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曾世界上最古老的“鋼琴”—曾候乙編鍾(東方第八大奇跡)  (圖)

(2007-09-01 18:45:27) 下一個




曾候乙編鍾是1978年春夏之交被發掘而問世,在地下沉埋了2400餘年,是戰國時代初期南部諸候國曾國國君曾候乙的殯葬物。它是一種打擊樂器,是將樂編鍾依大小和音高次序編組,懸掛在鍾架上,用木槌敲擊演奏。為什麽叫曾候乙編鍾,這是出土時在其中的甬鍾上銘刻有“曾候乙”,故而得名。

最具特色的是曾候乙編鍾厚重的音樂文化價值。該套編鍾絕大多數均能在正鼓部和側鼓部,分別擊奏出呈三度音程,且與標音相符的兩個樂音。全套鍾含有深沉渾厚的低音、鏗鏘圓潤的中音、清脆明亮的高音,其音域自C2至7,跨五個半八度音程,可奏出完整的五、六、以至七聲音階樂曲,中心音域內十二個半音齊備,可以旋宮轉調。具有豐富的色彩表現力,可演奏古今中外多種樂曲,完全可以與現代的“鋼琴”媲美。

曾候乙編鍾反映了我國古代人聰明智慧。一是高超的青銅冶煉水平。合理的金屬成份配比,規範的外形尺寸,工藝上的特殊處理,使編鍾方能達到令人讚歎的音響效果;二是音律學上同期領先水平。因為每個鍾的鍾壁上銘刻有關於音序方麵的文字介紹,這在同期世界上其它國家是沒有的;三是鍾體鍾架編排科學,整套編鍾兩列三層,設計精巧,布局合理,從而能保證演奏出優美、莊嚴、隆重的樂曲。

當西方還處在刀播火種的遊牧生活的時候,我們中華民族已經步入“歌舞升平”繁榮興旺時期。創造“楚聲韶樂”的曾候乙編鍾,令世人矚目,令國人驕傲,不愧為稀世珍寶,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跡。(來源:周少奇的博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