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漏鬥子:我軍的巡航導彈精度非常令人滿意

(2009-03-13 02:51:34) 下一個
2009-03-12 18:25:30

四月份還有青島閱艦式,這次去亞丁灣的艦估計趕不上了。所以這次輪換的,要考慮不影響四月閱艦式。

目前,亞丁灣護航,參加巴基斯坦和平09演習,準備四月閱艦式,南海、東海戰備值班,那一個都不能耽誤。幾大任務交集在一起,能上桌麵的艦艇還是緊巴巴,還是捉襟見肘啊。

不過,這麽多任務擠在一起,對海軍是個很好的鍛煉,也是一個考驗。用上新裝備後,戰鬥力如何,就要靠硬任務來體現,這次那麽多任務也可以說是一個機遇。

咱也是如此希望,054(尤其A型)去那裏,性能上應該沒問題。而且正好檢驗一下,也可以為後續改進提供實戰經驗。....

老殖民者的宗主國情節是很重的,殖民帝國崩潰後,隻是在法律上退出,語言上優勢還在,在教育、文化、經濟等方麵還有很大控製力。所以,中國進入這些國家,也非一時一日之功便能完成,要有針鋒相對的措施,這些現在正在做。對於資本帝國來說,建立龐大的海外勢力集團,肯定能獲得高效的“投入產出”比,時逢金融危機,就在這個方向上乘機打擊他,如果海外基地隻有投入未見產出,就會混不下去。一是占領產品市場,我們工業品進入非洲廣度和力度還不夠,如果達到像美國那樣的市場份額,效果就不同了;二是上遊的資源開發,金融危機導致的資金短缺、銀行倒閉潮,現在這方麵是西方發達國家的病灶,雖然我們現在也有困難,但是這個機遇不可多得,這個“拳頭”打的還要猛些,別怕鬼子們在聯合國色厲內荏的叫囂,他們拿不出多少實貨,就往他們腰眼裏戳。

反艦防空還要擺上直升機,噸位所限,“武士”肚子裏隻能裝這些貨了。通用化倒是應該改進的,反艦“垂發”確實能在寸土寸金的甲板上,挪騰出地方來。

馬納斯基地這個空軍基地如果廢了,北約和美軍在中亞開辟的空中走廊將失去一個重要的據點。雖然還有位於阿富汗的巴格拉姆空軍基地可用,但那裏離伊朗太近了,完全在大炮的射程之內,因為提心吊膽,所以美軍一直在找更“安全”地點。

隨著計劃的阿富汗增兵,數萬軍人以及更多的軍方非軍方的後勤保障人員,吃喝拉撒、維修配件、軍火彈藥都要通過暢通的運輸線源源不斷運進去。空中本來相對最安全,吉國眼看要廢了,其他有太多的不安全因素,巴基斯坦兩條陸路通道簡直就是“遊擊戰場”,也不知哪路溜子時不時會有“平型關大捷”爆出來,熊經常發作一下,他那邊的路也有“短路”危險。借道瓦罕走廊,真是想得出來。

不見棺材不落淚,帝國主義、殖民主義者,就是這樣,貪婪決定他們到處伸手,直到被斬斷防罷休。

尤其裝備,一下子添加,人才都跟不上。空軍三代機、海軍新型艦艇都是“挑人”的,在全軍種或者本部隊範圍,如果普遍換裝,上哪兒再去“選拔”人才?所以,還是要一茬一茬培養,一點一點換裝,這符合規律。

關於今年的軍費增長說幾句

軍費增長放慢了,這與目前經濟形勢有關。前幾年的“快速”,實際上有“恢複性”增長在裏麵,如果把八十年代、九十年代軍費開支放在一起平攤,增長並不快。軍人經過幾次加工資,待遇已經接近“目標”線,再有增長更多的可以填補裝備、訓練經費。

很多人關注新裝備,其實與三軍換裝速度相比,訓練經費還沒有跟上,使用新裝備、“加強訓練”都是要“燒錢”的,沒錢投進去,裝備放在那裏,也是形不成戰鬥力的。總後某戰備油庫,過去油品周轉一遍大概三年,該油庫還研製如何保證儲存油品不變質、防潮等方法,獲得科技獎,現在半年不到庫存油就轉一“圈”了,那些科技成果用不上了,可見部隊訓練很吃“經費”的。用油還隻是一個方麵,還有維修保養等等,也是要花錢的,各部隊都組建裝備保障大隊,添置設備動輒百萬元的。這兩檔事,是大項不可能從現有開支裏麵挖潛,需要增加經費。

在換裝方麵,還是部分部隊,對所有部隊來說都要“加強信息化建設”,這是普散錢口子,網絡、指揮係統、數據鏈等等,差不多的部隊都在搞,這個那個報告打上來要錢,數目就驚人了。

軍費開支要增加,在恢複性增長以後,穩步提高,增長一點消化一點,用起來更有效益。一下子給太多的錢,有時候“消化不良”,也會造成浪費。

“兩彈一星”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奮發圖強。航天人在被封鎖的情況下,堅定信念,搞出來了,所以他們是脊梁。

航空人,自運十以後,造不如合資、買機租機,腦子裏出了蟲。出國考察、公務旅遊、吃著回扣,忙得不亦樂乎。這種思想路線隻能出買辦。用技術來搪塞航空人的買辦思想,說明對“兩彈一星”精神實質就根本沒有理解。

導彈在參與常規戰方麵,近中程—對敵重要設施、戰略要點的精確打擊,中程—反衛星,中遠程—打擊移動目標(主要針對航母)。

相應裝備試驗或者實彈發射,從九十年代開始,到前年結束,改進完善當然繼續進行。相應部隊編組、部署的第一期也已完成。因此二炮敢喊“首戰用我”。這是戰略導彈部隊開發出的“戰術產品”,在核反擊戰以外,正式擔負常規作戰任務。

現在隨著巡航導彈的研製成功,而且精度非常令人滿意,這方麵的編組部署還在驗證,作戰功能還在挖掘。

說句套話,航空業廣大職工技術人員是好的,領導層是不行的,爛貨一大堆。所以,搞大飛機的中國商用飛機公司,從董事長到總經理都是航天人,把舵的沒用一個航空人,真如你說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