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主的名義下

海外民運 中國民主運動 民運人士 異議人士 海外民運團體 民主政黨 人權組織 中國反對派 維權運動 維權人士 持不同政見者 獨立知識分子 中國問題專家 海外學者 民運領袖 學生領袖 工運領袖 勞工團體 獨立工會 宗教活動家 宗教團體 自由撰稿人 作家 訪問
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五年前一篇引起轟動的文章 今天讀來仍然感到被它深深震撼!

(2007-05-24 00:04:18) 下一個
台灣與“民運”的合作內幕與“海外民運”的業績總結


台灣出版的《自由時報》9月23日出人意外地掀開了關於“國安局”出資兩億多新台幣設立的《北京之春》雜誌社,在“支持民運”的名義下每年搜集情報二百五十件的內幕。報道說,《北京之春》雜誌社目前的“社長”一職由“民運人士”王丹擔任。據台灣前“立法委員”錢達介紹,自1982年起,台灣國民黨提供給“海外民運”機關刊物《中國之春》的經費主要是通過台灣政府中的情治單位撥出的,並不在“行政院”的行政開支預算之內。民進黨上台執政以後,為了使“海外民運”的活動更符合台灣新政府的意圖,決定將資助方式由以前的“定額補助”改為“逐案審查”。對此,“陸委會”副主委陳明通解釋道,這樣做的目的是“錢要花在刀口上”。這則新聞很快被海外各中文媒體轉載,成為2002年“海外民運”最引人關注的話題。

長期以來指責“民運組織”為台灣情治機構工作的批評之聲不斷,但《北京之春》等“民運組織”均予以否認和駁斥,還譴責這是“共特造謠”。此次台灣《自由時報》的曝光報道,無異於打了《北京之春》的一記耳光。一向自稱“海外最大的民運雜誌”的《北京之春》曾因代表“海外民運”與設在土耳其的“疆獨”基地組織簽訂“合作協議”,以及刊登廣告公開為北約戰機炸毀中國駐南斯拉夫使館之舉進行狡辯,而在美國的其它“民運組織”以及華人社區中招致非議,被斥為“台諜機構”和“敗類”。其實,《北京之春》隸屬於台灣情治係統還隻是問題的“冰山一角”,“民聯”、“民陣”、“民聯陣”、“自民黨”、“中國人權”、“聯席會議”、“中國之音”、“聯總之聲”、“天安門一代”、“二十一世紀基金會”、《》、《議報》、《新世紀》、“漢藏協會”、“學自聯”等組織又何嚐脫離幹係?盡管《北京之春》的“經理”薛偉抱怨台灣給錢的數目越來越少,聲稱該社目前的處境是“在工作人員領取失業救濟金的情況下勉強維持”,然而,實際上他本人則早已從長年經手不受監督的秘密經費中獲益,在美國擁有幾處房產。早先另一名主管《中國之春》秘密經費的“民運人士”徐邦泰,以及曾任“民陣”主席的萬潤南,也一度被人指責“私吞大筆公款”。

向往民主自由的人們一直感到困惑,王丹等“民運人士”到了海外之後,何以自甘淪為台灣一些反華、分裂勢力的工具?在由台灣或外國機構資助的幾家網站、報刊、電台上,幾位自詡為“民運主流”的評論員先後充當著台灣李登輝、陳水扁兩朝雇主的喉舌。他們往往一稿數投,相互因襲,唱著同一個調,論點大致與台灣“陸委會”各個時期的對外發言基調亦步亦趨。雖然這些“民運人士”常常說,“隻要能搞民運,不必理會錢從哪裏來”,但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你既然從間諜機構領取工資,就得完成情報任務,正如拿了“遠華案”賴昌星的錢,就得為其上庭辯護和出書立傳。反華、分裂勢力之所以要“民運人士”出麵活動,無非是要在遏製、肢解中國的“戰略”中打出一麵漂亮的“民主人權”的旗號。眾所周知,“台獨教父”李登輝就是以“大陸不民主,兩岸不統一”作幌子,要實現他的中國“七塊論”。1998年12月“民運人士”魏京生到台灣受李登輝接見,為了獲得二百萬美元的資助,竟聲稱“山東也可以獨立”,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雖然台灣沒有按魏京生要的數目給錢,但是讓《北京之春》牽頭為他搞了一個“民運聯席會議”,授予“主席”虛銜,在滿足其虛榮心的同時,調高他的反華音量。

麵對台灣媒體突如其來的曝光,《北京之春》“社長”王丹透過“多維新聞社”作了一番不能自圓其說的辯解。這個同性戀者稱,隻要自己當一天“社長”,《北京之春》就不會接受情報機構提供的經費,也不會接受任何有特定政治條件的捐款,而要去向那些“正當的基金會”(例如“美國民主基金會”)申請經費。其實,《北京之春》的“編輯委員會”成員都由台灣“國安局”定案,王丹的人事調動也得經過“國安局”。既然該雜誌迄今名義上仍是“中國民聯”的機關刊物,王丹不是“民聯”成員,“社長”一職顯然並非通過“民聯”產生,況且直至《自由時報》的報道出來之前,“民運團體”對“社長”易人一事均未知情。這個連美國任何一所普通大學的入學考試都無法通過的王丹,雖然早在北京大學讀一年級時就因學習成績太差而差點留級,通過關係而“轉係”,但在輟學入獄十年之後,卻以“民運人士”身份破格進入哈佛大學,“攻讀”碩士、博士,據報道他在哈佛入學的將近二十萬美元的費用悉由台灣提供,而且還以“研究八十年代以後的台灣社會”為名經常呆在台北,因此,他實際上並不可能多涉足《北京之春》的編輯事務。《北京之春》的“總編輯”胡平也在對“多維社”說,《北京之春》與台灣方麵“合作關係單純,沒有任何秘密可言”,不會有“驚人內幕”公布之舉。然而錢達等人9月21日已向《自由時報》駐美特派員曹鬱芬公開表示,“一旦台灣政府不再補助時,相關人士屆時不排除會揭露台灣政府與民運組織之間的‘特殊合作’內幕”。這種口吻無異於“要挾”。盡管《北京之春》經理薛偉也口口聲聲說,“我們不會因為台灣不給錢了,就搞對抗”,試想,倘若他們真的那麽順服,守口如瓶,豈會把事情鬧得在媒體上沸沸揚揚嗎?由此看來,王丹接任“社長”的另一項收獲就是,日後他也完全可以因為知悉機密而獲得要挾主子的籌碼了。

當然,為台灣收集情報並非“海外民運”的主業和所長,因而據錢達透露,台灣“國安局”為此作了通融,決定“由自己內部來幫助消化處理”給《北京之春》等機構限定的情報件數。按常理,台灣要“海外民運”做的正事主要還在輿論方麵,即抨擊大陸,為台灣助陣。透過彌漫於“海外民運”之間的越來越濃烈的“國家虛無主義”論調,令人明顯感受到台灣方麵對於“主權定位”問題的越來越深重的憂慮。隨著台灣由國民黨政權過渡到民進黨政權,“海外民運”的輿論主調也由“逢共(共黨)必反”演繹成“逢中(大陸)必反”。歸納起來,就是在一波接一波的“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批判過程中,要逐漸淡化大陸民眾的“國家意識”、“民族情結”;同時,在“人權高於主權”的理論依托下,否定大陸對台灣擁有主權。台北當局一說“台灣不是港澳,不接受一國兩製”,“海外民運”便立刻抨擊香港、澳門“沒有人權”,今非昔比;台北當局否認“一中”和“九二共識”,“海外民運”便以聯合國的成員國兩韓、兩德為例,來比照大陸和台灣的關係,聲稱兩岸即便要實現統一,也得按“聯邦”或“邦聯”的模式,采用“中華兩國”。近兩年,“海外民運”隨著幕後的指揮棒“聞雞起舞”,批判“民族主義”的方式日漸呈現激進化的趨勢,甚而出現項小吉、北明、遠誌明等人分別為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日軍南京大屠殺進行辯護的聳人聽聞之語。如果說“海外民運”過去以“迫使中國改進人權”為由而反對大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反對北京舉辦奧運會、反對美國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以及反對中共領導人出訪等等,還有一些道理的話,那麽,如今斥責大陸網民為“愛國賊”,給“東土爾其斯坦獨立運動”貼上“民運”的標簽,把“遠華案”主犯賴昌星說成是和劉少奇、“四人幫”一樣的“政治犯”,是所謂“創造了經濟奇跡”的“英雄”,以及劉曉波等人一度撰文稱“一百年殖民地不夠,三百年才好”,等等,則完全是謬論,導致“海外民運”從此失去了聽眾。不過,王希哲卻還公開“告誡”王丹、王軍濤說“不要怕孤立”,不必理會華人的看法,言外之意是“民運”應繼續保持周舵所形容的那種“自唱自彈”狀態,“隻要台灣聽得順耳就行”。

定居美國紐約的台灣民進黨元老洪哲勝曾在他的一篇文章中直言不諱地指出,台灣之所以應該支持“大陸民運”,就是要“讓大陸忙不過來”,大陸一亂,台灣就有機會實現獨立了。其實,洪哲勝也明白,其所謂“支持民運”的結果,隻是讓幾位所謂“主流派”的“民運人士”獲取金錢資助或其它方麵的一些名利而已,然而卻以“海外民運”的整體聲譽受損及內部分裂為慘痛代價的。當然,那種“主流”與“非主流”之分,係由台灣“操盤”而定,凡是能在他們掌控的會議中應邀主講,或者在他們資助的刊物上發表文章,便是“主流”。因“資源”有限,故“規矩”頗嚴,絕對排斥異己。“主流派”裏的“大角色”協助台灣外交或推動反華聲浪,“小角色”則幫腔詆毀、討伐一下“海外民運”內部的異己派係,也算表明了自己“立場可靠”。雖然“主流派”一再強調“民運”應當團結包括“台獨”、“藏獨”、“疆獨”、“蒙獨”、“”、“中功”以及賴昌星等在內的“一切反共力量”,但是,凡說這些話的人卻往往正是內鬥起來最凶很的“要角”,非把對方打成“中共特務”才罷休,鬥來殺去,將“海外民運”折騰得山頭林立。為了爭奪“資源”,“主流派”內部也時有發生相互貶低、拆台的鬧劇,例如劉青和蕭強容不得盧四清、吳弘達及李洪寬等人在主流美國媒體上越來越多的聲音,頻頻向某些“基金會”遞送中傷他們的材料;王希哲、薛明德等為了發言資格被奪,而跑到美國國會與魏京生、劉青等高聲對罵,推搡衝撞;王丹的“天安門一代”會議的排斥性也頗強,竟然叫來警察,對原“北高聯”主席周勇軍、“外高聯”主席連勝德等人實行“清場”;此外,薛偉、胡平等也曾為了不讓秘密經費的控製權旁落,而與徐邦泰、伍凡等鬧上法庭,最後導致《北京之春》與《中國之春》分裂;而徐邦泰、伍凡、汪岷等人隨後又因為不願把《中國之春》交給王策、林樵清、王涵萬接管,促使“民聯陣”與“民聯陣--自民黨”二度分裂,等等。對於這些現象,就連台灣“陸委會”的官員們也頗為費解,為何台灣的慷慨“支持”,非但未見使“海外民運”壯大,還反而使華人離“民運”越來越遠?最後他們隻好埋怨“大陸共產黨教育出的人沒有一個好東西”了。“民運人士”中的確有為數不少者是大陸“文革”、“反右”運動中的“極左派”和“打砸搶分子”出身的(如魏京生、阮銘、王希哲、方圓等),缺乏民主素養,但作為“民主台灣”的當今執政者,豈不也是在台灣的現實政治鬥爭中,給在野黨領袖們扣上了一頂“聯共反台”或“投共賣台”的大“帽子”嗎?掛在口頭上的“民主”並不可靠。

雖然《大參考》以“台灣媒體披露:政府給大陸海外民運刊物《北京之春》斷了奶”為標題向“民運團體”通報了這一令人不悅的消息,但是,“海外民運”也沒有必要擔心台灣或美國會真正對他們“斷奶”,畢竟他們的利用價值仍然客觀存在,毋需再以“無與輪比的喜悅”之類讓人肉麻的詞匯來歡呼台灣新主,或聯篇累牘地頌唱“台灣經驗”了。其實,在“統獨問題”上,大多數“民運人士”內心都很矛盾,以往他們多以“維持現狀”來搪塞,但自從陳水扁入主台北“總統府”以來,原先不敢苟同“台獨”的,現在也站出來為“一邊一國論”打氣;原先附庸“一中各表”的,現在也改口“堅拒一中”。這算是投機迎合呢,還是政治覺悟提高了呢?這些年來“主流派”的“民運人士”在《北京之春》等機構的安排下,每年都跑不少地方,從台北、泰國到美國、歐洲、澳洲,從“疆獨”的大本營土爾其到“西藏流亡政府”的印度所在地達蘭薩拉,每回都不必自己掏錢。同時,一些有反華背景的“基金會”還給他們頒發了獎狀或津貼。沒文化的照樣在美國著名學府獲聘“訪問學者”,拿學位的也不必參加堂堂考試或到校聽課。當年天安門廣場前流血的示威者們以及現今國內在押的政治犯們,都成為這些人在海外以“民運領袖”自居的政治資本。至少直到將來台灣問題徹底解決之前,他們仍可以過著一種衣食無虞、不勞而獲、喊喊空洞口號、罵罵中國、吹捧幾句台灣的逢場作戲而又自我封閉的生活方式,與普通華人格格不入。就這麽幾十號人,在狹小的活動空間裏,不斷地成立這個或那個組織,不斷編寫經費報告,不斷結派,不斷傾軋,不斷在內部揪“特務”,年複一年,日複一日,末了客死他鄉連開個追悼會也被強差人意和利用,令人搖頭唏噓。為了總結他們在“民主事業”上的業績,本文最後羅列部分“民運人士”近年來發表的文章和演講的題目,讀者從中可以大致領略他們的思想和活動的軌跡。

張寶欽
2002年9月26日

※※※※※※※※※※※※※※※※※※※※※※※※※※※※※※※※※※

● 貝 嶺: 有相同文化血統,並不等於說隻能有一國----與陳水扁總統對談

● 任畹町: 祝賀陳水扁榮任中華民國第二屆民選總統

● 魏京生: 與陳水扁分享無與倫比的喜悅
● 魏京生: 台獨也可支持中國民運
● 魏京生: 台灣民主化進程的曆史性一步----就陳水扁當選總統的談話
● 魏京生: 中國的極端民族主義與納粹主義
● 魏京生: 我對台灣獨立問題的看法
● 魏京生: 狂熱的愛國主義
● 魏京生: 中共的外交越搞越失敗
● 魏京生: 國際反恐,中共欲借刀殺人
● 魏京生: 北京辦奧運----手銬與金牌
● 魏京生: 民運海外聯席會議反對北京主辦奧運的聲明
● 魏京生: 不能以人權做交易----民運聯席會議關於反對美國給予中國PNTR的聲明

● 王炳章: 狹隘民族主義是獨裁者的最後防空洞
● 王炳章: 歡迎台灣民進黨協助催生大陸反對黨
● 王炳章: 重建中華民國

● 周勇軍: 民主精神不打折扣---- “一邊一國”展現陳總統具中國政治家少有的政治坦誠

● 李國輝: 北京,你還不配辦奧運會 

● 阮 銘: 九二無共識,一中是絞索
● 阮 銘: “一中”風暴
● 阮 銘: 夢幻“一中”
● 阮 銘: “一個中國”病毒探源
● 阮 銘: “反台獨”是黃鼠狼語言
● 阮 銘: 維護中華民國獨立主權
● 阮 銘: 兩國一製才是台灣理想
● 阮 銘: 兩岸關係和國際常識
● 阮 銘: 為誰“全球布局”?台灣?中國?
● 阮 銘: 中共善意回應,統心未泯
● 阮 銘: 正名與務實----蒙古是蒙古,台灣是台灣
● 阮 銘: 中國會逼陳水扁脫褲子
● 阮 銘: 從欺美壓台到合美裂台
● 阮 銘: 誰能“設定台灣人民心靈議程”?
● 阮 銘: 別把阿扁總統放到火上烤
● 阮 銘: 陳水扁是弱勢總統嗎?
● 阮 銘: 阿扁演說的主題
● 阮 銘: 中國猛打扁
● 阮 銘: 台灣不要自己打垮自己
● 阮 銘: 台灣現在最重要的是凝聚內部共識
● 阮 銘: 投準台灣興敗所係之一票
● 阮 銘: 江澤民揮動了“參選”指揮棒
● 阮 銘: 國民黨聯共反台新戰略
● 阮 銘: 聯共反台派的破產
● 阮 銘: 連戰向誰挑戰?
● 阮 銘: 章孝嚴叛父北京碰壁
● 阮 銘: 試看章孝嚴如何背叛蔣經國
● 阮 銘: “反獨”就是反台----中國黑手分裂海外民運
● 阮 銘: 開創台灣曆史新時代----給阿扁總統十點建議
● 阮 銘: 民主快車的火車頭----李登輝對台灣的曆史貢獻
● 阮 銘: 開創曆史的卸任領袖
● 阮 銘: 中國----世界的“圍城”
● 阮 銘: 布希開創台美中三國新時代
● 阮 銘: 布希說錯了嗎?----論國際格局變動中的台灣定位
● 阮 銘: 布希向日本提醒美對台立場堅定
● 阮 銘: 新裏程碑把台灣引向何方?
● 阮 銘: 什麽是新台灣人的國際觀?
● 阮 銘: 新台灣人的勝利
● 阮 銘: 新台灣人的氣魄
● 阮 銘: 台灣人的幸運

● 鮑 彤: 所謂“主權高於人權”無非是講統治者有權蹂躪老百姓

● 張三一言: 霸權與教條有害統一 

● 青鬆: 可笑的“和平統一”十大好處

● 林保華: “一個中國”在台灣缺乏市場
● 林保華: “一邊一國”和“推動公投”並無不妥
● 林保華: “兩國論”兩種心態
● 林保華: “兩國論”的起因和影響
● 林保華: “一個中國”和“特殊兩國”
● 林保華: 不論統獨,尊重民意自決
● 林保華: 台灣的“災難”從何而來?
● 林保華: 中共黷武和台灣安全
● 林保華: 中共得寸進尺,台灣不可坐以待斃
● 林保華: 中共愈霸道.台灣更離心
● 林保華: 台灣對中共攻打沿海小島的對策
● 林保華: 國際社會必須關注台灣兩千萬人的權益
● 林保華: 從戰爭邊緣後退,北京軟化立場
● 林保華: 東蒂汶公民投票對兩岸的啟示
● 林保華: 澳門是“一國兩製”的更壞版本
● 林保華: 北京為什麽不收回北方的大片失土?
● 林保華: 流氓外交----北京淩辱美國國會
● 林保華: 台灣總統選舉是民主的勝利
● 林保華: 中共做蠢事,阿扁當總統
● 林保華: 台灣商人上了中共賊船
● 林保華: 邦聯或聯邦是中國統一的可能出路
● 林保華: 流氓腔調豈能“反獨促統”
● 林保華: 阿扁以柔製剛,北京忍氣吞聲
● 林保華: 美國調整兩岸政策,北京難有強烈反應
● 林保華: 新疆分離主義組織不歡迎香港商人投資
● 林保華: 分離主義不等於恐怖主義
● 林保華: 中國的反美情緒是江澤民製造的
● 林保華: 江澤民外交的恐怖主義麵目
● 林保華: 台灣聲援中國民主運動
● 林保華: 中共同塔利班政權的“非正式”關係
● 林保華: 許信良“反製”中共的誤區
● 林保華: 對達賴喇嘛“委曲求談”的關切
● 林保華: 台灣選舉,華人之最
● 林保華: 台灣選舉是民主的勝利
● 林保華: 對民進黨新政府的批評要顧全大局
● 林保華: 台灣的一些可疑人物
● 林保華: 辜汪會晤在即,分化瓦解不可取
● 林保華: 中共才是麻煩的製造者
● 林保華: 中共和東加建交破壞兩岸和解氣氛
● 林保華: 中共還在為台灣的震災大作政治文章
● 林保華: 申辦奧運和中國人權
● 林保華: 從立法會選舉看香港“中國化”
● 林保華: 澳洲主權轉移,葡國風情難舍
● 林保華: 中共的“兩個拳頭打敵人”----評中共打壓和兩國論
● 林保華: 北京“運動群眾”反美的真章
● 林保華: 香港“人民代表”衝擊“一國兩製”
● 林保華: 錢其琛對香港民主法治說不
● 林保華: 北京出兵阿富汗之謎
● 林保華: 胡錦濤訪美可能生變的背後----評中共抗議台灣國防部長湯曜明訪美
● 林保華: 在紐約華文作協談《中國即將崩潰》
● 林保華: “一邊一國”和“一江一水”
● 林保華: 中共對台“切頭斷頸”
● 林保華: 踏足台灣看選戰
● 林保華: 民進黨美東黨部交接儀式美東聯成公所交接典禮
● 林保華: 紐約僑界歡迎行政院遊錫堃院長過境
● 林保華: 北京應借道給美國出兵阿富汗
● 林保華: 能挖出北約“誤炸”中共使館的究竟嗎?
● 林保華: 白皮書掀起波濤----評中共《一個中國原則和台灣問題》白皮書
● 林保華: “一邊一國”有理,外界反應有因
● 林保華: 李登輝為台灣定位
● 林保華: 李登輝的“第二春”
● 林保華: 呂秀蓮過境紐約宴請僑界
● 林保華: 賴昌星是中國人民的財富

● 杜導斌: 如何對待民主台灣? 

● 陳中煌: 一個民主台灣和一個民主中國

● 王 丹: 民進黨為什麽會大勝
● 王 丹: 叫囂對台動武之背後
● 王 丹: 民進黨已放棄台獨
● 王 丹: 軍備競賽危害中國前途
● 王 丹: 中共不應對俄國抱有幻想
● 王 丹: “兩國論”分析
● 王 丹: 評新一輪兩岸緊張關係
● 王 丹: 解決台灣問題“三通”不如人心通
● 王 丹: 台灣大選給中共帶來的教訓
● 王 丹: 美麗島事件與台灣的民主運動
● 王 丹: 參加台灣總統就職典禮的感想
● 王 丹: 我為什麽赴台參加陳水扁的就職典禮
● 王 丹: 台灣政治複雜,中共對策模糊
● 王 丹: 台灣經驗給我的啟示
● 王 丹: 台灣民主製度見聞
● 王 丹: 江澤民的台灣情結
● 王 丹: 南北韓高峰會談對台海兩岸問題的啟示
● 王 丹: 反批美國人權狀況實為黔驢技窮之表現
● 王 丹: 對北京學生抗議北約的三點意見
● 王 丹: 幸災樂禍無異於恐怖主義心態
● 王 丹: 三年來未交一個大陸朋友
● 王 丹: 錢鍾書不是知識分子
● 王 丹: 海外民運已經失敗
● 王 丹: 台灣大選斷想
● 王 丹: 李遠哲的啟示----如何看獨立知識分子李遠哲在台灣選戰中挺扁的影響
● 王 丹: 從國民黨在台灣政治轉型中的作用看台灣經驗在大陸的前景

● 張 菁: “一國兩製”根本不可靠,台灣人民好自為之----香港人眼中的“新中國”

● 許紀霖: 人權和主權----寧要失去了主權的人權,也不要沒有人權的主權

● 樊百華: “阿扁”,好親切的一喚!
● 樊百華: 台獨乃Made In Beijing!
● 樊百華: 東帝汶,獨立就獨立唄!
● 樊百華: 不得不說的話----關於大陸與台灣
● 樊百華: 我的國權觀 
● 樊百華: 中國,誰無誠信?

● 項小吉: 與愛國賊

● 李少民: 台灣經驗與大陸的變革

● 趙達功: 中國人民沒有國家主權 
● 趙達功: 不要把台灣逼得太緊
● 趙達功: 愛國主義的“搖頭丸”

● 阿克頓巴: 聯邦製可結束中共對西藏的野蠻統治

● 迪裏夏提•熱西提: 維吾爾人有權自決
● 迪裏夏提•熱西提: 維吾爾人的獨立意識是遏製不了的
● 迪裏夏提•熱西提: 恐怖統治下的“新疆”
● 迪裏夏提•熱西提: 從台灣的選舉看新疆問題
● 迪裏夏提•熱西提: 維吾爾人的苦難和對民運的期待
● 迪裏夏提•熱西提: 新疆問題不單是民族問題

● 史 東:林肯反對“一國兩製”

● 葉 寧:“兩國論”真知灼見----人民自決、兩國論、台灣與民運的點滴意見

● 馮素英: 關於民族主義和人權

● 張偉國: 以退為進----抗衡北京打壓台灣
● 張偉國: 欣聞台灣籌建“國家人權委員會”
● 張偉國: 中國的危機與轉機維係於達賴喇嘛
● 張偉國: 美國出現“台灣熱”
● 張偉國: 攻打台灣需要回答的問題
● 張偉國: 魏京生籌組“漢藏友好協會”
● 張偉國: 海峽兩岸存在的不是台灣問題,而是中國問題----行政院陸委會高孔廉副主任委員訪談錄
● 張偉國: 香港正在褪色
● 張偉國: 兩岸關係要以新思維超越“舊軌道”----“超限戰”暴露流氓流氓帝國主義本性
● 張偉國: 評轟轟烈烈的台灣選舉
● 張偉國: 與中共抗爭的新發展

● 鍾 飛: 台灣為何要關心中國

● 陳維健: 達賴喇嘛----精神導師

● 劉曉波: 如果統一就是奴役
● 劉曉波: 自治的權利 
● 劉曉波: 兩岸關係的道義原則
● 劉曉波: 陳水扁挑戰中共的國際因素
● 劉曉波: 陳水扁挑戰中共的道義支撐
● 劉曉波: 陳水扁挑戰中共的大陸因素
● 劉曉波: 人權高於主權
● 劉曉波: 再論人權高於主權
● 劉曉波: 和平是唯一選擇,民主是最佳前提----評兩岸關係
● 劉曉波: 大陸愛國者的流氓相  
● 劉曉波: 把大陸民族主義梳理回八十年代
● 劉曉波: 解開西藏死結的鑰匙----讀王力雄新著《與達賴喇嘛的對話》
● 劉曉波: 專製獨木橋還能走多久?----美俄結盟與中共的選擇

● 蕭雪慧: “愛國主義”評析

● 嚴家其: “雙城記”與“雙獨記”----陳水扁要借“軍事威脅”爭取勝選
● 嚴家其: 論“民族主義”存亡的四大因素

● 龐梅清: 申奧成功使中共肆無忌憚

● 武 銘: 給“九一一”幸災樂禍者

● 曹長青: 中國對台白皮書遭全球譴責
● 曹長青: 中共導演的反美荒唐劇
● 曹長青: 人權的價值絕對高於主權----反美示威:兩種文化的衝突
● 曹長青: 台灣的考慮和美國的可能反應----台灣放棄“一個中國”的衝擊
● 曹長青: 中國媒體又開始煽動民族狂熱
● 曹長青: 兩德模式是兩岸關係的樣板
● 曹長青: 台灣人民有選擇獨立的權利----人的尊嚴高於領土和國家
● 曹長青: 多數美國人讚成美國和台灣建交
● 曹長青: “一個中國”政策已經過時
● 曹長青: 國際需要世界警察----東帝汶屠殺的啟示
● 曹長青: 江澤民的心病,疼到下世紀----小轉動大中國
● 曹長青: 克林頓的天真和愚蠢----美國對中國的幻覺
● 曹長青: 愛國主義的背後是剝奪人權----中國知識份子的百年誤區
● 曹長青: 活佛出逃,牽動各方
● 曹長青: 陳水扁當選的意義
● 曹長青: 圍堵台灣
● 曹長青: “一個中國”對陳水扁的考驗
● 曹長青: 裝備落後的中國難敵美國的製裁 ----北約轟炸南斯拉夫震撼中共
● 曹長青: 朱克會談顯示北京手中無牌
● 曹長青: 義和團救不了中國----中國媒體在反美示威中的角色
● 曹長青: 中美分歧知多少?
● 曹長青: 民族自決是世界潮流----北京為何不敢和達賴喇嘛談判
● 曹長青: 記者用了民族主義毒品之後

● 葉 欣: 國際社會應給台灣一席之地 
● 葉 欣: 矯情的愛國主義

● 沙裕光: 和平統一,尊重台獨 

● 柳大正: 大一統----中國政治的“天理”?
● 柳大正: 大一統的脈絡與後果
● 柳大正: 聯邦主義與人民主權
● 柳大正: 聯邦製與單一製
● 柳大正: 聯邦與邦聯
● 柳大正: 聯邦主義的政治觀
● 柳大正: 聯省自治----二十世紀的聯邦主義嚐試
● 柳大正: 聯省自治與省憲運動
● 柳大正: 自由與權力的兩難----阿克頓論聯邦主義

● 許誌林: 流氓國家與非流氓國家中的流氓----中國

● 餘 傑: 台灣的選擇
● 餘 傑 : 愛國和害國----評中美之間的飛機衝突
● 餘 傑 : 麵對中國的國難----痛斥流氓民族主義四人幫李敖、李寒秋、李憲源與閻學通

● 張先梁: 一國兩製的“矛”與“盾”
● 張先樑: 香港終於跨入了以言論治罪的新時期
● 張先樑: 大陸香港化還是香港大陸化?
● 張先樑: 中共的“反獨促統”運動可以休矣!

● 範英著: 民族主義是摧毀自己的土炸藥

● 林才君: 美國911事件對兩岸關係的啟示

● 薛 偉: 堅決支持東土獨立運動----在第三屆世界維吾爾青年代表大會上的講話
● 薛 偉: 陳水扁雖敗猶榮
● 薛 偉: 假如我是民進黨人----再談我的統獨觀
● 薛 偉: 人民的福祉高於一切----我的統獨觀

● 林 牧: 偉大而可詛咒的長城
● 林 牧: 人權高於國家主權,人權超出一國的內政----論人權與國家主權

● 王希哲:“一國兩製”就是戰爭
● 王希哲: 反對無條件給予中國PNTR

● 鍾祖康: 國家越統一,人民越不快樂

● 蔡崇國: 和民主
● 蔡崇國: 如何看“兩國論”----李登輝先生體現了坦率和勇氣
 
● 牟傳珩: 高揚“人權高於主權”的旗幟----人類“類”化意識的政治自覺 

● 唐柏橋: 公投不等於宣戰
● 唐柏橋: 大陸民主化是兩岸和平統一的先決條件
● 唐柏橋: 自取其辱----中美女足賽中國隊落敗有感
● 唐柏橋: 高瞻與李文和
● 唐柏橋: 聯合一切反抗力量----、台灣及西藏、新疆、內蒙等一切爭取民族解放的力量
● 唐柏橋: 不一樣的愛國

● 廖天琪: 以理性和人道主義來進行漢藏對話

● 東 海: 中共武力犯台有何依據?
● 東 海: 李登輝“國與國關係”說得好
● 東 海: 一封關切台灣選舉和中國民主的短函

● 朱 帆: “一個中國”與“特殊兩國論”----有必要打破“一個國家一個主權”觀念

● 黃曉敏: 足球與國運

● 彭小明: 兩岸座談會發生強烈對峙----國台辦副主任孫亞夫訪問歐洲不平靜

● 陳奎德: 台灣的寧靜革命
● 陳奎德: 北京的對台啞劇
● 陳奎德: 北京 vs. 達賴喇嘛----“西藏文化代表權”爭奪戰

● 葉 銘: 中共要懸崖勒馬,不要變成人民公敵----評中共的“台獨就是戰爭”說

● 蕭功秦: 警惕極端民族主義

● 劉 青: 從兩國論到人道人權
● 劉 青: 看台灣選舉談人權
● 劉 青: 兩岸爭論中的人權問題
● 劉 青: 中共荒唐的人權自決說
● 劉 青: PNTR與人權
● 劉 青: 取締是對人權的重大侵犯

● 北 明: 列強出兵中國是被迫自衛----為八國聯軍辯護

● 黃 翔: 犯人的祖國

● 吳稼祥: 莫把台灣作港澳----勸中共當局認真考慮邦聯製統一方案
● 吳稼祥: 討論中國的聯邦製
● 吳稼祥: 兩種聯邦主義----手段的聯邦主義和目的的聯邦主義
● 吳稼祥: 孫中山與陳炯明之爭----早產的“聯省自治”
● 吳稼祥: 民主的履帶----聯邦製對集權的製約
● 吳稼祥: 還土於民----聯邦化與農民收入問題
● 吳稼祥: 聯邦化----從政治上發展西部
● 吳稼祥: 一隻有“聯邦”花紋的貓----鄧小平對中國複合製政體的創製
● 吳稼祥: 製度取向與破鏡重圓----中國應選擇聯邦主義的製度
● 吳稼祥: 香港向左轉----中央集權與文化個性的萎縮
● 吳稼祥: 兩種聯邦主義
● 吳稼祥: 用聯邦製療治國家內傷
● 吳稼祥: 統獨四策,聯邦為上

● 楊小凱: 中國統一之利弊

● 蕭 寒: 農民賴昌星實在了不起

● 陳勁鬆: 虛假的中國
● 陳勁鬆: 從人均收入看海峽兩岸差距
● 陳勁鬆: 澳門回歸的前與後、喜與憂
● 陳勁鬆: “兩國論”衝擊兩岸經濟----北京當局不得不正視台灣多數民眾支持“兩國論”
● 陳勁鬆: 台灣大選,共產黨何以一言不發﹖
● 陳勁鬆: 借反“台獨”打擊台商於理難容
● 陳勁鬆: 美國究竟應不應該給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PNTR)?
● 陳勁鬆: 觀摩台灣選舉----澄清的誤解
● 陳勁鬆: 麵對台獨----“經濟牌”為何打不響?
● 陳勁鬆: 台灣觀選記

● 楊力宇: 民主化的中國不會以武力威脅台灣

● 彭明: 問國人

● 胡 平: 白皮書挑戰和平----評中共《一個中國原則和台灣問題》白皮書
● 胡 平: 兩個中國與雙重承認----和大陸朋友談“台獨”
● 胡 平: 從沈國放講話和解放軍報文章看撞機事件真相
● 胡 平: 中共對台政策何處去?
● 胡 平: 使館事件餘波----兼答鄧郎
● 胡 平: 使館被炸事件與中美關係危機
● 胡 平: 人權與主權
● 胡 平: 、兩國論及超限戰
● 胡 平: 高瞻訪談錄

● 馮國鏹:大漢族主義、國家統一與民主----讀劉國凱與巴赫文章有感

● 楊建利: 既然有兩個“政治的”中國,那麽主權不就被分割了嗎?----淺談兩岸關係中的基本是非
● 楊建利: 以國家的名義逃脫罪責?

● 王德耀: “台獨”的罪魁禍首還是中共自己----從不同角度談“台獨”問題

● 許莫陳: 春秋大義評時政----從陳水扁出訪談起

● 莫莉花:“賣國賊”----大寫於史冊的人
● 莫莉花: 台灣應盡快加入世界人權體係----小議陳水扁先生的就職演說
● 莫莉花: 在土耳其看“疆獨”----談中國人民的知情權

● 耶 人: 石原慎太郎與“三國人”----石原,代表著日本社會的大潮流

● 菲 丁: 東土獨立運動走向世界----第二屆東土民族大會在德國慕尼黑召開

● 巴 赫: 《獨立宣言》給內蒙古人民的啟示
● 巴 赫: 落後的“大中華一統”觀念
● 巴 赫: 駁“自決有條件”論

● 蘇紹智: 從台灣大選看中共

● 艾爾肯: 中國民族主義論----對嚴家祺先生的民族主義觀的看法

● 盛 雪: 訪達賴喇嘛
● 盛 雪: 達蘭薩拉----辛酸與悲涼的故事
● 盛 雪: 中國政府全力施壓,賴昌星難民案被拒
● 盛 雪: 遠華案主嫌同兩岸諜報戰
● 盛 雪: 賴昌星是一個生意人
● 盛 雪: 誰想殺賴昌星滅口?

● 於浩成: 美國是帝國主義、霸權主義嗎?----中美關係的曆史戳穿中共的謊言
● 於浩成: 主辦奧運與尊重人權

● 湯 本: 春天的台灣----台灣總統大選觀選述評

● 倪育賢: 黨國沙文主義的拙劣表演----評中共煽動的反北約示威醜劇
● 倪育賢: 關於台灣民進黨與大陸民運力量的加強協調和合作的建議
● 倪育賢: 從達蘭薩拉到深圳

● 安 琪: 西藏人有民族自決的權利----專訪自由亞洲電台西藏部主任阿沛•晉美

● 於大海: 以愛心架越漢藏鴻溝----中共政策可能逼出分裂

● 達瓦才仁: 再論中國民運與西藏問題
● 達瓦才仁: 不要讓概念掩蓋西藏的真實
● 達瓦才仁: 達賴喇嘛訪台評述
● 達瓦才仁: 台、藏人民,小心中共的離間

● 王林建: 反對北約的立場不可取----致江澤民主席和中國外交部的公開信

● 一 念: “愛國”與“賣國”

● 莫莉花: 專製者的天敵----洪哲勝
● 莫莉花: 可笑的“全球華人反獨促統大會”
● 莫莉花: 西藏問題不是一個孤島----評達賴喇嘛特使訪華
● 莫莉花: 我們和平的維吾爾人為什麽要起義?----“東土耳其斯坦聯盟”主席艾爾肯訪談錄

● 李曉莊: “一國兩製”的症結在“一國”

● 章小廑: 劉凱申與達瓦次仁談北京與達賴喇嘛關係

● 沈 彤: 美國在台灣的利益與中美台關係的未來----訪問美國企業研究所亞洲部主任林蔚教授

● 金堯如: 在“一中原則”下什麽都好談嗎?
● 金堯如: 中共應從美對台軍售中總結教訓
● 金堯如: “兩個中國”肇源於中共的革命戰爭
● 金堯如: 誣指“青天白日滿地紅”為偽旗---- 我曾受周恩來和廖承誌嚴肅批評
● 金堯如、伍 凡: 統一不易,台獨也難,現狀可恃
● 金堯如、伍 凡: 胡錦濤訪美----中美台三角關係的新變化

● 九 哥: “新愛國族”的恐怖
● 九 哥: 台陸統獨雞尾酒
● 九 哥: 中國狗日本狗的命

● 鄭 漆: 主權國家內政可不可以幹涉?

● 伍 凡: 北京駐南聯盟大使館被炸的政治和軍事意義
● 伍 凡: 聯邦製和「一國兩製」
● 伍 凡: 從國會對台決議案到北京發表國防白皮書----看北京和華盛頓關係的新變化
● 伍 凡: 科索沃戰爭停火和重建----“人權高於主權的勝利”
● 伍 凡: 北京對華盛頓展開武器競賽
● 伍 凡: 北京閱兵的觀感
● 伍 凡: 為了子孫後代和平,北京不能發動戰爭!
● 伍 凡: 迎接新世紀----祈禱中國和平發展的道
● 伍 凡: 舉辦澳門“一國兩製”國際研討會記實
● 伍 凡: 堅持中華民國是維護台灣的關鍵
● 伍 凡: 采用“中華兩國”聯邦製,台灣問題就有活路了----評北京擬定統一台灣時間表
● 伍 凡、金堯如: 從經濟層麵分析中共攻打台灣的弱點

● 還學文: 達蘭薩拉行
● 還學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三屆各國支持西藏組織國際會議報導

● 春 炬: 國中有國----解決台灣問題的新方案

● 陳泱潮: 中共“聯俄抗美孤台保專製”外交戰略的破滅
● 陳泱潮: 台灣安全與中共十六大關係最為密切之點

● 劉賓雁: 國家概念的兩個關鍵區別

● 馬 修: 中國已進入恐怖時代
● 馬 修: 是“一國兩製”的試金石

● 查建國: 為什麽人權高於主權?----科索沃事件的反思

● 紀 紅: 華盛頓支持西藏活動

● 紀曉峰: 警惕中共玩火,突襲台灣外島
● 紀曉峰: 要統一而專製,還是要分裂而民主?


(摘自《北京之春》、《中國之春》、自由亞洲電台、《》、《民主論壇》、《王丹論點》、《中國事物》、《新世紀》、《議報》、《南方快報》“阮銘專欄”、《中華評述》等網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