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90605東方時事解讀:中國呼應巴鐵,美國處境艱難

(2009-06-08 01:43:05) 下一個
韓國官員稱朝鮮海軍巡邏船侵入韓方水域
  
  【首爾消息】據韓聯社4日報道說,韓國官員透露,朝鮮海軍一艘巡邏船當天在黃海侵入了韓方水域。
  報道說,朝鮮巡邏船在當地時間4日下午2:47侵入韓方水域,大約一個小時後返回。
  法新社引述韓國參謀長聯席會議發言人的話說,朝鮮巡邏船“今天短暫地侵犯了黃海北方邊界線(NLL)”,這艘船後來撤回到北方水域。
  這起事件發生在朝韓關係因朝鮮核試驗而變得極其敏感的時刻,因而引起了媒體的普遍關注。就在日前,朝鮮還宣布禁止船隻通行黃海中部和北部海域,此次禁航措施將持續到7月底。
  
  
  【綜合消息】我們知道,自朝鮮“悍然”進行第二次核試驗之後的“最初一段時間裏”,由於核衝擊波的威力過於巨大,國際局勢理所當然地產生了一係列的反應,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我們不妨對這些反應進行一個簡單回顧:
  首先,是東北亞方向。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東北亞方向最具代表性的變化有兩個:
  
  ●李明博政府展現出其“強硬”且“既具報複性、也具試探性”的一麵
  
  第一,是朝鮮半島上的反應:一方麵是“內外交困(盧武鉉之死與朝鮮第二次核爆的內外衝擊)”的李明博政府,在幾經努力(韓國國防部長事後在北京訪問數天)、卻仍然隻等來北京的、較朝鮮第一次核爆時還要冷靜許多的“一紙聲明”之後,立刻就展現出其“強硬”且“既具報複性、也具試探性”的一麵:立刻宣布加入美國主導的防擴散協議;
  
  
  ●南北朝鮮“技術性地”完全進入戰爭狀態
  
  
  另一方麵,以“應科技人員要求”而取得第二次核試驗數據的朝鮮,在連射5枚可打擊韓國的短程導彈、警告韓國“說話小心”未取得效果之後,立刻以李明博政府宣布正式加入防擴散協議為由,也展開一連串的“反報複”與“反試探”動作:先是宣布退出“停戰協議”,隨後又公開警告不再保證西海岸航行的安全,從而令南北朝鮮“技術性地”完全進入戰爭狀態;
  
  
  ●朝鮮第二次核試驗還被加裁了強烈的“經濟參數”
  
  
  對此,首席評論員就明確指出,從朝鮮半島上上演的這出“報複與試探”與“反報複與反試探”,我們不難看出,除了我們一再強調的國際政治、軍事因素(與伊核問題、或者南亞局勢、中亞、南海、東歐、科索沃局勢、拉美等的聯動性)之外,朝鮮第二次核試驗還被加裁了強烈的“經濟參數”,這一點主要針對李明博的對美政策,關於這一點,我們稍後再做展開。
  
  
  ●日本此次“核反應”看似克製卻更加刁鑽
  
  
  第二,是日本列島上的反應。根據我們的觀察,日本方麵的反應主要有三個:
  一是於外交層麵在聯合國“嚴肅地要求(請注意我們的用詞)”加強對朝鮮的經濟製裁;
  二是於軍事層麵(非嚴肅地)叫囂“準備對朝鮮進行先發製人的軍事打擊”;
  三是通過數名“前外務省次官”(非嚴肅地)、眾口一辭地透露了所謂的“日美核秘約”,據說該秘密確認日本充許美國核載具可以進入日本。
  值得強調的是,如果站在“控製著日本”的美國人的角度去看問題,在朝鮮悍然進行第一次核試驗之後,核衝動表現得極其強烈的日本,此次“核反應”看似克製卻更加刁鑽:一方麵,日本並沒有象上次那樣、從朝野兩個層次、大肆討論“日本也要核武裝”;但另一方麵,在日本軍方叫囂“準備對朝鮮進行先發製人的軍事打擊”的同時,又弄了幾個過氣的“前外務省次官”站上前台,透露了所謂的“日美核秘約”,從而為“準備對朝鮮進行先發製人軍事打擊”的日本軍方提出了“打擊條件”,那就是美國必須為“準備對朝鮮進行軍事打擊的日本”提供“書麵的核保護傘”。
  
  
  ●這一“打擊條件”無異於在“將美國人的軍”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一“打擊條件”無異於在“將美國人的軍”,在目前階段,由於日本與“中俄”這兩個能實實在在地核威懾美國的核大國都有領土爭端,因此,口口聲聲要保護盟友的華盛頓,始終不敢將核保護傘以“書麵形式”送給日本。
  
  否則,即便出於報複的由頭,“中俄”也會將一大批令美國頭痛的“戰略核心要點”納入核保護傘、從而全麵壓縮美國的戰略運行空間。
 ●“這一原理”也對中國具有一定的“客觀約束性”
  
  
  值得強調的是,“這一原理”也對中國具有一定的“客觀約束性”,是中國不會輕易將朝鮮、巴基斯坦等核心戰略要點納入核保護傘的重要原因。
  
  如果我們從這個層麵去看問題,也就更加能體會巴基斯坦擁有核武、朝鮮進行核試的微妙之處,也更加能明白華盛頓為什麽要威脅將巴基斯坦炸回石器時代?為什麽要威脅接管巴基斯坦核武?也能更加能明白北京為什麽在關鍵時刻“絕不會力阻”渴望獲得核武的朝鮮進行一係列核試?為什麽要為“悍然”進行核試的朝鮮,一如既往地從政治、經濟、軍事各個層麵提供安全的“核試環境”了。
  
  
  ●在向其東亞盟友提供難核保護傘的問題上,華盛頓明顯將“強硬的”韓國與“非嚴肅的”日本差別對待
  
  
  第三,是美國方麵的反應。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美國人的反應主要是兩個:
  
  首先,是對“強硬報複朝鮮”的李明博政府“旗幟鮮明地”給出一係列軍事支撐:
  
  一是“放風”將以書麵的形式向韓國提供所謂的核保護傘;
  
  二是揚言“一旦朝鮮半島陷入戰爭,美軍必然參戰”;
  
  其次 ,是對“非嚴肅”的日本政府也“含糊地”給出了一係列軍事策應:
  
  一是“支持”日本所謂的“準備先發製人軍事打擊朝鮮”(有意思的是,在美國表示支持之後,日本政府卻隨後否認了先發製人軍事打擊朝鮮的可能性);
  
  二是對日本“前外務省次官”(非嚴肅地)透露的所謂“日美核秘約”一事保持低調,總體上是即不否認、但也不評論(同樣有意思的是,當美國的態度明確之後,日本外務省立刻就對“數位前外務省次官”的透露進行了否認)。
  
  三是在向其東亞盟友提供核保護傘的問題上,明顯將“強硬的”韓國與“非嚴肅的”日本差別對待,真實的情況就是:“美國準備以書麵形式的提供核保護”是一顆專門開給韓國的“安心丸”,而“美國一定會向盟友提供保護”卻是給“韓日”兩國合開的一副“安慰劑”(顯然,在我們看來,在目前階段,書麵的核保護傘隻能提供給韓國而不能提供給日本,是日本隻敢做一係列“非嚴肅”反應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見“美日軍事同盟”的真實麵目,美日之間的“相互試探”到了何等地步。
  
  
  ●朝鮮核試是個華盛頓能夠“就是不理”的“東東”嗎?
  
  
  最後,是針對“公開挑釁(美國政府的針對朝鮮二次核試驗的正式定性)”的朝鮮,東方評論員注意到,代表美國戰區(西太平洋)軍方、從而顯得最為強硬的美軍太平洋司令基庭,在5月底、6月初舉行的新加坡亞洲安全會議間隙曾經“有心無心”地在媒體麵前拋出了這麽一句“......如果我們就是不理它呢(朝鮮核試)?”
  
  然而,就如我們當時所指出的那樣,或許是不在其位也就不謀其事的局限性,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與那位自布什政府留任至今的美國國防部長蓋茨相比,美軍太平洋司令基庭的“大局觀”就顯得差多了:朝鮮核試是個華盛頓能夠“就是不理”的“東東”嗎?
  
  ●朝鮮核試是什麽?
  
  
  朝鮮核試是什麽?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也一再強調,其實質在於它是一個可用來打破美國全球安全戰略之基石的“西太平洋櫃架”的戰略工具,也是一個可以顛覆美國全球安全戰略的工具。
  
  在這個問題上,由於已經討論得太多,在今天的討論中我們不打算再展開了。
  
  在這裏,東方評論員隻是想指出兩點:
  
  第一:隻要“代表美國西太平洋洋主導權”的美國軍隊仍然想繼續呆在東亞,繼續呆在日本與韓國,就不可能“就是不理”朝鮮核試。
  
  因此,那位在印度造謠、聲稱“中國有人向他提出與美軍共管西太平洋、而遭他本人拒絕”的美軍太平洋司令基庭,在這個問題上,恐怕是在“自相矛盾”。試想,就目前而言,一個“甚至不願意”與他人“分享”西太平洋“安全利益”的人,又怎麽可能任由自己主導的西太平洋櫃架被徹底打破呢?
  
  第二:隻要以西太平洋框架為基石的美國全球安全戰略仍不放棄其霸權思維,那麽,美國決策層又怎麽可能“就是不理”朝鮮核試呢。
 在我們看來,在華盛頓決策層到底“理不理”朝鮮核試驗的問題上,恐怕根本就不是“公開造謠在先、自相矛盾在後”的美軍太平洋司令所“願意明白”的!
  
  事實上,我們更加認為,如果這位美軍司令“(對朝核試)理與不理”的“相關思考”的確發自內心,而不是為了製造“外交話題(那次“在印度的造謠”、意在向歐盟、特別是對印度發出警告:除了經濟層麵的“G2”之外,萬不得已,美國在安全層麵也有G2選項的可能性)的話,那就是水平問題了。
  
  真實的情況就是,那次“在印度的造謠”直接導致了溫家寶總理公開批評、並否定了“中美G2模式”,由此可見“在印度的造謠”的時機及內容,都是隱藏有重要戰略意圖的。
  
  因此,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就是不理”也是有其戰略意圖的,其潛台詞是在質疑“朝鮮除了核試驗、退出停戰協議、還能做什麽?”,其腔調一如某些輿論的“因內政的需要、或者核野心的衝動,朝鮮誤判形勢,已經將手中的牌徹底打光了!”。
  
  真是如此嗎?我們不妨更多地關注一下另外幾種說法,關注一下“地位較他要高得多、或者政治閱曆較他深得多”的蓋茨與基辛格又是怎麽“談論”這件事情的。
  
  下麵,通過一則資料片段,我們先來看看美國軍方在相同的地點(新加坡)、相同的時間(5月31日)擺出的另一種姿態。
    
  
  
  資料:美國國防部長蓋茨稱要嚴防朝鮮核擴散
  
  
    【東方檔字NO.200905310403】據《洛杉磯時報》報道,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12539;蓋茨表示,希望能夠通過外交手段阻止朝鮮轉移、銷售核材料至他國,而這也是奧巴馬團隊在外交政策所麵臨的棘手的挑戰。
    蓋茨在新加坡參加的一次國防安全會議時說道:“朝鮮核武器和核材料轉移的行為對於很多國家來說是一種嚴重的威脅,我們會要求朝鮮政府對這一不計後果的行為負責。”同時,蓋茨更嚴厲地指出:“美國高度關注朝鮮政府製造核武器的野心和進程,這種核試驗導致的危險性對於美國和世界各國都是難以估量的。”蓋茨的強硬態度也傳遞給了準備購買朝鮮核武器材料的國家和軍隊,其中主要包括伊朗、敘利亞、利比亞和黎巴嫩真主黨激進分子。
    會議後,蓋茨計劃與韓國和日本政府共同探討安全問題,並於31日早晨會見了中國政府代表團,鼓勵中國希望利用其力量努力控製其好戰“鄰居”的危險行為。
    在隨後的記者招待會上,蓋茨將朝鮮核計劃與伊朗核問題相提並論。他認為:“這兩個問題都需要采取協調一致的辦法和更嚴厲的製裁,因為最近的核試驗預示著一個‘黑暗的未來’。朝鮮政府的做法令美國很失望。但我不認為朝鮮核計劃會直接威脅到美國。”
    最後,蓋茨表示美國將重視並積極為亞洲地區的安全問題負責,這是美國軍事在亞洲地區的重要延伸。
【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幾段文字,原文分別是:
  
  第一:蓋茨在新加坡參加國防安全會議時說道:“朝鮮核武器和核材料轉移的行為對於很多國家來說是一種嚴重的威脅,我們會要求朝鮮政府對這一不計後果的行為負責。”
  
  第二:蓋茨更嚴厲地指出:“美國高度關注朝鮮政府製造核武器的野心和進程,這種核試驗導致的危險性對於美國和世界各國都是難以估量的。”
  
  第三:蓋茨的強硬態度也傳遞給了準備購買朝鮮核武器材料的國家和軍隊,其中主要包括伊朗、敘利亞、利比亞和黎巴嫩真主黨激進分子。
  
  第四:在隨後的記者招待會上,蓋茨將朝鮮核計劃與伊朗核問題相提並論。他認為:“這兩個問題都需要采取協調一致的辦法和更嚴厲的製裁,因為最近的核試驗預示著一個‘黑暗的未來’。朝鮮政府的做法令美國很失望。但我不認為朝鮮核計劃會直接威脅到美國。”
  
  第五:最後,蓋茨表示美國將重視並積極為亞洲地區的安全問題負責,這是美國軍事在亞洲地區的重要延伸。
  
  ●第一、二、三段文字其實就是在強調“第四段文字”的結論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第一、二、三段文字其實就是在強調“第四段文字”的結論,既“將朝鮮核計劃與伊朗核問題相提並論”。如果您一直在關注《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的,那麽,對“第四段文字”就會相當地敏感。
  
  事實上,在朝鮮進行第二次核試驗“之前”的係列點評中,我們曾經明確強調了如下觀點:
  
  其一:結合巴基斯坦前總統穆沙拉夫發出“呼救信號”之後,朝鮮悍然進行第一次核試驗的“前因後果”,特別是,結合美國這次發出戰爭信號(以色列再次威脅要軍事打擊伊朗)的“借口”是伊核問題,我們已經不難感受到朝核問題的“可能發展”了:
  
  顯然,朝鮮悍然進行第二次核試驗的“可能性”、就如同美國一再借以色列之手、公開威脅軍事打擊伊朗的“可能性”一樣,是存在的;
  
  其二:我們認為,如果美國人一定認為朝鮮第一次核試驗的數據有問題,那麽,朝鮮可以在第二次核試驗中獲取新的數據。
  
  顯然,朝鮮5月25日以一次當量與美國轟炸廣島原子彈威力相似的“二次核試”,不僅證明了朝鮮的核武技術不成問題,也再次證明一句名言:曆史總是在驚人地重複。
  
  非常清楚,在巴基斯坦發出“第二次呼救聲”之後不久、朝鮮第二次核試驗就及時進行的事實麵前,美國人拚命炒作的“中國是朝核試驗最大受害者”、“中國安全受到最大威脅”之論調已經不值一駁。
  
  在這裏,我們想提請讀者注意的是,放眼整個世界,除了現有西太平洋安全櫃架的主導者、全球既有格局的最大受益者--美國之外,似乎沒有任何一家是持此觀點的,包括在核衝擊波中上竄下跳的日本與韓國在內。看著美國政要為中國安全利益“極其擔心”的那股著急勁兒,聽著某些輿論因朝鮮第二次核試驗而“呼天搶地”、並以世界未日般地呼籲中國政府立刻調整朝鮮政府的滑稽樣兒,大家不覺得“有點兒幽默”嗎?
  
  真實的情況就是,剛剛收到的消息,中國外交部長明確表示“中國不打算對對朝政策進行重大調整”。
  
  
  其三:也是最為關鍵的是,我們認為,作為回應美國發出戰爭威脅的“戰爭準備”,“兩核問題”之間可能會慢慢形成“數據交換”的發展勢頭,這種“發展勢頭”也可視為一種“準備實施”階段,相對應的是,“數據正式交換”也可視為“具體實施”階段。
  
  其四:一旦華盛頓在巴基斯坦方向將“準備實施”提升至“具體實施”階段,那麽,中國除了可以“視情況以不同的順序”、針對美國做“前麵所說的兩件事情(見之前的討論紀要)”之外,還可以在“正式做”這兩件事情、去反擊對方的“具體實施”之前,用自己的“準備實施”去攔截對方的“準備實施”,從而反手對對方最大限度地施加戰略壓力。
  
  好了,通過對上述觀點的簡單回顧,我們也就不難覺察到這麽幾點“
第一:“第四段文字”才是美國防長真正想強調的內容,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蓋茨之所以要“將朝鮮核計劃與伊朗核問題相提並論”,之所以認為“這兩個問題都需要采取協調一致的辦法和更嚴厲的製裁“,說白了,就是害怕“兩核之間走向數據交換”,準確地講,是害怕得要死!
  
  第二,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朝鮮搞核武器,本身並不需要任何人去“鼓動”,沒有核武的前南聯盟被北約狂轟濫炸、直到徹底解體,這一鐵的事實早就促使朝鮮將擁有核武設定為國家的戰略目標之一;因此,對北京而言,所謂的“準備實施”,其實就是不再去“盡力勸阻”朝鮮從第二次核試驗中取得“新的數據”,所謂“正式實施”,除了“可以順序、或者反向做的那兩件事情”之外,就是不再“盡力勸阻”兩核之間走向數據交換。
  
  
  
  ●沒有人支持核擴散,但事實上,安理會“五大核常委”,誰都沒有視核擴散為“世界未日”
  
  
  至於“數據交換”的“實質”是什麽?我們不想多說!隻想強調兩點:
  
  第一,針對朝鮮二次核試、目睹聯合國安理會“如此長時間”也拿不出個決議案,與寫《大棋局》的布熱津斯基一樣出名,也與布熱津斯基一樣為“奧巴馬主義”出謀劃策的基辛格,在著急之餘說了這樣一句“如果北京什麽都不做,日本與韓國都可能擁有核武器”。
  
  對此,我們隻想說,基辛格還隻說了問題的一個方麵;
  
  第二,我們想補充的是,伊朗的核技術、核潛力較朝鮮深厚得多。對大中東計劃而言,最為可怕的是,由於地處聯貫中亞、南亞、中東的戰略要衝,一旦伊朗以“教科書上都沒有的方式”跨入核門檻,由於伊朗從來沒有得到大國的軍事保護,因此,在緊急關頭,其核擴散的能力與動機、甚至使用核武進行自衛的可能性,也將較朝鮮要大得多。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至今沒有公開發表言論的布熱津斯基、恐怕更為擔心的是第二種局麵。
  
  討論進行到這裏,美軍太平洋司令基庭的“大局觀”就顯局限得多,對此,我們不禁要問上一句:朝鮮核試是個能夠“就是不理”的“東東”嗎?
  
  在搞清楚朝鮮核試是什麽之後,東方評論員想強調的是,沒有人支持核擴散,對核大國而言,這個世界上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越少越好,最好是隻有自己才有。
  
  但事實上,安理會“五大核常委”,誰都沒有視核擴散為“世界未日”,區別在於核擴散的方向、地點與時間,在於戰略上是否需要。印度與巴基斯坦幾乎同時跨進核門檻、就極說明問題。

前麵說了,除了政治、軍事之外,朝核第二次試驗還明顯地被賦予了“經濟參數”。有意思的是,就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們剛好收到了一條簡短的“農業消息”。在一起閱讀之後,我們再繼續上述討論。

 韓媒:中國駐朝鮮大使在朝鮮進行“支農活動”
  
  【首爾消息】據韓國媒體6月5日報道,中國駐朝鮮大使劉曉明5日與其它外交官一起,在平壤北郊的朝中友好宅庵合作農場進行“支農活動”。報道稱,劉曉明大使親自駕駛一台插秧機在田間插秧,其它中國外交官們也都紛紛下田活動。
  
  報道還稱,插秧勞動結束後,劉大使代表中國大使館向宅庵農場贈送了農用化肥。並發表講話,劉大使表示:“非常高興在中朝友好年來到宅庵農場參加支農活動。希望在雙方共同努力下,中朝友好合作關係在友好年得到進一步發展”。
  
  
  【時事點評】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中國駐朝鮮大使劉曉明與其它外交官在這個敏感時間前往朝中友好宅庵合作農場進行“支農活動”,其“意義”不言而喻。
  
  ●在朝鮮核試問題上,這就是典型的“中國式堅決反對”
  
  對此,我們不打算具體展開,隻想強調三點:
  
  首先,在朝鮮核試問題上,毫無疑問,這就是典型的“中國式堅決反對”。
  
  其次,在國際形勢風雷激蕩的關鍵時刻,通過這種典型的“中國式堅決反對”,向方方麵麵傳遞“清晰得不容懷疑的戰略信號”是非常必要的。
  
  
  ●盡管這次用的是“插秧機”,但與三年前有“異曲同工”之處
  
  再次,盡管這次用的是“插秧機”,但與三年前從軍事層麵強調“軍事解決朝核問題是不可想像的”、“中朝友好條約仍然有效”所起的作用有“異曲同工”之處。
  
  
  對此,首席評論員就明確指出,三年前之所以從軍事層麵進行強調,那是因為當時最需要的是在方方麵麵麵前、從根本上徹底抽掉“美國軍事解決朝核一係列行動計劃”的可行性;
  
  
  ●眼下,最需要的傳遞的兩個信號
  
  
  顯然,在“美國軍事解決朝核一係列行動計劃”的可行性“早已沒有可行性”之後,眼下,最需要的傳遞的兩個信號:
  
  一是喚起方方麵麵的“記憶”,既“三年前不充許的事情今天仍然不充許”,對朝鮮方向如此,對巴基斯坦方向也是如此!
  
  二是在方方麵麵麵前、從根本上徹底抽掉“美國經濟解決朝核一係列行動計劃”的可行性;毫無疑問,在這個問題上,一台“插秧機”外加幾包化肥,顯然更具代表性。
  
  
  
  ●相對對外依存度很高的韓國經濟而言,朝鮮經濟“更加容易”支撐下去
  
  
  最後,也是最為重要的,由於中國與朝鮮陸上接壤,且事實承擔了朝鮮每年所需外援的絕大部分份額,因此,任何旨在經濟解決朝核問題的方案,沒有中國的參與,都形同無效。
  
  換句話說,由於朝鮮經濟十分封閉,再加上1817號決議案的因素,朝鮮與“歐美日韓”的經貿往來,與中朝經貿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因此,既便南北雙方之間出現持久的小規模戰爭,隻要有中國的支持,相對對外依存度很高的韓國經濟而言,朝鮮經濟“更加容易”支撐下去。
  
  有意思的是,中國經濟又恰好是韓國的第一大貿易對象國。
  
  
  ●李明博的強硬、已經將其置於極其尷尬的境地
  
  如果在這種角度去觀察韓媒所稱的“朝鮮海軍一艘巡邏船當天在黃海侵入了韓方水域”,我們也不難看出:聲稱將以CEO手段治國的李明博、其強硬的朝鮮政策(參加美國主導的防擴散協議),已經將其置於極其尷尬的境地。
●隻要李明博政府處置稍有不當,都極可能引發一場所謂的“新朝鮮戰爭”
  
  
  試想,如果伊核問題、圍繞伊核問題的南亞局勢進一步緊張,假如華盛頓要求李明博政府兌現自己的諾言,在防擴散協議的框架下對朝鮮船隻進行檢察,從而幫助美國以“經濟解決朝核問題”的名、行“防止朝鮮向外進行核擴散”之實,由於朝鮮已經正式退出了“停戰協議”,再加上已經連續進行了核爆,並已經、或計劃試射短程(針對韓國、及駐韓美軍)、中程(針對日本,及駐日美軍、美國關島基地),因此,不論是韓國針對朝鮮目標的海上檢查行為,還是類似於今天這種“朝鮮軍方的越界小動作”,總之,隻要李明博政府處置稍有不當,都極可能引發一場所謂的“新朝鮮戰爭”。
  
  
  ●“新朝鮮戰爭”可能是“核平衡”下的“小規模、時間足夠長的常規戰爭”
  
  
  東方評論員對所謂“新朝鮮戰爭”的理解與“誓必參戰”的美國人理解有所不同,在我們看來,如果果真爆發“新朝鮮戰爭”的話,它極可能是一場“朝鮮為自己提供核保護、美國為韓國提供核保護”之“核平衡”下的,“中俄”或“美日”分別為南北雙方提供政治、軍事、經濟援助的“小規模、時間足夠長的常規戰爭”。
  
  
  ●對朝鮮而言,與韓國打一場“小規模、時間足夠長的常規戰爭”是值得考慮的
  
  
  
  對朝鮮而言,隻要能得到“中俄”的支持,為了促進韓國國內盡快重返“陽光政策”、從而盡快打開自己的經濟發展空間,與韓國打一場“小規模、時間足夠長的常規戰爭”是值得考慮的。
  
  
  ●假如果真爆發了“新朝鮮戰爭”,也沒必要急著滅火
  
  
  在我們看來,對急需美國經濟支撐的韓國經濟而言,一個和平的朝鮮半島似乎將更加重要,來自中國的經濟支撐似乎也更加重要,因此,如果韓國李明博政府堅持走“小泉路線”、一邊在經濟上依靠中國之需,一邊在政治、軍事上玩“對美一邊倒”的話,萬一哪天“擦槍走火”,那麽,假如果真爆發了“新朝鮮戰爭”,也沒必要急著滅火。
  
  
  
  ●歐盟進入“朝核六方會談”的方案之一
  
  
  
  我們認為,在歐美之間的金融主導權之爭還有待進一步深化的時候,在中國的“重中之重(南亞方向)”的核心利益麵臨直接威脅的時候,在中國“鋤強(美元)扶弱(歐元)”的政策、“尊王(特別提款權)攘夷(美元本位製)開始起到效果的時候(有證據顯示,東歐部分“親西歐”國家的金融狀況在繼續惡化,看到東歐金融風險有可能衝擊整個歐洲的德國總理默克爾,日前不顧奧巴馬即將訪問德國的基本禮儀,公開地猛烈抨擊美國的“定量寬鬆”金融政策),在朝核試驗的衝擊下,一旦美國著微調其南亞政策,那麽科索沃問題極可能再次激化,一旦如此,如果歐盟準備請中國介入科索沃問題、或者中東問題,那麽,北京不妨考慮將調停“新朝鮮戰爭”的角色介紹給歐盟承,從而作為歐盟進入“朝核六方會談”的方案之一。

●對“APEC”徹底顛覆
  
  
  值得強調的是,讓歐盟進入“朝核六方會談”,將是對美國倡導並力圖主導、旨在將歐盟經濟有效遮斷在亞太之外的“APEC”徹底顛覆。
  
  
  
  ●坦率地講,華盛頓著實受了欺負!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目前,由於歐美間的中東“兌現門”、俄美間的東歐“兌現門”問題在繼續發酵,“俄歐”間顯然在烏克蘭問題上又針對親美的尤先科暗暗地合作了一把,一邊合力將尤先科的國防部長給趕下了台,一邊又以懷疑烏克蘭政府的支付能力為由,在天然氣費用問題上又“雙簧”了一把,要求烏克蘭提前支付一筆巨款,在普京給尤先科支招“去找歐盟要錢”、而歐盟卻聲稱“因為金融危機,用錢地方很多、自己也拿不出這筆錢”來的背後,事實上是有意在“科索沃問題與格魯吉亞問題上重新商量”的“俄歐”,在逼著美國人為尤先科掏錢、為歐盟“過冬天然氣的安全”支付一筆“保證金”,這樣做既打擊烏克蘭新美勢力、也為正在重新上路的“俄歐新關係”找到了一個切入口。
  
  
  在這個問題上,從純經濟層麵、站在公正的角度,坦率地講,華盛頓著實受了欺負!但是,這事兒沒地方去說理兒!再說,誰讓它在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俄歐間的輸送天然氣的烏克蘭管道“製造麻煩”呢?
  
  
  
  ●“中歐俄”之間的戰略互動、增加了可行性
  
  
  
  “歐美俄”之間的戰略異動,特別是“俄歐新關係”的重新上路,“俄歐”間有意在“科索沃問題與格魯吉亞問題上重新商量”的動向,也都為北京考慮將調停“新朝鮮戰爭”的角色介紹給歐盟承擔增加了可行性。
  
  
  
  同樣值得強調的是,對朝鮮而言,除了國家的安全,再沒有什麽比參與世界經濟、發展自身經濟更為迫切的事情了,這與中國力倡的東北亞經濟一體化相符。
  
  
  
  
  ●應該讓美國長期利率繼續上升,直到一個非常危險的水平
  
  
  
  根據我們的觀察,從中國送走“在北京表現非常靦腆的”美國財長、及“極其低調”的那位“逢華必反”的美女議長之後,就立刻宣布“一旦條件滿足,中國準備購入不超過500億美元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債券”的情況來看,美國財長訪華並沒有得到確切的“中國承諾”,這就是說,美國還得繼續忍受長期債券殖利率攀升的惡果,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從戰略層麵上看,應該讓美國長期利率繼續上升,直到一個非常危險的水平(比如說,較8.5%低一個百分點),再視情況決定下一步怎麽做,可能是限製美國“綜合實力”最為簡單的辦法,也是激化歐美金融矛盾的最為直接的辦法,是引導“歐美”分頭對中國南下與北上戰略進行配合的有效辦法。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朝核六方”之中的“日韓”繼續頑固地跟隨美國、繼續以朝核問題為由繼續阻礙“東北亞經濟一體化”,繼續阻礙中國“南下與北上戰略”,那麽,讓區域外的歐盟經濟、登陸朝鮮、不失為促進歐盟更大程度參與中國東北振興、更大程度參與中國“北上戰略”,從而促進“東北亞經濟一體化”的一條路子。
  
  
  在這個問題上,俄羅斯宣布準備將其遠東地區的經濟發展與中國東北振興計劃捆綁在一起,也為上述可能性增加了可行性。


●在“政治路線問題”沒有徹底解決之前,任何“經濟規劃”都無從順利實現
  
  
  另外,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盡管中國非常看重“東北亞經濟一體化”、盡管展開“東北亞經濟一體”的前提條件就是朝鮮半島維持和平,但是,我們仍然想強調一點:在“政治路線問題”沒有徹底解決之前,任何“經濟規劃”都無從順利實現。
  
  在這個問題上,由於日本、韓國的政治態度始終沒有解決,所以中國更加重視的東亞經濟一體化也始終無法全速推進,這本身就是一個現成的例子;
  
  同樣,在這個問題上,既然“東亞經濟一體化”無法全速推進,那就變通一下,在東南亞搞“10+1”,事實上,因為越南、印度尼西亞的政治態度問題,為了更好地促進“10+1”進程,中國又將“10+1”拆解成湄公河區域合作、北部灣區域合作。顯然,這對中國在現有國際政治條件下、以另一種方式推進“東北亞經濟一體化”提供了一條思路,那就是:既然李明博想試試已經實敗的“小泉路線”,那麽,就不妨借此機會徹底斷絕“朝鮮民族主義”想在中國經濟與韓國經濟之間尋找經濟平衡的可行性、甚至在“中美俄日”之間尋找戰略平衡空間的可行性,從而引導“無法再等待”的朝鮮經濟向中國經濟徹底開放,先實現“中朝經濟一體化”也未嚐不可。
  
  
  不難想像,在這種情況下,在兩核有可能進行“數據交換”,伊核有可能進一步激化、歐美在科索沃問題上的分岐有可能表麵化、美國阿富汗補給問題有可能“突然嚴重”的牽製下,一旦朝鮮半島陷入一種“小規模、時間足夠長的軍事衝突”,作為韓國的第一大貿易對象國,隻要中國瞄準時機,在經濟政策上稍加運作,就足以從長遠角度、從根本上打擊韓國經濟,或迫使韓國經濟與中國經濟進一步融合,從而加速東北亞經濟一體化進程;或迫使韓國經濟向仍在金融危機中的美國索要更大規模的經濟援助,從而讓自顧不暇的美國經濟背上更加沉重的負擔。
  
  值得強調的是,美國也許可以給李明博政府更多的“美元援助”,但韓美間的經濟結構決定了美國不可能給韓國以“經濟前途”。如果再引入歐盟這支外力,給韓國經濟更多的選擇項,給日本經濟以更大的競爭壓力,如果再加上一場“小規模、時間足夠長的戰爭”精力消耗,東方評論員相信,在逐漸清算“李明博路線清算盧武鉉路線”的過程中,旨在促進半島合解、東北亞和平的“陽光政策”遲早會再次成為韓國政府的選擇。
  
  一旦情況如此,仍在四處觀望、且與美國、歐盟經濟高度競爭的日本經濟,為了生存,又能選擇什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