勢頭。而美國的經濟狀況則不升反降。在如此敵消我長的形勢下,隻要全國同胞有決心,肯努力,超越美國應當是指日可待的。


有人說,大陸不該舉行閱兵,對外耀武揚威。但在美國影響下,兩岸對峙已長達一甲子,現又慫恿鄰國覬覦我東海,南海資源,明目張膽地支持日本,印度擴充軍備,欲以此牽製大陸,難道還不該通過閱兵向其展示一下實力,並耀武揚威一番嗎? 再說耀武揚威隻針對美國,及在美國支持下敵視中國的國際反華勢力,而絕不針對弱小國家,和愛好和平的國家。這與美國侵略別的國家,在別人國土上耀武揚威是完全不同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