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 星期五 08年09月19日

(2008-09-22 01:29:34) 下一個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時事節簡版》 星期五 08年09月19日


美國國務卿賴斯發表對俄“鐵幕式”演說


【華盛頓消息】美國國務卿賴斯9月18日發表措辭強烈的對俄政策講話。賴斯將俄羅斯近年的舉措歸結為一種“令人不安的侵略性行為模式”,指責俄羅斯領導人正將國家引向一條在國際上“自我孤立和無足輕重的不歸路”。為此,她明確美國對俄戰略的目標,即聯合一切“負責任的國家”(尤其是歐盟)向俄施壓,進而改變後者的行為方式。

“我把它描述成是關於美俄關係和俄羅斯在國際體係中位置的重大講話。”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國務院官員表示。

美國國務院第三號人物威廉伯恩斯周三向參議院表示,華盛頓可能會加大過去幾周裏措施的力度,中止美俄間的軍事和民事核合作項目。“有必要向俄羅斯再次表明在格魯吉亞開展行動的後果,並以此確保俄羅斯遵守和法國薩科齊總統之間達成的承諾。”伯恩斯說。9月8日,薩科齊和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簽訂協議,呼籲俄羅斯軍隊撤離到8月6日前的位置,並且停止這場危機。

白宮當天還呼籲俄羅斯尊重格魯吉亞的領土完整,並催促俄羅斯政府讓武裝力量退回到開始軍事行動前的邊界線。


賴斯講話摘要
“把近些年俄羅斯的舉動連貫起來看,不難發現一種令人不安的行為模式。我說的是——對恐嚇主權鄰國……以石油、天然氣為政治操縱的武器……單方麵退出《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威脅將核彈頭對準和平國家……擴大對威脅國際安全的國家及組織的軍售……從這樣的行為模式中,不難描摹出俄羅斯的樣子——對內專製,對外侵略。”

“俄羅斯對格魯吉亞的侵略,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實現其戰略目標。俄羅斯領導人不會如願以償地推翻格魯吉亞政府。我們現在的戰略目標就是,讓俄羅斯領導人懂得,他們的選擇正使俄羅斯走上自我孤立及在國際上無足輕重的不歸路。”

“要實現複興,俄羅斯就必須融入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但它卻一直采取似入非入的姿態。如果俄羅斯不滿足於永遠隻是一個能源出口國,那麽它的領導人就必須承認這樣一個事實:俄羅斯的成功建立在全球化之上。如果不改變目前侵略性的行為模式,俄羅斯的未來不難想見:與格魯吉亞不同,俄羅斯的國際地位處於1991年以來的最低點,自我孤立的代價顯而易見——俄美民用核能合作計劃已經擱淺,俄羅斯領導人的選擇也給國家的經濟帶來了嚴重的負擔,俄羅斯加入WTO和經合組織的努力可能付諸東流。這些還不是最嚴重的,糟糕的是,人們可能對俄羅斯的未來產生質疑——俄羅斯將走向何方?”

“我們不會讓政府間的分歧,妨礙美俄社會的接觸。我們將繼續支助希望訪問美國的俄羅斯的學生、教師、法官、記者、工會領袖和民主改革者。我們將繼續支持俄羅斯防治艾滋病和肺結核的努力。我們還將繼續支持所有為他們的偉大國家追求自由未來的俄羅斯人。”

讓人想起 “鐵幕演說”

賴斯此番對俄政策的講話,容易讓人想起1946年3月5日丘吉爾的富頓演說,那一次演講因揭開冷戰的“鐵幕”而得名“鐵幕演說”。但北京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餘萬裏指出,從講話的內容及賴斯作為俄羅斯問題學者的身份看,這篇講話更像著名的“X文章”(《蘇聯行為探源》)的最新版——賴斯重複了“遏製之父”凱南在1947年的該文章中的邏輯:“蘇聯有天然擴張的衝動,就像流水灌滿每個坑窪”,接著把各種現象串通起來,認為製造出一個行為模式,然後再用這個模式來套現實。餘萬裏評論說:“這更像是一個自我實現語言的邏輯。”

此外,餘萬裏認為,應該注意賴斯對“民主”的強調。講話直接將“專製”/“威權”與“擴張”/“侵略”聯係起來,其實還是新保守主義的套路。較之先前的外交思路,並無突破。

中國現代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所副研究員達巍認為,僅從賴斯的話來看,似乎美國副總統切尼一派的意見占了上風。因為格魯吉亞事件之後,美國國內關於如何評價俄羅斯走向,基本上有兩派看法。聲音比較大的一派,是切尼為代表的保守派,認為事件反映了俄羅斯這幾年的戰略走向是要重新走向稱霸路線。石油天然氣的收入讓俄羅斯底氣變足了。而“新保守派也意欲借機東山再起。”達巍指出,“總之這是一股推動新冷戰的力量。” /a>

賴斯雖然不是新保一員,但是她對俄羅斯態度一貫比較強硬。達巍認為,她的這個發言顯示,至少在美國行政當局內部,對俄羅斯的評價的確趨於消極。

至於布什政府還剩不到5個月,在對俄政策上,他們還能做些什麽?達巍認為,“如果麥凱恩上台,美俄關係恐怕確實會有問題。麥凱恩可能會帶一批對俄強硬的人回來。這對美俄關係是一個壞消息。如果奧巴馬上台,則另當別論。”


【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幾段文字,原文分別是:
第一,“我把它描述成是關於美俄關係和俄羅斯在國際體係中位置的重大講話。”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美國國務院官員表示。

第二,賴斯將俄羅斯近年的舉措歸結為一種“令人不安的侵略性行為模式”,並聲稱“俄羅斯對格魯吉亞的侵略,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實現其戰略目標。俄羅斯領導人不會如願以償地推翻格魯吉亞政府。我們現在的戰略目標就是,讓俄羅斯領導人懂得,他們的選擇正使俄羅斯走上自我孤立及在國際上無足輕重的不歸路。”

第三,“要實現複興,俄羅斯就必須融入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但它卻一直采取似入非入的姿態。如果俄羅斯不滿足於永遠隻是一個能源出口國,那麽它的領導人就必須承認這樣一個事實:俄羅斯的成功建立在全球化之上。如果不改變目前侵略性的行為模式,俄羅斯的未來不難想見:與格魯吉亞不同,俄羅斯的國際地位處於1991年以來的最低點,自我孤立的代價顯而易見——俄美民用核能合作計劃已經擱淺,俄羅斯領導人的選擇也給國家的經濟帶來了嚴重的負擔,俄羅斯加入WTO和經合組織的努力可能付諸東流。這些還不是最嚴重的,糟糕的是,人們可能對俄羅斯的未來產生質疑——俄羅斯將走向何方?”

第四,“我們不會讓政府間的分歧,妨礙美俄社會的接觸。我們將繼續支助希望訪問美國的俄羅斯的學生、教師、法官、記者、工會領袖和民主改革者。我們將繼續支持俄羅斯防治艾滋病和肺結核的努力。我們還將繼續支持所有為他們的偉大國家追求自由未來的俄羅斯人。”

● 所謂“第一”,夾雜著賴斯此番講話所使用的“手段”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所謂“第一”,夾雜著賴斯此番講話所使用的“手段”,那就是“站在華盛頓的角度”對美俄關係重新進行“定性”,並“單方麵”對俄羅斯在國際體係中的位置進行“定調”。

請大家注意我們的兩處用詞,一個是“站在華盛頓的角度”.....,另一個則是“單方麵”.....,顯然,這種用詞意味著我們認為賴斯的“定性”與“定調”主觀性太多,因此,稍後東方評論員“有話要說”。



●賴斯患上了“切尼訪歐失敗”的“並發症”,其講話內容是一種“歇斯底裏”

再請大家注意“第二”。在我們看來,所謂“第二”,特別是那句“俄羅斯對格魯吉亞的侵略,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實現其戰略目標。俄羅斯領導人不會如願以償地推翻格魯吉亞政府....”,本質上是患上了“切尼訪歐失敗”的“並發症”,就其內容而言,完全是一種歇斯底裏。

在之前的點評中,我們已經用大量的篇幅、詳細的分析,充分肯定俄羅斯在格魯吉亞一役中已經達成主要戰略目標,既令歐盟、特別是烏克蘭主要政治勢力“確認”了一點,那就是“烏克蘭加入北約將麵臨著不可承受的代價”;

此外,俄羅斯還通過武力肢解格魯吉亞的方式,向裏海國家、特別是阿塞拜疆證明“不論是美國、還是北約,不僅不能為該區域國家提供安全保護,甚至也不能保護他們自己在該區域的戰略利益。在這個問題上,由美國投入巨資,旨在與歐盟分享裏海能源的“巴傑管道”一度被格魯吉亞戰爭所中斷,就是一個實例。

至於格魯吉亞薩卡什維利政府是否會被推翻?這恐怕也不是賴斯小姐、切尼先生“喊喊口號”就能決定的事情。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就目前這副局麵,想讓“對美一邊倒的”薩卡什維利盡快下台的人多了去了:格魯吉亞內部有之,歐盟或者北約內部也有之,就是美國內部不也有人在狠批“薩氏將事件搞砸了嗎?”,一句話,想將薩卡什維利趕下台的不僅僅是俄羅斯。

我們認為,經此一役,吃了大虧的薩卡什維利政府,在內部、歐盟、俄羅斯的壓力下,除非全麵調整其“對美一邊倒”的對外政策,否則,下台是不可避免的,美國人救不了他。再有幾個月也得下台的賴斯小姐、切尼先生,更是救不了他。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即便賴斯小姐、切尼先生想做到“在自己走人之前”能繼續讓薩卡什維利領導格魯吉亞,恐怕也要燒一把高香才行。


●賴斯小姐所謂“......俄羅斯在國際上無足輕重”的觀點,是睜著眼睛說瞎話!


另外,值得注意是賴斯在講話中明確提出“我們現在的戰略目標就是,讓俄羅斯領導人懂得,他們的選擇正使俄羅斯走上自我孤立及在國際上無足輕重的不歸路。”

在我們看來,由於格魯吉亞戰爭並未中止“俄歐新關係”進程,更加重要的是中國通過上合這個戰略平台向俄羅斯提供了強力支持,從而穩固了中亞五國的軍心,為上合在經濟層麵的整合,為進一步的政治、軍事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所謂“.......俄羅斯走上自我孤立”的結論,其根據何來?

再就是,經過格魯吉亞戰爭的較量,由於阿塞拜疆不論是在戰略位置、還是在戰略價值上,對美國的中亞、東歐、中東、或者說是全球戰略都極其重要,從其“對美態度”的“明顯調整”來看,再加上俄羅斯軍事力量甫一重返拉美、就在拉美掀起一股“反美浪潮”的反應來看,特別是從莫斯科與北京、華盛頓一樣,手上也挰著“核問題六方會談”之“會員套票(朝核、伊核)”的事實來看,賴斯小姐所謂“......俄羅斯在國際上無足輕重”的觀點,那就更是睜著眼睛說瞎話了!


●在歇斯底裏中、賴斯小姐“一不小心地”全盤托出了格魯吉亞戰爭真相


在討論了“第一”、“第二”之後,我們再來仔細閱讀所謂的“第三”。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第三段文字中,賴斯小姐在歇斯底裏中、“一不小心地”全盤托出了格魯吉亞戰爭的真相。

我們先來看這一句,既“(賴斯說)要實現複興,俄羅斯就必須融入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但它卻一直采取似入非入的姿態。如果俄羅斯不滿足於永遠隻是一個能源出口國,那麽它的領導人就必須承認這樣一個事實:俄羅斯的成功建立在全球化之上。”

在這裏,為了討論方便,我們暫時將上麵這段原文標記為“A句”。


●俄羅斯之所以這樣做的意圖恰恰在於“東西兼顧”,在於盡可能地融入世界經濟體係


如果您一直在閱讀《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那麽,相信您對我們近幾個月來每天“焦點點評”的“選材傾向”會有深刻的印象:真實的情況就是,幾個月以來,準確地講,是自“科索沃正式宣布獨立”從而令科索沃問題“不可逆轉地進入後續發展階段”以來,對每日《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之《焦點點評》而言,超過50%的討論題材都是圍繞俄羅斯展開的,都是圍繞俄羅斯“欲”全麵複興的話題展開的,都是圍繞“普京路線”欲“全麵升華”的話題展開的,都是圍繞“俄歐新關係”進程而展開的,也都是圍繞“南流”與“北流”這兩條輸歐能源管線而展開的,特別是圍繞俄羅斯對“石油美元本位製”率先發起衝擊的“深層原因”而展開的。


當然,期間我們還重點討論了俄羅斯為了將“普京路線”進行“全麵升華”,在以“能源為先導、軍事為支撐”牽引“俄歐新關係”的同時,還不得不同時啟動“中俄能源合作談判進程”的重要意義,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俄羅斯之所以這樣做的意圖恰恰在於“東西兼顧”,在於盡可能地融入世界經濟體係。


●別說美國、甚至“北方(西方國家)經濟”也不能完全決策“世界經濟秩序”了


非常清楚,就經濟規模而言,歐盟已經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而就經濟活力而言,中國也早已取代日本,成長為牽引世界經濟的另一個火車頭。

這就是說,不論美國決策者是否願意承認,在相當程度上,美國經濟已經“淪為”世界經濟體係中的“重要部分”而已,盡管它對世界經濟的運行狀態仍然影響巨大,但同時其它經濟體的經濟政策、運行狀況,特別是中國經濟體(南北撕裂關係中的南方代表)的經濟政策、運行狀況,對美國經濟的影響力也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真實的情況就是:即便是局限在經濟層麵,美國已不能代表所謂的“經濟秩序”了;而隨著“中俄印巴”等南方經濟體的快速成長,別說美國、甚至“北方(西方國家)經濟”也不能完全決策“世界經濟秩序”了。


●普京警告歐盟“沒有俄羅斯的資源,歐盟不可能生存下去”的底氣之所在


一句話,在今天的世界上,如果要談什麽“國際政治”,就某個重要國際政治問題做出決策,就離不開“中歐俄美”中的任何一家,同樣,如果要談什麽“經濟秩序”,就某個重要國際經濟議題做出“可操作性的計劃”,也離不開“中歐俄美”中的任何一家,從這個角度上講,不僅是中國、即便是俄羅斯也早已融入“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了,不過是“融入的手段與方式”有所不同而已。中國靠的是足以維護自己核心利益的政治、軍事實力,外加足以影響世界經濟運行狀態的“實業生產”,而俄羅斯靠的也是足以維護自己核心利益的政治、軍事實力,外加足以影響世界經濟運行狀態的“能源、礦產供應”。

事實上,後者恰恰是普京警告歐盟“沒有俄羅斯的資源,歐盟不可能生存下去”的底氣之所在;而受到警告的、世界最大經濟體的歐盟,其在格魯吉亞問題上采取“與美國保持距離”的態度,事實上就是一種對俄羅斯“已融入世界經濟秩序”的“間接承認”。


●切尼、賴斯之流“集體”一跳三尺高的深層原因


值得強調的是,由於歐盟在切尼訪歐期間、撇開美國、單獨與俄羅斯達成了“盡可能滿足”俄羅斯要求的“格魯吉亞問題初步解決方案”,也就意味著歐盟“公開地接受了”俄羅斯的警告,這是華盛頓挑起格魯吉亞戰爭的又一敗筆。

必須指出的是,這一敗筆既是美國最具鷹派色彩的切尼、以及在老鷹的頭上插了“幾根鴿羽”、假扮溫和的賴斯之流,“集體”一跳三尺高的深層原因,也是美國政府數日之內接連宣布接管“兩房”,“卻”放任雷曼兄弟公司破產,“但”又正式接管世界保險巨頭AIG,“並”緊跟著放風“正醞釀曆史上最大規模救市計劃”的觸發因素。(後麵的經濟話題,與“三邊撕裂”與“南北撕裂”直接相關。我們稍後再做展開,)。


●賴斯的講話根本就是在混淆視聽


對於賴斯的一跳三尺高,首席評論員就明確指出幾點:

首先,僅就“字麵”而言,賴斯的“A句”並沒有大的問題,但需要強調的是,盡管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特別是葉利欽對“西方會接受一個民主俄羅斯”的“幼稚”,曾經讓俄羅斯(前蘇聯)的綜合國力短短幾年間就由一個超級大國跌到了穀低、並一度遠離國際政治權力中心(注,這一點又恰好與賴斯的評價相反,足見賴斯的胡說八道),但由於俄羅斯本身就是一個政治、軍事大國,且握有聯合國五張否決票中的一張,自布什的“單邊主義”發動、並陷在伊拉克戰爭之後,與“中歐”一道弄出伊核問題,並與中國一道撐起了上合組織的俄羅斯,就已經憑借其政治、軍事實力回到了國際政治中心,並憑借這份權力致力於維護自己的核心利益,否則,在伊核這個“事關主要大國未來地位、決定未來國際經濟秩序、特別是決定未來全球金融遊戲規則”的核心問題上,將俄羅斯貶低為“無關緊要”的美國人又何必那般辛苦!

綜合“普京路線”幾乎同時啟動“俄歐新關係”與“俄中能源合作”兩個進程的“經濟意圖”,以及俄羅斯已經處於國際政治中心的客觀事實,我們不難看出,賴斯所謂的“......俄羅斯就必須融入國際政治、經濟秩序。但它卻一直采取似入非入的姿態”,根本就是在混淆視聽。


●賴斯“混淆視聽”的手段

顯然,賴斯“混淆視聽”的手段在於她將所謂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絕對美國化了,也就是說,在賴斯小姐的“邏輯”裏,一個與美國作對的俄羅斯,不論它與“另外幾個主要的政治、經濟實體”的關係如何,都不能被視為融入了“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判斷標準就是“因為美國不高興”。

在我們看來,這些話、或者這個判斷標準,如果早幾年也許會有許多人附合,但到了今天,這種話、這種標準就顯得是在“自說自話”了。


●賴斯“混淆視聽”的主要意圖恰恰在於“混淆”兩個概念之間的區別


其次,我們知道,今天的世界,經濟的全球化已經是事實,在不同程度上,世界“主要經濟體(歐盟、美國、中國、俄羅斯、日本、印度、巴西等)”都處於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融合狀態,這與冷戰時期“東西方經濟體係”相對獨立的情況截然不同。

但是,如果從經濟結構上去觀察,上述相互融合的經濟體又同時處於一種激烈競爭狀態之中,具體而言,這種激烈競爭大致可分為“三邊撕裂(主要是歐美日之間的競爭)”與“南北撕裂(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與中俄印巴等新興經濟體之間的競爭)”兩種形式。
事實上,在之前的討論中,自打引入“三邊撕裂”與“南北撕裂”的概念起,我們就一再強調“認真區分”這兩個概念的重要性。

從賴斯“歇斯底裏”的內容來看,她這番講話的主要意圖恰恰在於“混淆”這兩個概念之間的區別,這也就更加凸顯了“認真區分”的“必要性”。

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我們再來閱讀一則“不起眼的”重要新聞。

印尼要求澳大利亞協助提升其軍事裝備

【雅加達消息】據媒體報道,印尼國防部長尤沃諾18日說,印尼要求澳大利亞協助提升其軍事裝備,以讓該國的軍火裝備不落後於該區域其他國家。

  澳大利亞在區域國家掀起購買軍火的熱潮後,宣布加強其軍事裝備。之後,印尼也表示有意購買數架高科技戰鬥機和潛水艇,以達到鄰國的“科技水平”。

  據《聯合早報》報道,尤沃諾18日和澳大利亞防長菲茨吉本會麵後說,他預計兩國的軍火製造商可以合作,並進行科技方麵的交流。

  不過,尤沃諾表示,印尼不會加入亞洲的增購軍備的競賽,同時也將避免在未來5至10年內大幅增加國防預算,以集中資金在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上。

  另外,菲茨吉本在記者會上說,印尼在維持區域和平方麵扮演重要的角色,而“(印尼國防)部長已表示,一旦政府解決了緊迫的社會和經濟問題,他們將發展軍事力量”。
  他表示,澳“很樂意為他們(印尼)提供所需的幫助”,並準備將合作重點集中在海事領域。

  目前,印尼國防預算約32億美元。尤沃諾曾表示,對擁2300萬人口、1萬7500個島嶼的國家而言,國防預算需100億美元。


【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澳大利亞在區域國家掀起購買軍火的熱潮後,宣布加強其軍事裝備。之後,印尼也表示有意購買數架高科技戰鬥機和潛水艇,以達到鄰國的“科技水平”。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這段文字的含義,我們有必要回顧一則曾經點評過的資料片段。

資料:澳總理:須保持全球“中等力量”的地位 宣布撥款600億強軍

據媒體報道: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日前聲稱,隨著“亞太地區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澳大利亞必須加強其軍隊建設,尤其是海軍建設。陸克文表示,政府將撥款600億澳元用於加強海軍建設以應對亞太地區鄰國軍事實力的上升。

陸克文沒有點明可能對堪培拉構成威脅的國家

他說,澳大利亞將加強同日本、韓國、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安全合作,但也想同印度和中國加強安全對話。他建議亞太地區可以建立仿照歐盟模式的國際社會,並說為了本地區的未來,國家間有必要加強對話,“如果我們不開始考慮本地區的未來發展,我們很可能麵對競爭與緊張超過合作的局麵。”

陸克文強調想和中印加強安全對話

陸克文在一場對老兵的演講中提到了亞太地區人口的增長。他說:“我們這一地區人口上的變化意味著在2020年我們北麵國家的情況將和今天大為不同,人口、糧食、水和能源壓力都將變得很大。”

“麵對這一情況,我們需要一個新的方法來保證澳大利亞全麵地回應這一係列問題。”陸克文說,“這意味著要對本地區的軍事化作出回應,同恐怖威脅作鬥爭並應對太平洋地區主權和能源安全的挑戰。”

“我們需要確保澳大利亞的國防力量能在必要的時候應對這一局麵。事實是澳大利亞的國防長期以來過於延伸。”陸克文說,澳大利亞必須保持全球“中等力量”的地位。 目前,澳大利亞的海外駐軍情況是:伊拉克的1000名軍人、阿富汗北約部隊的1000名軍人、東帝汶750名維和人員以及在所羅門群島的140名維和人員。今年6月,陸克文還撤回了駐伊拉克的550名軍人。


【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陸克文沒有點明可能對堪培拉構成威脅的國家。他說,澳大利亞將加強同日本、韓國、印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安全合作,但也想同印度和中國加強安全對話。他建議亞太地區可以建立仿照歐盟模式的國際社會,並說為了本地區的未來,國家間有必要加強對話,“如果我們不開始考慮本地區的未來發展,我們很可能麵對競爭與緊張超過合作的局麵。”


●“亞太聯盟”又有了一個新“變種”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這段文字的背後,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亞太聯盟”又有了一個新“變種”。

早在幾個月以前,繼日本首相福田提出所謂“內海說”但為相關各方(包括中美雙方)“所不待見”之後,針對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緊接著呼籲“澳、中、美、日、印等國建立亞太聯盟”一事,我們曾經下過一個結論,那就是:這是一個“極其重大的新聞”,其根據如下:


●“三邊撕裂”與“南北撕裂”一起,共同主導了這場全球大博弈的各個層麵


第一,是一個觀點。我們認為,自“科索沃獨立”不可逆轉地進入“後續發展階段後”,不論怎麽樣,“三邊撕裂(美日歐)”與“南北撕裂(中俄印巴等新興經濟體與美日歐等西方經濟體之間”一起,共同主導了這場全球大博弈的各個層麵,方方麵麵都在“警告與反警告”中不停地測試著各方的戰略底線,在做出最終決策之前,隨時準備在測試中“尋找”某種戰略機會,或“放棄”某種可能、或“變換”著某些組合。

值得強調的是,對於美國決策者而言,所謂“最終決策”、這是特指的是“在嚐試了一切‘扭轉局麵的可能性’之後,美國是否決心對伊朗、或者圍繞伊朗問題進行大的軍事冒險、比如直接攻打敘利亞、甚至是伊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