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外資暗中布局中國糧食產業 牟取暴利或造巨大危機

(2008-06-29 08:34:23) 下一個
“據我了解,目前有些國內的基金,主要是南方的基金,出錢到東北收購大米,出口到香港,再轉口歐洲,賺了不少錢。還有一些把糧食收購回來,儲存到租來的糧倉裏,待到價格攀升之後售出,賺錢更容易。”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曹建海說,目前全國糧倉存在很大的空置率,為資本對糧食的收購提供了便利。

而在資深投資人辜勤華看來,收完糧食再賣掉賺取差價是最笨的辦法。“牟取暴利的國際資金往往在不經意中進行布局。”辜勤華分析說,幾年前,國際資本就已經向中國的農業產業大舉滲透。

控製相關產業

如高盛控股了河南雙匯這個中國最大的屠宰公司。“直至今天,可能很多人還沒有意識到高盛此舉的深遠用意,由於豬肉與糧食的密切互動關係,高盛等於是加強了對中國糧食領域的控製力。”

不僅如此,中國最大的兩家製奶業,蒙牛與伊利,同樣讓外國資本從中獲得了最大的利益。而中國在新加坡上市的“大眾食品”更是新加坡最受投資者歡迎的上市公司,其青睞度甚至超過了國家航空公司,不用說,它的控製力也在外資手裏。

“在當時政策缺少限製情況下,這些國際資本,或者熱錢,它們緊緊盯著中國農業板塊的上市公司,一個簡單的例子,早在2004年,德國的DEG就介入了中國農業產業化的重點龍頭企業G海通(600537)。”

事實上,國際資本一直在中國的大豆、玉米、棉花等農產品的生產、加工以及相關的種子、畜牧等產業虎視眈眈,對與農業關聯度很高的行業如化肥、食品加工、養殖、飼料生產等行業層層圍剿,以此爭取在中國糧食價格上的話語權。在外資的圍剿下,中國的大豆定價權已經喪失。

據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技術貿易壁壘中心的調查指出:“目前我國最大的93家大豆壓榨(煉油)廠中,60%都已經被外資控製。”而任何一個國家農業領域最賺錢的環節都集中在加工領域。“我們從2006年開始對農業產業領域中的外資進行調查,最後的結果令人震驚。”該研究機構的人士說。

“國際資本一直在加強對我國農業加工產業的並購步伐。事實上,我國之前對外資投資農業領域的鼓勵政策,已經使國際資本在中國農業相關領域獲得了足夠的控製力。”辜勤華說。

在辜勤華看來,目前情況下,大量消耗糧食的啤酒產業已經亟須引起高度重視,之前的哈啤、青啤收購案已經為中國的糧食產業敲響了警鍾。2008年,嘉士伯再度出手,收購了紐卡斯爾在重慶啤酒的股權,成為重慶啤酒的第二大股東。

“在中國糧食市場存在巨大隱性危機的情況下,國際大資本集團有可能收購分散在不同外資手裏的啤酒股份,進一步加強對啤酒產業幕後糧食的控製力。”辜勤華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