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如何對核武器襲擊進行防護

(2011-04-25 10:36:36) 下一個

如何對核武器襲擊進行防護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原子能機構         發布時間:2008年

  核武器的殺傷因素

  核武器又稱核子武器或原子武器。它是利用核裂變和核聚變反應所釋放出的能量製成的武器,它的殺傷破壞因素都是建立在核轉變中釋放能量這一基礎上的。核武器包括原子彈、氫彈、中子彈及放射性戰劑等。核爆炸產生瞬時殺傷因素:光輻射、衝擊波、早期核輻射、核電磁脈衝和放射性沾染,它們的持續時間可達幾天、幾十天、幾個月甚至幾十年。

  光輻射(熱輻射):是核武器在爆炸瞬間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彈體物質迅速受熱氣化,並加熱周圍的空氣,形成一個發光的高溫高壓火球。火球在整個發展過程中,不斷地向周圍輻射強烈的光和熱,並以光速沿直線向四周傳播,其作用時間大約在幾秒至幾十秒之間。光輻射主要造成眼、皮膚、呼吸道燒傷,還能引燃各種物體,形成大範圍火災。光輻射引起的人員傷害主要由光輻射直接燒傷和光輻射引發的火災對人員的二次燒傷造成。

  衝擊波:核武器在大氣層爆炸的瞬間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形成高溫高壓火球,由於火球猛烈地膨脹,急劇地壓縮周圍的空氣,便形成了核爆炸衝擊波。衝擊波由壓縮區和稀疏區組成,呈球形向四周圍傳播。衝擊波是造成戰場減員、物體破壞的主要因素,其作用時間一般隻有零點幾秒、幾秒或再長一些,占能量比例50%,並能造成間接殺傷破壞。對人員的殺傷,具有多處受傷、外輕內重、傷情發展快等特點。

  早期核輻射:是核爆炸最初十幾秒鍾輻射出來的人眼看不見的γ射線和中子流。在核爆炸後約持續一分鍾時間,是核爆炸特有的殺傷破壞因素,以接近光速直線傳播,是戰場上重要的致傷致死因素,約占能量比例的5%,主要造成人員嚴重的放射性損傷。早期核輻射的穿透能力很強,能夠穿透較厚的物質層。它造成的急性核輻射傷害有:血管損傷、細胞損傷,可造成放射損傷(放射病)。

  核電磁脈衝:核武器爆炸時,早期核輻射中γ射線會與周圍空氣的分子、原子相互作用,在γ射線運動方向上會打出高速運動的電子。大量高速運動的電子流動形成了電流,變化著的電流輻射出電磁波。這種電磁波的作用時間短,是一種瞬間強電磁波,稱之為核電磁脈衝。其影響危害半徑可達幾千千米,它對露天電線、地下電線、電話線、信號線破壞很大,會擊穿絕緣體,融化保險裝置,破壞半導體元件、集成電路,能消除計算機內存儲的信息,使控製係統失靈,對通訊器材和電器造成幹擾和損壞,是破壞電子設備的特有因素。

  放射性沾染:是核爆炸時產生的放射性物質對地麵、物體和空氣等造成的沾染。這些放射性物質有三類:核裂變碎片、感生放射性物質和未反應的核裝料。這些放射性傷害,是核爆炸特有的延續殺傷因素,約占能量比例的10%,一般在核爆炸後幾分鍾開始出現落下的放射性爆炸產物和具有感生放射性的泥土,放射性雲跡區開始形成,並在較長時間內無形地對人員形成積累性傷害。在沾染區地麵的人員,會受到射線的照射,將造成放射損傷。

  核武器防護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對光輻射的防護

  遮:任何不透明的物體對光輻射都有阻擋作用,因此利用任何物體進行遮蔽,都可以避免光輻射的直接傷害。核爆炸時,對處於掩蓋工事內或地下室中的人員、物體,可以完全避免光輻射的危害。在建築物內,人、物體隻要離開窗口,就可避免光輻射直接照射。任何物體的陰影區都能保護在其遮蔽區內的人員避免或減輕光輻射的傷害。

  避:閃光是光輻射的第一階段能量釋放形式,約有99%的光輻射能量是這個階段釋放出來的,它可造成人員的皮膚燒傷、視網膜燒傷和物體著火。因此,在發現耀眼的核爆炸閃光後,立即采取防護動作,避開光輻射的直接照射,迅速完成隱蔽動作就可以減輕或防止光輻射燒傷。防護時要重點注意對眼睛、呼吸道、皮膚的防護。

  通常情況下,人眼在受到強光刺激後,本能閉眼大約需要0.15秒,靠條件反射閉眼,可以部分地保護眼睛不受或減輕光輻射傷害。但在閉眼之後,千萬不要出於好奇,再睜眼去看火球,這樣眼睛仍然會受到傷害。核爆火球發生可持續幾十秒,保持1分鍾的閉眼時間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如附近無物體可遮蔽光輻射,及時臥倒,增大光輻射對人體的入射角,也能減輕光輻射的直接燒傷。對呼吸道的保護,主要是防止吸入熱空氣。在感受到熱空氣襲來時,最好能及時閉嘴,暫時屏住呼吸。對皮膚的防護,如能來得及,最好用淺色衣物將暴露的皮膚遮蓋起來。

  埋:采取措施使物體表麵受到覆蓋的保護,免受光輻射直接照射。如用黃泥、白石灰、防火漆、防雨帆布、玻璃纖維聚氯乙烯蓋布等將物體預先蓋起來。

  消:就是落實消防措施,要求在爆前重視清除易燃物等防火措施,在爆後及時消滅引燃,全力撲滅明火。

  對衝擊波的防護

  衝擊波的傳播速度比光輻射慢得多,閃光之後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到達不同的距離處,因此,看到閃光後立即隱蔽就可能避免或減輕衝擊波引起的損傷。

  臥倒:在開闊地帶,當人背向爆心臥倒時,成人的受風麵積約為站立時的1/7,兒童的受風麵積約為站立時的1/5。且臥倒時,人體重心降低,減少了被衝擊波拋射造成損傷的可能。如果突然發現閃光,身邊無任何可利用的地形地物,這時應立即迅速背向爆心就地臥倒,千萬不能再到處跑著去找掩蔽地,或想跑向較遠的地下工事,避免受到更嚴重的殺傷。

  利用地形地物屏蔽:地形地物對衝擊波有屏蔽作用,使其背(坡)麵的超壓和動壓通常要小於相應距離平坦地麵上的數值,但在迎坡麵,超壓反而增強,不僅起不到防護作用,反而加重傷害。因此,可組織人員利用土堆、花壇、牆根等,沿牆線迅速臥倒。有條件時,可利用地下室、地下過街道、隧道和人防工事防護。

  避免間接傷害:在城市和各種大型居民地的建設中,應重視對建築物的加固。在戰時,門窗玻璃用紙條或膠帶貼成“米”字形,以防止被衝擊波打碎後到處飛散;注意固定好不穩定的物體;對於磚瓦等易飛散物品要及時清除,以防形成拋射物傷人。

  快速采取防護措施:人不論到矮牆、溝渠,還是掩體,至少需要0.5~1秒的時間(以田徑運動員百米衝刺的速度計),而衝擊波以超音速向外傳播,當你感覺到爆炸時,所剩的防護時間極其有限,因此,此時人員應采取的行動是立即就地臥倒,不要再考慮找到地形地物。

  對早期核輻射的防護

  看到閃光後,在1~2秒內能利用地形地物進行屏蔽,至少可使人員免受約50%的早期核輻射γ照射量。γ射線和中子通過任何介質時,其輻射的強度都不同程度地減弱。因而,對於早期核輻射的防護,最有效的措施是在核爆前進入人防工事,其次是盡快利用地形地物進行屏蔽。另外,也可用藥物進行防護。目前,我國能預防和治療核輻射損傷的藥物為硫辛酸二乙胺基乙酯,它能修補細胞,效果較好。對核電磁脈衝的防護

  核電磁脈衝主要是對電氣、電子設備有較大的破壞作用,一般不會對人體有什麽傷害。對它的防護措施與防雷擊、防大氣幹擾相似,多采用電子屏蔽的方法進行防護。

  對放射性沾染的防護

  放射性沾染通過三種途徑作用於人體:γ射線全身照射(外照射)、皮膚嚴重沾染後受到β射線損傷(皮膚沾染)、放射性物質隨食物、飲水和空氣進入人體造成損傷(內照射)。

  當爆炸發生後,一旦察覺有落下灰沉降,及時采取防護措施,如穿上防護服裝或雨披、鬥蓬,戴口罩,防止落下灰粒子直接沾染在皮膚上,減少受照劑量。在煙雲到達後的最初1~2天內在人防工事或房屋內躲避。

  要正確辨識沾染區標誌,選擇最佳路線撤離沾染區。撤離前或進入沾染區前,注意把領口、袖口和褲管口紮緊,戴上口罩,采取簡單防護措施。在沾染區內,不要在地上坐、臥,避免接觸沾染物體。盡量不在沾染區內吃東西或喝水。如果必須飲食,最好吃沾染區外帶入的食品,食品包裝要密封,外麵用塑料袋或塑料紙包好,而且在食用時應不讓包裝外的塵土沾染食品。在食用前,應漱口、洗手,防止塵土食入。對沾染區內的食品應進行檢查,沒有沾染才能食用。人員在沾染區內活動時,應采取呼吸道防護,防止吸入沾染空氣。最好用簡易防護口罩。如無口罩,也可用手帕、毛巾甚至布條之類物品捂住口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